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女性妖魔形象与_聊斋志异_中女性妖狐形象的比较
《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1 6 . 1 6 0
《 聊斋志异》 所运用 的是新 型创作手法 , 以谈狐说鬼的方法对 当前 官场黑暗 、 社会腐败 等进行有力 的批 判 , 在某 种程度 了揭示 了社会方 面的冲突 , 表达人们对于社会光明及 对美好人性品德的 渴望 , 同时给读者一些全新女狐形象认识 。女狐对 自己的爱情敢 于追求并 挑战 土建礼教 并把传 统所 颠覆 。在 心底 , 她 们是善 良 的, 用心去感化他们 , 且胆识过人 以智慧来化解危机 ; 这些女 狐勤 劳朴 实用 自己才 干打造 出美好生 活。从这里 可以看 出女狐集 善 良、 智慧 、 勤劳 于一身 的。
福小生活 。 2 机 智 多 谋 的了社会 的黑暗一 面 , 也清楚官 场的腐败 和人 情世故 的淡 薄使得他不得 不寻求人世 间的温暖来 安慰 内心 , 而这 些 温暖 正是这 些善 良 、 知恩 图报 的女 狐给 予他 的 。对于狐狸 古文 中早有记 载 , “ 狐死首 邱 , 不 忘本也 , 明不忘危 也。 ” 用这样 的形式说 明了狐狸是 一种不 忘本 , 会知 恩 图报 的动 物, 作者也把这种动物 的特性发挥 到了极致 。 在这些女狐当 中, 有恩必报 的典型代表就是小翠 。王常在早 年对 于小翠母 亲有救命之恩 , 因此 小翠替母报恩 , 嫁 给王常的傻 儿子元丰 。之 后 , 小 翠帮王常对付 政敌让他免 于陷害 , 并且还治 好了元丰 的痴 傻 ; 对 自己公公 婆婆的责备也是 含笑处理 , 没有一 点的抱怨 。而且她还在离 开时害怕元 丰不舍而帮 他找 了一位 与 自己容貌 一样 的姑娘 。作为狐狸 时刻不忘报恩 , 不管别人对她 如 何误解 , 她始终表现 出了 自己的宽容 。 而青 凤从 小由叔叔带大 , 叔叔对她有养育之恩 。叔叔在发 现 她和耿生一起 时非常生气 , 大力 反对 , 并 且说她是 有辱家 门并 要 用 鞭子打她 。但 是她没有 因为这样 而记恨 叔叔 。叔 叔被耿生朋 友的儿子莫 三郎擒获 的时候 她还去耿生 救叔叔一命 。当她 的叔 叔受了重伤后 。青 凤将 叔叔抱在怀里三天 , 直到叔叔苏醒 。虽作 为一只狐狸但 知恩图报的心却是真情实意的。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神怪小说集,以记叙狐、蛇、鬼、怪等奇异幻想事物为主,其中狐女形象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狐女,即狐狸精变化成人形的女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富有色彩的形象,传说中的狐狸精通晓道家的仙术,能变化出形态不同的人、物、灵长类动物等。
而狐女一词则涵盖了她们变化成人后的形态。
在《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种类繁多,性格各异,有的善良、有的狡猾、有的险恶。
她们的形象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而且表现出了作者的文化修养、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聊斋中的狐女形象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狐女在变化成人形后往往具备美丽动人的外貌和出色的才华,她们温顺聪明,善解人意,具备吸引、迷惑、煽惑人心的魅力。
因此,她们有时会进入人间与凡人交往,甚至和人类男女产生感情,这种情感发展往往带有灰色的色彩,又因道德观念的差异而被人们视为不正常的行为。
其次,聊斋中的狐女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蒲松龄的眼中,狐女是一种注定无法得到人们信任的存在,因为她们往往带有欺骗、妖艳这些不好的特质。
但是,在《聊斋志异》中,狐女也有着极其美丽迷人的一面。
作者通过描述这些美丽动人的狐女,勾勒出了一种别样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念在许多狐女故事中均有所反映。
因此,聊斋中的狐女形象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美的执着追求的态度。
最后,聊斋中的狐女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对于女性的某些偏见和歧视。
狐女虽然美丽动人,聪颖伶俐,但是在传统观念下,她们往往被视为有鬼、邪恶之物,或是美貌陷阱的背后一定存在有某种危险或者阴谋。
因此,在故事中,往往会有一些描写狐女让人含糊不清、陷入误会、埋下祸端的情节。
这种不公平和歧视,体现的不仅是中国传统观念的死角,也是反映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制约和不公。
总而言之,《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文化情怀、审美情趣、人生观以及人性观念,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狐狸精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摘要: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
其中有近百篇写狐。
