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

合集下载

古今言殊 重点问题答疑

古今言殊 重点问题答疑

古今言殊重点问题答疑一、问:对本课的学习要求是什么?答:本课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写的一篇介绍汉语发展演变情况的说明文,具体的学习要求是:1.掌握介绍社会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的一般写法;2. 熟读全文, 了解文章内容;3. 掌握本文主要的说明笔法手法;4. 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二、问: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答:语言的演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 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变化经时愈久变化愈大。

古今比较, 语言变化的悬殊就更显而易见了。

本文主要从语音、语法、语汇这三个方面, 介绍了古今语言的演变, 从而说明了古今语言千丝万缕的关系及因变化而产生的诸多不同。

三、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答:这是一篇介绍社会科学知识的典范的说明文。

举例、引用, 深入浅出。

章法自然而严谨, 详略分明, 条理清晰。

分类、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运用恰当。

语言明白晓畅, 平易近人。

四、作业练习(一)名词解释1.吕叔湘2. 朱嘉3. 《官场现形记》4. 伍子胥5. 王褒6. 《世说新语》7. 近体诗8. 形声法答:1. 吕叔湘, 现代著名语言学家,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会会长, 主要著述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 ( 与朱德熙合著 )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文言虚字》等。

2. 朱嘉,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广注典籍, 对哲学、经学、史学、文学怀同程度的贡献, 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

3. 《官场现形记》, 清末谴责小说, 李伯元作, 全书共六十回, 由许多相脏的短篇蝉联而成, 以揭露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

4. 伍子霄, 春秋时吴国大夫, 曾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 就疏远, 后吴王赐剑命他自纲。

5. 王褒, 西汉词赋家, 《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十六篇, 《僮约》为其手作品之一。

6.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记述东汉至东晋名士文人的言行风!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士大夫的生活习气。

古今言殊重点问题答疑

古今言殊重点问题答疑

古今言殊重点问题答疑一、问:对本课的学习要求是什么?答:本课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写的一篇介绍汉语发展演变情况的说明文,具体的学习要求是:1.掌握介绍社会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的一般写法;2.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3.掌握本文主要的说明笔法手法;4.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二、问: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答:语言的演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变化经时愈久变化愈大。

古今比较,语言变化的悬殊就更显而易见了。

本文主要从语音、语法、语汇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今语言的演变,从而说明了古今语言千丝万缕的关系及因变化而产生的诸多不同。

三、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答:这是一篇介绍社会科学知识的典范的说明文。

举例、引用,深入浅出。

章法自然而严谨,详略分明,条理清晰。

分类、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运用恰当。

语言明白晓畅,平易近人。

四、作业练习(一)名词解释1.吕叔湘2.朱嘉3.《官场现形记》4.伍子胥5.王褒6.《世说新语》7.近体诗8.形声法1.吕叔湘,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会会长, 主要著述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文言虚字》等。

2.朱嘉,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哲学、经学、史学、文学怀同程度的贡献,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

3.《官场现形记》,清末谴责小说,李伯元作,全书共六十回,由许多相脏的短篇蝉联而成,以揭露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

4.伍子霄,春秋时吴国大夫,曾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就疏远,后吴王赐剑命他自纲。

5.王褒,西汉词赋家,《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十六篇,《僮约》为其手作品之^"o6.《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撰,记述东汉至东晋名士文人的言行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士大夫的生活习气。

