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堂笔记

财政学课堂笔记
财政学课堂笔记

财政学课堂笔记

李克强总理十八大体现出:民生情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去行政化。

财政职能分为分配和调节,分配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调节包括增长和稳定。但是,效率和公平,稳定和增长具有天然的矛盾性。

财政——财商=智商+情商+胆商

爱因斯坦说计划经济(公平之心,集合全部资源后分配的动机;客观,信息不对称,分配的不一定是人想要的)

失败的根源:为了眼前的一点幸福(公平)而放弃困难常存的幸福(效率)

过去的不好(原有税收制度)衬托现在的好(税收立法法)

理想状态、实际增长状态以及稳定状态常态是波动的增长,崇尚增长而非稳定(沿途带来的问题如小政治波动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不能阻止增长的脚步,领略苦难才能享受困难,这种经历苦难的增长才是中国需要的,日本发展稳定,中国却给它带来了压力)一个没有稳定的增长比没有增长的稳定更有价值。共和国三十多年的增长,应该让我们有感恩之心,而发展曾是比增长更高的目标。目前鼓励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打压房地产,鼓励人们去买股票,争取股权,因为美日等量化宽松政策很容易购买中国股权。

财政职能政府和市场,市场为主,限制政府行为——两害相权取其轻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收入分配起点公平,终点不一定公平,达不到预期效果。

维持经济稳定最终是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需求

稳定器是社会保障和累积税率

减税是为了刺激资本市场

政府财政性支出是为了刺激消费,原来是大吃大喝,高档奢侈消费品的直接支出(虚胖)现在是社会保障支出,因为老了有保障,所以现在老百姓愿意消费了。

国家政策:稳重求进

银行定向宽松政策,很多企业破产,大学生就业困难,但是不同于原来一旦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就放弃而不是咬牙坚持,在现在改变经济结构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经济繁荣,征税多,投资少,稳定了经济

经济凋敝,征税少,投资变多,促进了经济

税率具有自动稳定性

财政收入机构:资本积累(祖父辈省吃俭用留下的)以及外贸资产

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赤字称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财政收入三大根本性问题

F

量出为入原则:理性的根据开支来收钱,根据需要支出多少再决定收入多少

政府是强势,群众是弱势群体

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

第一产业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产业高端制造业

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要固定,政府要有约束性,权力要有边界性。税收是最高效的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还没有达到,中国税收对不同地区实行了八轮优惠政策,乱)

费用:各种证件费用学费等规费,其实需要法律来制约,尽量费改税,使之具有法定性偷:发行货币,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量化宽松政策

亚投行

准公共产品

准商业开发投资

项目及投资标准

矛盾协调机制

资本形成

中国一路一带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贷款给穷国,技术资金人力都是由我国提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帮人修路,也取得公路的经营权,使得上下游联通,再收回债务

关注公平产品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阿里巴巴控股绝大部分是日本软银集团,即使在中美日关系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孙正义也极大信任的将阿里巴巴交给了中国人。

亚洲发展银行行长

世界银行行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改革开放三十年,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财政收入的隐蔽形式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城投公司具有不可持续性

1995年预算法规定财政部不得向央行借钱,同时期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银行,财政部原本该做的事全部交给政策性银行,因为政策性银行可以向央行借钱,所以相当于政策性银行为财政部干事。地方政府不能向商业银行借钱,就成立城投公司(地方政府为之作担保,地方政府官员指定公司领导)城投公司可以借钱来干地方财政需要做的事。

地方政府,低价购买农民土地,高价卖给房地产商。

M才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不是C+V即自然和人

税收本质:二律悖反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是交税就是一种侵犯;增值税在交易之后都会产生,所得税并不是交易后就会产生,而是要在盈余后才会产生。希望得到政府的服务,就需要付出东西来养活政府,能者多劳与交税多少及是否交税有很大关系

税收功能:收入和调节

税收是谋求财政收入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

税制结构形成原因分析:

三类税制结构:单一税制(避税港模式,税率很低,甚至是免征税款)

复合税制(以流转为主和以个人所得税为主)

美国以个人所得税为主,我国以流转税为主,反映了我国的发达程度低于美国。

税种三大构成要素:纳税人(界定清楚谁交税)、课税对象(为什么交税,理论上有选择,纳税的依据决定了税目,这是具体化操作过程)、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着课税对象变化而保持不变,累进税率是随着课税对象的变化而成正比变化)课税对象法定后,会固定呆板失去灵活性

纳税人清晰,税率低,普遍广泛,相互监督,有利于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征税

中国税收现状:税收本来是私有转变为公有,但是中国大多都是国有企业,因此公家的又变成公家的,不具备税收特点。央企是财政部控股,自我循环,百分之八十又回到央企,毫无意义的收税。国家控股越大,经济效率越低下。

当前税收还未法定,只有条例,只有税种法定了,但是构成要素需要法定

实际上,个人所得税是最难收的部分,因为有很多灰色收入,最好收的是工薪阶层的工资,因此发达国家一般以个人所得税作为主要税收收入,显示出其优越性。

四大原罪发财:利用制度发财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是因为制度缺陷。

银行贷款(和行长沟通)、土地(房地产,黑钱)、上市(创业板,地方政府帮助,提供资源)、偷税

马斯格雷夫的动态税种图不足之处;没有进入交易的钱并没有算进去(比如中国贪官转移出外国,藏起来的钱)仅仅衡量了流量产生的费用

理想的税制结构:

