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作业题答案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俞汉清主编

第一章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有何特点?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残余变形;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也称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塑性成形的特点:①组织、性能好②材料利用率高③尺寸精度高④生产效率高2.试述塑性成形的一般分类。
Ⅰ.按成型特点可分为块料成形(也称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型两大类1)块料成型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
可分为一次成型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①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
分纵轧、横轧、斜轧;用于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
②挤压----是在大截面坯料的后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符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
分正挤压、反挤压和复合挤压;适于(低塑性的)型材、管材和零件。
③拉拔----是在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一定的拉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
生产棒材、管材和线材。
二次加工:①自由锻----是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坯料锻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精度低,生产率不高,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
②模锻----是将金属坯料放在与成平形状、尺寸相同的模腔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与模腔形状、尺寸相同的坯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分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
2)板料成型一般称为冲压。
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用于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如冲裁、剪切等工序;成型工序:用来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成为具有要求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如弯曲、拉深等工序。
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9章)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名词解释: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9.位错两种基本类型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10.在立方晶系中,{120}晶面族包括(120)、(120)、(102)、(102)、(210)、 (210)、(201)、 (201)、(012)、(012)、(021)、(021)、等晶面。
上海交大材基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习题集讲解.

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铜单晶(a=0.36nm )在[112]方向加拉伸应力,拉伸应力为2.5×105Pa ,此条件下:(1)取向因子最大的滑移系有哪几个?(2)计算其分切应力多大?解:(1) Cu 为F.C.C 结构,易滑移面为{1,1,1},滑移方向为〈1,1,0〉,可以分别求出[112]方向与这些滑移系之间的两个夹角,然后得到12个取向因子的值。
(这里省略了)通过上述计算得到具体的滑移系(1,-1,1)[0,1,1]和(-1,1,1)[1,0,1]为具有最大取向因子滑移系。
(2) 根据施密特法则(公式略),F=δcosAcosB=1.02*105 Pa何谓临界分切应力定律?哪些因素影响临界分切应力大小? 解:(略)沿密排六方单晶的[0001]方向分别加拉伸力和压缩力,说明在这两种情况下,形变的可能方式。
解:1)滑移:a -拉伸的时,当c/a>=1.633,不会产生滑移,当c/a<1.633有可能产生滑移,可产生滑移的是{1,1,-2,2}<1,1,-2,-3>;其他滑移面不能产生滑移;b -压缩的时候结果和拉伸一样;2)孪生:拉伸和压缩的时候都可能产生孪生变形;3)扭折:拉伸的时候一般不易扭折变形,压缩的时候可以产生扭折变形。
试指出单晶体的Cu 与α-Fe 中易滑移面的晶面与晶向,并分别求它们的滑移面间距,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及点阵阻力,已知泊松比为ν=0.3,G Cu =48300MPa ,G α-Fe =81600MPa. 解:体心Fe 具有多种类的滑移系,但是滑移方向均相同。
力=90.56MPa 。
铝单晶体拉伸时,其力轴为[001],一个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应力为0.79MN/m2,取向因子COS φCOSλ=0.41,试问有几个滑移系可同时产生滑移?开动其中一个滑移系至少要施加多大的拉应力?解:Al为F.C.C结构,其滑移系共有{1,1,1}4<1,1,0>3=12个。
上海交大材基 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 习题集讲解

0
6 6 =0.41 6 6 =0.41
(-111)
0
6 6 =0.41 6 6 =0.41
(1-11)
0
6 6 =0.41 6 6 =0.41
(11-1)
0
其中,8个滑移系的取向因子不为0,均为 6 6 =0.41, 所以能够同时产生滑移。 其它有4个滑移系,它们的滑移方向的第三个数字为0,因为取向因子为0,根据 施密特法则,不能产生滑移。 开动其中一个滑移系需要施加的拉应力,可以根据施密特法则求得: F=0.79/0.41=1.93 MN/m2
TR
Qn 3Qg 2.85 k ln 3 N 0G0
\* MERGEFORMAT (0.3)
2.