7.近体诗,古代诗体之一,也称“今体诗”,指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为唐宋及后代诗人经常采用。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3 人教课标版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3 人教课标版
在书上标出古今用法变化大的词。
荷、几何、损、价、焰、薪
意义没太大变化,但已不能单独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被另一 个词代替。
词的某个意义(义项)已经消失。
荷 二 现一般用“担”来代替 薪 二 现一般用“柴”代替 价 一 现变成双音节词“价钱” 焰 一 现变成双音节词“火焰” 几何 二 现一般用“多少”来代替 损 二 现一般用“减少”来代替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 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 以不能拆开解释。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
二、合成的复音词: 1、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
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2、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 太息、横行等。 3、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4、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 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 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 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便可白 公姥;昼夜勤作息。
1、新事物产生:“纳米”、“电脑”、 “数码”、“克隆”、“艾滋病”。
2、旧事物消亡:“买办”、“土豪”、 “知青”、“人民公社”。
3、词汇系统本身及人们认识观念变化: “行走”(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 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 大路谓之奔,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
1、社会因素:避讳,“世”(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 “戏子”(演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面” (脸),“目”(眼),“口”(嘴)。 4、避免过多:“保”(保护、保卫等)。
人名、地名、八、我、能、国、不、 客、从、来、坐、谈、问。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3)食用,特指吃药。例如《礼记· 曲礼》中“医 不三世,不服其药”。现代汉语“服药”还保 留了这个意义。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朝 服衣冠”中的“服”, 是个动词, 表示“穿衣、 佩带”的意思。 这样的用法还见于 《论衡》 “服 五采之服”。但在现代汉语中已没有这样的用 法了。
探究争鸣
通过“古今言殊”的学习,有人认为,古人的 词汇很贫乏,不够用,不像我们现在那样丰 富。你怎样看待的句式和现 代汉语的句式有哪些不同。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⑤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点拨】 ①②判断句;③被动句;④状语后 置句;⑤主谓倒装句;⑥宾语前置句;⑦定语 后置句。由译文可看出古今句式的不同:①张 衡字平子,是南阳西鄂人。②刘备是天下的枭 雄。③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地方,以及十万的 大军,还被人制约着。④项伯就连夜跑到沛公 (刘邦)的军营中,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详 细地告诉他。⑤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 ⑥不了解句读(指句子的停顿),疑惑没有弄明 白。⑦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 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 和今天
古诗品韵 越王勾践墓柴 柴望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伤时之作。首 联以苍茫、凄凉的景象和伤心的情怀开篇,加 上“自”、 “谁复”之反复咏叹,诗人寂寞悲 凉之情是何等强烈。颔联吊古伤今,虽然“犹 传”勾践“霸越乡”,可是今人却不见“亡吴 事”,勾践复国报仇的壮举难以重见的哀愁涌 上诗人的心头。颈联即景抒情,勾践墓、越王 宫,雨打乱花,鸟翻黄叶,何等肃杀凄凉。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ppt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古今言殊,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揭示语言与 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对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发展规律 和演变趋势,为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 参考。
此外,研究古今言殊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汉语的认识和掌握,促进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汉语 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流的主要语言形式。
简化汉字
02
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政府推行简化汉字,使汉字更加易
于学习和使用。
普通话推广
03
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汉语发音,促进各地人民的交流。
汉语的国际化
孔子学院的建立
汉语水平考试(HSK)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 语教育和文化传播。
设立汉语水平考试,评估外国人的汉 语水平。
词汇演变
词义变化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汇的含义 发生了变化,例如“妻子”、“ 鱼肉”等。
新词涌现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新的 词汇不断涌现,例如“互联网” 、“手机”等。
词类转换
一些词汇在历史演变中改变了词 性,例如“衣”原为名词,现在 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
语法差异
词序变化
古代汉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主谓宾 ”的排列顺序。
04 古今汉语的应用与影响
古代文学与语言
01 02
古代文学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小说都 源自古代汉语。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古 人的智慧和情感。
语言特点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词汇运用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其语言更为 精练,注重文采和修辞,且一词多义现象较为普遍。

古今言殊

古今言殊
• 菜-原专指蔬菜,今包括肉类。

• 月白为“皎” • 日白为“晓” • 人白为“皙” • 雪白为“皑” • 草白为“葩”
行走
• 在大路上疾行叫“奔” • 在草丛中走叫“跋” • 在水中走叫“涉”
2、词义缩小
古义
今义
①丈夫 ②子 ③臭
④劝
男子的通称 孩子的总称
泛指气味
鼓励、劝说、规劝
女子的配偶
汉语词语的演变之四、词语的替换变化
•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
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 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
废——残疾
• 语言表达(语言系统内部调整)(名称说法的改变): 足-脚、面-脸、,“甘“改称“甜”,“日”改称 “太阳”,“寡”改称“少”,目-眼、口-嘴、 赤-红、嗅-闻等 由于避讳:世--代 、民--人等
• 如“然后”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顺承关联词, 但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单音节的词组成的短语, 应解释为“这样以后”;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古义] 于是 / 写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古义] 跟随 / 而且 [今义] 表示更进一步,连词
•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 》
• “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 等,“闻”都是“听”的意思。现在,“闻”是 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
①币”,古义指礼物。“置币遗单于”。今义已转移 为“钱”的意思
②“涕”,古义指眼泪。《促织》:“儿涕而 去。”今义一般作“鼻涕”解。
③“走”,古义为“跑”、“逃跑”。“窃计 欲亡走燕”。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 另: 假、 行李、 颜色 信,送信的人-书信 偷,偷懒-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恨,遗憾-怨恨、仇恨

