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母营养状况和特点
乳母的营养

㈡ 泌乳量及调节
非孕时 乳腺的发育主要受比雌激素调节,使乳腺管、乳头及乳晕发育, 妊娠时 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和脑垂体分泌催乳素,乳腺增生,腺管延长,逐 步具有分泌乳汁的结构和能力。 使乳汁分泌逐渐增加。一般产后5-10天内的乳汁为初乳。
胎儿及胎盘的娩出 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及催乳素上升,以及新生儿对乳头刺激
适宜摄入,建议提供55%-65%的膳食总能量
㈤ 矿物质
1钙
保证乳汁中钙含量及稳定母体钙平衡,母乳膳食钙AI为1200mg/ 日,UL为2000mg/日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2001年提出,改善我国妇女儿童钙营养 状况的建议,乳母要注意膳食多样化,增加富含钙的食品,如豆类
及豆制品,建议每日饮奶至少250ml,以补充300mg的优质钙,摄入
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为13%-15%, 20%-30%,55%-60%。
㈡ 蛋白质 人乳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2g/100ml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每日增加蛋白质20g,达到 每日
85,注意优质蛋白供给。 ㈢ 脂肪 一般而言,哺乳过程中后段脂肪含量比前段的含量高,有利于 控制婴儿的食欲。 脂类与婴儿脑发育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如DHA、EPA ㈣碳水化合物
配杂粮,如小米、赤小豆、绿豆等
2 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 提供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肉、禽类,每日200-250克 3 多含钙丰富的食品 乳及制品,含钙高,易吸收利用,每日至少摄入250克,小鱼、小 虾,含钙高,深绿色蔬菜、豆类。 4 多食含铁食品 5 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和海产品
6 注意烹调方法 注意色、香、味,尽量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
乳 母 营 养
教参考摄入量
三、哺乳期膳食指南
孕妇乳母生理特点与营养

(三)血容量和血液动力学变化
❖ 血容量增加,比妊娠前约增加35%~40%,其中,血浆容 积增加45%~50%,而红细胞数量增加15%~20%。
❖ 血液成分改变: ① 红细胞计数下降,达3.61012/L (正常 4.21012/L )。 ② 血红蛋白值下降,达110g/L (正常130g/L),因此 ,出现生理性贫血。 ③ 白细胞增加,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④ 血浆总蛋白下降,达60g/L(正常 70g/L),主要为 白蛋白由40g/L降至25g/L。 ⑤ 血浆所有营养素降低。
孕期孕妇体重的适宜增长值
孕前体重 偏低者 正常者
超重 肥胖者 双胎者
每周适宜增重(Kg) 整个孕期增重(Kg)
0.5kg
12.5~18
0.4kg(不哺乳0.35)
11.5~16
0.3kg
7.0~11.5
<0.3
6.0~6.8
于孕20周后每周0.65
18.0
注意:每周增重超过0.5时,考虑有水肿;若水肿较重,是否有 妊高症。或是脂肪摄入过剩。
排出增加
(五)体重增加
❖ 体重增长:最明显变化是体重增加。幅度达10-12.5Kg, 包括胎儿、胎盘和羊水4.5,子宫和乳房1.3,血液1.5, 细胞外液1.2,脂肪4.0。哪些内容?
❖ 妊娠全程中,母体体重并不呈直线增加。孕早期(1-3个 月)变化不大,孕中期(4-6个月)逐步增加,晚期(79个月)增加明显,几乎呈线性。孕前消瘦者增大幅度较 大。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大过少均不利,过大,可引起胎 儿生长过大,难产机会增多,母体水肿,体内脂肪沉积 过多,导致肥胖,使水钠大量潴留,妊高征发病率明显 增加。过少,胎儿在子宫内发育延缓,早产、围产期死 亡危险增加。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 孕妇膳食脂肪供能百分比为25%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 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为1:1:1。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第22页
④矿物质
Ca、Fe、Zn、I 易缺乏: 1.钙 孕期需增加贮存钙约30g,孕中期每日1000mg,孕晚 期为1200mg。 2.铁 妊娠期总铁消耗量预计为1000mg,孕中期每日25mg, 孕后期每日35mg。 3.锌 锌对孕早期胎儿器官形成也极为主要。摄入量由非孕 妇女11.5mg增至孕中、晚期16.5mg。 4.碘 对于大脑正常发育和成熟非常主要。每日增至200µg。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第20页
孕期增加的蛋白质
胎儿
血液
乳腺
胎儿
子宫 羊水 胎盘
胎盘 羊水 子宫 乳腺 血液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第21页
③脂类
脂类是胎儿神经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1、脑细胞增殖、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量必需脂肪酸。 2、脑和视网膜中主要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花生四烯酸和二 十二碳六烯酸,其对髓鞘和细胞膜形成过程都有主要作用。 3、能量主要起源 20%30%。 4、泌乳脂肪贮备 34kg。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第17页
预防办法
(1)要坚持定时做产前检验;测身高、体重、血压、 验血、尿常规。如发觉易诱发原因应采取对应办法, 定时随访。 (2)控制总能量摄入;降低脂肪摄入量;增加优质蛋 白质;降低盐摄入量;补充分够钙、镁和锌。 (3)怀孕晚期应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可改进肾脏及子 宫胎盘血流量。 (4)于妊娠中期测平均动脉压,如平均动脉压高于90 毫米汞柱,可服专心痛定,预防妊高症。
乳母的营养需要与合理膳食-精选文档

