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

天震烈度、天震基原烈度战抗震设防烈度辨别与通联?之阳早格格创做
天震烈度是通过天震时大天的修筑或者其余有闭物体的反应的一个量,时常使用人的震感、修筑物反应去衡量,有一个国家博门的烈度表,天震基原烈原烈度是具备一定爆收概率的烈度值,标明一个天区爆收那个天震烈度的大概性比较大.至于抗震设防烈度是对于修筑物的抗震本能的央供,它没有但是战当天的天震基原烈度有闭,还战修筑物自己的央供有有闭,甲级、已级、丙级四设防烈度是分歧的.可参照《修筑抗震安排典型》
天震烈度是爆收天震时大天爆收的倾斜;天震基原烈度是某一天区多年天震统计的最下天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修筑物安排时要谦脚没有矮于当天天震基原烈度的安排央供.如:当天的天震基原烈度为6,那么修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起码为6.天然,有些修筑央供大概是7或者8.
1、抗震等第:是安排部分依据国家有闭确定,按“修筑物要害性分类与设防尺度”,根据烈度、结构典型战房屋下度等,而采与分歧抗震等第举止的简直安排.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第区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宽沉、宽沉、较宽沉及普遍的四个级别
2、天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分根据天理、天量战履历资
料,经科教勘查战考证,对于尔国主要都会战天区举止的抗震设防与天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天域观念.抗震设防类型分为甲、乙、丁类修筑,世界大部分天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普遍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天震强度所区分的等第,华夏把天震区分为六级:小天震3级,有感天震3-4.5级,中强天震4.5-6级,热烈天震6-7级,大天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天震.。

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

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

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
1.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

2.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3.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

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4.烈度分1-12度。

5.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
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6.抗震设防烈度是由国家权威机构测定和制定的(抗震设计规范可查);一般情况,取该地区五十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我理解就是;五百年可能发生一次的地震)。

抗震设防等级是根据建筑所在的地区(不同地区的设防烈度不同)和建筑物得高度、建筑物得重要程度、以及结构形式确定的。

其次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建筑抗震等级越高抵抗地震的能力越强。

地震基本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1.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这个话题,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时候它就像那突然冒出来的熊孩子,来得猛,去得快,给你留下一堆麻烦事。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叫地震基本烈度。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地震造成的损害和人们的感受来评定的一个等级。

一般是从1到12级,1级的时候,感觉就像小猫在你腿上蹭,根本不算什么;而12级那就真的是“山崩地裂”,直接让你怀疑人生。

说到这儿,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地震基本烈度怎么评的?其实,专业人士会通过观察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居民的反应和地面的震动情况来进行评估。

就像你家那只懒猫,突然被老鼠吓到,立马变得灵活无比,逃得比风还快。

地震也是一样,震动的幅度越大,人的反应就越强烈。

也正因为如此,地震的烈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灾害的严重程度,为接下来的应急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1.1 地震的影响当然,地震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烈度上,它还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深远的影响。

试想一下,正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突然一阵摇晃,锅里的汤都快溅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就是个“家常便饭”,可要是烈度高了,那可就得提心吊胆了。

建筑物受损、道路断裂、甚至通讯中断,都会让人感觉到无奈。

就像“人算不如天算”,咱们计划得再好,也难以避免这样的突发情况。

这时候,社区的应急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一起团结合作,互相照应,就像在打游戏一样,默契配合才能过关。

要知道,单打独斗的结果往往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化解很多困难。

1.2 如何应对地震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呢?首先,了解基本的地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开车上路前得先学会交通规则,地震知识也是我们保护自己的一道安全防线。

其次,准备一些应急物资,比如水、食物、手电筒等,像是给自己留个“后路”。

再者,制定一个家庭应急计划,确保每个成员都知道该如何行动,毕竟“心里有数”,才不会手忙脚乱。

在平时,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防震演练,增加自己的应对能力。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之间的区别联系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之间的区别联系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之间的区别联系一、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

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

注意到,可能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媒体的报道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震级标准。

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发明过不同的震级标准,比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

比如说,有些国内官方媒体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级,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面波震级8.0。

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应用较广泛的是矩震级。

震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

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

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断层引起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引发地震的断层的大小、断层两边相对运动的距离、断层处的岩石强度。

