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韩非子》国学经典观后感800字
韩非子的读后感

韩非子的读后感韩非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政治思想和对人性的深刻观察。
阅读他的著作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政治、社会和人性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首先,韩非子的著作让我对政治有了全新的理解。
他提出了“治国有术”和“兼爱非攻”的思想,强调了政治家应具备的才能和心态。
他认为,君主应当具备智慧和权谋,善于运筹帷幄,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他主张以德治国,强调君王应当关心民生,关爱百姓,以赢得人心。
这使我深刻理解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其次,韩非子的著作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让我对社会运行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他认为,社会必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但通过合理的制度和法律来调节和解决,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的思想让我明白,只有在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也才能实现持续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韩非子的著作对人性的思考和观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于人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人性本恶,追求私利是人的本能。
他主张以惩罚和奖励来规范人的行为,通过法律来制约人的恶性倾向,从而实现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这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自私欲望,但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总而言之,阅读韩非子的著作让我深受启发,对政治、社会和人性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他的理论和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正是通过对他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理解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古人书韩非子读后感

读古人书韩非子读后感读了韩非子的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古代智慧的奇妙世界,还带着点儿犀利的味道呢。
韩非子这人可真是个洞察人性的高手。
他书里那些故事和道理,就像一面镜子,把人的各种小心思都照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他讲的那些君臣之间的事儿,那简直就是古代职场(朝堂也算一种职场嘛)的生存指南。
君主要怎么驾驭臣子,臣子又怎么在君主的眼皮子底下保全自己并且争取利益,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太多了。
我就感觉啊,那时候的朝堂就像一个充满各种陷阱和机会的大棋局,每个人都得小心翼翼地落子。
他讲的法术势,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绕。
但是一旦理解了那么一点,就会忍不住拍大腿,这就是治理国家或者管理团队的秘诀啊。
“法”就像是一个大家都得遵守的游戏规则,不管是谁,触犯了就得受罚。
这就好比咱们现在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谁闯红灯就得挨罚,这样交通才能有序。
“术”呢,就是管理者的小手段,怎么能看透手下的人有没有好好干活,有没有在背后搞小动作。
这就像老师突然来个小测验,看看学生有没有认真复习一样。
而“势”呢,就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感,有了权势才能让别人听话。
就像班主任在班里,一声吼,大家都得乖乖安静下来。
不过韩非子的思想也有点冷酷的感觉。
他眼里的人好像都充满了欲望和算计,都是为了利益在奔走。
读着读着,有时候会想,人难道就这么功利吗?但是再一琢磨,在那个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年代,也许就是这样的现实催生了他这样的思想。
大家都得争啊,不争就被灭了。
这就像在一场激烈的比赛里,每个队伍都想着赢,都在找对手的弱点,不择手段地得分。
还有韩非子讲的那些寓言故事,太有趣了。
像“守株待兔”,我小时候就听过这个故事,当时只觉得那个农夫好傻。
现在读了韩非子的原著,才发现他是在讽刺那些不懂得变通,只想着不劳而获的人。
这故事就像一个小锤子,轻轻敲打着那些心存侥幸的脑袋,告诉他们: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努力干活吧。
韩非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三篇