古今言殊《语言文字应用》

古今言殊《语言文字应用》

02
韵母变化
古代汉语的韵母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四声调的分化、韵
尾的变化等,导致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韵母发音上存在较大差异。
03
声调变化
古代汉语的声调与现代汉语的声调存在明显差异,如平仄的分化、入声
的消失等,导致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声调上存在较大差异。
词汇演变
新词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和概念不断涌现,现代汉语中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手机”、“互联网”等,这些词汇在 古代汉语中并不存在。
简化汉字
现代汉字相对于古代汉字 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如“ 车”、“云”等字形的简 化。
规范字形
现代汉字相对于古代汉字 更加规范,如“坏”字原 写作“壞”,现在规范为 “坏”。
推行普通话
现代汉语相对于古代汉语 更加注重普通话的推广和 普及,以促进不同方言区 的交流和沟通。 Nhomakorabea05
古今言殊现象的影响与价值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句子结构 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古代汉语中 常用倒装句、省略句等,现代汉 语则更加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和规范性。
词序变化
古代汉语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存 在差异,如主语、谓语、宾语的 排列位置等。
时态和语态
古代汉语与时态和语态相关的语 法成分比较简单,而现代汉语则 更加复杂。
文字改革
02
古今言殊现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今言殊是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 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不断发展变化, 古今言殊现象表现为语音的演变、词 汇的更替、语法的变化等方面。
产生原因
社会变迁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 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 化观念等发生变化,语言也随之

《古今言殊》PPT课件

《古今言殊》PPT课件
第二节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荷薪者过来!
引 子
其价几何?
外实而内虚,
烟多而焰少, 请损之。
红色 的字 词是 古今 用法 变化 大的 词
阅读“古今词义”部
古 今 词 义
分,完成以下问题: 1、古今词语用法不同主 要有三个方面,每个 方面用一句话概括。
(1)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 没怎么变,但是现在已经不能 单独使用了。(古代汉语以单 音节的词为主,发展到现代汉 语大多已变成了双音节词。) (2)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 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被另 一个词语代替了。 (3)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 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 语中已经消失了。
等演变类型举例古代单音节词现代双音古代词的某个义项保留在现代某些词语中现在一般被另一个词代替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扩大汤古代指热水词义感情色彩转移古代的词组现代为双音节词演变类型举例古代单音节词现代双音节路道理古代词的某个义项保留在现代某些词语中现在一般被另一个词代替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扩大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缩小汤古代指热水词义感情色彩转移古代的词组现代为双音节词
现代汉语相比,其主要不同 1、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 点
了,也就是说同样的意思现在不这样 说了。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现代汉语的句式有了一些改变。 例:现在汉语中不说“不如您的漂 亮”,而是直接说“不如您漂亮”。
3、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 着,但用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例: 之所以、为……所……等
古代词的某个义项保留在现代 某些词语中,现在一般被另一 个词代替
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扩大 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缩小 词义感情色彩转移 古代的词组现代为双音节词 汤(古代 指热水)
荷枪实弹、 荷锄 釜底抽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论语·子路》
行莫丑于辱先。

《报任安书》
多表示
使动关系
我见相如,必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法功能不同-畏、惧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 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多用作及物

动词,带宾
语。
不畏强暴。
《商君书·错法》 多用作不及物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动词,不带宾
古义:
后起意义:
迎接
(中性词)
奉承、拍马屁
(贬义词)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孔雀东南飞》
古义:
杰出、英俊
(褒义词)
今义: 生活放荡, 男女关系 不正当
(贬义》
上古义: 背后议论 或批评别 人的短处
(中性词)
今义:
毁谤
(贬义词)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
《礼记·大学》
情态不同-步、行、趋、走
步 行 趋
慢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战国策·赵策》 《论语·述而》
行 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快走
日中而趋百里。
入而徐趋。
《荀子·议兵》
《战国策·赵策》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孟子·梁惠王上》
行 < 趋 < 走
速度: 步 <
跑 : 动物以足爬地,读pá o,如虎跑泉。
语法功能不同-往、适 、之
往 适
不带 宾语
出不入兮往不反。《楚辞·国殇》 乐毅自魏往。
《战国策·燕策》
适子之馆兮。
适长沙。
《诗经·缁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战国策·魏策》 《史记·滑稽列传补》
带宾语

吾欲之楚。 往之女家。
语法功能不同-耻、辱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多表示
意动关系
后起意义:
强 盗
穆公之怨此三人入 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古义 今义
怨 恨
恨 憾
子为父死亡所恨。
《汉书·苏武传》
古:怨>恨
今:怨<恨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 “中性词”变“褒义词” 或“贬义词”。
古义:
后起意义:
得力助手
(褒义词)
比喻坏人 的帮凶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吕氏春秋·察今》
吕刑靡敝,秦法酷 烈,而萧何造律。
扬雄《解嘲》
感情色彩不同-征、伐、侵…
征 伐 侵 袭 攻
褒义词。公开的。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上攻下,有道攻无道 《左传·僖公四年》 中性词。公开的。 蔡溃,遂伐楚。 正式的,有钟鼓, ( 同上) 有“理由” 贬义词。秘密的。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同上) 不宣而战,无钟鼓
古 今
•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 中的意思变大了。
后起意义: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兽皮 人皮
兽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洗脚
盛水冲洗手
汉王方踞床洗。
《汉书·黥布传》
伸到水里洗手, 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 《三国志·管宁传》
对象不同-唯、诺


