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桂村甘草汤治疗心阳不足中气受损

合集下载

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的临床效果

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的临床效果

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对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的临床效果并总结。

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心阳不振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服用桂枝甘草汤进行治疗。

治疗三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病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桂枝甘草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总结。

结果: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见桂枝甘草汤有利于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桂枝甘草汤;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渐渐将传统治疗疾病的中药与现代医学结合共同治疗常见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受到了广泛瞩目。

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此次就桂枝甘草汤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症进行临床效果研究,并对桂枝甘草汤的药理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现今桂枝甘草汤临床应用现状,造福患者。

资料与方法背景资料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为严重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

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

桂枝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即桂枝配甘草。

该方现代临床多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上述疾病凡经中医辨证分型属于心阳虚证候者,以该方为基础方加减使用,可获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胸痹心痛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6至68 岁(平均53.16岁);病程3天至4年。

住院 1~76d、平均住院 12.94d。

具体病理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48 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37 例,自发性心绞痛 15 例,其中变异型心绞痛 2 例。

心悸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补心阳。

心悸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补心阳。

心悸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补心阳。

有一女性病人,62岁,心慌气短,有种心脏快要跳出的感觉,得用手按着舒服点,还出汗,没有胸痛,到医院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显示正常,没有异常,除了不舒服症状,医院对症处理具体用药不详,缓解回家,没有开其他口服药,嘱回家休息观察,不要劳累紧张。

出院没多久又出现这些症状,每一周大致发作一次,到医院检查仍是正常,反复出现一个多月,时轻时重,有些担心,又查不了原因,若是再出现,准备做冠脉造影再查查。

这次发作,没去医院,来寻求中医,看看是否有办法解决。

心慌气短,乏力,出汗,观其舌质淡,苔白,有齿痕,脉弱,面色黄,胃口一般,大小便正常,平素怕冷,不喜欢吹风,病人还说了一个情况,有一次感冒发烧,使用退烧药有用几次,出汗不少,自那开始就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总感觉好像没有全好,出汗也多了起来,听完一惊。

给予桂枝甘草汤,三付,回去煮水喝,当茶饮。

再来门诊时,老人家说不舒服症状消失了,感觉比较舒服。

担心下次还会复发,又取三付,煮水喝,后来再询问,没有再出现以前的症状,出汗明显的情况也没了,告愈。

此病人,应该是感冒使用退烧药太过导致,出汗太多,伤及心阳,汗为心之液,故而用此方。

当时开完方,老人取了药,又回诊室问,这一点点药,能管用吗,嘱咐先吃吃,却不曾想吃了,便好了,老人后来一直说,奇怪奇怪。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吃感冒药,要适可而止,身体较弱,用多恐伤正气,思之慎之。

心阳虚医案——桂枝甘草汤

心阳虚医案——桂枝甘草汤

心阳虚医案——桂枝甘草汤今日练习张某,男,20岁。

患者阳痿3年余,伴遗精、滑精,小便色黄,小便短而不利,少腹闷而不舒。

脉沉弦有力,舌红苔薄黄。

处方:___汤。

服药4剂后,少腹觉舒,遗精已止。

原方又服6剂,病人自述晨起时阴茎已能勃起。

此气机已开,改用他药善后。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桂枝甘草汤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上期原医案周某某,男,29岁。

因突起耳聋近—月,经他医用益气聪明汤等治疗,耳聋如故,痛苦不堪,后延余诊治。

自诉耳聋,并觉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软无力。

细询知病起于感冒过汗之后,据其脉证之病史,以心阳虚为辨,用桂枝甘草汤加味。

处方:桂枝12克,炙甘草8克,石菖蒲4克。

首服2剂,自觉听力明显增强,心悸好转,寒感消失,药已对证,再服2剂,耳聋全除,诸症也平。

按语:《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

”心阳不足,不能上冲于耳,可致耳聋失职。

本案耳聋,正因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所致。

大论云:“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故投桂枝首革汤温迟心阳,少佐石富浦以开窍,果获良效。

学习经典《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各家论述刘渡舟: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心之液,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