韩非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三篇韩非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三篇1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失衡,人心秩序也失去依托。
在战乱纷争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着书立说,奔走于各国之间,推行自己的理想。
韩非子,作为韩国诸公子之一,看到韩国在战争中屡次败北,面临被秦亡国的危险,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但均未被采纳,因而只有退而着书述志。
在《韩非子》中,他作《孤愤》、《说难》等五十五篇,洋洋洒洒十万余言,表明了他依法治国,重视耕战的主张,阐述了变法的重要性和其治国理论阅读《韩非子》一书,给我最主观的感受是其中的“阴冷”。
似乎朝野中的一切都是针锋相对,不争个你死我活决不罢休:先看君主,虽然手握大权,身居高位,可因为担心身边的人谋权篡位,只得把自己的一切好恶都深藏起来,终日戴着“面具”示人,惶惶不得安宁。
这样的君主看似风光无限,可实则怎一个“累”字了得。
再论人臣,似乎都是乱臣贼子,心怀鬼胎,对权力地位虎视眈眈,处心积虑想钻君主的空子以图私利。
人臣之间自然更加“玄妙”,充斥着政治阴谋、离间术,人人自危,仿佛一不小心就会遭奸人陷害,蒙冤而死。
这些阅读文本后直接的感受,与韩非子把其政治学理论建立在“人性好利论”前提上关系甚密。
韩非曾说:“人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
上掌好以驭民力,事实不宜失矣。
”(《韩非子。
制分》)虽然师承荀子,但在“人性恶”上,韩非子的观点明显更进老师一筹。
“荀子谓人之性恶而可以为善”,而韩非子“认定人之性恶而无为善之可能”在他看来,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仅在君臣间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害交易关系,即使在父子、夫妻间也存在着算计之心,利益之虑。
如他说:“父母之于子女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故父母之于子女也,犹用计算之心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韩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读后感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
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韩非子的著作后,我深感震撼和启示,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韩非子的思想深邃而独特。
他以其犀利的观察力和独到
的思考方式在政治、军事和哲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著
作中展现了他对人性、社会问题和政治制度的深刻思考,使人们
不禁为之思考和深思。
通过韩非子的著作,我认识到思考问题的
重要性,并对如何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韩非子的观点具有现实意义。
他不仅关注政治和军事领
域的问题,还关注了社会道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他提出了“法术”、“势力”和“不变之道”等概念,主张通过法制和权力的运用来
维护社会秩序和达到治理的目的。
他强调了政治手段的重要性,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实践。
读完韩非子的著作,我
更加意识到政治智慧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韩非子的著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他在著作中不
仅分析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和政治现象,还提出了很多治理国家和
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例如,他主张利用势力和权谋来稳固统治,
以及通过严厉的法律制裁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些观点对于我个人而言,也给我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在韩非子的著作中,我获得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他的思想独到而深刻,对于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和政治现象的分析及对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读完韩非子的著作后,我深感他的智慧和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韩非子读书心得

韩非子读书心得在我读过韩非子的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从中汲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思想。
韩非子的著作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洞察力,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领悟。
以下是我从韩非子的著作中得出的几个重要的心得体会:第一,治理国家要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韩非子认为,法律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工具,可以维持社会秩序,平衡不同利益的关系。
他主张建立明确的法律体系,以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这种法制思想无疑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韩非子强调,治理国家不能只依赖法律,还要依靠君主的德行和智慧。
他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君主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这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注重教育培养,提高人民素质。
韩非子强调,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
他提倡对人民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民众的品德和才能,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教育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强调了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善于运用策略和智慧。
韩非子在著作中着重强调了智慧和谋略对于达成目标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这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和组织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提高竞争力和成功达成目标至关重要。
第五,坚持实事求是,合理决策。
韩非子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主张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偏见和虚假的夸大。
他认为,只有依据事实进行合理的决策和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了客观性和合理性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韩非子的著作,我不仅对古代的政治智慧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心得和启示。
作为一位读者,我们应当学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学识,以应对现实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韩非子》有感

《韩非子》有感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与《韩非子》这则寓言故事内容相仿的事情随处可见。
我认为:一个人在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会使人的认识得到一定的限度;会使人对朋友,对同学,甚至对家人都怀有一定的戒心……从而会得到:对事物认识得不够全面;疏远亲人,疏远社会等极其卑劣的,不堪设想的后果。
一个人,如果像《韩非子》寓言中的富人那样:自己的儿子和邻居说了同样的话,却执意地认为儿子十分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偷了自己家的财物。
明明是同一句话,只是出自不同的口,为什么被理解成两种意思呢?而且两种答案截然不同??我想这就是亲疏远近的不同吧!
在我们的生活里,应认人为贤,不能认人为亲.当今社会存在着这种现象,如;某家工厂(公司)的人事部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职权,擅自把自家的亲属安排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并想方设法的要他立“功”,升职。
好像把它当作了自己份内的事一样。
最后,由于不合理用人,导致这家工厂亏损,甚至倒闭。
这是多么严重的后果啊!
一个人,如果把亲疏远进看得十分重要,那么,这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就一定是粗浅的。
就一定不会成大气。
韩非子的故事读后感

