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1。 走进技术世界
苏教版四年级上劳技教案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生用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和步骤
4、出示泥塑工具图,介绍泥工工具。
三、实践体验,学生制作。
播放泥苹果制作录像,学生自学。
“谁来说说泥苹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在制作时还有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注意点。
学生制作。
出示你蒜头的制作步骤图和对应的说明文字,指名读读。
“谁来说说制作泥蒜头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说,师补充。
学生制作。
四、比一比、评一评。
2、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3、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准备:衣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你平时在家要洗衣服吗?事怎么洗涤的?看到家长又是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2、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3、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评议。
4、小结归纳操作要领。
(1) 浸泡时加1-2滴洗洁精。
(2) 擦洗时不要用力过猛,有茶垢,可用牙膏擦拭。
(3) 冲洗时从里到外逐一冲洗。
(4) 擦干摆放时用干净抹布擦干水,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三、研究性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去茶垢的几种方法。
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六个区间的收纳盒。(范例)
你们看,如果我们用这个收纳盒来进行小发饰或玩具的收纳,你们觉得好不好?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_PPT幻灯片

第一台计算机
集成电路
电脑的运用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
代,同时对航空、航天、通信以及家用电 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有哪些 深刻影响?
贝尔于1876年3月申请了电话的专利权
13~15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
蒸汽机
电的运用Leabharlann 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
第三次技术革命
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 络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都说明了技 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
结论
回顾技术发展的历程,人们通常认为,技 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 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 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 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 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 总和。这就是技术的内涵。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含义不同:科学属知识体系,技术属应用体系。 成果形式不同:科学类不具有商业性,技术类具有
商业性。 任务不同:科学是回答问题,技术是解决问题。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关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技术的价值。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 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例子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试举例说明。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波及7省2市,灾情十分严重、1952年,国家 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和昆虫生态学研究室、委派中国生态 学奠基人马世骏先生带领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找出根治蝗灾的办 法。在中央政府和有关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科学家们对 蝗虫的繁殖、迁飞、天敌以及危害区的地理环境。旱涝灾情等因素 做了详尽调研,并调动国内有关科研力量反复进行科学试验、从湿 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调控着手,提出了按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制定“改 治结合,根治蝗害”的方案,采用“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 技术进行灭蝗,成功地使大面积蝗灾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走进技术世界

说明:按☆完成情况相应涂星,1820颗☆为优秀等第,15-17颗☆为良 好,12-14颗☆为一般,12☆以下不 及格。
《劳动与技术》课的要求:
认真探究, 细心尝试实践, 勤动手, 多动脑, 善探究, 注意安全。
• 双尖绣花针(第四届全国学)
• 一般的邮筒只有一个或二个投递口.信投 进去后都混在一起,先拣后分,费时又费 力。上海的李文彪同学设计了一个新式邮 筒?这个邮筒有三个投递口.分别投寄本 市、外地和航空邮件。邮筒里分成三格, 而且能旋转。这样,邮递员开门取信时, 只要转内格,就可以按类取信了。由于收 信后不用再拣,就省事多了。
Thank you!
台灯:利用电照明,携带方便。
台式鸿运电扇:机械式自然风模拟电 扇,靠风叶运转改变风向,模拟自然 风。
手机:又称移动电话, 随身携带,便于通话。
手提电脑:又名笔记本电脑, 能像普通电脑那样代替人脑干 很多事情,又方便携带。
挂壁式液晶电视机:式样新颖, 轻便省电,节省空间。
笔筒:装饰玩具熊,又美观又实用。
削笔器:风车式样,漂亮别致, 削笔快又省力。
闹钟:卡通图案,既能当装饰品, 又能准确报时提醒。
走进技术世界
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
展示评价表
评价标准 资料是否真实、 新颖 分值 ☆☆☆☆☆
语言表达是否、 简练
格式或样式是否 清楚美观 小组合作精神 第( )组
☆☆☆☆☆
☆☆☆☆☆ ☆☆☆☆☆ 等第( )
走进技术世界课件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一、技术的产生 二、技术的内涵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 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 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同时,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技术 的社会属性。所以,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⒊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它主要指以技术知 识为特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结论
技术是有目的性的,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 需求和愿望。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Hale Waihona Puke 电的运用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计划教案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计划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劳动与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4.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1.4.3 案例分析:分析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4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体验。
1.4.5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及其应用。
2.3 教学方法: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示范法:教师演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学生跟随操作。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4.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及其应用。
2.4.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4.4 学生实践:学生跟随教师动手操作,实践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4.5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及其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及其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遵守安全规定,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走进技术世界课件.ppt

技术与社会
从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得知,人类社会的发 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 有取决于人类自身、劳动工具以及劳动对 象。其中劳动工具的改进是一个重要因素, 而这一点就与技术有着莫大的联系。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技术对社会作用 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什么样子的 ?
没有电脑,数码投影,电灯等设备 没有书本,笔,纸,等文具 没有黑板桌椅板凳等 大家身上穿的各种服装也没有了,甚至连大家的 教室,教学大楼都没有了
可以想象,离开了技术,我们将一无所有,人类就 又会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那将是一 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技术与设计1
走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世界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 技术的价值
二 技术的性质
三 技术的未来
1.1 技术的价值
1. 技术与人: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
技术的产生 满足人的需求
解放人
发展人
技术上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A)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 染、缝制技术
(B)人类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 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技
节马技术弹
术
育战术
技技
术术
十项超级技术的作用
眼镜,他们的理由是,眼镜虽然简单, 但价值很大。它的发明,使眼睛有缺 陷的如、老年人,能够对这个世界更 加亲近。避免了由40岁以下的人统治 世界局面的发生。眼镜的发明,还给 人类一个很大的启示:人类自身生理 的缺陷,可以通过智慧发明来加以弥 补。
十项超级技术的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上劳技教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docx

序号:教学时间:课题:走进技术世界课时数:2教学目标:1、通过调査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H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H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3支铅笔、1把削铅笔小刀和一把卷笔刀,每小纟R再准备一个手摇式削笔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谈话: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
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而均有极大的价值。
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而且极人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学纶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学纶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站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可以满足人们牛活、学习、工作的需要)2、想一想,说一说自学“知识窗”的内容。
说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三、动手实践,开展调查1、小纟R合作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手摇式削笔器使用便捷,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想-•想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甜给人们牛活带来便利的例子,想一想生活屮还有哪些例了。
3、搜集信息,整理填表课询布置学牛从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产晶给人们牛活带来便利的例子。
交流汇报,按衣食住行四大类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问题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人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
”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人告诉王伟璐“技术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五、拓展活动课示收集或调杏访问,了解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屮的重要。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与技术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主体: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劳动与技术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无处不在。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作用。
2. 第二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方法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方法。
主体: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劳动与技术方法。
总结:巩固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基本方法的认识。
3. 第三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常识。
主体: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等方式,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总结:提醒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安全。
4. 第四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导入:讲解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内容。
主体: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指出改进方向。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中的创新与改进。
主体: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中的创新与改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创新与改进。
总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创新与改进,提高劳动与技术水平。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成果、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实践操作材料;3. 安全常识视频;4. 相关劳动与技术的案例素材。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与技术的方法;2. 注重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3.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和实践;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技术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严重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例外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例外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欢迎大家走进劳动与技术世界。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
了解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
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优秀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丰盛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2.想一想,说一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例外?哪种书包好?为什么?
三、实践体验,开展社会调查
1.在这个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例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组合作完成)
结论:手摇式削笔器使用方便,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当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根据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例子,按衣食住行四个大类分别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热点问题
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的。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分组讨论,大组展开辩论。
(举例说明,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