因此,过汗必然要耗伤心阳。

心阳被伤,心脏失去了阳气的庇护,空虚无主,故见心中悸动而又喜按,借以安定心悸之苦,正是所谓的外有所护,则内有所恃,也就是条文中的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根据临床观察,患者还可以见到心前区憋闷不适的证候。

治疗当用桂枝甘草汤来调补心阳。

成无己:发汗过多亡阳也。

阳受气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故病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欲得按者,与桂枝甘草汤,以调不足之气。

黄元御:汗亡心液,火泻神虚,故叉手自冒其心。

冒者,覆也。

汗多阳亡,温气泻脱,风木不宁,而土败胃逆,浊气填塞,风木上行,升路郁阻,故心下动悸,欲得手按,以宁神宇。

02胸闷喜按和心伤,急用桂枝甘草汤

02胸闷喜按和心伤,急用桂枝甘草汤

02胸闷喜按和心伤,急用桂枝甘草汤
用说书的办法是不是能讲透伤寒论,我们记得一个小品赵本山和范伟演的小品,范伟手捂着这个心口,大夫我难受,赵本山说把您罐拿下来,我说不行,我这难受我拿着他熥熥,是不是有这个小品呢?那就是兄们闷喜按和心伤。

这时又怎么办呢?用一个方子,急用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的原文说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喜按桂枝甘草汤主之。

就这样子,老觉得手不由自主的在心脏这按着,这就是一种病,他什么病啊,胸闷心慌气短,喜欢按着舒服点,唉,就这种病。

就是伤了心了,心里头阳气不足了,那怎么办呢?用桂枝甘草汤就行了,桂枝甘草汤就两味药,桂枝四两,甘草炙二两。

那么我们解读桂枝是干什么呢?桂枝味辛甘,然后是温的,辛者能散温者能通,辛散的、通的。

你看并且神农本草经说,桂枝能够通心阳,能够振奋心的阳气,温通血脉,甘草甘者能缓解百毒,这两味药一配合,并且桂枝的量大甘草一倍,一配合能够把心脏的阳气振奋出来。

心脏管什么呢,心主血,心脏能够把我们的血通过心脏打到我们的大血管,通过动脉输出打到我们的毛细血管,但有需要毛细血管,肠子里需要毛有毛细血管,我们的五脏六腑细胞周围都是毛细血管,四肢末端都是毛细血管,用我们的桂枝和甘草一配,能够把血液输送到四肢末端,然后减缓心脏的压力,让心脏的跳动,蹦蹦蹦的加大它的力量,这就是桂枝甘草汤,通心阳温通血脉。

记住桂枝甘草汤是一个方根方的根,将来只要是心脏不舒服的病会常常用到桂枝和甘草这两味药。

大家说伤寒论难学吗,简单吗?非常的简单,我们慢慢的会带领大家一起共同进入伤寒论的大道,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罗大伦

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罗大伦

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罗大伦今天北京的天气终于暖和了,我出门的时候,看到很多花都开了,绿草也长了出来,觉得心中感慨万千啊!那天,在吃饭的时候,听到了一首歌,觉得真好听啊,就问服务员,是什么歌,服务员告诉我,是一位叫李健的歌手唱的《传奇》,我听了,当时有种心中震动的感觉,确实好听啊,词也好:“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好了,下面谈论正题。

我现在发现很多人体内的水湿都重,昨天有几位朋友约我见面,我帮助他们诊断了一下,发现大多体内湿气很重,大家都很奇怪,说为什么湿气这么重呢?我说:这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决定的啊。

大家都不运动了,都开车,开空调,喝冷饮,当然会导致体内水湿严重了。

那么,水湿重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有什么表现呢?我们怎么调理呢?医圣张仲景为我们早就做出了回答。

下面,我们讲述一个症候,这个症候就是水湿严重导致的,我管这种情况叫:“乌云蔽日”。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图像:雾气越来越重,最后居然遮蔽了太阳,导致天空一片阴暗。