工业纯铝在室温下经大变形量轧制成带材后,测得室温力学性能为冷加工态的性能。查 表得知工业纯铝的 T 再=150℃,但若将上述工业纯铝薄带加热至 100℃,保温 16 天后冷 至室温再测其强度,发现明显降低,请解释其原因。
4 和长大线速度 G 代入公式 t 2.85 中,得: 解:a)将结晶形核率 N 0.95 3 NG 1
式中
、 G 分别为在结晶的形核率和长大线速度:
t0.95
2.85 3 NG
1
4
2.85 3 N 0G0
1
4
Qn 3Qg exp 4kT
第3:回复再结晶
1. 假定将再结晶温度定义为退火 1 小时内完成转变量达 95%的温度, 已知获得 95%转变量 所需要的时间 t0.95 : , a)根据上述方程导出再结晶温度 TR 与 G0、N0、Qg 及 Qn 的函数关系; b)说明下列因素是怎样影响 G0、N0、Qg 及 Qn 的:1)预变形度;2)原始晶粒度;3)金属 纯度。 c)说明上述三因素是怎样影响再结晶温度的。
金属塑形加工习题答案

金属塑形加工习题答案金属塑形加工习题答案在金属加工领域中,金属塑形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金属塑形加工的目的是通过施加力量和热量来改变金属的形状和尺寸,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常见的金属塑形加工习题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1. 什么是金属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断改变其原有形状的过程。
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通过压力、拉伸、弯曲等方式进行塑性变形。
2. 金属塑性变形的分类有哪些?金属塑性变形可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种方式。
冷加工是在室温下进行的金属塑性变形,常见的有冷轧、冷拔、冷冲等。
热加工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金属塑性变形,常见的有热轧、热挤压、热锻等。
3. 金属塑性变形的优点是什么?金属塑性变形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获得复杂的形状和尺寸;- 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质量。
4. 金属塑性变形的缺点是什么?金属塑性变形也存在一些缺点:- 可能引起金属材料的变形和损伤;- 可能导致金属材料的晶粒细化和组织变化;- 可能引起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失真。
5. 金属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金属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包括:- 温度: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金属的塑性,使其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应变速率:应变速率的增加可以增加金属的应力,促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应变量:应变量的增加可以使金属发生更大程度的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的性质: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塑性,对塑性变形的影响也不同。
6. 金属塑性变形的常见工艺有哪些?金属塑性变形的常见工艺包括:- 冷轧:将金属材料经过多次轧制,使其在室温下发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热轧:将金属材料加热至较高温度,然后经过轧制,使其在高温下发生塑性变形;- 冷拔:将金属材料通过模具的拉伸作用,使其在室温下发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热挤压:将金属材料加热至较高温度,然后通过模具的挤压作用,使其在高温下发生塑性变形;- 热锻:将金属材料加热至较高温度,然后通过模具的压制作用,使其在高温下发生塑性变形。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属的塑形变形与再结晶单元练习题

一、判断题
1、铁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会越变越硬,直到断裂,是由于产生了加工硬化。
()
正确答案:√
2、滑移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
正确答案:√
3、面心立方晶格的塑性好于体心立方晶格的塑性是因为其滑移系更多。
()
正确答案:×
4、在回复阶段,金属组织性能变化不大,但内应力显著下降。
()正确答案:√
5、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和长大的过程。
()
正确答案:√
6、Fe的熔点为1538℃,其再结晶温度为615.2℃。
()
正确答案:×
7、提高加热速度会使再结晶推迟到较高温度发生。
()
正确答案:√
8、延长加热时间,会使再结晶推迟到较高温度发生。
()
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
1、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
正确答案:滑移系