断层的面积乘以断层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岩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谓的地震矩。

这个地震矩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而矩震级就是对地震矩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地震矩M0的单位为牛乘以米。

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级之间是三分之二log的关系。

换言之,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1000倍。

简单说,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的31.6倍,6级的1000倍,5级的31623倍,4级的1000000倍。

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

比如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为11度,天津的烈度为8度,北京为6度,石家庄为5度。

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

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响越大,越远离震中受影响越小。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环,外边一点9环,再靠外8环。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就确定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确定地震作用标准值时,用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对某地造成的破坏程度,用烈度。

建筑物的设防烈度,就是设计的建筑物抗震能力。

设置抗震等级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相应这次地震,不同地区则有不同的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也就是说,对于某一个给定的地区来说,每次发生地震的震级是不定的;但是抗震设防烈度是国家规定好的,这个就目前来说是固定不变的。

地震震级=2/3*震中烈度+1抗震设防烈度=多遇地震下的烈度(众值烈度)+1.55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就是按照一个概率来估计该烈度被超过的概率(一般是定众值烈度),然后根据众值烈度来+1.55算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淮》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的区别和联系

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的区别和联系

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的区别和联系每次地震发生,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有时候,有些媒体也会在这里犯一些错误,被大家诟病为“不专业”.当然,这些东西也挺复杂的,媒体搞混了也正常.一、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 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注意到,可能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媒体的报道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震级标准.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发明过不同的震级标准,比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比如说,有些国内官方媒体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级,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面波震级8.0.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应用较广泛的是矩震级.震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断层引起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引发地震的断层的大小、断层两边相对运动的距离、断层处的岩石强度.断层的面积乘以断层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岩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谓的地震矩.这个地震矩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而矩震级就是对地震矩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地震矩M0的单位为牛乘以米.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级之间是三分之二log的关系.换言之,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 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1000倍.简单地说,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的31.6倍,6级的1000倍,5级的31623倍,4级的1000000倍.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比如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为11度,天津的烈度为8度,北京为6度,石家庄为5度.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响越大,越远离震中受影响越小.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环,外边一点9环,再靠外8环.同样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能是9度,往外50公里可能降低到8度,再往外150公里可能降低到7度.由于地形地质的不同,所以烈度的分布并不是个完美的同心圆,只是大致上遵循着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规律.烈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相关,但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而是因为其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简单说,烈度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参数,跟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等等都有关系,不同的地震会有不同的情况.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次相同的地震.同样都是6级地震,一个震中烈度可能是7度,另一个可能会达到8度.三、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某个地区的属性.比如说北京的抗震设防烈度是8度,上海的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这个是怎么确定的呢?一定程度上,设防烈度的制定跟设防目标相关.就拿北京来说,先统计一下历史上一定时期之内影响到北京的历次地震,看一下这些地震引起的北京地区的烈度分别是多少.比如说1976年唐山地震是6度,某某年某次地震是4度,某某年某次地震是5度……然后再利用统计学知识,根据既定的可靠度目标,比如说,让设防烈度大于这些已经发生过的地震烈度的90%,继而确定出一个设防烈度.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下,所有可能发生的地震里,我能保证有90%的实际地震烈度都小于我的这个设防烈度.现在的抗震规范,采用的是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烈度.也就是说,50年之内,发生比这个设防烈度还大的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是10%.折算下来,也就是俗称的“475年一遇”.什么意思呢?475年一遇的地震,今年发生的概率是475分之一,也就是0.211%,今年不发生的概率是1减去0.211%,也就是99.789%.50年之内都不发生这样的地震,这个概率是99.789%的50次方,也就是90%.而50年之内发生这样的地震的概率,则是1减去90%,等于10%.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475年一遇的地震.100年一遇的地震,小意思,都在我们的设防范围之内,也就是俗称的“小震不坏”;500年一遇的地震,刚刚好跟我们的设防目标差不多,次要结构可能会有小范围破坏,但是主体结构不会发生大的破坏,也就是俗称的“中震可修”;1000年一遇的地震,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设防目标,但是尽量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保证结构足够的延性和塑性变形能力,争取做到房子虽然变形很大,但不会整体垮塌,保证逃生通道和逃生时间,这也就是俗称的“大震不倒”.四、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建筑结构的属性.比如说,这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一级,那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二级.抗震等级也可以在局部调整,比如这栋楼的抗震等级是三级,但是某一层或者某一个柱子的抗震等级是二级.抗震等级当然跟抗震能力相关,但并不是说一级的就一定比二级的好.举个类似的例子,汽车的碰撞试验,有五星的,也有三星的,但是并不是说五星的就一定比三星的更好.一个五星的微型车,跟一个三星的大皮卡相比,孰高孰低还很难说.抗震等级也是如此,它取决于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重要性、结构类型、结构高度.对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参见抗震规范里的这张表格.比如说,上海的一栋高层住宅楼,采用剪力墙结构,高度为100米.我们就去查表,上海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墙结构高度大于80米,所以是二级.再比如说,济南的一栋高层写字楼,框架核心筒.我们继续查表,济南是6度区,所以框架核心筒的框架部分是三级,核心筒部分是二级.注意到,我们说这张表适用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所谓的“丙类建筑”.目前的抗震规范,已经把中小学校舍提高到了“乙类建筑”.换言之,医院、中小学校舍等等非常重要的建筑物,需要在这张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一般是查表的时候提高一个烈度.比如说,以上海为例,同样是小于24米的框架结构,如果是菜市场,那就按7度查表,也就是三级,如果是小学教学楼,那就要按7+1=8度查表,抗震等级为二级.也就是说,同一个地区、同一个结构类型、差不多高度的建筑物,中小学、医院等等通常要比菜市场、普通办公楼、住宅楼高一个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有什么用呢?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各种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上.比如一级框架结构的角柱,最小配筋率需要到达 1.1%,而四级的角柱,最小配筋率达到0.7%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计算允许的前提下,抗震等级低的结构可以用更少的钢筋.再比如说,一级和二级框架结构的角柱,箍筋必须全高加密,而三级和四级的角柱就不需要特殊处理.五、总结地震震级是地震的属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是地震对某个地区的影响,震中高,越往外越低.震中烈度和震级有关.设防烈度可以简单理解成某个地区475年内所能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烈度.如果实际发生的地震引起的烈度不大于设防烈度,建筑结构应该要做到不发生永久性的、不可修复的的破坏.抗震等级是建筑物的属性,越重要、越容易受地震袭击、越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抗震等级越高,对抗震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