这个图像大家可以记住,然后对照我们身体。

我们身体中的太阳就是心脏,如果水湿严重,遮蔽了太阳,那就是水湿之气影响了心脏的运行。

在中医里面,心脏为阳中之太阳,居于胸中,震慑下焦之水寒,如果心脏的阳气受伤,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心阳被伤到,比如使用了不恰当的药物伤害了心阳,也有可能是水寒之气太盛,遮蔽了心阳,不管原因如何,总之是我们身体中的太阳,被乌云给遮住了!那么,此时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很多人会有眩晕的感觉,您想啊,本来人体的上部应该都是清阳之气,所以头脑才会清醒的,此时水寒之气上升,这是阴中之浊气啊,所以这叫清浊逆乱,本来人体应该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现在浊气都上逆了,那头还能不晕?很多人干脆被西医给带上了“眩晕症”的帽子,我曾经遇到过很多人,就是眩晕,一站起来就不分东南西北,天旋地转,不明原因,什么核磁共振都做遍了,就是找不到原因,自己负担很重,总是觉得脑血管出了问题,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看,原因是很简单的,就是水湿把心阳给蒙蔽了。

医圣张仲景2味药小妙方,调理耳鸣、心慌胸闷、失眠、头晕有效

医圣张仲景2味药小妙方,调理耳鸣、心慌胸闷、失眠、头晕有效

医圣张仲景2味药小妙方,调理耳鸣、心慌胸闷、失眠、头晕有效《黄帝内经》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意思是说,头为诸阳之会,目视也好,耳听也好,都离不开阳气的支持基础。

简单来说阳气要升发到头面上去才能耳聪目明。

一旦上焦的阳气,也就是心脏的阳气不够了,阳气升不上去,所以就会出现头晕耳鸣。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医案心阳不足—耳鸣,便于大家理解。

去年12月份,接诊一位赵先生,48岁,什么病呢?耳鸣!赵先生自述,三个月前有一天下雨,在外面干活回家淋了些雨,自己也太多在意,爱人给他熬了一碗葱姜红糖汤,说发点汗祛祛风寒,当是确实出了一身汗,第二天早上起来耳朵就响了,一开始时候嗡嗡声,后来慢慢变成了蝉鸣声。

除此耳鸣之外,那次之后,他还患上严重头晕、失眠,还有经常性心慌、胸部闷痛,四肢发凉的情况,这些症状也越来越严重,见其舌脉,舌苔薄白,脉缓细说到这,大部分朋友会想,之前赵先生一直身体正常,无可非议,病因必然和那次一次淋雨,姜汤发汗有关。

对的!正就是那一次葱姜红糖汤,发汗虽然把风寒给散出去了,但是给他却伤了阳气,伤了心脏的阳气所致。

中医认为,汗是心之液,发汗过多,汗出得太多,会损伤心阳,导致心阳不足。

心阳不足,心中的阳气不能支持正常呼吸、运行气血,所以他感觉胸闷、憋气。

心阳不足,气血无以推动,心气心血就会郁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出现胸部闷痛之感。

心脏在人体的作用就像一个小太阳,太阳给予阳光,万物得以沐浴生长,如果太阳的能量不足,直接从火热的夏天过渡到寒冬,导致一身阳气不足,则无法行使温煦之能,所以他手脚发凉,全身畏寒怕冷。

一旦上焦的阳气,也就是心脏的阳气不够了,阳气升不上去,头面失养,就会出现头晕耳鸣那么什么方子开方呢?桂枝、甘草没错!就是两味药,桂枝甘草汤,这个方子是心阳不足的祖方,也叫基础方,出自医生张仲景之手。

大家熟悉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半夏桂枝甘草汤等都是以桂枝、甘草作为根方效果如何呢?赵先生两剂下来时已经明显感觉心胸舒畅,睡眠踏实,耳鸣见好转,继续服用7剂后诸症皆消,效果如此好,当然是对症了!方子虽小但力量很强。

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
现代人现在经常会喝一些汤或者茶类,特别注重养生,希望通过日常生活的这些汤和茶来养出一个好的身体,所以现在一些养生餐馆、裤头方凉茶店都特别受人们的欢迎,人们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到这些地方去进行消费。