乳母的营养需要与合理膳食1乳母的营养需要1.1能量乳母较正常妊娠时对能量的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泌乳能量消耗和提供乳汁本身能量,正常妊娠时的脂肪储备可为泌乳提供1/3 所需的能量,另2/3 则需要由膳食补充。
因此推荐乳母的每日的膳食能量摄入量应在非孕基础上增加500kcal 。
1.2蛋白质蛋白质是营养中影响乳汁分泌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母乳中蛋白质的平均含量1.2%。
母亲膳食中蛋白质若供给不足,可能对乳汗中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不明显,但会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因此,乳母必须要补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较一般成年妇女增加20g/d. 。
1.3脂肪乳汁中必需脂肪酸对于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都有促进作用。
每天脂肪摄入量在80〜100g 为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天饮食脂肪供给量应占总能量27%〜30%。
1.4矿物质1.4.1钙人乳钙含量较稳定,通常为34mg/100ml,每天从乳汁排出钙约300mg当饮食摄入钙不足时,不会影响乳汁分泌量及乳汁钙含量,但可能消耗母体钙贮存;母体骨骼钙将被动用,以维持乳汁钙含量恒定。
乳母每天泌乳850ml,则通过乳汁分泌损失钙近300mg因此,乳母应增加钙摄入。
日常膳食中除多食用富含钙质食物外,也可用钙剂、骨粉等补充,并且应补充维生素D,鼓励乳母多晒太阳,以利于钙的吸收。
乳母膳食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200mg/d。
1.4.2 铁铁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为防止贫血的发生,乳母日常膳食中应多吃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猪血豆腐、肝脏等。
推荐乳母膳食铁的摄入量为每天25mg。
1.5维生素1.5.1脂溶性维生素:乳母维生素A 摄入量可影响乳汁维生素A含量,因为维生素A可以少量通过乳腺进入乳汁。
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A 可提高乳中维生素A 含量数倍,但饮食维生素A 转移到乳汁的量有限,超过一定限度则乳汁中含量不按比例增加。
我国推荐乳母饮食的供给量为每天1200卩g视黄醇当量。
维生素E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尤其是体内处于缺乏状态时,大量补充,可使奶量增加。
乳母的营养与膳食ppt课件

(kcal)
70
蛋白质(g)
12.0
转换率(%) 母体消耗量 RN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0
2.7* +2.09
656
+500
70
13*
+20
*按750ml乳计
6
(2)能量来源: 蛋白质:13%~15% 脂 肪:20%~30% 碳水化合物:55%~65%
(3)蛋白质来源: 1/3以上优质蛋白质
7
2.脂类 花生四烯酸(ARA)和DHA RNI:总能量的20%~30%
4
2、 哺乳对母体健康的影响 近期影响 (1)促进子宫恢复 (2)促进母体乳房中乳汁的排空,避免发生
乳房肿胀和乳腺炎 (3)延长恢复排卵的时间间隔 远期影响: (1)哺乳与肥胖 (2)哺乳与骨质疏松 (3)哺乳与乳腺癌
5
(二)乳母的营养需要 1.能量与蛋白质 (1) 供给量
乳汁中含量/L
能量(MJ) 0.293
3.碳水化合物 RNI:总能量的55%~65%
8
4.矿物质: (1)钙
AI为1200mg/d 每天饮奶250~500ml 增加豆制品、小鱼、小虾等摄入 补充维生素D或户外活动 (2)铁 AI:25mg/d
9
4.维生素
哺乳期维生素的需要
种类 维生素A(µgRE) 维生素D(µg) 维生素B1(mg) 维生素B2 (mg) 维生素C (mg)
RNI/AI 1200 10 1.8 1.7 130
10
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2007
一、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的摄入
每天增加总量100~150g 占总蛋白质1/3以上 注意含铁丰富的食物的摄入和海产品的摄入
乳母