他把狐女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狐女高度美化,使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外貌和生活经历,而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本文就《聊斋志异》中的几个狐女故事进行论述,探讨狐女形象。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形象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个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
在这一人物画廊中,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
而蒲松龄却又喜欢写狐。
他的《聊斋志异》中有近百篇写狐。
他用一支生花妙笔在《聊斋志异》中为狐狸翻案,塑造出一个个多情多义、聪慧多才、温柔娇媚的、独具个性的狐女。
他使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外貌和生活经历,而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评的“花妖狐魅,多具温柔娇憨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1.美丽善良的狐女。
《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大多是“世间罕有其匹”的美女。
如《娇娜》、《阿绣》、《青凤》、《婴宁》等。
《娇娜》中,孔圣后裔孔雪笠穷困潦倒,得皇甫公子相助,二人结为挚友。
孔生贪杯,身生恶疾,皇甫之妹娇娜子孙元气为其医治。
后孔生与皇甫表姐松姑成婚,却仍心系娇娜。
在得知皇甫一家为狐、将遭天谴之际,毅然舍身相救。
娇娜舍弃三百年修炼的红丸,使孔生起死回生,自己重返深山修炼。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美丽善良的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
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
刘子固得知狐女的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
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并且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聊斋》里的鬼狐迷人,花妖可爱。
作者塑造了许多人性美的女性形象,突破传统世俗观念,从人性角度展现出了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关怀和人文关照。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人文关照《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
在这一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又以多彩多样的女性形象占大多数。
由她们引发的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令人感动又发人深思的部分。
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没有把女性仅仅限制于狭小的传统世俗观念,而是从人性展现,才能发挥,精神反抗等多方面的展现出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
这当然与明中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浪漫主义及伤感思潮有关,也和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念密不可分。
读者可以看到蒲松龄先生对女性存在的人文主义观照,可以想见作者是以怎样的情怀面对他笔下可爱可叹可怜可悲的女性形象。
如果我们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归纳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分为以下三类:1、“不是凡间人,却有世间情”的女性。
显而易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先生是以写人的手法写妖。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与以往民间传说中的妖女不同,她们较以前传奇中的同种类型人物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人的心理和特征。
以前的志怪小说,传奇中的女性总是妖味多于人性,她们缺少女性的特质而显得生硬死板,这与男权社会的女性意识薄弱不无关系。
而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单一、简单乏味的瓶颈,塑造的更加具有人情味。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是从“人”的角度着手,即使本体还有妖怪的特性,但其温柔体贴,从而更具有女性气息,栩栩如生。
蒲松龄先生用富于文采的笔墨作为媒介,拉近了虚幻中的鬼怪与现实读者之间的距离。
对于这样具有人性化的美丽形象,通过作者饱含爱怜激赏之情的笔触,读者对她们愈加怜爱。
浅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作者:陈玲玲兰正江来源:《西江文艺》2017年第17期【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创作中的一枝奇葩,拥有令人着迷的艺术魅力。