其实在家里也是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汤来进行调养的!
今天特别为大家介绍一个汤,就是桂枝甘草汤?,这桂枝甘草汤是由桂枝加灸甘草组成的,有益心气、通心血和养心的功效。

一起来看看桂枝甘草汤这个汤的一些详细情况:用法和禁忌。

★[方义]
此温补心阳,兼补中气,治心悸之方。

★[主治]
发汗过多形成心悸之证。

但必须具有喜用手按、小便尚利、喜热怕凉或脉沉迟等方能准确.
按:喜用于按,说明是虚证,需用补药;小便尚利,说明不需要白术、茯苓之补脾利水;喜热怕凉或脉沉迟,说明须用温性药品。

★[药品]
桂枝二至三钱炙草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顿服。

★[用药大意]
桂枝保心阳,炙草补中气。

心阳复则液可回,中气和而悸白平.
★[禁忌证]
(1)喜冷或口苦脉沉数者忌之。

热证不适用热性药也。

(2)汗仍未止,脉虚而不调者忌之。

因系气虚将脱之象,应该补气固脱。

(3)四肢厥逆,小便不利,有明显停水现象者不宜用。

因此系阳虚水泛之重证,此方力有未足,不能胜任也。

上面详细介绍了桂枝甘草汤的情况,因发汗过多形成心悸的患者,一般的常用剂量是10几,可以根据这些介绍来掌握这个汤的主治症状和用药的禁忌,在用药过程中方便对照查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能够更好掌握自身的恢复情况。

桂枝甘草汤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桂枝甘草汤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桂枝甘草汤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伤寒论》【组成】桂枝四两(12g)甘草二两(6g)【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现代用法:水煎顿服)。

【功效】温通心阳。

【主治】心阳虚证。

心悸气短,动辄尤甚,自觉心中空虚,欲得手按,脉虚无力。

【配方解析】本方证乃由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所致。

心阳虚衰,宣通血脉之力弱,血脉不充,则见心悸气短,脉虚无力;动则气耗,诸症加重。

心中空虚,欲得手按,属心阳亏虚之证。

故治宜温通心阳以定悸。

方中桂枝辛甘温,入心经,振奋心阳,温通经脉,为君药;甘草甘温,益心气,为佐药。

二药相合,辛甘化阳,益心通脉,使阳气乃生,心阳得复,诸证自愈。

《伤寒附翼》云:“此补心之峻剂也。

桂枝本营分药,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

此方用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心之阳,则汗出多者,不至于亡阳矣。

”《绛雪园古方选注》云:“桂枝合甘草,是辛从甘化,为阳中有阴,故治胸中阳气欲失。

且桂枝轻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宫,载还阳气,仍寓言一表一里之义,故得以外止汗而内除烦。

”【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温补心阳,治疗心悸的基础方。

临证以心悸气短,脉虚无力为用方要点。

2.临证加减:心悸怔忡以心阳虚为主,桂枝用量大于甘草,若心阴阳两虚,则应适当加大甘草用量。

若心阳虚损,心神浮越,烦躁惊悸者,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为“桂甘龙牡汤”。

3.现代应用:常用于心律失常、原发性低血压、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等属心阳虚者。

心律失常:桂枝甘草汤既能用于慢性心律失常,也能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

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使用;属阳气虚弱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使用。

亦可使用桂甘龙牡汤加减。

原发性低血压:桂甘草汤用治原发性低血压,气虚者加黄芪、人参、白术;血虚者加当归、地黄;阴虚者加五味子、麦门冬;阳虚者加肉桂、附子。

若小便频数加桑螵蛸、金樱子补肾缩尿;大便溏薄加肉豆蔻、补骨脂涩肠止泻;腰膝酸软加牛膝、杜仲、续断以补肾强腰。

4.使用注意:心悸由心火亢盛或心血不足所致者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村甘草汤的应用一、什么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就是由桂枝与甘草二味药合起来所组成的中药方剂。

在这两味药中,桂枝有着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的作用,当然桂枝亦有解半表半里的作用,但就桂枝甘草汤来说,桂枝只在本方中起着温通胸阳的作用;甘草,在本方中应该是经过炙炒而使用的,故而甘草在本方中是起着补中益气的作用。