我国三大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分类型和综合型),增值税

我国现行税制中流转税和所得税都是流量产生的税

各个税种本是同根生

增值税不会重复收税,每个人都要交,而当前很多税是重复的

增值税具有统一性,中性,一直同仁,而消费税具有差别性,弥补增值税中性原则,对某些行业多征税。

增值税的特点(优点):统一性|普遍性(所有人都要交税,统一税率,无论贫富都要交,范围广,交的少)、低税率(良性循环相辅相成)、宽税基

税的目标要单纯一点,一种税实现一种目的,不要在一个税中实现多种任务,反而每个任务都无法实现。

消费税对增值税的补充配合作用。

关税:八大自由贸易区:天津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福建的平潭、厦门、福州,广东广州的南沙新区、深圳的前海蛇口片区、珠海的横琴新区。

国境和关境,一个国家有自由贸易区,国境大于关境;几个国家形成关税同盟,关境大于国境

一个国家若是能以所得税等直接税作为主要税收收入手段,便会更透明。所得税富有弹性。政府很谨慎,因为直接税很容易让人以不交为威胁政府的手段,而间接税不会,所以我国以间接税为主。

流转税是对事不对人的进行调节,所得税是对人,调节意识很浓厚。流转税在所得税前。流转税和所得税本是同根生,都是在一系列的流转过程中产生。财产税相对于流转税和所得税是滞后的,当前财产税太乱,各种重复、优惠和随意变化。中国的费和税相似,应该将费改为税。如交得最多的五险一金应改为所得税中的社会保障税。比如买东西,总是交各种费用,像买车会有车权牌照费,买房有房契费等,这些费用都应该改为一次性征收的费用,说明财产的合法性。

财产税分为:一般财产税(房契,车权牌照,印花税等)、财产增值税(持有过程中,如物业税而非房产税,显示政府保护户主)、财产转移税(出口过程)

财产增值税可以是一直都有,是每一届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来源

财产转移税分为赠与税,遗产税,买卖税等,税种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要有漏洞,而是要相互配合。

北京有很多空置房屋,所以财产税很必须,拥有财产要交税,这样可以迫使其运用获得收入来抵消税收支出。

暂缓征收遗产税原因:

1.还没有到有财产的人大规模死亡的年(现在死亡的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前的,而改革开放

后开始有钱的还没有死亡)

2.一般死亡的有钱人都是企业家,留下的是各种设备资产,倘若税收拿走很大一部分现金

流,相当于断送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本就贷款困难,这样更加不能运行了。对企业家要宽容,企业的财富最后都是属于国家的,并且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3.知道有遗产税,可能会出现各种避税措施,比如不再发展企业,或者移民到国外,导致

资金外流

4.政府效率低下,在征税时无法准确评估财产价值,这样征收遗产税会导致很高的征收成

本。

国债收入

背景研究:随着税收日益艰难不能满足国家的支出,因此税收选择了国债站在旁边起辅助作用。

1.国债(有收益)能弥补税收无偿性的不足之处

2.税收受法律约束,弹性不够强,不够灵活,国债弹性大,可以弥补这一点

3.税收太多会导致税后收入少,影响投资,打击经济增长,而国债是自愿用闲置资金进行

投资

4.国债具有调节货币量和货币流通的作用,成为货币调控工具,从财政政策到货币政策。

人大附近公安局,一栋楼20亿,相当于空置,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性

国债属于信用筹资,信用存款阻力小,对经济发展阻力小,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大。

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作用已经弱化,即使税收足够,国家依旧会发行国债。

国债的三大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有三个方法

增税(可用但要慎用,会抑制投资,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率,导致失业率增加,直接打击经济增长)

发行货币(慎用,容易诱发通货膨胀)

发行国债(最有效,a征集的是闲置资金,避免增说的伤害 b不对经济主体造成伤害,没有增加货币总量,虽然改变了货币结构)

2.调节货币流通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四个操作手段(便利)

3.调整经济结构

我国经济结构属于上游干枯,下游泛滥的状态,即国民经济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重复建设很多,却难以在某一方面做大做强。产能过剩,不要再搞重复建设而是如何把泛滥的产品打包给需要的人或者国家。

上游应该采取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或者体制创新

四位一体的创新再加上原材料的吸收(进口时敞开国门,进口非洲墨西哥等国家的原材料)通过人与自然这两方面,从而创造新的财富。

国债制度:指一国有关国债规模和机构的设计,发行,流通以及偿还(资金来源)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总称。

1.设计(规模以及结构设计):国债的规模由累计余额来衡量(日本累计余额超过GDP的

两倍,却没有国债危机,而欧洲低于日本,却又国债危机?因为日本国债持有者一般是本国的人,日本外汇储备充足,低通货膨胀,产业空心化不严重)

债务依存度=债务收入/财政支出=债务收入还本付息金额/财政支出表示的是财务支出对公债的依赖程度

结构分为时间配置(长期短期无限期如国库券一年期)和种类(内债和外债)

外债(国家向外国商民以及国家的借债)和内债(本国市场向本国债权人发行的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债券)区别:

1、地域标准:债券发行地所在国别

2、货币计量标准:债务计价币种

3、持有人标准:债权人所在国别

地方财政债务风险:

1.政府担保以及变相担保(往往是关系户,挪用项目进行担保,侵蚀资产)