2、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是()和孪生。
正确答案:滑移
3、滑移是通过滑移面上()的运动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位错
4、金属冷变形后的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称()。
正确答案:再结晶
5、高于()温度的加工称为热加工。
正确答案:再结晶
6、Sn 的再结晶温度为-71℃,则其在室温下的加工为()加工。
正确答案:热
7、冷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后是否存在()。
正确答案:加工硬化。
第五章 材料变形与再结晶答案

第五章 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Chapter 5 Plastic Deformation作业1:在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中,有一位错可以在(111) 和 ()111 晶面上发生交滑移,请确定这个位错的伯氏矢量?Solution: []1012ab =作业2: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有三个滑移系,假定在Au 晶体的[100]上施加2MPa 的拉伸应力,其临界分切应力是0.91MPa 。
证明滑移不会在(111)晶面的三个滑移系上滑移?The three slip systems in the (111) plane are (111) []110, (111) []011, (111) []101. Because [100][]101⊥, that is λ=︒90, so τ( resolred shear stress in (111)[]101) is 0.Another two ︒=451λ [][]110100-︒=452λ [][]011100-2245cos =︒ 3360cos =︒ [][]MPa MPa 91.0816.03233222cos cos 011110<==⨯⨯=••=φλστ So :Measurable slip will not occur on any of the three slip systems in the (111) plane.作业3.: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沿[123]方向施加2 MPa 的正应力。
滑移面是(111),滑移方向是[101]。
请确定 临界分切应力τcr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must find both cos θ and cos φ. This can be done suing the vector dot product:Cos φ=[][][][]167.0314321111231111231=++-=• Cos θ =[][][][]756.0214301011231011231=++=• Solving equation ϕϑστcos cos =cR for τcR and substituting the data given in the problem statement yields:τcR =(2Mpa)×(0.617)×(0.756)=0.933Mpa作业4:假定某面心立方晶体可以开动的滑移系为()111[011]。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硬位向是指外力与滑移面平行或垂直,取向因子为零,其含义是无论τk如何,σs均为无穷大,晶体无法滑移。
2.从刃型位错的结构模型分析,滑移的实质是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逐步移动的结果。
3.由于位错的增殖性质,所以金属才能产生滑移变形,而使其实际强度值大大的低于理论强度值。
4. 加工硬化现象是指随变形度增大,金属的强硬度显著增高而塑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加工硬化的结果使金属对塑性变形的抗力增加,造成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位错密度大大增加。
5.影响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晶界、晶粒位向差。
6.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滑移和孪生,冷变形后金属的强度增加,塑性降低。
7.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以细小晶粒为好,而高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以粗大晶粒为好。
8.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12 个滑移系,它们是4{111}×3<110>。
9.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12 个滑移系,它们是6{110}×2<111>。
10.密排六方结构的金属有 3 个滑移系,它们是1{0001}×3<īī20>。
11.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常沿着晶体中密排面和密排方向发生。
12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会发生变化,如显微组织拉长变为纤维组织、亚结构的细化变为形变亚结构、形变织构即晶粒沿某一晶向或晶面取向变形、加工硬化等等。
13.拉伸变形时,晶体转动的方向是由滑移面转到与拉伸轴平行的方向。