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

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引言: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科学家们提出了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的相关内容。

一、抗震烈度抗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波在地面上传播时,产生的地面运动的强度。

抗震烈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分为I度至XII度共12个等级。

其中I度为不可感知的微震,XII度为破坏性极强的特大地震。

1. I度(不可感知):地震仅能被高精度仪器探测到,人类无法感知。

2. II度(微震):地震仅能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被少数人察觉到,但不会引起任何破坏。

3. III度(轻微):地震能被室内的人感觉到,室外的人多数不察觉,但不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4. IV度(较轻):地震能被室内外的人感觉到,但只会对一些低质量的建筑物造成轻微破坏。

5. V度(中等):地震能被大多数人感觉到,会对一些普通建筑物造成破坏,但不会引起重大灾害。

6. VI度(稍强):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一些房屋和建筑物造成破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7. VII度(较强):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一些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8. VIII度(破坏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大部分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9. IX度(毁灭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几乎所有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引起大规模灾害。

10. X度(特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绝大部分建筑物造成极其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11. XI度(极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几乎所有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可能引发巨大灾害。

12. XII度(特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所有建筑物造成极其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巨大人员伤亡。

二、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用来评估建筑物对地震的抗震能力的等级。

抗震等级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分为一级至八级共八个等级。

房屋防震等级标准

房屋防震等级标准

房屋防震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和结构类型等因素来划分。

一般来说,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越高,其防震等级也越高。

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分为6-9度,其中6度为最低,9度为最高。

对于不同类型的房屋,其防震等级也有所不同。

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房屋,其防震等级一般可以达到7-8度;而砖混结构的房屋,其防震等级一般为5-7度。

在选择房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震等级。

如果处于地震高发区,建议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房屋或进行抗震加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

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

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

内蒙古自治区抗震设防烈度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