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甜素药理作用

合集下载

甘草甜素是甘草酸及其盐类通称

甘草甜素是甘草酸及其盐类通称

甘草甜素是甘草酸及其盐类通称,属五环三萜皂甙,含量为6%~14%[1],具有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及改善脂肪代谢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胃溃疡和慢性肝炎,获明显疗效。

动物实验证明,对化学物所致肝癌,具有保护肝的作用[2]。

1986年以来还发现甘草具有防治艾滋病的效果,更引起人们的重视。

甘草提取物还有用作烟草及食品添加剂,作甜味或矫味剂,还可作润肤化妆品[3]。

但它的生产工艺中提取溶剂丙酮价格昂贵,毒性较大,回流提取易结块,冷却时间长,有待改进。

为此,笔者对提取工艺的改进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实验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药品751 G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甘草酸粗品,甘草酸三钾盐(由九芝堂制药厂提供);冰醋酸、硫酸、丙酮均为化学纯,95%乙醇,氢氧化钾为分析纯,汽油为工业用。

1.2提取方法1.2.1原生产工艺甘草洗净,打成粗粉,用水加热提取,过滤得提取液,浓缩调至酸性,得沉淀用水洗后,干燥得甘草酸粗品,用丙酮回流得提取液,调至碱性,沉淀,将沉淀干燥得甘草酸三钾盐,烘干再用冰醋酸热熔冷却后,析晶得甘草酸单钾盐。

1.2.2新生产工艺的筛选(1)温度对甘草酸单钾盐收率的影响:取甘草酸三钾盐50 g,共6份,分别加入50 ℃、60 ℃、70 ℃、80 ℃、90 ℃、100 ℃的冰醋酸,恒温,结果显示甘草酸三钾盐用60 ℃冰醋酸热溶,单钾盐收率最高,见表1。

表1不同温度对单钾盐收率影响组别三钾盐重(g)加热温度(℃)单钾盐重(g)收率(%)析晶情况150.05021.843.6较快,底部有棕黑色物质250.06028.456.8快,白而纯350.07024.248.5快,无棕色物450.08016.633.2慢,有棕色胶状物550.09010.220.4慢,有较多棕色胶状物650.0100 5.811.6慢,有较多棕色胶状物(2)溶剂对提取方法影响:取甘草酸粗品50 g,共14份(其中1~7号为加热回流提取,8~14号为冷浸法提取),分别加入不同的溶媒提取3次(溶媒用量为3、2、2倍量,提取时间为2、1、1 h),合并滤液,用20%氢氧化钾溶液调至pH 7.5~8,放置沉淀,过滤得沉淀物,干燥后用4倍量60 ℃冰醋酸热溶,恒温放置24 h,析晶。

甘草甜素片的功能主治

甘草甜素片的功能主治

甘草甜素片的功能主治1. 概述甘草甜素片是一种中药片剂,采用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

甘草甜素片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物。

2. 功能主治甘草甜素片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主治:2.1 清热解毒甘草甜素片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引起的一些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如口腔溃疡、咽喉炎等。

2.2 止咳平喘甘草甜素片具有镇咳平喘的功效,对于支气管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3 润肺止咳甘草甜素片可以润肺止咳,对于干咳或痰黏不易咳出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2.4 调理脾胃甘草甜素片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相关不适。

2.5 解毒利尿甘草甜素片还具有解毒利尿的效果,可辅助治疗尿路感染等病症。

2.6 舒缓情绪据研究,甘草甜素片还能够舒缓情绪,减少焦虑、抑郁等情绪相关症状。

3. 用法用量甘草甜素片的用法用量如下:•口服,每次2片,一日3次。

•可咀嚼后服用,或用温水吞服。

4. 注意事项在使用甘草甜素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前应先咨询医生。

•对甘草过敏者慎用。

•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不宜长期超量使用。

5. 不良反应甘草甜素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但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轻微反应,一般情况下停药即可缓解。

6. 存储方法甘草甜素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7. 结语甘草甜素片作为一种中药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润肺止咳、调理脾胃、解毒利尿和舒缓情绪等多种功能主治。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如有需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功能性食品进展——甘草甜素

