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班级姓名成绩一、我会填:1、太阳每天()升()落,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有关系;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有关系;太阳高度高,影子则(),太阳高度低,影子则();太阳高度高,气温则(),太阳高度低,气温则()。

2、用平伸的手臂代表水平线,用叠加的拳头最上部与眼连线,两线的夹角即为(),以太阳高度表示()。

3、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

4、日晷是用来测量()的工具,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欧洲人沿用至今的()。

5、一昼夜是()小时,昼夜交替是由于()形成的。

6、不同的日子,月亮会有不同的()。

7、白天活动的动物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

二、我会判断: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是相反的。

()2、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3、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4、月球圆缺的变化较月相。

()5、月相的变化时指月球自身形状的变化。

()6、日晷是古代人记录四季的仪器。

()7、昼夜交替太阳绕着地球转形成的。

()8、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时一周。

()9、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在晚上。

()10、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的月牙。

()三、我会选:1、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A、不变B、大于5米C、小于5米2、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托米勒C、牛顿3、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A、早晨B、中午C、傍晚4、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A、长→短→长B、短→长→长C、长→长→短5、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科学练习题一: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能够自己制造食物。

你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吗?请根据以下问题回答。

1. 什么是种子?它的作用是什么?2. 描述植物的发芽过程。

3. 植物的根与茎的功能分别是什么?4. 通过什么方式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5. 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科学练习题二:鸟类的生活习性鸟类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它们拥有独特的羽毛和飞翔的能力。

请回答以下问题,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

1. 鸟类拥有的特殊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鸟类为什么需要筑巢?巢的结构有什么特点?3. 鸟类的食性有哪些不同类型?请举例说明。

4. 鸟类的迁徙是指什么?为什么它们需要迁徙?5. 鸟类的繁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描述。

科学练习题三:水的循环和变态现象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们每天都需要用到水。

了解水的循环和变态现象对我们正确使用水资源非常重要。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水的循环?简要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2. 解释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3. 什么是降水?降水有哪些形态?4. 请解释冰雹和雾的形成原理。

5. 为什么要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练习题四:天然资源的保护地球上有许多宝贵的天然资源,如土壤、森林、水源等。

保护这些资源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请回答以下问题,了解天然资源的保护。

1. 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请举例说明。

2. 解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性。

3.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需要保护森林?4.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请举例说明。

5. 列举几个保护地球资源的措施。

科学练习题五: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物质的状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请回答以下问题,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性质。

1. 固体物质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液体的特性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气体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 解释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5. 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什么?反之叫做什么?通过以上的科学练习题,你对植物的生长过程、鸟类的生活习性、水的循环和变态现象、天然资源的保护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了吗?不断积累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世界、保护环境、发展科技。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太阳和影子月日星期天气一、填空题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2、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3、北京故宫博物馆保存的日晷是()4、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和()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或()。

二、判断题1、太阳高度越高,影子就越长。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影子最短的时候。

()3、我们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时,必须要在同一地点观察。

()4、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呈半圆周型。

()5、日晷是利用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规律而制成的。

()6、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三、选择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A、西→东;长→短→长 B东→西;低→高→低C、东→西;长→短→长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3、宁波某校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影位于()A正南方 B正北方 C正西方 D正东方4、一天中,太阳下物体的影子在()最短A早晨 B正午 C傍晚5、日晷是测量()的工具A体积 B时间 C长度6、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日晷是()A赤道日晷 B地平日晷 C立晷四、简答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2、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五、探究题活动目的:制作简易的太阳钟准备材料:一根木棍,石头活动步骤:1、选择一个()的地方2、在地上()插一根木棍3、当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放一块石头做(),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

看月亮月日星期天气一、填空题1、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2、一年就是()绕()公转了一周的时间;一月就是()绕()公转了一周的时间;一日就是()自转了一周的时间。