孙悟空作为其中着墨最多的形象之一,其反叛精神历来为人称道。
而西游记中的特殊群体---女妖,也同样拥有突破自我,挣脱束缚的反抗意识。
在对孙悟空反叛精神浓墨重彩的同时,女妖强烈的自我抗争精神同样不可忽略。
笔者将从自主追求爱情婚姻和极力达成自身目标两个方面来浅析女妖的形象。
【关键词】:女妖;爱情;欲望;反叛千百年来,妖就是一种反常怪异事物的名称,《左传·宣公十五年》曾云:“地反物为妖。
”而在《西游记》的妖精形象体系中,女妖是极其独特的一群。
与男妖的面容可憎、恐怖丑陋不同,西游记中出现的女妖,几乎清一色的是绝色美人。
不同于世俗女性对待情爱的矜持内敛,女妖大胆热情,奔放直接,对于情爱情欲的渴求坦荡而又热烈,更对于自身欲望毫无遮掩,顺从渴望,直面目标,坚定执着,反抗束缚的反叛精神坚决又惨烈。
本文将从自主追求爱情婚姻和极力达成自身目标两个方面来浅析其形象。
一、自主追求爱情婚姻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自荐枕席”的传说由来已久。
战国宋玉曾云:“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高唐赋》)塑造了自荐枕席的女子形象。
从高唐之女的巫山云雨,到后世聊斋里的花妖狐魅,皆不乏主动追求,自荐枕席的精怪,其不受传统“安于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则束缚,大胆追求爱情,自主安排婚配,骨子里的反抗意识直接而强烈。
西游记里的琵琶洞蝎子精是其典型。
蝎子精的形象在前代西游故事中并不存在,到《西游记》时才出现。
《西游记》中,蝎子精的故事是借鉴了杂剧《西游记》“女王逼配”故事中女王的性格特点,而附之以蝎子精的外形创造出来的。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斐声中外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其一生心血之结晶,它不仅是蒲的“孤愤”的释放,而且也是他在寂寞塾师生活中的幻影。
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塑造了一系列狐鬼花妖的女性形象。
她们大多温柔美丽、闲雅大方、精明能干以及自主自立,体现了一些可贵的进步思想。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在意识观念、言行举止等方面仍受到偏见的压迫和种种歧视,在情感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依然背负着传统的重荷。
可以说,在绚烂多彩的女性光环下时时晃动着男权意识的精神枷锁。
《聊斋志异》中众多男女形象,细细品味,别有风味。
但是比较一下男女形象,就会感到诧异,男性往往不如女性强,是相当弱小、需要帮助的人物。
女性则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强者形象。
这无疑是对“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的传统的改变。
作为生物性别(sex)和作为社会性别(gender)的女性是混淆的。
《聊斋》中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了,首先表现在自主意识上,她们具有不依赖外在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活动的意识。
在婚恋问题上,女性可以大胆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男女间由“君子好逑”转为“女子好逑”,由“仲可怀也,畏我父母”到“仲可怀也,即可思嫁”。
女子成了求偶的主动者,常是无媒自嫁。
这种情况在《聊斋》中比比皆是。
《红玉》中的红玉是主动爬上冯家的墙头,对冯生含笑示爱;《莲香》中的莲香、李氏都是主动扣开桑郎之斋而求桑郎眷注;《鸦头》中的鸦头接客第一夜就与情人一起私奔了;《翩翩》中的翩翩也是主动让“疮瘠余生竟遇怜”的;《云萝公主》中的云萝公主、《蕙芳》中的蕙芳更是带着婢女、嫁妆主动上门;《白秋练》中的白秋练既主动登舟依慕,更以自己经营预测之长助心爱者之父赢利,终于使一心注重门第的父亲回心转意;还有《细侯》中的细侯,《菱角》中的菱角,《嘉平公子》中的鬼女温姬都是这一类女性。
《聊斋》所反映的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与异性不论是结合或离异都迅速、果断。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
在这一人物画廊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
由她们引发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
这些女性形象,她们“虽为花妖狐媚,但多具人情”。
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
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慧,或天真或无邪,或行侠仗义。
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既体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
一、爱情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
同时,“女性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往往集中在爱情婚姻上,女性就其心理特征来说,整个心灵几乎就是一个情感世界。