功能性食品进展——甘草甜素

GL具有较好的美白、 消炎、润肤、清除氧 自由基和较好的防护 紫外线等效能。GL作 为防晒剂添加抗氧剂, 不会刺激皮肤,吸收 能力强
YOUR LOGO
9
7
YOUR LOGO
Products
甘草甜素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使得它具备广阔的应用前 景,常见的应用举例吐下:
食品类 医药类 化妆品
GL作为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可有效降 低食物热量,改善食 物口味,疏松增泡, 增强柔软度。另外GL 还可用于油脂食品中 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L具有优良的医疗保 健功能。由GL制成的 复方甘草甜素是一种 强力肝细胞膜保护剂, 具有抗炎、调节免疫 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This section describ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GL
Glycyrrhizin (GL)
4、Products
This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L
甘草甜素的水解产物 甘草次酸能够有效降 低体内TG及LDL含量
甘草甜素还具有抗动 脉粥样硬化、去除局 部多余脂肪、抗炎、 抗血栓、镇痛等生理 功能
YOUR LOGO
Preparation Method
甘草甜素的制备
1、化学合成得到 纯度相对较高
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2、甘草提取得到 成本极低,工艺简单 易掺杂其他成分 纯度相对较低
特性三
特性四

甘草酸苷元可与其他糖类结合成糖苷, 所结合糖分子数越多甜度越低
5

甘草的作用

甘草的作用

甘草的作用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由于有甜味,又称为甘草甜素。

抗病毒作用是甘草酸类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

近年来,有关甘草酸对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及其它病毒的作用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由于甘草甜素具有高甜度、低热量、起泡性及溶血性较低、安全无毒等优良特性,现已有甘草甜素片制剂正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乙肝。

目前,甘草防治肝炎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甘草酸的水解产物)。

有资料证明,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能使急性肝炎的肝细胞坏死和气球样变明显减轻,GOT、GPT下降,对慢性肝炎的肝细胞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当前,治疗肝炎主要是通过抗病毒,诱导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抗炎等作用来实现的,甘草甜素具有直接对抗肝炎病毒和诱导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的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甘草次酸对四氯化碳、半乳糖胺引起的肝脏损害有显著抑制作用。

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关。

有临床报道,用l00%甘草煎液治疗传染性肝炎,每次15~20毫升,小儿减半,日服3次,治疗13例,平均黄疸指数在12.9天恢复正常,尿三胆试验在9.9天转为阴性,肝肿大在9.2天显著缩小,肝痛在7.8天消失。

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肝炎可引起肝硬化、肝癌等后果,目前仍缺乏治愈率高、疗效稳定的药物。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甘草酸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已取得良好的疗效。

日本学者考察了甘草酸在体外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的影响,其结果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HBsAg分泌受到抑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的破坏,从而改善了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最终改善了对HBV的免疫状况。

近年应用于临床的甘草酸类新品种甘草酸二铵,经随机配对治疗研究显示,其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GGT)效果显著。

静脉给药后,85%以上的患者ALT水平降低显著。

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对多种肝毒剂致肝脏损伤有防治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

甘草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

甘草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

甘草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甘草,又称甘草根,是中药中常见的一味药材。

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被认为对肝脏疾病有着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本文将探讨甘草对肝脏疾病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保护和治疗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一、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甘草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甙等。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纤维化等作用,对于保护肝脏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抗炎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脏细胞免受炎症损害。

2. 抗氧化作用: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3. 抗肿瘤作用:甘草甙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4. 抗纤维化作用:甘草甙还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减少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防止肝硬化的进展。

二、甘草在肝脏疾病保护中的应用甘草在肝脏疾病保护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护肝作用:甘草可以修复受损肝细胞,促进肝脏细胞再生。

它还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如自由基、毒性代谢产物等,减轻对肝脏的损害。

2. 抗病毒作用:甘草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病毒的复制,降低肝炎的病程和病情。

3. 抗肝纤维化作用:甘草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减轻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预防肝硬化的进展。

三、甘草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在肝脏疾病的保护中发挥作用外,甘草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1. 丙型肝炎的治疗:甘草可以与其他药物联用,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脂肪肝的治疗:甘草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血脂和肝内脂肪含量,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

3. 肝损伤的治疗:甘草可以减轻药物、化学物质、酒精等对肝脏的损伤,促进肝脏的修复。

四、甘草的使用注意事项尽管甘草对肝脏疾病有着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甘草甜素的作用

甘草甜素的作用

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天然甜味剤,它具有甜度高,甜度约为蔗糖80-300倍。

我们需要对于它的具体应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合理地去使用这样一种添加剂。

甘草甜素是一种低热能、安全无毒的甜味剂,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是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患者理想的糖类替代品,它可以降低蔗糖精等甜味剂对于一些疾病患者的影响。