14 晶体的理论屈服强度约为实际屈服强度的1500倍。
15.内应力是指金属塑性变形后保留在金属内部的残余内应力和点阵畸变,它分为宏观内应力、微观内应力、点阵畸变三种。
(二)判断题1 在体心立方晶格中,滑移面为{111}×6,滑移方向为〈110〉×2,所以其滑移系有12个。
(×)2.滑移变形不会引起晶体结构的变化。
(×)(位向)3 因为体心立方与面心立方晶格具有相同的滑移系数目,所以它们的塑性变形能力也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 +A
A
3
L+Fe3C
Le F F+A 4 5 S Le' P+ Fe3C 6 .6 9 % Fe3C
W F先 P+F Fe W A ˊ 0 .7 7 %
F e -F e 3 C 二 元 相 图
铝棒长度方向上的组织分布情况 作业4 作业 作业4 作业
A B
5 0 0℃
℃区域
C
264℃
B A
0℃
D C
第四章作业答案-9 第四章作业答案
5:用以下三种方法制成齿轮,那种方法较为理想? :用以下三种方法制成齿轮,那种方法较为理想? 用厚钢板切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⑴:用厚钢板切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由粗棒料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⑵:由粗棒料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用圆棒热镦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⑶:用圆棒热镦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第四章作业答案-5 第四章作业答案
3:为什么细晶粒金属不但强度高,而且塑性韧性 :为什么细晶粒金属不但强度高, 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特点加以说明。 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特点加以说明。
解:
细晶粒金属不但强度高, 细晶粒金属不但强度高,而且塑性韧性也 好的缘由: 好的缘由:
⑴:塑性提高 晶粒小细小,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多 同样变形量下 晶粒小细小 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多,同样变形量下 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多 同样变形量下, 变形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变形更均匀变形, 变形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变形更均匀变形,降 低裂纹的形成与发展可能性, 塑性提高。 低裂纹的形成与发展可能性,使塑性提高。
第四章作业答案-6 第四章作业答案 解:
⑵:提高强度 晶粒细小,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多 单位体积内晶 晶粒细小 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多,单位体积内晶 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多 界面积增加,阻碍变形与裂纹扩展,提高强度。 界面积增加,阻碍变形与裂纹扩展,提高强度。 ⑶:提高韧性 晶粒细小,阻碍裂纹的产生与扩展, 晶粒细小 阻碍裂纹的产生与扩展,使金属在断 阻碍裂纹的产生与扩展 裂前能吸收更多的能量提高强度,提高韧性。 裂前能吸收更多的能量提高强度,提高韧性。
第四章作业答案-1 第四章作业答案
1:名词解释:滑移;加工硬化;织构;纤维组织。 :名词解释:滑移;加工硬化;织构;纤维组织。
解:
滑移: 滑移:
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 部分发生滑动的现象。 部分发生滑动的现象。 如滑移示意图 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 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随着变形程度增加, 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随着变形程度增加,金 属的强度、硬度增加与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属的强度、硬度增加与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本章作业题答案结束
滑移示意图
P P P
作业1 作业
P P P
滑移示意图 剪切面积S
晶粒形貌
还原
正常晶粒
亚结构
钎维组织
重结晶
还原
A 0.60% → A ˊ0.77% + F先0.0218%
E: 4-5点,从奥氏体 中 析出先铁素体 先。 : 点 从奥氏体A中 析出先铁素体F
δ
F
δ +L
1 2
L L+A
解:
第四章作业答案-4 第四章作业答案