”[1]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一)出污泥而不染,誓死捍卫爱情的鸦头和细候《鸦头》中的鸦头是个误入风尘的女子,她敢于抗争不屈服,坚决地维护她和王文的爱情婚姻;《细候》中的细候始终不甘屈从于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决心跳出火坑,矢志跟从穷书生满生,在显现中富贾某的圈套后,愤然“杀抱中儿(细候与富贾某所生子),携所有亡归满。
”[2](二)执著追求美的狐女阿绣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阿绣》阿绣可以说是个真诚的、执著的美的追求者,是外貌美和心灵美的完美结合者。
她幻化为刘子固念念不忘的阿绣与其欢会主要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
最终又帮助刘子固和阿绣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而《乔女》中的乔女却是个外貌丑而心灵美的女性形象。
她形体丑陋但心灵善良,老而贫的丈夫死后,她拒绝了孟生的求婚,理由是“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
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 [2]孟生“益贤之,向慕犹殷,” [2],她终未相许。
评《西游记》中的女仙妖魔形象

评《西游记》中的女仙妖魔形象摘要:《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对构成情节的离奇波折和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了《西游记》中女神仙、女妖魔、凡俗女子三类女性形象的个性差异。
怪诞离奇的故事中隐喻着世态人情,折射出丰富的社会内容与时代风貌,透视出时代赋予作者的复杂情感,启发今人反思现代社会女性解放及人格塑造问题。
关键词:西游记;女神仙;女妖魔;世俗女子;女性形象《西游记》约成书于明代中叶,是一部以浪漫主义为特征的神话小说。
它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作者着意仍在于“人间”,是借幻写实,这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中依然明显。
《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大约有近三十位,大致可分为女神仙、女妖魔、世俗女子三类。
她们的存在大大地丰富了《西游记》的人物画廊,反映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也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妇女观。
一、女神仙形象《西游记》中出现的女神仙个个仙姿美貌、本领高强、乐善好施、清心寡欲,是作者极力推崇的圣女形象。
观世音是作者倾心塑造的女菩萨典型形象,是贯穿全书的重要女神,她出没于道教天堂玉皇殿,周旋于神佛间,察访取经之人,是取经队伍的真正组织者。
论外貌,观音庄严祥瑞,可谓美极矣;即使她未及梳妆也别有一番风情:“懒散怕梳妆,容颜多卓约。
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①;论本领,观音“理圆四德,智满全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无所不敌,西天佛界也罕见;论德性,观音常常救人于危难之时,在取经路上,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收妖除怪。
成为唐僧师徒的释厄者、民间信仰中救苦救难的化身。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观音最终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性,救苦救难的菩萨,“观音慈悲为怀、扶正祛邪,是俗世中平民百姓善良美好愿望的形象体现”②。
但观世音也并非白玉无瑕。
观音心地慈悲救苦救难无可厚非,可是很多作恶多端的妖魔都被她收救,观音看似扶正祛邪,度人归善,实际是操纵特权,袒护家妖,壮大自己的阵营。
这说明“神无完神”,即使是人们心目中崇拜的观音菩萨也不是尽善尽美,极富人间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 中女性形象很少有中国女性所具有的 们乐此不疲追逐美色,一旦失败就毫不犹豫诿过于女
传统美德与品质,多数女性处于被辱骂,呵斥、玩弄、歧 人。因此,这种观点从本质上贬低了女性存在的价值。
视的地位,她们都是邪恶势力的代表。其中,与唐僧师 “《西游记》 中女妖还能认识把握利用人性及人性中的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求同寻异 147
美、极富诱惑力。蒲松龄笔下狐狸精美丽,但是狐媚才 祸水”的说法,男权社会中,男人们努力维系绝对的精
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神优越感,俨然是女人一生献身的偶像和精神主宰。
(二)性格特征
无奈精神上的怯懦,使他们不敢正视自身灭国丧家的
1《. 西游记》中的女妖自私自利,邪恶歹毒
失败,同时又无力拂逆对情欲的渴求。所以一方面他
那一心向佛、六根清净的唐三藏都“看得时辰久了”。而
《西游记》中对女妖形象的塑造和《聊斋志异》中
八戒那等贪色之徒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者将此回取 对女狐形象的塑造对社会现实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名为“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可见,《西游