由此看来,桂枝甘草汤,就是用来治疗心阳不足中气受损的主要方剂。

二、桂枝甘草汤的来历桂枝甘草汤,虽然说只有二味组成,可它是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的一个名方。

它是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论及太阳病的兼变症时所谈及的太阳经虚寒证时所拟列的一个方剂。

其原文是这样说:“发汗太多,病人手交叉覆盖在胸部,心下跳动不安,而欲得按捺的,用桂枝甘草汤主治。

”这就是说,在太阳病的发病与治疗过程中,由于误治或者延治导致发汗过多而损伤心脏的阳气,对此应该采用桂枝甘草汤的论治。

我们知道,太阳病,由于邪在肌表,汗之要有尺度,不可发汗过多。

这是因为,汗乃心之液,由蒸化津液而成,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

然而过汗必然损伤心阳,心阳损伤,心脏必定失去阳气的庇护,故心中悸动不宁,而欲得按捺,借叉手冒心之按,以安定心悸之症,此乃外有所护,则内有所持之故也,亦即虚则喜按之意。

治用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

但本症在临床所见也常伴有“胸闷不适以及怕冷”的症状。

然而从原文分析可以看出,“发汗过多”是叙述病因的;“叉手自冒心”是叙述病症的;“心下悸欲得按”是叙述病情的;“桂枝甘草汤”是叙述治法方药的。

这正如钱天来名家所说:阳本受气于胸中,故腹中为气之海,上通于心肺而为呼吸,位处心胸之间,发汗过多,则阳气散亡,气海空虚,所以叉手自冒覆其心胸,而心下觉惕惕悸动也。

凡病之实者,皆不可按,按之则或满、或痛而不欲受也。

此以误汗亡阳,心胸真气空虚而悸动,故欲得按也。

这就是桂枝甘草汤的来历。

三、桂枝甘草汤的功能、组成、所治病机、临床应用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

症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功能:温补心阳,驱胸中寒。

组成:桂枝四两甘草二两炙以上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简介:柯琴曰:汗出多,则心液虚中气馁,故悸叉手自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依,如此不堪之状,望之而知其虚矣,桂枝本荣分药,得麻黄,则令荣气外发而为汗,从辛也,得芍药,则收敛荣气而止汗,从酸也,得甘草,则补中气而养血,从甘也,故此方以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阳气生心液,甘温相得,斯气血和而悸自平,不须附子者,以汗虽多而未至于阳亡,不须芍药者,以汗已止而嫌其阴敛也。

此方由二味药组成,其中的桂枝,辛甘,温通经脉,入心助阳,故以桂枝补心阳;甘草甘温,补心以益血脉,且二药相合,辛甘化合为阳,阳生阴化而奉心,心阳得复,心悸自愈。

本方以复阳为主,阳生阴化是其宗旨,其助阳而不燥,滋阴而不寒,实为此方之特点。

考仲景治心阳虚弱,桂枝、甘草为必备之药。

如治心阳虚为主时,皆用桂枝、甘草补益心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属此类。

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动过速、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还有报道用本方合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衰;治疗失眠、房室传导阻滞、青紫舌、阳虚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桂枝甘草汤的这一方剂,它在伤寒论中的功能是温通心阳,使心阳得以恢复,心阳恢复则心脏功能恢复,心脏跳动正常,心悸等症则消失。

这是因为,病人受到外寒的影响之后,由于发汗太过的缘故,因此而出现了:心中悸动,叉手欲得按。

其本质是心阳受损而导致的。

当然,我们可以将伤寒论中的症状加以完善,列举为:心中悸动不安、胸闷、体疲乏力、面色萎白,形寒,舌淡苔白,脉虚弱。

故而其方采用了桂枝这一温阳通血脉之药,以对心脏阳气不足之主证。

由于心阳不足,容易伤损脾胃之阳气,故而采用炙甘草一味来顾护脾胃之阳气,补中益脾胃,加之脾胃又是后天之本,治疗心脏的阳气不足则必要前提是脾胃功能正常。

因此,在人体受病后,由于发汗太过的缘故,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使心脏的阳气受到了损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一定伤及到了脾胃的阳气,故而采用此二味,单刀直入,以捣病位,使心脾胃之阳气得以恢复,以达到解除心脏跳动的目的。