二、判断题1、观察月相变化的时间应按农历日期进行。

()2、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

()三、选择题1、月相的周期变化是()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2、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A月牙 B不出现月亮 C满月3、月亮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A太阳 B地球 C北斗星四、画图画出农历日期的月相初三初八十三十五昼夜交替月日星期天气一、填空题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16世纪()天文学家()提出了()——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的结果。

五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科学

五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科学

五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单元一:植物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答案: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和土壤中的养分。

2. 植物的根、茎、叶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案: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同时支撑植物;叶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单元二:动物的分类】1. 动物可以根据哪些特征进行分类?答案:动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生理结构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

2. 哺乳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答案: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体温恒定、有毛发覆盖身体、哺乳喂养后代、有四肢等。

【单元三:水的循环】1.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答案: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水的流动。

2. 为什么说水是可再生资源?答案:水是可再生资源,因为它通过水循环不断地在自然界中循环利用,不会枯竭。

【单元四: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答案: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2. 地壳和地幔之间有什么不同?答案: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相对较薄,主要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最厚的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单元五:天气和气候】1. 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答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如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状态的平均情况。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

【单元六:人体结构】1. 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答案: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 人体的主要系统有哪些?答案:人体的主要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单元七:能量的转换】1. 能量转换有哪些形式?答案:能量转换包括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电能转换为光能、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等形式。

2. 为什么说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答案: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1.种子发芽实验(一)农民伯伯通常在下一场大雨之后才进行播种,因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正确的打√在括号里。

如果我们要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其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A)。

种子发芽只与水有关,因此我们只需要设计水的对比试验就可以了。

错误的打×在括号里。

2.种子发芽实验(二)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正确的打√在括号里。

做种子发芽实验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错误的打×在括号里。

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也是有区别的,正确的打√在括号里。

温度越高种子发芽越快。

错误的打×在括号里。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C)。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包括温度、空气、阳光、水、土壤和养料。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向地性、向化(肥)性和向光性。

正确的打√在括号里。

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需要的打在括号里,不需要的打×在括号里。

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正确的打√在括号里。

1.种子发芽实验(一)农民伯伯通常在下一场大雨之后才进行播种,因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温度、光照等因素也会影响种子发芽。

如果要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

2.种子发芽实验(二)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做种子发芽实验需要多次重复,对比不同植物的种子发芽条件也是必要的。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包括温度、空气、阳光、水、土壤和养料。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向地性、向化(肥)性和向光性。

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这也是植物的生存策略之一。

五年级科学练习(全册)

五年级科学练习(全册)

五年级下册科学
一、填空
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 麦哲伦 )带领他的船队 环绕地球航行,证明地球是( 球 )体。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 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绕行赤道一圈,大概需要( 3.4 )年。 3、可以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 传播速度),以及其他 科学的方法,推测出地球内部的状态。 4、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可以钻探到地面以下( 10 ) 千米左右。 5、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 地壳 )、 ( 地幔 )和( 地核 )三个部分组成。
二、选择。
D )。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的是(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素 ABD )。 2、细菌对人类的功劳有( A、生产腐殖质 B、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C、细菌可以致病 D、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 A )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3、在( A温暖、潮湿 B温暖、干燥 C潮湿、干燥 D干燥、冷冻
一、填空
1、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 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2、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 )和( 运输养分 )的作用。 3、制作馒头要用( 酵母)菌,制作泡菜用( 乳酸)菌。 4、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做( 绝缘体 )。 5、人体触电的严重程度取决于( 电流)的大小。 6、电磁铁有两个磁极,称为(南)极和(北)极, 线圈缠绕方向不同,电磁铁的( 磁极)也就不同。
一、填空
1、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 自转)。 2、地球自转一周约需( 24)小时。 3、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4、关于昼夜交替的形成,存在着几种观点:“浑天说”、 “地心说”和“日心说”。 5、波兰著名天文学家( 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的理论, 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 地球自转 )引起的。 6、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不同地区的( 气温 )的不同。 7、地球以( 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 8、四季形成的原因是( 地球的公转 )。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习题及答案第一单元光1.下列不能称之为光源的是( B )。