韩非子的故事读后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韩非。
这部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语言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在这部书中,韩非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阐述了他对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见解,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才华。
在读完《韩非子》之后,我深受启发,对韩非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提出了“法治”、“得人”、“权谋”等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在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首先,韩非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社会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
他主张要严格依法办事,不偏袒任何人,使每个人都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事。
这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后来的法治思想奠定了基础。
其次,韩非提出了“得人”理论。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首先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只有通过善待人民,尊重人民的权利,才能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这种理论在当时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后来的政治家和统治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此外,韩非还提出了“权谋”理论。
他认为,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要想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善于运用权谋手段,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理论在当时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后来的政治家和统治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阅读《韩非子》,我对韩非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韩非的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的理论和观点对当今社会和政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他的思想,使之发扬光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韩非子》读后感(通用19篇)

《韩非子》读后感(通用19篇)《韩非子》读后感篇1《韩非子》中有这么一条寓言:宋国有一个富人,家中的院墙遇到大雨倒塌,儿子认为,如果墙修补不及时,肯定会有人进来偷窃。
而隔壁老人也这样说。
到了晚上,富人家中果然失窃。
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说的对,而怀疑邻居老人就是小偷。
就该故事本身来讲,儿子的话与事实相符就是聪明,而邻人则成了偷窃嫌疑人。
在旁观者看来,这个结果自然是愚昧可笑的。
但那富人的怀疑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自己的亲儿子那自然是为自己好的;而邻居虽然说了同样的话,但肚子里还不一定是什么坏水呢。
多少年来,这则寓言可能许多人都看过,看过后也会大骂这富人愚蠢,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不是这么回事了。
因此,我认为韩非子写这则寓言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那么,感情亲疏与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认知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是有的。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犯过一个受感情亲疏影响的错误——五个小孩子来我们家里玩,我便拿出玩具来。
小朋友们走后,我发现平时我最喜欢的那个玩具车没有了。
这五个小朋友当中,有四个是住在我们楼下的,平时我和他们玩得多一些;而另一个小男孩平时和我挺生的,也没有什么感情。
于是,我本能地怀疑那个玩具车是被他拿走了。
我去找其中一个小女孩,向她道出了我的怀疑。
她也认定那玩具车就是小男孩拿的。
于是,我就去找那个小男孩。
男孩很生气,说他才不稀罕那玩艺呢。
他越辩解,我越觉得他心虚。
第二天,我到床底下找东西,吓了我一跳:那个玩具车呆在床底下呢!我从此不敢再和那个小男孩见面。
见了面,我就赶快走开。
多少年了都是这样。
我真的对不起人家。
这件让我汗颜的事情至今还留给我教训,那就是判断事物不受感情亲疏的影响,不下轻率的结论。
任凭感情亲疏来左右自己的判断认知有时候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就是“感情决定一切”的忠实拥趸,明知二弟云长性烈如火,在自己不得不去西川征讨时还是让他镇守荆州,而他平日里最信任的大救星诸葛亮说也不能左右他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韩非子》国学经典观后感800
字
有关《韩非子》国学经典观后感800字1
这周,同学们开始读《韩非子》这本书。
它的作者就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韩非子。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韩王的一个儿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师从于荀子。
荀子是春秋战国晚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继承了孔子的治学传统,是儒家经学的主要传播者之一。
为什么一个儒家的老师教出了一个法家的学生呢?孔子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孟子强调仁、义、礼、智。
孔孟之道中,仁都是第一位的。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人性本善,道德源于人的内心。