2.绕开“预算法”成立投资公司(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向商业银行借贷

3.社会保险费征缴不足以及挪用

4.地方国企特别是粮食企业亏损

5.拖欠工程以及中小学教师工资

地方财政不透明债透明化

去杠杆化,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来通过各种杠杆方法借钱吐出来

债传股,进行债务重组

2.发行:

1.公募法:缺点:发行成本高,机构效率低,时间慢,数据信息浪费(无法通过数据

了解金融行业发展特点)

2.公卖法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委托央行,回购,逆回购,借贷

4.承购包销法——时效性特别强(大宗机构投资者,先承购国债,再包销)

3.偿还:偿债模式

1.税收(预算单独算,不和税收混在一起)

2.国债(专款专用)

3.偿债基金(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庞大,偿债能力的主要来源,很强大的能力

4.债转股(优先股,债务重组)

5.革命性观念

国家主动偿还,如前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推行零点方案,苏联所有的债权债务都是

属于俄罗斯,俄罗斯成为天然老大

革命方式会使债务自动消失,如中国共产党不认可国民党的欠债

国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政府部门采用公募法发行国债,考虑钱的来源(货币增量问题)和钱的应用(实物减量问题)国债过于发达后(无赤字时也发行)隐蔽的相当于货币发行,将钱据为己有(上代人借钱,下代人还钱)

1.资金总量不变,只是结构性变化,通过公募法从民间筹集资金而后又反馈社会,一般筹

集资金的国债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2.购买国债的人手中有有价证券(相当于货币的替身),无形中增加了准货币量,国债一

般会引发一些通货膨胀。

3.将未来(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现实购买力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4.不同对象的购买力结构不同,具有结构性偏好,如居民偏好消费品,政府偏好投资品,

而投资品供给本来就不足,消费品的供给太多,国债的购买会使得投资品更加供不应求,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结构性通胀。

其实政府运用国债,相当于人们委托政府帮自己干事,但是这样的委托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因此,效率低下,一般来说自己的钱直接为自己花才是最有效的。

第七章国有资产收入

国有资产类别

1.国有企业资产

2.国有事业资产

3.自然资源资产

国有企业资产(提供财政收入的路径)

性质:国有(全民所有)——依靠行政权力进行资源配置——透明度相对较高(比事业单位高,比上市公司低)

分类:

1.部委央企(大型国企)

2.国资委央企——应当成立控股投资公司来代替国资委

3.汇金公司(金融国资委)——众多银行比如四大银行的主要控股公司

4.国家投资公司——对外进行战略性投资

5.中国烟草公司——专卖专营,特许经营

弱化国资委(国资委可直接任命董事长,但是它是行政机构,并不了解企业运作非常不好)应成立控股投资公司,使之成为国有企业的大股东,这样任命董事长才有意义

中央企业收入结构

1、税收收入——依托政治权力

2、利润上缴——经济权利(未上市利润上缴)

3、规费收入(包括罚款)——提供服务、交易收费

4、产权转让——抓大放小

有必要转让,但是转让过程中可能存在价格低,贪污腐败,贱卖的情况,卖小国企财政部获得收入

但是不能怕流失,敢于卖给好的企业家,就算低价也行,企业家会使之变得更好

5、减持国有股(变成现金,卖出股份来提供社会保障)

6、持股分红——上市的持股分红

7、租赁经营(所有权为国家所有,租给私人经营,国有民营)

8、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如烟草公司,类似于财政部卖牌照)

国有事业资产收入(不透明)

我国不断的压缩事业单位,但还未完全失去,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经营。庞大的国有事业单位面临改革,国家从企业拿钱,给事业单位,导致企业积极性降低,事业单位存在巨额浪费,带来巨大问题。但有些事业单位不能完全推向市场,这类事业单位应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模式,收不抵支,创收与支出不符合,所以事业单位一部分在市场上生存,一部分财政补贴这部分差额。但是存在欺上瞒下的情况,收入多就隐瞒,骗取更多财政资金,造成巨大浪费。应该尽量弱化中间,强化两头,即要么尽量市场化,要么尽量财政化。

全额预算管理模式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先进入财政,再由财政统一配置)

自然资源收入

地表资源(最重要的是土地)、地上资源(空域资源,航线资源,太空无阻资源,外太空资源)、地下资源(矿产资源,如石油煤炭稀有金属、地热、地下水)

我国土地市场四个特点

1、土地使用权转让不是土地所有权的出让(土地国有)

2、土地使用权具有期限性(商业娱乐40年、工业用地50年、文教科学卫生50年)

3、土地价格有三要素(区位,期限,使用用途)

4、土地市场由三级市场结构(政府出面征地市场、政府招标拍卖挂牌转让市场、土地使用

权转让市场)

第八章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三大追求

1、平衡

2、结构

3、效果(最少的钱多办事办好事)

花钱的四种模式

自己的钱为自己花——效果做好,信息充分,资金硬约束

自己的钱为别人花——存在信息不对称,效果相对较差

别人的钱为自己花——财政经常出现情况

别人的钱为别人花——效果最差如公款吃喝

花钱的效果影响因素——心理活动和信息充分程度

财政支出三大原则——平衡原则、优化结构原则以及提高效果原则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ership)公私合营模式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瓦格纳法则

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宏观因素:经济、政治(包括军事)、社会(尤其是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等)、环境微观因素:

1、收入(收大于支,收小于支,收等于支,收支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状态,受个人偏好影

响,无好坏之分,我国偏向于收大于支)