子曰:“参乎, 太后曰:“诺, 吾道一以贯之。”曾 恣君之所使之。” 子曰:“唯。”
《论语·里仁》 《战国策·赵策》
卑 对 尊
尊 对 卑
反之,则加表敬副词“谨”。
对象不同-府、库
贬义词。更秘密的
中性词。 军事进攻的总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战国策·赵策》
感情色彩不同-杀、戮 …

戮 弑 诛
中性词。
广起,夺而杀尉。
《史记·陈涉世家》
《左传·成公二年》
一般的杀死。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贬义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下杀上。 《左传·宣公二年》 谴责杀人者。 褒义词。 诛纣,断其首。 杀死有罪者, 《荀子·正论》 褒奖杀人者。
夫虞卿蹑屩担簦。
《史记·虞卿传》
屣 履
金陵遇太守,倒屣欣逢迎。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
泛指各种鞋,lǚ。
孺子下取履。
《史记·留侯世家》
对象不同-沐、浴、洗…
沐 浴
洗头发 洗身子
新沐者,必弹冠。
《史记·屈原列传》
新浴者,必振衣。
(同上)
, 沬 huì 洗面
躬自流涕,沬血饮泣。
《报任安书》

澡 盥

一般的饿, 想吃东西。
饿
严重的饿,受 到死亡的威胁。
见灵辄饿,问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其病,曰: “不食 《论贵粟疏》 三日矣。”
《左传·宣公二年》
程度不同-疾、病

轻病
曾子寝疾。
《礼记·檀弓上》

重病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左传·成公二年》
子疾病。
《论语·子罕》
侧重点不同-完、备

有孙母未去,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古义:
亲属,包括
后起意义:
父母子女
亲 属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 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 思了。
上古义:
成年男子
后起意义:
女子的配偶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战国策·赵策》
古义:
后起意义:
古义:
专指坐着打 瞌睡
足。”
《史记··苏秦列传》
情态不同-寝、卧、睡…

卧 睡
躺在床上, 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公羊传· 僖公二年》 不一定睡着 引几而睡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孟子· 公孙丑下》 《治安策》
坐着打瞌睡 将吏被介胄而睡。


闭上眼睛
睡着
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眠。
《庄子· 德充符》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情态不同-泣、哭…
泣 哭 号
有泪无声 有泪有声 有泪有声有言
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
沬(h uì)血饮泣。 《报任安书》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兵车行》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 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吕氏春秋·察今》
啼 拖长声的哀哭
程度不同-饥、饿
坏的气味,
读chò u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礼记·大学》
后起意义: 古义:
颜 色
脸色、女色、种类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
古义:
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是地利
护城河、池塘
今义:
不如人和也。
《孟子·公孙丑下》
池塘
后起意义:
专指鸟类
古义: 飞禽走兽的总称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 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情态不同-望、视、见…

远看 近看
故愿望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视 观
览 察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左传·庄公十年》
有目的地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看壮观的场面 《观沧海》 无目的地看 仔细地看 看的结果, 看见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察言而观色。
《论语·颜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今义:
为了某种目的
而舍去自己的
生命或权利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古义:
后起意义:
出门时带的 包裹
外交使者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古义:
后起意义:
强 盗
小偷 偷窃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古义:
小偷 偷窃

藏财物 或文书 的地方

藏兵甲 战车的 地方
金粟两生,仓府两 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
库,兵车藏也。
《说文解字》
情态不同-盟、誓

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

遂寘姜氏于城颍,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
《左传·隐公元年》
宣誓结盟 举行仪式 一方或多方的决心
发誓 不需要仪式 一个人的决心
把剑觅徐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找人
辛弃疾《永遇乐》
杜甫《别房太尉墓》
范围不同-屦、屐、履…
屦 屐 屩
麻鞋、葛鞋,jù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 别称舄(xì 。 ) 《左传·成公二年》 木鞋,jī。 麻鞋、草鞋,jué 。 草鞋,xǐ。
也泛指各种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战国策·齐策》
范围不同-妇、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
女性
《诗经·关雎》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论积贮疏》
妇:
已婚女性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 城戍。 《石壕吏》
范围不同-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