具体的作用我们来通过相关的用途来逐一分析:该品具有特殊的甜味,其甜度约砂糖的250倍,从甘草中提取出来的甘草酸钠盐,即使稀释4000倍的水溶液也有甜味。

但直接作为食品的甜味剂,对某些食品不合适,一般可与砂糖,葡萄糖;糖稀等天然糖类并用或与糖精;甘氨酸;丙二醇等适当配合,方可获得较为可口的甜味。

用于医药;化妆品的占26%,用于食品的占70%,用于卷烟及其他的占4%。

在食品以及药品方面主要用途是:1.酱油除了可改善咸味以提高酱油固有味道外,可消除糖精的苦味,对化学调味剂有增效作用。

2.咸菜类与糖精并用腌制咸菜的卤法中,可消除糖精的苦味。

在腌制过程中,可克服少加糖而出现的发酵败;变色;硬化等缺点。

3.调味该品可添加腌渍调味液,调味粉或饮食时的临时调味,可增加甜味,得到敌视芭的咸味,季低其他化学调味剂的怪味。

4.豆酱腌制小酱鲱鱼采用该品可起到增加甜味;使味道均匀的作用。

在甘草提取的过程中,得到甘草酸铵溶解在含有讲学算量碳酸钠的水溶液中,减压浓缩即得甘草酸二钠(C42H60Na3O16);甘草酸三钠(C42H59Na3O16)。

也用作食品添加剂,作为豆酱;酱油的甜味剂。

二钠盐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44克/公斤,三钠盐对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1.54克/公斤。

5、甘草甜素也可作为药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

甘草苷_精品文档

甘草苷_精品文档

甘草苷甘草苷是一种天然草药成分,也被称为甘草苷酸或者甘草甜素,常见于甘草根中。

它在中药理论和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甘草苷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潜在风险等方面。

化学结构甘草苷是一种萜类皂苷,其化学结构主要由一分子的蜕皮甘草素(glycyrrhizin)和苷糖分子组成。

蜕皮甘草素是甘草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苷糖则能够增加蜕皮甘草素的稳定性和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理作用甘草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菌等。

其中,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对肝脏的保护和修复。

研究发现,甘草苷能够抑制肝脏内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并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此外,甘草苷还具有抗肿瘤、抗溃疡、解热镇痛等作用。

临床应用甘草苷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中医理论,甘草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虚益气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

例如,甘草苷可以用来治疗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其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减轻炎症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此外,甘草苷还可以用来治疗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其抗炎和抗病毒作用有助于减轻咳嗽和缓解支气管炎症状。

此外,甘草苷还可以用来治疗肾脏疾病,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肾脏损伤,并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潜在风险尽管甘草苷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时,仍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首先,甘草苷中的蜕皮甘草素可以被肠道细菌降解产生甘草酸,而甘草酸在高剂量下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

因此,长期使用甘草苷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超量使用。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低血钾人群等特殊人群使用甘草苷时需要谨慎,因为甘草苷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或增加血液中钾离子的浓度。

结论甘草苷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天然草药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它在保护肝脏、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甘草甜味素用途

甘草甜味素用途

甘草甜味素用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甘草甜味素,又称为甜呫甜素,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非常强的甜味,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代替糖和人工甜味剂。

甘草甜味素的主要成分为氨基糖苷,与人类感知为甜味的汗素相关结构相似,因而在口味上表现出非常类似的甜味效果。

甘草甜味素是一种天然、安全、低热量的甜味剂,现已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

甘草甜味素的用途非常广泛,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1. 食品业:甘草甜味素可以用来代替砂糖和其他人工甜味剂,为食品增加甜味,并提高口味。

在冰淇淋、饮料、糕点、巧克力等食品中,甘草甜味素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味作用,使得食品更加可口。

甘草甜味素在一些低热量食品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满足人们对甜食的需求,同时又不会增加过多的热量。

2. 饮料业:甘草甜味素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饮料甜味剂。

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类饮料等各种饮料中,添加适量的甘草甜味素可以增加甜味,减少糖分的使用量,提高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甘草甜味素还能够增加饮料的甜度和口感一致性,并且在口味持久性上表现出色。

3. 保健品和药品业:甘草甜味素在保健品和药品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其具有甜味、低热量的特点,可以用来制作口味甜美的保健品,增加产品的口感和适口性。