乳母胎儿娩出后,产妇便进入以自身乳汁哺乳婴儿的哺乳期。
保证乳母的合理营养有利于母体自身健康的恢复以及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最佳食物。
因此,多年来我国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母婴同室,这对母婴健康均有益处。
(一)哺乳期的生理特点泌乳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受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乳腺在孕晚期主要受雌激素和孕酮的影响,前者作用于乳腺的导管系统,而后者的作用使乳腺囊泡增生。
分娩后孕酮消退,乳腺激素升高,导致乳汁的分泌。
乳汁的分泌受两个反射的控制,其一是产奶反射,婴儿吸吮乳头可刺激乳母垂体产生乳腺,引起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并贮存在乳腺导管内;另一个反射是下奶反射,婴儿吸吮乳头可引起乳母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引起乳腺周围肌肉收缩而出现排乳。
母乳分为三期:产后第一周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呈淡黄色,质地粘稠,富含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乳铁蛋白等,但乳糖和脂肪较成熟乳少;第二周分泌的乳汁称为过度乳,过度乳中的乳糖和脂肪含量逐渐增多;第二周以后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呈乳白色,富含蛋白质、乳糖、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乳母的营养状况可影响泌乳量。
乳母对营养的需求主要用于两个方面:满足母体恢复健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构成乳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产后第一天的,泌乳量约为50ml,第二天约分泌100ml,到第二周增加到500ml/d左右,以后正常乳汁分泌量约为750~850ml/d。
泌乳量少是乳母营养不良的一个指征。
通常将婴儿体重增长率作为奶量是否充足的指标。
乳母营养状况的好坏还直接影响乳汁的营养素含量,从而影响婴儿的监控状况。
乳母膳食蛋白质质量差且摄入量严重不足时将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
母乳脂肪中脂肪酸、磷脂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也受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
(二)哺乳对乳母健康的影响1.近期影响(1)促进产后子宫恢复:由于哺乳过程中婴儿对乳头的不断吸吮,刺激母体素的分泌而引起子宫收缩,有助于促进子宫恢复到孕前状态。
(2)避免发生乳房肿胀和乳腺炎:哺乳也可促进母体乳房中乳汁的排空,避免乳房肿胀和乳腺炎。
乳母的营养原则

乳母的营养与膳食讲求乳母膳食营养的意义哺乳期的营养需要远大于妊娠期的需要。
在分娩后的前4至6个月中,婴儿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一倍,在前四个月中分泌乳汁所消耗的能量约等于整个孕期能量消耗的总和。
乳母营养素摄入不足,则动用体内的营养素贮备以维持乳汁营养成分的恒定。
如果乳母长期营养不良,不仅所分泌的乳汁质量下降,而且乳母的健康也将受损害。
因此想乳母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对婴儿和乳母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哺乳期的营养需要1.能量乳母对能量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泌乳的能量消耗和提供乳汁本身的能量。
以乳母每天的分泌乳汁为600--800ML,每100ML母乳中约含能量280KJ(67kcal),乳母膳食能量转化为乳汁中能量的转换率为百分之八十计,则乳母每日因分泌乳汁应增加能量约2100—2800kj (502—670kcal)。
此外,乳母基础代谢较未授乳妇女高20/100,除妊娠期间积蓄的脂肪可以提供每日约837KJ (200KCAL) 的能量外,其余的能量需要从膳食中补充。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较正常妇女增加能量摄入2092KJ (500KCAL)/d。
2.蛋白质乳母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是影响乳汁分泌量的主要因素,当膳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时,乳汁分泌量会减少。
人乳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2g/100ml。
乳母每日分泌乳量800ml,蛋白质含量在10g左右,但母体膳食蛋白质转变为乳汁蛋白质的有效率为70/100,若膳食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不高,则转变为乳汁蛋白质的效率将更低。
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乳母需额外补充蛋白质20g/d,并注意提供优质蛋白质,多吃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制品。
3.脂肪乳母膳食脂肪与乳脂组成有关,膳食中的脂肪种类也可以影响乳汁的脂肪成分,如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较多,则乳中亚油酸的含量也高。
必须脂肪酸除可促进乳汁分泌以外,还能促进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且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所以乳母膳食中的脂肪供给量应充足,每日脂肪的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0—25/100为宜。
乳母营养需求及膳食原则