以是桂枝甘草汤的功能与组成,下面谈谈桂枝甘草汤的所治病机与临床应用。

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中的所治病机:主要是因为心阳受损而所设置的药方。

无论是由于发汗太过,或者是由于病家延治而导致的发汗太过,其结果皆为心阳受损。

由于心阳受损,故而才会出现“心动悸不安,欲得手按”这些情形,另外,因心阳的受损,同时也一定会导致胸中之宗气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说,桂枝甘草汤在治疗中所对的病机主要是:心阳不足。

明白了桂枝甘草汤所治病的病机是心阳不足,那么在治疗因任何情况下所导致的心阳不足症患者,皆可以使用。

我们也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的心阳不足时所呈现的症状表现:有的心悸而双手得按其心胸部位,有的是因胸中不适,也有的是整个身体怕冷,即便是在夏天也不能脱去衣衫,更有甚者,因心阳不足而导致了冠心病,则出现更多的症状,怕冷,心脏部不适,心跳动,呼吸气短、不能入睡,冬天难以度过,并由此种症状而导致出更多复杂的病症。

当然,在伤寒论中,此方主要是治疗心阳不足而出现的症状的,若果在其它临床应用中,我们也可以想得到此方一定可以治疗因心阳不足而受到外因以及内因的各种影响所产生的疾病。

因此,我们可以说,凡是心阳不足者,无论是外因或者是内因所导致的疾病,就可以用此方来进行加减化裁进行治疗。

无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病,无论是单一病还是复杂病,只要辩证出心阳不足之根本,就可以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四、桂枝甘草汤的变方由于桂枝甘草汤,是治疗心阳不足之症的,故而在伤寒论中仲景先生凡涉及到因心阳不足所出现的一些变,则以本方进行加减治疗。

因此,伤寒论中也出现了以桂枝甘草汤中主导作用的一些方剂,如桂枝甘草龙牡汤,桂枝甘草龙牡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救逆汤,苓桂甘枣汤,苓桂甘术汤,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枝汤,炙甘草汤,黄连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麻黄汤,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汤等。

这些方剂,都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所提及的名方,它们不仅可以治疗伤寒论中所提到的病症,还可以治疗具有相类似病机的其它症状。

下面,就以上所提到的方剂,进行一番讨论,以达到认识桂枝甘草汤目的,以便更好地使用桂枝甘草汤。

1、桂枝甘草龙牡汤(心阳虚又加心悸烦汗出)症状:心阳虚,又烦躁,惊狂轻症。

功能:补益心阳,潜镇安神。

组成:桂枝一两、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龙骨二两。

温水三服。

简介:本方,以桂枝甘草温心阳,且甘草的用量大于桂枝,意在因误下中伤,用甘草补土,龙骨牡蛎,涩可固脱,潜阳镇涩,以敛浮越之阳,而止烦躁。

龙、牡之纯阴与桂甘之清阳,阴阳相济,阴平阳秘,则心神安,烦躁止。

有报道用本方治疗老年中风、反复发作荨麻疹;加钩藤、天麻、地龙、半夏并随症加减治疗老年中风;加减治疗心律失常,阳虚气弱者加炙黄芪、太子参、檀香、丹参;阳虚水泛者加炙黄芪、泽泻、防已、益母草等;气阴两虚夹湿热者加太子参、苦参、牡蛎等;阳虚寒凝者加全瓜蒌、薤白、细辛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2、半夏桂枝甘草汤(温阳散寒通经络)症状:恶寒,而咽喉痛疼。