2、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由此判断收支之间的关系,我国目前供大于需,可知收大

于支)即外部条件2决定1

3、货币政策的松紧状态

4、储蓄率高低(居民储蓄倾向,储蓄率的倒数是乘数,我国储蓄率偏高,乘数小)

财政支出结构

优化结构,要求掌握大数据(国际惯例)

项目推迟的诱惑

1、项目收益群体的能力

2、项目本身效益被认知的程度

3、项目本身效益的时效性长短

4、项目投入的数量(一般投入数量越大,门槛越高,积极性越差)

支出结构分析

1、支出项目存量——各级政府已有的支出项目,以及项目的金额和比例

2、支出项目增量——推动结构优化的因素

高层官员的监管和推动

项目收益被认知的程度

项目本身收益的时效性

项目的投入数量

项目受益群体的能力

推迟的恶劣的社会后果

3、衡量支出结构合理的标准:

1、国际惯例

2、本国国情

3、国策目标与支出项目设计的一致性

4、项目下的支出比例相对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图示

虚:大平台(最高追求)

1、医疗保险

2、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与竞技体育)

3、文化艺术

4、科学技术

5、教育培训

左右支柱

左支柱:国家机器(典型公共产品)——军事国防(对外军事扩张以及防守意识)+司法行政(对内)+外交(中间,介于两者之间)

右支柱:社保(人与人)+环保(人与自然)

实:大基础:为左右支柱不断提供原动力,整个支出体系的基础,提供动力和财源,是国家财政需要不断刺激的。

大基础分为四个部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基本建设、农业支出

分为建设性财政和公共财政二元结构

1号支出(农业支出):关于农村改革的设想

1、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2、强调十八亿亩红线,但是红线以及被突破——因为前三个制度以及土壤退化,污染严重,

耕地质量降低

四大制度缺陷

A、农民谎报自己的耕地亩数,以求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从而使得对土地的实际情况缺乏

真实数据

B、地方财政通过卖地来求得财政收入,应该将实际卖的钱数上报中央,增设土地财政预算

C、农村征地巨额盈利,地方政府将差地改良后替换农民现有耕地,可耕的地不再可耕,而

是变为房地产行业用地,农民耕地受损,收入减少(差地补偿制度)

D、地方政府成立投资公司大量借钱,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构成财务风险,损害农民和银行

的利益

3、山河整治、集约(规模化经营和集中化经营)与节约化经营

但是可能带来严重的文化挑战和冲击(古村落的保护)

组织农民进行合并同类项(集中土地,规模化,效益化,解放生产力)规模政治建设

2号支出:基础建设

1、思考:为什么我国基础建设发达却在农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缺乏?

2、独特的投融资制度:用“财政信用方式”筹资(保证财政的连续有存性,始终有用不完

的钱)搞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发挥财政主导建设的优势,又能广泛的吸收多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通过循环使用,从而提高效率。PPP

3、投融资制度的定义:由政府出资并担保,政策性银行牵头融资,商业银行组团参与贷款,

社会资本可以参股参与,组建项目法人,进行企业运作,资本市场配合,灵活多样的投融资制度。

4、具体的投融资形式

1、纯粹的财政拨款模式(税收的钱,浪费资金,无法循环,已经不多采用了)

2、纯粹的国债模式(项目资金有偿)

3、财政出资组建现代企业,在基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

4、国家财政担保政策性银行出资,允许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5、政策性银行牵头出资,以项目未来的收益作为担保,发行金融债券。

6、财政牵头出资,由商业银行作为银团提供贷款服务。

7、BOT模式(建设——运营——回收移交)

8、PPP模式(强化运行效率)

3号支出:传统产业:中国制造,低端过剩

房地产带动八大产业

1、机械设备

2、建筑业

3、钢铁以及相关材料

4、矿业

5、交通运输

6、汽车

7、家电家具

8、装潢

针对传统行业的七大计划(实现传统行业的结构升级)

1、传统行业+互联网计划(节约资源和人力)

2、大数据产业应用计划(依托于互联网+带来的极端,信息,云计算等)

3、工业

4、0计划(德国)

4、工业2015计划(中国模仿德国)

5、节能减排,节水增效工程

6、绿色改造工程计划

7、产能国际合作计划

4号支出;新兴产业

十大新兴产业

1、新能源(水电,风电,核电以及太阳能电)

2、新能源汽车

3、新材料(如锡土是形成新材料的催化剂)

4、新一代信息技术(IT——DT时代,互联网——物联网)

5、高端装备制造

6、高端金融服务

7、绿色生命科学

8、文化体育产业(有望替代房地产成为新兴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9、网络游戏

10、旅游

5号支出:国防支出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

香格里拉对话会(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国防部长们)

我国8800亿国防支出,美国是中国四倍,占全球百分之37

中国建岛礁(永署礁用于科研、华阳礁有灯塔,为全世界提供准公共产品)

国防支出:

合情合理合法(在自己领土建设不需要征求他人意见符合三合)——通行自由(建成后,不限制他人通行)——联合国(海域缺乏救援,鼓励灯塔之类)——灯塔等准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警告(美国飞机飞到我国岛礁,很容易擦枪走火,我国给予警告)——纳税人(进行威胁,不同国家财政收入不同,美国纳税人是否同意战争)——全面冲突(美国经济一半依赖亚太地区,中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开战后果严重)——战争发生是否有胜利的信心?(我国和美国一旦开战,能否胜利?)