A太阳 B 月亮 C萤火虫2.下列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C )A太阳 B水母 C燃饶的蜡烛 D闪电3.光的传播路线是( A )A直线 B曲线 C.波浪线4.传说,( A )指挥全城的妇女利用铜镜打退敌人的进攻。

A阿基米德 B.牛顿 C.麦哲枪5.下面镜子中,( B )是平面镜。

A放大镜 B浴室镜 C.哈哈镜6. 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 B )块镜片。

A .3B . 2 C.4 D.17.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C )原理制成的。

A.直射 B折射 C.反射8. 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消失了。

这是因为( A )。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小水滴自动消失C小水滴太小 D. 太阳出来9.彩虹的光环最内侧的颜色是( B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黄色10.小学生上学时需头戴小黄帽,目的是( A )。

A、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 B颜色漂亮 C.遮挡太阳光二、小法官(在括号中打“√”或“×”)1.光具有能量。

( √ )2.月亮、镜子也是光源。

( × )3太阳是天然光源,发光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 √ )4.光的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 √ )5平面镜不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

( ×)6.光在空气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 √ )7,同一物体在两个平面镜前,夹角越大,成的像越少。

( √)8.彩虹的形成与水没有关系。

( × )9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的环境中颜色保持不变。

( × )三、填空题:L像太阳这样的发光物体,叫作(光源)。

2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反光物体。

4.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5.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6.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7.(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食物;食物链;光合生物;消费者。

2、食物网。

3、生态系统。

4、生态平衡。

5、5万;2亿。

6、黄石;1.7、长白山。

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三、选择题1、C。

2、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

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光照。

为了研究光照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我们将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

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光照。

3、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包括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4、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

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以吸收更多的水分。

5、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为它们需要湿度来保持身体的水分和防止干燥。

6、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例如生活在水中的鱼需要水来呼吸和生存,而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则需要空气来呼吸。

7、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这有助于它们在草丛中隐蔽和保护自己。

8、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时间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鱼依赖环境,需要水来呼吸和生存。

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时间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鱼依赖环境,需要水来呼吸和生存。

9、在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

在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同时动物的排泄物也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二课种子实验一、填空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时,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3、实验说明,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绿豆种子发芽必需要有阳光。

( ×)2、只有把种子放在土壤中才能发芽。

(×)3、放在冰箱里冰冻的种子是不会发芽的。

(√)4、种子发芽与水没有关系。

( ×)5、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填空1、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绿豆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和适宜的阳光。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一、填空1、蚯蚓生活在地下,说明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2、在干燥的土壤里很难发现蚯蚓,说明蚯蚓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3、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4、当环境不适宜动物生存是,它们会重新选择适宜的环境生存,否则它们难以生存。

5、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一、填空1、自然界的动植物之间实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肉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它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各种动物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 ×)2、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叫捕食者。

( ×)3、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会影响很多种生物的生存。

(√)三、名词解释生产者: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存者叫做生产者。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存者叫做消费者。

食物网:同一种食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四、填图第六、做一个生态瓶七课改变生态瓶一、填空1、像池塘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如果生态瓶里的一些条件变了,生物就会受到影响。

二、连线:(把改变生态瓶条件后,生物出现的各种表现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水倒掉一半小鱼的活动空间减少将水草数量增加4倍食物缺乏将小螺蛳的数量增加5倍小鱼老是浮到水面换气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2、整个大草原是一个生态群落,一块草地面积太小,不能算生物群落。

( ×)四、回答题看图,说说池塘里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答:池塘里的动物可以以某些植物为食;动物的尸体和粪便沉入水底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池塘底的淤泥还可以是一些动植物的栖身之所。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一、填空1、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

2、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二、名词解释生态系统: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第二单元光第一课光和影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二、选择题1、在阳光照射下,物体有了B。