功能:驱寒通经络。

组成:半夏、桂枝、甘草、生姜。

简介:此方虽为治疗咽部疼痛之方剂,但其根本原因仍然是建立在温补心阳的这一基本理论之上。

桂枝甘草温补心阳,因为心阳足,则心脏的跳动正常,跳动正常则血液流通顺畅,经络通利,经络通利则气血运行,故而咽喉部之寒邪被驱而疼痛止。

但其中加入了半夏生姜,可以温化寒痰,消痞止呕,桂枝与生姜可以行气通经,经络通则疼痛消失。

故而,此方可以是治疗咽喉部因受寒而引起疼痛的方剂。

此方剂又是由半夏散及汤加生姜而来的,而桂枝辛温疏散风寒;甘草之甘以和中缓急,解毒止痛,其宗旨仍然不出治疗咽部疾病的范围。

3、麻黄汤(表寒实证,此二味是在其中起到保护心阳又协同发汗的作用)症状: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身体诸痛;脉阴阳俱紧。

身痛、腰痛、骨节痛、气喘。

若病情延久,可以见到:目欲瞑作衄解之症、发烦。

功能:温散寒邪通经络,解肌发汗,宣肺平喘。

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

简介:本方以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合而成。

以麻黄辛温,开腠理,散风寒,解表发汗,其性轻清上浮,专疏肺郁,以宣肺平喘,故麻黄为本方的主药。

桂枝通阳,解肌发表,助麻黄以发汗祛邪。

麻桂并行,则发表散寒之力强。

杏仁既能利肺平喘,又有发表散风寒之能,可以助麻、桂解表发汗。

甘草甘平,甘能缓急,麻黄之开泄驱邪,必得甘草监之以护正。

诸药协合,为发汗散寒,解表逐邪第一峻剂。

然此方药量的比例,当须注意,原方麻黄、桂枝、甘草的比例为3:2:1。

应用此方要掌握这点,才能发挥本方的解表发汗的最佳疗效。

本方应先煎麻黄,后纳诸药,以免发烦,并要分温三服,取微微汗出。

临床应用:本方在应用时可以治疗以下的病症:治冷风哮,与风寒湿三气成痹症者,用此辄效,非伤寒一症所拘也。

西北、东北等严寒地区,用以治疗风寒外感,伤寒表实症,每每取效。

4、桂枝救逆汤(急复心阳,解肌散邪又温心阳)症状:惊起狂乱,起卧不安。

功能:补益心阳,镇惊安神。

组成: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牡蛎五两、蜀漆三两、龙骨四两。

简介:本方是由桂枝汤去白芍而加蜀漆、牡蛎、龙骨而成。

取桂枝甘草汤为主要药物,急复心阳;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补益中焦,以资谷精,并能助桂枝甘草温运阳气。

心阳既虚,则多见痰浊扰其神明,故加蜀漆以涤痰。

蜀漆,即常山之苗,味辛苦而性寒,能疗胸中结气,又有较强的截疟作用。

用于本方既能散火邪,又能涤痰开窍。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本方去芍药之故,乃因芍药酸苦,其性阴柔,非亡阳所宜,去之,则更有利于辛甘理阳之法,发挥急救心阳之旨。

七药相合,共奏温复心阳,潜镇安神,化痰开结,止狂救逆之功。

本证因火劫致逆为病,故方名为救逆汤。

5、桂枝加桂汤(温潜心阳,平冲降逆,而泄奔豚,以抗肾水寒上逆)症状: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发作时憋闷欲死,疼痛异常,时发时止。

功能: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心阳虚,下焦水气上冲。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简介:本方是桂枝加重了桂枝的用量,所以又叫桂枝新加汤。

本方重用桂枝配用甘草,温潜心阳,平冲降逆,而泄奔豚;用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更有大枣、生姜辛温之品,协助桂枝甘草,以辛甘化合,增强补益心阳之功,所以桂枝汤加桂枝以后,亦解肌之方为温补心阳,平冲降逆之剂。

6、半夏散及汤(温阳祛寒,通经化痰,以治少阴阳虚受寒咽痛症)症状:咽喉不红肿疼痛, 舌苔必白,恶寒,痰涎缠喉,咳吐、气逆等。

功能:温经散寒,涤痰开结。

组成:半夏、桂枝、甘草炙各等分,水煮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