军事国防支出八大任务:

1、有效维护领空、领海、领土(三领)

2、捍卫统一(台湾统一)

3、网络安全(非传统意义上的安全)

4、维护海外利益(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

5、核战略威慑(美国有萨德系统,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6、地区维和

7、政治安全(防止反政府的恐怖分子)

8、抢险救灾(武警部队)

国防五大部队:

1、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

2、海军:近海防御,远海护卫

3、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

4、二炮:精干有效,核常兼备

5、武警:多能一体,有效维稳

6号支出:行政支出:花钱太多,效率低下

六项改革:

1、减少政权架构,由五级转变为三级(中央省县)——现代信息技术和道路交通发达了

2、在上述基础上精简行政机构——大步子改革合并同类项

3、压缩行政事业编制

4、扩大政府采购行为(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服务外包)

5、三公经费进一步继续压缩

6、政府采购制(收支两条线)

7号支出:社保

保险法规定五险一金在个人收入中所占比例

美国对穷人的贫困保障支出很大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高度法制)+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社会救济1、养老保险1、农村低保户,贫困人群2、医疗保险2、农村五保户

3、失业保险3、失独家庭

4、生育保险4、城市流浪人群

5、工伤保险5、刑事犯罪人员

6、工伤人群

如果一个国家有社保法,但是公民不怎么关注,说明社会发展良好,一个人不仅仅是依赖于社保法所提供的,也不能仅仅是依赖下一代。

养老——社保+房子(逆按揭)+企业年金+个人商业保险+下一代

8号:环保支出

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

1、制定环境监测机制:大气、水、土壤建立全国环保监测站,实现中心四角直到每个县的网格化,数据由国家统一处理,而不是像地方政府回报,避免制度上缺陷导致私下的钱权交易,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央财政拨款,才不会出现包庇现象

2、完善环境评估制度:环评中介:引入第三方支付方式,引入黑名单制,引入直接利益相关者进行监督(如环境保护志愿者)由政府直接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估,不要让项目自己找中介进行评估,解决制度缺陷

3、鼓励环保企业发展:环保企业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PPP三个方面鼓励其发展,政府给予优惠扶持

4、引入环保人士监督:环评机构必须要有环保人士,环保人士需要资质认定,给予资格证或者称号,降低诉讼门槛,提供公益诉讼渠道,有权带头进行环保公益诉讼

5、引入环境污染受害者补偿机制

6、制定排污企业惩处制度:对排污企业实行惩罚机制、加成征收税收、要求补偿环境污染受害者

7、建立环保官员问责制度

经济性质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不同

1、前者直接占有资源,后者间接占有资源

2、扩张乘数不同

3、独特的宏观调控手段,前者由于购买者的身份是政府,可利用其权利进行宏观调控,但

是这种优点也是缺点,因为容易滋生腐败。

购买性支出比重越大,财政对资源直接配置的影响越大

财政支出效果分析

提高财政支出的效果是整个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

财政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只有当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市场是无法替代的,才是道德的。

财政支出的天然缺陷,别人的钱为别人的发,效率最低。

NBPV=B1+B2/C1+C2

即收益除以成本放大B2,效果好直接效应(货币效应,可直接用钱来衡量)间接效应(非货币效应,社会政治环境非钱能衡量,往往起很大作用)B1通过影子价格进行修正B2有一个补偿差异理论,考虑成本与时间成本,时间效益折现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放大C2反映强烈

NBPV>0是财政支出的必要条件

衡量财政支出效果的方法:卡西原则

关于环保

1.关于水空气以及土壤三大指标的监测

2.中介走向市场时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

提高支出效果的途径

1、根本途径——支出决策科学化,支出程序民主化(政治体制改革)

2、基本方法——从软预算约束到刚性预算约束

3、当务之急——使财权、事权、责任三者统一

4、收支形式——政府采购制+国库集中制+收支两条线

5、针对经济建设支出——成本收益分析法

6、针对政治文化教育等难以货币化的项目——最低费用选择法

7、外部效用较小、便于运用商品买卖原则的项目——公共劳务收费法

政府层级太多,应取消乡镇政府,强化县级政府和村民自治,形成类似美国的中央——省——县的三级政府

第十章国家预算与宏观调控

财政体制(预算体制)是基础,

1、国家预算

经常性预算(税收为核心)

建设性预算(国债为核心)

社保基金预算(五险一金为核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针对大型国企)

2、地方财政(层级多,债务多)

3、转移支付体制(将中央与地方结合起来,强调科学)

4、国有企业财务体制(我国现状决定,国企背后是国家,这是财务的财务,应该合并同类项)

政府架构(五级预算——精简预算层级)由政府的预算制度,政府却没有收入来源(矛盾)分税制(制度上的严重缺陷):安排好每一层级对应的收入来源,化解矛盾

制度安排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依赖于人的机动性,有价值观的主体依赖于一定的价值指标,利用相应的手段实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便少

宏观调控

1、主题思想(价值观:效率与公平)明确方向指导行为

五大指标:

1、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2、GDP增长率

3、失业率

4、通货膨胀率

5、外贸顺逆差

2、主题手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3、主题目标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

香格里拉会议

PSL抵押补充贷款

MLF中期结构便利

MSCI指数:摩根斯丹利,一家提供全球指数以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标的的国际公司推出的广为投资人参考的指数

财政政策手段

1、总需求与总供给:前者大于后者则会出现通货膨胀,资源配置存在巨大浪费

2、紧财政:多收少支,回笼货币,囤积货币,以乘数效应控制需求(财政盈余的财政政策)