A、光环B、影子C、光源2、 C 是光源。

A、月亮B、星星C、太阳3、(如右图)途中墙面上, A 木块的影子最大, C 木块的影子最小。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一、问答题一天中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的影子最短?答:一天中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早晨日出和黄昏日落时,物体影子最长,正午使物体的影子最短。

二、作图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一、填空题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3、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 分钟。

4、光是向四面八方射出的。

第四课光的反射一、填空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

2、科学家利用反射光线和光速测量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 千米。

3、人的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光线的器官是瞳孔。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教师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看起来整洁。

( ×)2、照明灯上的灯罩可以把光线集中、反射。

(√)3、只有镜子才会发生反射。

( ×)4、强光下,镜面发生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线非常刺眼,所以,反射光也是光源。

( ×)5、医生用的额镜是利用反射的原理,把光线集中到耳朵里来看病。

(√)第五课光与热一、填空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发热。

2、放大镜汇集阳光,会产生高温。

3、奥运会的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汇集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二、填图(凹面镜)(凸面镜)三、问答题为什么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眼镜看太阳?答:因为放大镜和望眼镜的镜片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如果直接用它们对着太阳看,太阳穿过凸透镜后,汇集在眼睛上,产生的强光和高温会灼伤眼睛的,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眼镜看太阳。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填空1、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有6千多度。

2、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

3、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4、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二、选择题1、夏天人们喜欢穿 B 。

A、厚衣服B、浅色衣服C、深色衣服2、物体的三种摆放方式 A 升温快。

A、B、C、3、 A 物体吸热快。

A、黑色B、银白色C、黄色4、黑色蜡光纸与黑色无光纸相比,升温速度 B 。

A、黑色蜡光纸B、黑色无光纸C、一样快第七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第八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填空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2、太阳能热水器除了把水加热,还需要保温。

3、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倾斜的。

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用直线把地点和相关的地形链接去来内蒙古冰山新疆大草原西藏峡谷雅鲁藏布江盆地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填空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二、用直线把地点和相关的地形链接去来苏尔特塞到的出现大陆板块碰撞拉加岛被拔高3米海底火山喷发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大地震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大陆板块受拉张三、简答题1、大陆板块是怎样形成的?答: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2、地球上的山脉、高原、峡谷和海沟是怎样形成的?答: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一样,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裂、平移,从而导致地球表面的巨大变化,形成了山脉、高原、峡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简答题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怎样进行实验?答:①冷和热的作用。

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

②流水的作用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激烈晃动,观察岩石的变化。

③植物的作用向北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到入一些石灰糊,将结成块的石灰糊放入盛满水的盘子,观察豌豆发芽后石膏的变化。

④动物的活动观察各种动物活动对岩石的影响。

2、什么叫风化?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看图分析,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满是碎石?答:山上的岩石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影响,被风化破碎了,所以岩石表面布满了裂痕,而碎裂的石头滚落到山脚。

风化植物作用岩石岩石碎裂土壤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一、填空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2、根据颗粒的大小,可分为:最大的是砾岩(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较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3、土壤里有腐殖质和盐分,施工给植物生长的营养成分。

4、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的混合物。

5、土壤微生物体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

6、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中的腐殖质更加丰富。

7、动物活动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二、名词解释腐殖质: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盐分:使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三、看图说说生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加丰富。

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的根都能使土壤松动,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更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生存,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第五课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原因一、名词解释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二、简答题1、说说雨水是怎样侵蚀土地的?答: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月带越多,最后造成侵蚀。

雨水降落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为什么土地容易被侵蚀?答:相对突起,并且没有植物覆盖,地表裸露,土壤结合部紧密,斜坡地带和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这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3、寝室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答:土壤被侵蚀后,容易发生的灾难有:泥石流、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等,最后必将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地球环境的改变和物种的灭绝。

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填空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3、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简答题看图说明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形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答:上游河床上布满了大石头,而且棱角尖锐;到了中游,河床上堆积着很多圆滑的鹅卵石;到了下游,河床铺满了西沙,石头已经很少见到了。

第八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一、填空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2、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尽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第四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一、填空1、我们提水,会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