首先,《西游记》 中女妖形象的塑造贬低了女性,
记》中的女妖美貌并非一般,妖艳无比。
种进步。因此作者在塑造女狐形象的时候始终是带着 异》中女狐形象的塑造是对女性的一种褒扬,两者都具
一种褒扬的感情。
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蒲松龄以火一般的激情塑造了这些勇于冲破封
建礼教的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写她们聪明、 智慧、执著地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写她们爱憎分 明,对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生活有着热烈的向往;写她 们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帮助那些 遭受天灾人祸的小人物。他有美好的人生理想,但是以 其个人能力几乎无法实现,因此他把自己的人生理想
理想。《聊斋志异》中积极健康的女狐形象的塑造,从本 形象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妖狐形象进行了一系列比
质上说,是对女性的一种褒扬。在为妇之道上,中国有 较,得出的结论是:《西游记》中的女妖和《聊斋志异》中
两句很有名的话:女子“颜色不必美丽”⑥,“女子无才便 的女狐都同为妖魔,具有非人类的特征与能力,而且具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求同寻异 146
/
求
同
创作的一个主题,话本小说与明清传奇,所涉颇多。在 徒西天取经有直接关系的女妖怪一共有十一群。她们
寻
男权社会下,女性长期失去自我,丧失自我意识和独立 要么是贪图唐僧俊俏的模样,想占有他,与之交欢,要
异
人格,连事关自己一生的婚姻大事都不能做主,而这些 么是相信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想用唐僧的肉体
MASTERPIECES
/
名作欣弱点来自逞其目的,这是女妖人性的体现”⑤。
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美好理想。
赏
其次,《聊斋志异》 中女狐形象的塑造褒扬了女
本文主要从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思想特征以及
性,颠覆了封建“贞女贤妇”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美好 形象塑造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西游记》中的女性妖魔
《西游记》中形形色色的女妖,《聊斋志异》中林林总总的狐狸精,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前人成 果的基础上,从“外貌”、“性格”、“思想”和“形象塑造的意义”等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使人们能 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内涵。
一、西游女妖和聊斋女狐的相同之处
(一)外貌特征—— —貌若天仙、美丽无比 《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有“地反物为妖”①之说。妖即是妖怪,怪而反常态则称之为妖。妖也曾是用来形容美丽 女子的,曹植就曾在《美女篇》中说:“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西游记》中的女性妖怪外貌美丽无比,几乎是清 一色的美人。例如第九十五回中对玉兔精外貌的描写“娉婷 娜,玉质冰肌。一双双娇欺楚女,一对对美赛西施。云 髻高盘飞彩凤,蛾眉微显远山低。笙簧杂奏,箫鼓频吹。宫商角徵羽,抑扬高下齐。清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 怡”。可见玉兔精们的美貌非一般人所能及。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林笔下的狐狸精们也是美丽的,美丽可以说是狐狸精的基本特色。在《聊斋志异》中有 八十三篇故事都是描写狐狸精的,他笔下的狐狸精就像我们邻居家可爱的女孩,一个个年轻貌美、极富诱惑力。正 是应了“狐狸五十岁变成女人,一百岁就会成为美女”②这个美妙的幻想。她们多年轻美丽、善良、纯洁。且看蒲松龄 如何摹状她们的容貌:娇娜,“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正面描写还嫌不够,又用了侧面描写:“生望见颜 色,呻吟顿望,精神为之一爽。”古有秀色可餐,蒲翁如此笔法,若个女子真如面而忘饥也。 (二)性格特征—— —粗犷直率、毫不做作 《西游记》中的女妖属于非善的一类,她们大多危害人类的性命安全。但是从性格特征上看,女妖们都是心直 口快,带有粗犷直爽的男性特征。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中蝎子精对唐僧说道:“御弟宽 心,我这里虽不是西梁女国的宫殿,不比富贵奢华,其实却也清闲自在,正好念佛看经。我与你做个道伴儿,真个是 百岁和谐也。”身为封建女子能对一个拜佛取经的和尚这样赤裸地表白自己的心意,实属难得。蝎子精真是心直口 快,毫不做作。 《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大多具有封建女性温柔善良的一面,但是她们也不乏粗犷直率的性格。《小翠》中的狐女 小翠,是一个率真、任性、无拘无束,不遵守闺范的少女,她“善谑”,什么玩笑都敢开,尊卑长幼,夫为妻纲那一套, 她似乎也不顾及,哄自己的痴呆丈夫玩耍,竟至于将球踢到了公公的脸上,也不怕杀头之罪,把丈夫打扮成皇帝模 样,以为戏谑。 (三)思想特征—— —追求爱情、反抗礼教 中国传统的妇女观主张婚姻之事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妖精却毫无此禁忌。《西游记》中玉兔精假扮 天竺公主,结彩楼、抛绣球,“欲配唐僧了宿缘”,被悟空识破后,大骂弼马温“破人亲事,如杀父母之仇”。女妖对情 欲的渴求表现了晚明社会“以情反理”的社会思潮。女子自媒自证、自主婚姻,本是明代启蒙思潮影响下通俗文学