甘草甜味素还具有镇咳、抗炎、减少药品苦味等功效,可以用于制作口服液、口服片剂等药品,改善产品的口感和服用体验。

4. 日化用品业:除了食品和饮料,甘草甜味素还可以在日化用品中广泛应用。

在牙膏、口服液、口红、唇膏等产品中,添加适量的甘草甜味素可以增加产品的口感和甜度,改善产品的整体品质。

甘草甜味素还具有杀菌、防腐等功效,可以帮助日化用品延长保存期限。

甘草甜味素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天然甜味剂,具有多种用途和功效。

在食品、饮料、保健品、药品和日化用品等众多领域中,甘草甜味素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需求。

相信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低热量食品的需求增加,甘草甜味素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甜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李晨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 随着人们对甘草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甘草的功效越来越得到重视,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本文中概述了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的提取方法、主要药理作用及目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甘草甜素;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甘草甜素是从药用植物甘草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甜度、低热值混合物质的通称。

,包括甘草酸及其盐类。

甘草是传统中药材,具有解毒、增强抗体、促进药效、愈合伤口、润肺健脾、活血健胃等功效,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加工中。

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一300倍。

甘草甜素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所以人们又常常把甘草酸称为甘草甜素,甘草酸约占甘草根茎的3一14%,分子式为C42H62016,分子量822.92,熔点212℃一217℃,其结构式为五环三菇皂贰,结构图如图1所示。

1.甘草甜素的生产
1.1 工艺流程
1.2 工艺要点
(1) 浸提:将含10%水分甘草切碎过20目筛,加6倍水,在85℃一100℃热水中提取3次,过滤,合并滤液。

(2)蒸发:将提取液蒸发浓缩至原提取液体积约20%。

(3) 萃取:浓缩液冷却至室温后加95%食用乙醇,使浓缩液含乙醇65%,静置24小时后过滤。

(4) 酸析:滤去沉淀的植物蛋白和多糖,将所得滤液加硫酸调至pH3,使甘草酸完全沉淀,可得甘草酸粗品,进一步萃取可得甘草酸精品。

1.3 提纯方法
1.3.1 化学处理法
将粗甘草甜素粉末用95%乙醇溶解,搅拌、静置、过滤。

收集滤液,向其中通入氨气使pH值达到7一7.5,过滤得甘草酸钱。

用冰醋酸处理得粗甘草酸单钱盐。

用85%工业乙醇溶解,用活性炭除去有色杂质,趁热过滤,经冷却、静置、过滤得结晶的甘草酸单钱盐。

若再用95%乙醇重复处理一次,即可得到白色的甘草酸单钱盐结晶,纯度约95%。

1.3.2 物理吸附法
将上述粗甘草酸单钱盐溶于水中。

使浓度达到10%,将pH值调节为中性,将溶液通过装填有大孔吸附树脂的柱子,产物则完全被吸附在树脂上。

用蒸馏水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得淡黄色的甘草酸单钱盐,纯度约91%。

若再经一次树脂吸附处理,纯度可达98%以上。

1.3.3 离子交换树脂法
将上述粗甘草单钱盐的水溶液通过装填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柱子,可得到甘草酸单钱盐的纯品,纯度可达99%。

甘草甜素的收率,日本的工业生产中一般可达75%以上。

2. 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
2.1 抗溃疡作用
甘草甜素可有效地防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尽管甘草甜素并不直接减少胃酸的分泌,但能抑制乙酞胆碱等物质所致的胃液分泌,所以该品是抗溃疡的有效成分。

2.2 抗炎症、抗菌作用
甘草次酸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皮下肉芽肿性炎症等均有抑制作用,也可有
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

2.3 抗病毒作用
甘草甜素有干扰素诱导活性对单纯性疤疹病毒的直接作用,还有对水痘、带状疙疹病毒、乙肝病毒及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作用,特别是在抗艾滋病病毒HIV方面近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最近日本研制出了强力甘草甜素,俄罗斯研制出了尼格里嗦。

有关专家认为,两种药物均优于美国学者发明的AZT。

中国中医研究院1989年以来对40种临床有效的含甘草方剂进行了抗病毒与免疫调节的试验研究,证实甘草甜素有明显的抑制艾滋病病毒作用。

2.4 抗肿瘤作用
甘草甜素水解为甘草次酸单葡糖醛酸甙对各种原因诱发的小鼠皮肤癌、肺癌有抑制作用。

体外人体肿瘤细胞实验证明,GL、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均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从GL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中可以推测,自然界存在的所有GL结构的化合物都可能有抗肿瘤作用[1]。