⑵:再结晶晶核长大一般指金属加热到再结晶 再结晶晶核长大一般指金属加热到再结晶 温度以上, 温度以上,由畸变晶粒通过形核与长大而形成新的无 畸变的等轴小晶粒的过程,形成等轴细小晶粒。 畸变的等轴小晶粒的过程,形成等轴细小晶粒。 再结晶晶粒长大一般指金属再结晶过程完成后继 再结晶晶粒长大一般指金属再结晶过程完成后继 续保温(或升温),晶粒晶界自发移动, ),晶粒晶界自发移动 续保温(或升温),晶粒晶界自发移动,使晶粒继续 长大,使力学性能下降的过程。 长大,使力学性能下降的过程。 ⑶:热加工: 热加工: 冷加工: 冷加工: 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加工。 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加工。 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加工。 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加工。
第四章作业答案-2 第四章作业答案 解:
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
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 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随着变形程度增加 (50%~70%,使金属两向受力,单向延伸), ~ ,使金属两向受力,单向延伸), 金属内部晶粒被压成纤维状组织 纤维状组织。 金属内部晶粒被压成纤维状组织。
第四章作业答案-3 第四章作业答案
第四章作业答案-7 第四章作业答案
4:将一根熔点Tm=660℃经形变为 :将一根熔点 ℃经形变为70%的冷拔铝 的冷拔铝 长棒插入盛装冰水的水槽中,并维持水温不变,另 长棒插入盛装冰水的水槽中,并维持水温不变, 一端加热至500℃,保温一个小时后,停止加热, 一端加热至 ℃ 保温一个小时后,停止加热, 待试样完全冷却后, 待试样完全冷却后,试分析铝棒长度方向上的组织 和硬度分布情况。 和硬度分布情况。
铝棒长度方向上温度分布如组织分布情况 图所示, 图所示, D区域与 附近区域温度远低于回复温度,保持原始 区域与C附近区域温度远低于回复温度 区域与 附近区域温度远低于回复温度, 纤维组织不变, 区域温度已达到再结晶温度 区域温度已达到再结晶温度, 纤维组织不变,B区域温度已达到再结晶温度,组织 为细小等轴晶粒, 到 之间区域 随温度增高, 之间区域, 为细小等轴晶粒, B到A之间区域,随温度增高,呈 愈来愈大的等轴晶粒。 愈来愈大的等轴晶粒。
解:
),齿坯内 第⑶种方法较为理想,经热镦(形变),齿坯内 种方法较为理想,经热镦(形变),
部组织流线与轮廓匹配良好如齿坯内部组织流线 部组织流线与轮廓匹配良好如齿坯内部组织流线 图,流线方 向与切应力(冲击力)方向垂直,并与正应力方向一致如齿 向与切应力(冲击力)方向垂直,并与正应力方向一致如齿 轮破坏示意图; 方法内部组织流线被切断(不连续), 轮破坏示意图;⑴、 ⑵方法内部组织流线被切断(不连续), 且流线方向与切应力(冲击力)方向一致, 且流线方向与切应力(冲击力)方向一致,并与正应力方向 垂直。 垂直。
2:名词比较: :名词比较: 再结晶、重结晶与结晶。 ⑴:再结晶、重结晶与结晶。 再结晶晶核长大与再结晶晶粒长大。 ⑵:再结晶晶核长大与再结晶晶粒长大。 冷加工与热加工。 ⑶:冷加工与热加工。
解:
⑴:结晶是液态金属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原子 结晶是液态金属冷却到一定温度时, 是液态金属冷却到一定温度时 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 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金属从液态转变为晶体 的过程。 的过程。
第四章作业答案-3 第四章作业答案 解:
再结晶: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 再结晶: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由畸变晶 粒通过形核与长大而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小晶粒的 过程(均为固态,发生于形变金属,没有相变)。 过程(均为固态,发生于形变金属,没有相变)。 重结晶:固态金属(合金) 重结晶:固态金属(合金)加热或冷却通过相变 相变温度) 点(相变温度)时,从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 体结构的过程(均为固态,不限于形变金属, 体结构的过程(均为固态,不限于形变金属,有相 变)。
解:
第四章作业答案-8 第四章作业答案
性能: 再结晶温度( 性能: 再结晶温度(D—B区域,回复与回复温度 区域, 区域 以前区域)之前,铝长棒机械性能(硬度)没有明 以前区域)之前,铝长棒机械性能(硬度) 显变化( 显变化(仅有极少数偏离平衡位置原子回到平衡位 置或向平衡位置靠近,畸变程度基本未得到缓减, 置或向平衡位置靠近,畸变程度基本未得到缓减, 形变强化作用依然存在)。 形变强化作用依然存在)。 B区域温度达再结晶区域机械性能(硬度)明显 区域温度达再结晶区域机械性能( 区域温度达再结晶区域机械性能 硬度) 下降(畸变程度得到缓减,形变强化消除)。 下降(畸变程度得到缓减,形变强化消除)。 B到A之间区域,随温度增高,晶粒长大机械性 之间区域, 到 之间区域 随温度增高, 硬度)下降(细晶强韧化, 能(硬度)下降(细晶强韧化,粗晶粒强度韧性下 )。如 降)。如硬度分布情况 图
解:
铝再结晶温度T 铝再结晶温度 再=0.4 × 660=264 ℃ 如铝棒长度方向上的组织分布情况 如铝棒长度方向上的硬度分布情况
第四章作业答案-7 第四章作业答案 解:
组织: 组织: 如组织分布情况 形变为70%的冷拔铝长棒按题示装置加热, 的冷拔铝长棒按题示装置加热, 形变为 的冷拔铝长棒按题示装置加热
D
D
C
B
A
铝棒长度方向上的硬度分布情况 作业4 作业 作业 4
硬度
D
C
B
A
齿坯内部组织流线
作业5 作业
⑶方法
⑴方法
⑵方法
齿轮轮廓内部组织流线
齿轮破坏示意图-1 齿轮破坏示意图
齿轮破坏示意图-2 齿轮破坏示意图
作业5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