MASTERPIECES
求 同 寻 异· All-inclusiveness / 名 作 欣 赏
《西游记》中女性妖魔形象与《聊斋志异》中 女性妖狐形象的比较
⊙陈家春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严 涛 [四川眉山经济开发区,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 要:文章通过对《西游记》中女性妖魔形象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妖狐形象的比较,发现虽然在外貌特征、性格特 征和思想特征上都有共性,但却表现出外貌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性格本质等方面的差别,从而折射出《西游记》中对 女妖形象的塑造贬低了女性,印证“红颜祸水论”,突出了人性的弱点,而《聊斋志异》中对女狐形象的塑造褒扬了女 性,颠覆了封建“贞女贤妇”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理想的不同观点。 关键词:《西游记》 《聊斋志异》 女妖 女狐 比较
女妖对于爱情的大胆表达及追求正是当时女性的心 来实现自己不老的愿望。如第五十五回里的蝎子精是
声,同时反映出作者思想的进步性,具有极大的反讽和 想通过与唐僧结合而实现长生不老和对爱情的理想。
REVIEW
象征作用。
主动追求爱情追求理想本来是非常积极的行为,但是
《聊斋志异》中的女狐自觉离开仙界,走进平凡生 女妖们为了追求美满爱情与长生不老,往往是建立在
寄托在了小说中一贫如洗的书生身上。而在穷困潦倒 的书生周围总是有无所不能的狐女相伴。作者以狐写 人,赋予她们以灵性,她们神出鬼没,不受任何社会、自
报,2008(3). ⑥ 晋文,赵会英.重评班昭《女戒》的女性伦理观[J].南京师
范大学学报,2007(27):6.
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帮助别人达到
因此说狐狸精的狐媚是与生俱来的。在《聊斋志异》之 代表,这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复杂
前的狐狸精,人们的文学描写,更多的是把狐狸妖魔化 心态:一方面是在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下对女性的
和邪恶化。是蒲松龄第一次把狐狸精人格化了,他笔下 歧视;另一方面是由于女性拥有美丽的外表,男性多被
的狐狸精就像我们邻居家可爱的女孩,一个个年轻貌 其魅力所吸引,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古红颜多
委会办公室主任,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
(上接第140页)辉,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反现代”的审美 意蕴。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国的阶级斗争、民族 危机要求全部的文艺必须服从于紧迫的社会政治革 命的情势下,徐 逃离了主流的话剧思潮和运动,以一 个自由主义者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爱与愤。 徐 剧作所蕴蓄着的思想内涵固然深刻,客观上对过 分强调社会作用和功利性的主流的现实主义话剧具有 补充作用,但当时中国人的心灵已经被国恨家仇充塞得 没有一丝余暇了,人们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和客观的眼光 来评价他,徐 的孤独寂寞当然也是难免的了。
二、西游女妖与聊斋女狐的不同之处
狐女一出场多是以其纯洁、美丽、善良、聪慧为特征的。 《聊斋志异》中著名的狐狸精小翠、婴宁、娇娜、青凤等,
(一)外貌特征:女妖妖艳,女狐狐媚
无一不心地善良,她们恩怨分明,乐于助人,对人忠诚
《西游记》中塑造的女妖和《聊斋志异》中塑造的 女狐虽然都同为美女,深得男子的喜爱,但是二者的美
① 左丘明.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11:21. ②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8:46. ③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75. ④ 左丘明.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11:35. ⑤ 薛雅文.简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J].玉溪师范学院学
可靠而又不求回报,她们都有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显 示了她们的善良品质,正因为善良,她们的形象才永驻
丽外表是有差别的。《西游记》中的女妖身上的美丽更 人们心中。
多的是一种妖艳:第七十二回中写七个美人,“比玉香
尤胜,如花语更真。柳眉横远岫,檀口破樱唇。钗头翘翡
三、女妖、女狐形象塑造意义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