乳母营养需求及膳食原则乳汁的分泌受两个反射的控制,一是产奶反射,婴儿吸吮乳头可刺激乳母垂体产生催乳素,引起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并存留在乳腺导管内;二是下奶反射,吸吮乳头可引起乳母神经垂体释放催产素,后者引起乳腺周围肌肉收缩而出现泌乳。
母乳分为三期:产后第1周分泌的乳汁为初乳;产后第2周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第2周以后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
乳母营养状况影响泌乳量。
乳母对营养的需求主要用于两个方面:①满足母体健康恢复需要;②为泌乳提供物质基础。
产后第一天的泌乳量约为50ml,第二天的泌乳量约为100ml,到第二周增加到500ml/d左右,正常乳汁分泌量约为750~850ml/d。
乳母的营养状况好坏将直接影响乳汁的营养素含量,从而影响婴儿的健康状况。
乳母膳食蛋白质质量差且摄入量严重不足时将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
母乳中脂肪酸、磷脂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也受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
哺乳期的营养需求1.能量乳母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大:①满足母体自身能量需要;②供给乳汁所含的能量;③乳汁分泌过程消耗的能量。
根据哺乳期每日泌乳量700~800ml,每100ml乳汁含能量280~320kJ(67~77kcal),母体内的能量转化为乳汁所含的能量,其效率以80%计算,则母体为分泌乳汁应增加能量约2450~3200kJ(586~762kcal)。
由于乳母在孕期储存了一些脂肪,可用于补充部分能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日能量RNI应较正常妇女增加2090kJ(500kcal)。
2.蛋白质乳母膳食中蛋白质量少质差时,乳汁分泌量将大为减少。
产妇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宜在85~100g。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乳母蛋白质RNI为在非孕妇女基础上每日增加20g。
建议乳母多吃蛋类、乳类、瘦肉类、肝、肾、豆类及其制品。
3.脂类由于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的需要,乳母膳食中必须有适量脂肪,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每日脂肪的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0%~25%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母营养状况和特点
哺乳期的母亲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和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存,促进器官和各系统功能的恢复;
另一方面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
如果乳母营养不足,将会影响乳母的健康,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影响婴儿健康成长。
乳母由于分泌乳汁,哺育婴儿,消耗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素较多,因此必须及时给予补充,以保证母婴有足够的营养。
乳母的营养对哺乳的影响是非常肯定的,只是由于哺乳过程中乳汁形成的物质来源,可由合成代谢而来,也可由母体组织分解代谢而来,因而不容易表示和发现它的问题。
但是在孕前营养不良而孕期和哺乳期摄入的营养素又不足的情况下,乳汁分泌量就会下降。
在泌乳量下降不明显之前,如果乳母的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足,体内分解代谢就会增加。
实际上已经存在着母体营养的不平衡,最容易看到的是乳母的体重减轻,甚至可出现营养缺乏病的症状。
因此,乳母的营养有两个要求:其一是为泌乳提供物质基础和正常泌乳的条件;另一个是满足恢复母体健康的需要。
健康而营养状况良好的乳母,其膳食状况并不会明显影响乳汁中所有的营养素,乳汁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比较恒定的,也不受膳食蛋白质偶尔减少的影响。
但是如果乳母在孕期和哺乳期的蛋白质与
热量均处于不足或边缘缺乏状态,则乳母的营养状况就会影响乳汁中营养素的分泌水平。
乳汁中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受乳母膳食中维生素摄入量的影响,特别是当母体这些维生素处于缺乏状况时将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