2.5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甜素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修饰剂,其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消除抑制性巨噬细胞的活性;抑制磷酸酶A2活性而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促使IL-1产生从而增强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和IL-2;消除T细胞活性;与IL-2、干扰素协同NK细胞活性增强。

使免疫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放大,从而调节抗体产生细胞活性[2]。

高章图等[3]报道,甘草酸类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其主要是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可增强MΥ吞噬功能,消除抑制性MΥ的抑制活性,还可选择性地增强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

一些体外实验表明,甘草甜素使人血和肝脏中NK细胞活性增强,但不增加NK细胞数量,甘草甜素本身无增强NK细胞活性作用,但可促进IFN -γ和IL-2增强NK细胞活性[4]。

2.6抗氧化作用
甘草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并能对抗不同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从而避免DNA 碱基的损伤和基因突变,防止细胞进一步突变或癌变。

研究发现,甘草极性溶剂提取物在亚油酸甲酯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甘草酸是甘草极性溶剂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纯品的抗氧化性能不如甘草酸乙醚粗提物,表明甘草酸的抗氧化性能可由共存的少量其他物质(如甘草黄酮)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5]。

2.7降血脂作用
黄能慧[6]通过动物模型证实,甘草酸灌胃对实验性小鼠、大鼠的血脂增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家鸽血清胆固醇升高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孟富敏等[7]用正常动物观察甘草次酸钠对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次酸钠10mg /kg及40mg /kg时,明显降低了鸡及大白鼠的TG、LDL,但对TC影响较小。

2.8 类糖皮质激素作用
甘草甜素水解的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固醇类的作用,可能是由于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的降低而直接抑制黄体酮和去氧皮贡醇的代谢酶,直接或间接抑制了肾上腺皮质固醇在体内的破坏而发挥作用。

了解这一作用,使甘草甜素在临床上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或作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替代品广泛应用。

2.9 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甘草次酸钠有清除自由基作用[8]及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9]。

其机制可能与甘草次酸钠降低心肌细胞内Ca有关。

2.10其它作用
此外,甘草甜素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去除局部多余脂肪、抗炎、抗血栓、镇痛等生理功能。

3. 甘草甜素的研究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甘草的研究也从宏观走向微观,是宏观与微观融合发展,既涉及复方应用,又涉及基因分析,有关甘草及其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已开展较为广泛,但甘草化学成分的微量鉴定及甘草甜素的临床作用机制和效果评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中药学的迅猛发展,与现代技术研究手段的结合,甘草甜素这一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药理作用,会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同时有可能成为癌症AIDS的有效治疗药物将指日可待。

甘草甜素的多靶点药理作用为其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甘草甜素属于生产技术密集度高、附加产值高、生产过程物料及能源消耗低的精细化工产品。

其生产原料是天然资源甘草,我国产量丰富。

其生产过程采用生物化工技术,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所以该产品是有开发前景的。

参考文献
[1]严瑞琪,黄小延,李俊丽等. 甘草甜素抑制致癌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J]. 癌症,1995,14(4):245~248.
[2]李铁民. 甘草甜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3,24(10):553.
[3]高章图,张建新,徐铎等.甘草酸抗炎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15(5):27.
[4]李金兴,郭履周. 甘草甜素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影响[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1,18(2):104~107.
[5]句海松,李小结,赵葆路等.阿魏酸钠和18β-甘草次酸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 中药药理学报,1990,11(5):465~467.
[6]黄能慧. 甘草酸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 贵阳医学院学报,1994,19(4):333.
[7]孟富敏,李新芳,崔志刚.甘草次酸钠的调血脂及急性毒性作用[J]. 兰州医学院学报,1994,20(4):225~227.
[8] 句海松,李小结,赵葆路等.阿魏酸钠和188-甘草次酸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中药药理学报1990;11:465—467.
[9]朱晓卫.甘草次酸钠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1):73—75.
[10] 王敏.甘草研究综述[J].齐鲁药事,2005,24(10):614.
[11] 邓琪,黄美景,郭丽冰等.三丫苦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25.






专业: 生科1101班学号: 27
姓名: 李晨
2014年06月2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