3、紧缩型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温和的扩张)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九种方式组合(现在是财松货紧政策)

财政政策分类可分为收入和支出政策,也可分为扩张和紧缩型

财政通过税收向社会收钱(紧缩),在通过支出将钱返还社会(扩张),因此一紧一扩,就是温和的扩张,若是通过转移支付,则是较为剧烈的温和扩张,若是通过购买支付,则是较为

温和的温和扩张,这是因为转移支付比购买支付扩张乘数大了一倍

货币政策:正回购(卖出证券收回货币),逆回购(买入证券投放流动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

财政松:我国社保环保等资金短缺,因此财政的钱用在这一类民生,此外还有互联网+以及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货币松:流动资金贷款容易,企业可以直接贷款扩大再生产,政府希望新型产业结构而不希望其他产业泛滥,因此实行不同贷款不同利率,鼓励贷款给新三板,创业板等企业

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财政学笔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学》是财税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其他财经类专业的经济基础理论课。在学科属性上,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的二级学科。 由于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以国家政治权利为依据的分配活动,是政府为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直接经济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手段,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因而财政分配直接、间接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广大企业、家庭、个人的切身利益,财政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财政理论学习,对财税专业的学员而言,可为学习《税收学》、《中国税制》、《国家预算》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政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他财经类专业而言,是学员经济学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充足财税专者,是不合格的经济管理者。学好《财政学》,对自考学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课程结构看,《财政学》包括财政的共性、社会财政与国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财政管理和管理体制等内容。 第三章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重点:财政的职能。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 难点:财政的效益。理解公共选择对财政效益的影响,如免费搭车及财政挤出效应;如何评价财政效益问题。 此外,把握作为分配范畴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他环节如生产、交换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矛盾实质、表现及解决;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及其主导作用。 第四章税收概述 本章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上述重点中同时包含了一些难点问题。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 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第五章我国的主要税种 本章介绍了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行为财产税类的11个税种,其中,增值税、关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为重点税种,对其特点、作用及税制结构状况应有详细确切的把握。对于其他非重点的税种主要把握其税制结构所含内容,特别是那些独特的税制要素。 同时,多数税种均介绍了相应的税额计算公式,其中尤对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的计税公式要重点把握。对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的增值税,首先应清楚地理解其设计原理和征管机制,否则难以真正掌握其理论内容及计算方法。关税进、出口的完税价格分别为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在税额计算方法上亦有所差别,仍应以理解助记忆,将二者分辨清楚。在所介绍的税种中,计算公式最多的当属个人所得税,我国采用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区分不同所得给与不同的计税方法,因此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多做练习。当然,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对其他税种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的计税方式的考查。 第六章国际税收 本章重点:首先应把握造成国际避税或重复征税的原因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及税率(税负)的差别。关于国际避税,把握其含义、基本方法及避税地的利用。关于国际税收协定,重点把握其作用及基本准则,一般把握其分类及内容概要。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对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一方面以其文字表达的含义去理解,一方面能实际进行运用计算,二者应相辅相成。其中,相对复杂的抵免法,区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计算思路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抵免限额的设定。此处可联系前一章我国税种之中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内容来学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f12106609.html, 关于国际税收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线索应有基本把握。 第七章财政支出及其效果 重点:关于财政支出的原则。在借鉴西方财政支出原则的发展和现状的情况下,主要关注我国财政支出的三大原则。搞清在量

《公共财政学》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课程名称公共财政学 学习中心(点): 专业:公共事务管理 层次: 姓名: 批次:

《公共财政学》作业 一、填空题: 1.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2.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模式。 4.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5.税收支出的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延期纳税和盈亏相抵等。 6.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8.区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标准是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9.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五种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 10.财政政策的效应偏差大致可归为两类:自然偏差现象和人为偏差现象。 11.国际重复征税减除的三种方法是扣除法和低税法,免税法和抵免法。 12.我国的税种一般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1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等方面。 14.从税收支出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15.改革开放后,我国针对原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目前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三大保险为主和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选择题: 1.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 )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2.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BC ) A政府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 C政府补助 D政府直接生产3.税收支出从所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 AD ) A照顾性税收支出 B调节性税收支出 C补贴性税收支出 D刺激性税收支出4.一般说来,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 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联合利华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改委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2财政学概论试卷

案例二:河南省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39.37亿元。今年河南种粮农民享受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又比去年大幅提高:中央和河南省共安排两项补贴资金39.37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3.72亿元,增长了53.5%! 其中,粮食直补14.5亿元,与去年持平;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24.87亿元,比去年增加13.72亿元,增长1.23倍。这就是说,按去年补贴面积9469万亩计算,全省亩均补贴达到41.57元,比去年增加了14.47元。 据介绍,省政府对今年的兑现办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决定从今年起,通过“一折通”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等资金,同时在遂平、汤阴两县进行“一卡通”试点。实施“一折通”(“一卡通”),就是在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网点为每个农户开设固定的补贴存款零余额账户,政府的各项惠农补贴逐步通过这一账户直接兑现给农民,存款折(银行卡)一次发放,可以多次、多年使用,农民持存款折和有效证件可到任何一个农信社或邮政储蓄营业网点进行查询或领取补贴资金。(资料来源:河南日报2007-05-30) 6.政府之所以要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是因为( ) A.增加农民收入 B.发展农业生产 C.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正效应D.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外部性负效应 7.政府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实施“一折通”(“一卡通”)是为了( ) A.增加银行存款 B.减少财政事物 C.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挤占、克扣。D.方便农民 8.政府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与粮食流通环节补贴相比优势有( ) A.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完全到达农民手里B.农民直接感受到国家农业支持政策 C.市场经济不成熟 D.符合WTO规定 9.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属于( )补贴 A.明补 B.暗补 C.生产环节补贴 D.流通环节补贴 10.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属于财政( )支出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税收的经济效应【圣才出品】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9.1复习笔记 一、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分析税收经济影响的基本原理。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下面以图9—1来说明。 图9—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计量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AB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个人在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