而荀子的看法却不同,他认为人性本恶,人的道德是靠着人的智慧所进行后天的“改良”所得到的。
与孔孟相比,荀子提倡礼法兼治,他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在礼仪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这与法家提倡的“依法治国”大同小异。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韩非对荀子思想中的”法“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韩非对于凡夫俗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并不抱希望,故而推崇强制的法。
《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和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2,目的是为了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书中也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
此外”矛盾论“及君主中央集权的概念也都是他提出的,也说明了他善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
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可惜的是,他却恰好死在了他“人性本恶”的观点上。
李斯——他的同门师兄,因为嫉妒,想办法杀了他,享年四十七岁。
有关《韩非子》国学经典观后感800字2
《韩非子》是一部传递法家思想的历史名著。
现在我用最淳朴的语言来向你介绍《韩非子》中的四则寓言故事。
一: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篇短小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呢?经韩非子所说,又经历考证,韩非子是为了告诫君主:“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漂亮动听的言语,君主往往只看到了它们表面的文采而忘记了它们是否有用”
二: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篇幽默的小短文,在我看来,这是韩非子要告诫人们若要灵活干事,不能像郑人一样固执,在生活里,不能受某样东西约束自己,那么你最后必定会闹出一个像郑人一样的大笑话,更深层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注重尺码这样物体的表面。
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此故事短小精悍,一语道破,告诉了人们要做一块真材实料,不可以像南郭处士一样,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另外,此*还从侧面批评了当时君王的昏庸无能,为了一个处士,在民间搜刮几百人的粮食供处士享用。
四: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
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
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
这是选自内储说上七术的一个故事,用韩昭侯测试左右是否忠诚来证明当时忠实的社会。
但我个人觉得太过残忍,何不以事测之?
《韩非子》虽然非儒家文化,但其反应的道理本质未改,对做人很有帮助,希望更多的人去体验一把法家文化。
有关《韩非子》国学经典观后感800字3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每个人的诞生也就铸就了不同的我们,但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必定有长处与短处之分,如何以长续短,就成了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韩非子》观行篇很好地诠释了这则道理。
为了取长补短,余补不足,西门豹佩韦以缓之性急;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不同的伟人在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都及时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以长续短,最终成为一代豪杰,也给人留下深远的启示。
但仍有许多人因只看到自己不足于人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长久地沉溺于自卑的心理中不能自拔。
观行篇的后半部分就能消除这种忧虑,它开篇就说:天下有信数;一日智有所不能立,二日力有所不能举,三日强有所不能胜。
意为:天下有三种道理:一是智慧,总有不能办成的事,二是力气,总有
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实力再强,也有不能战胜的对手。
一个人的才智,力量都是有局限性的,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这正如宇宙万物有虚和实,利和害,生和死两个方面一样,是不能凭借主观愿望而改变的。
我们应该为自己拥有的天赋、才能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和别人攀比谁的才能更多,不要掺入利益的因素。
*后面也有提到: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乌获之劲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喷、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
所以形势总有不能具备的,事情总有不能办到的。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是重中之重。
当然人们也各俱欠缺,自己做不到的是不要强加于人,更不能强人所难,只要尽力了,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就足够了,可以把办不到的事给有这方面才能的人做,我们可以根据能成功的形势,找出容易成功的法则,这样就能轻松许多。
“以长续短”是韩非在执“法”时所推崇的,其他篇目中也有提到执“法”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之道,总而言之,韩非提到的许多观点也被后人纳用,有很强的逻辑性。
此外,他的*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分析精辟,文风峻刻而且富有文学色彩,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欣赏。
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度过的,只有在短暂的一生中将长处用到及至才能使人生绽放出最美丽的火花;若一味地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