点。AB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I1,切点为P1。在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切点P2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以图9—2进行说明。

公共财政学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 1. “看不见的手” 答: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的《国富论》中说明竞争和利润动机将导致个人在追逐个人利益时能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市场机制像“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以最可行的方式进行生产。 2. 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 答: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这些支出通常可以获得相应的商品与劳务。 3. 税收的归宿 答: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4. 帕累托改进 答:如果资源配置改变后和改变前相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第二,没有人处境变坏。那么,我们称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5. 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满足—切民主制度的要求而又能避免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不存在。 6.公债 答:公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种手段。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效率指的是什么? 答:效率通常指的是帕累托效率。如果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那么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有效或帕累托最优。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可以分为几大类? 答: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这三大类。 4.政府如何设计税制? 答:由于各税收原则目标的多重性产生于财政职能的多重性,因而税制设计往往依各国政府的职能偏好所在而不同。重要的是,在选定首要原则之后,如何使其他原则在此约束条件下更好地加以满足。 5.政府现在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答:政府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涵盖所有经济交易的法律框架,除此之外,政府活动包括:生产产品和服务;管制和补贴私人生产;购买产品和服务;收入再分配。 6.什么是税收的受益原则? 答:受益原则要求每个纳税者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利益的水平来相应纳税,即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府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等。

财政学案例分析1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 ————谁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 贸易经济11 成员:苏春强 2111802220 王光瑞 2111802221 2013.11.28

题目:《关于“谁来填补养老金基金口”的案例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苏春强贸易经济11 2111802220 王光瑞贸易经济11 2111802221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新民周刊》2012年第38期刊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的文章说,持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必须得到填补。谁来填补缺口?目前看有4个可能的来源。 一是国企红利。我国约有国有资产33.8万亿元,国企红利每年已经超过1万亿。2012年实际上缴比例约为7.4%,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0%-60%。若能将上缴比例提高到20%,则可有近2000亿的补贴用于养老保险。 二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我国有外汇储备约3.4万亿美元,占GDP约5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期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收益补充养老基金是许多国家的做法。 三是社会保障基金。这一基金成立于2000年,主要用于应对今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危机。如果今后有更多的国企红利、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划拨到社保基金,国家财政通过社保基金补贴养老金缺口不失为一种办法。 四是直接增加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是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是政府对之前养老金改革中的隐性债务埋单。 二、案例分析: 1、养老基金缺口的形成 (1)、统筹基金占用个人账户资金是形成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转变过程中,在探索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满足当期养老基金支付需要;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账户里的钱只能在本人退休时才能发放,可以为将来人口老龄化积累资金。但现在除了部分进行个人账户试点的地区外,其他地区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都是混账核算,大量个人账户的钱被用于当期发放,成了有名无实的空账。 (2)、“中人”的隐性债务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缺口。 国务院 1997 年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种群体对应三种方法的计发方式,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与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 (四)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 就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 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的现象, 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 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 5、经济波动 (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 ①宏观调控 ②立法与行政手段 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 ④财政手段 2、政府干预失效 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 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②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 (六)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与供给渠道分类: 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与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公共产品 ②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与服务。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 ①私人物品:排她性与竞争性 排她性:排她性就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她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她人消费的数量。 ②公共物品: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3.1复习笔记 一、国家预算概述 1.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 (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2.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主要有如下五项:①公开性;②可靠性;③完整性;④统一性;⑤年度性。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 ①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预算

年度; ②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跨越两个年度。 3.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 新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的设计,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①公开透明。 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③便于操作。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1)收入分类。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人范畴的各项收入。 (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为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看,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4.我国预算法及其改革问题 (1)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修订稿中有关立法宗旨问题。 (2)关于预算权的合理配置问题。 (3)关于预算管理级次问题。 (4)关于国家预算的公开、透明问题。 (5)关于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问题,也就是从法律上切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监督权问题。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1: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 20世纪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仍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什么是外部效应?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效应是正的还是负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为什么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优势? (5)、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列明政府活动的主要范围。 案例:2: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文化三农等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学课堂笔记

财政学课堂笔记 李克强总理十八大体现出:民生情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去行政化。 财政职能分为分配和调节,分配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调节包括增长和稳定。但是,效率和公平,稳定和增长具有天然的矛盾性。 财政——财商=智商+情商+胆商 爱因斯坦说计划经济(公平之心,集合全部资源后分配的动机;客观,信息不对称,分配的不一定是人想要的) 失败的根源:为了眼前的一点幸福(公平)而放弃困难常存的幸福(效率) 过去的不好(原有税收制度)衬托现在的好(税收立法法) 理想状态、实际增长状态以及稳定状态常态是波动的增长,崇尚增长而非稳定(沿途带来的问题如小政治波动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不能阻止增长的脚步,领略苦难才能享受困难,这种经历苦难的增长才是中国需要的,日本发展稳定,中国却给它带来了压力)一个没有稳定的增长比没有增长的稳定更有价值。共和国三十多年的增长,应该让我们有感恩之心,而发展曾是比增长更高的目标。目前鼓励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打压房地产,鼓励人们去买股票,争取股权,因为美日等量化宽松政策很容易购买中国股权。 财政职能政府和市场,市场为主,限制政府行为——两害相权取其轻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收入分配起点公平,终点不一定公平,达不到预期效果。 维持经济稳定最终是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需求 稳定器是社会保障和累积税率 减税是为了刺激资本市场 政府财政性支出是为了刺激消费,原来是大吃大喝,高档奢侈消费品的直接支出(虚胖)现在是社会保障支出,因为老了有保障,所以现在老百姓愿意消费了。 国家政策:稳重求进 银行定向宽松政策,很多企业破产,大学生就业困难,但是不同于原来一旦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就放弃而不是咬牙坚持,在现在改变经济结构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经济繁荣,征税多,投资少,稳定了经济 经济凋敝,征税少,投资变多,促进了经济 税率具有自动稳定性 财政收入机构:资本积累(祖父辈省吃俭用留下的)以及外贸资产 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赤字称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财政收入三大根本性问题 F

公共财政学2017年秋作业

公共财政学2017年秋作业

公共财政学2017年秋作业 单选题: 1、通货膨胀会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产生变动,影响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实际收入。一般来讲,通货膨胀会使债权人的实际收入( A )。 A. 减少 B. 无法判断 C. 增加 D. 不变 2、在发行公债时,其利率的高低一般不受( D )的影响。 A. 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B. 国家的信用状况 C. 社会资金的供给量 D. 发行的时间 3、政府征税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和管理效率,这是税收的( C )。 A. 受益原则 B. 公平原则 C. 效率原则 D. 支付能力原则 4、各种公共收入形式中,被认为是最佳形式的是( D )。 A. 公债 B. 捐赠 C. 使用费 D. 税收 5、当债务化清偿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时,政府一般喜爱用( C )办法摆脱困境。 A. 税收化清偿 B. 信贷化清偿 C. 货币化清偿 D. 债务化清偿 6、在税收局部均衡分析过程中,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 D )是决定税收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的关键。 A. 税率 B. 供给弹性 C. 需求弹性 D. 供求

弹性 7、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这是税收的( C )。 A. 受益原则 B. 支付能力原则 C. 公平原则 D. 效率原则 8、内债和外债的区分标准是( C )。 A. 认购者的国籍 B. 认购的币种 C. 发行的地域 D. 发行的方式 9、对税率形式的选择,若就效率而言,( A )是较优的选择。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A 和B都对 10、政府课税后,会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降低了商品的购买力,从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这是税收对消费者的( B )。 A. 替代效应 B. 收入效应 C.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结果 D.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结果 11、公债利率的高低不受下列哪一项影响( D )。 A. 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B. 国家的信用状况 C. 社会资金的供给量 D. 发行的时间 12、政府课税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要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居于较低的生产水平,这是税收对生产者的( D )。

财政学第八版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 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 (四)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性: 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 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 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 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他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

财政学案例分析题 (1)

案例分析题 1.资料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近3万2千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现阶段,招商引资仍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2008年GDP修正为31.4万亿人民币,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至9.6%,调整后我国08年的GDP为4.6万亿美元。09年日本经济处于萎缩状态而中国经济增幅达8.7%,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会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从2003年的2.9%到2009年的1.1%,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正与国际通常要求的警戒线渐行渐远。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赤字率跃上2%的台阶,在2000年至2003年赤字率逼近3%,其中2003年、2004年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建国以来的最高位。国民经济近几年连续向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对变小,财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2007年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给了民众一个惊喜,2007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将增长相当大的比例,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全体民众身上。在2007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卫生支出,增幅86.8%,达312.67亿元人民币,以用于免费防止重大传染病、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用于教育的支出858亿元,增长42%,以免除1.5亿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三农支出继续增加,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对就业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职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投入。2007年初财政报告多次提到公平、正义的理念,洋溢着政府对民生的殷切关注。运用财政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人民日报》消息,《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50万亿元,达到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相比2011年虽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0%。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12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第二产业占GDP的45.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4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解读《统计公报》时表示,国际上,欧债危机仍然没有找到稳定解决的有效办法,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增长动力疲弱;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显著低于预期。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总格局,实属不易。要求:试运用财政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财政学考试整理笔记

导论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社会公共需要: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财政的一般概念:1.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个别需要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 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和微观主体需要而言的。特征为一是总体性,是就社会总体而言的,为了维持一定政治经济生活,必须满足由社会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二是共同性,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的,而不是向某个人或集团服务,是社会共同享有的。三是不对称性,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少量的费用简述西方财政学说的形成于发展: 第一个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国富论》。 第二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1929年一19933年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的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得出“有效需求不足”是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结论。第三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1?货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2?供给学派:阿 瑟拉弗3?公共选择学派:以坎南和塔洛克为首的公共选择学者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 第一章 1,市场失灵:经济调节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失灵。 2,公共产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与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相对应,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 4,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目标。 5,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 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 6,免费搭车(补!!):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他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 或集体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就不会自愿掏钱去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 益,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免费搭车现象。 7,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果社会上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需求不足,则可以采取使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办法,即相对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 8,紧缩性财政政策:如果社会上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则可以采取使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办法,即相对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 简答题 9,举例说明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国防和防洪堤坝。 10,为什么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举例说明? 由于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使得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