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纵横论中英习语的文化对比解读
试谈英汉成语、谚语、习语的文化对比

试谈英汉成语、谚语、习语的文化对比试谈英汉成语、谚语、习语的文化对比.txt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不要用自己的需求去衡量别人的给予,否则永远是抱怨。
试谈英汉成语、谚语、习语的文化对比成语、谚语、习语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精炼语言,是含义丰富的固定说法。
英汉成语、谚语、习语源远流长,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英汉成语、谚语、习语分别记录了不同民族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一、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对英汉成语、谚语、习语的影响中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乃在教人怎样做人,……西方文化更看中怎样创造物。
因此中国文化更在践行人道,而西方文化则重在追求物理。
”中国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伦文化。
西方文化是重物轻人,唯物文化。
1.1 中西方成语、谚语、习语,在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有机整体论的观点。
中国哲学中最主要的两大系统儒家和道家都把论证“天人合一”的理论作为他们的目标,并用这种关系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构成了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和谐,对立统一,顺乎自然,顺应自然的特征。
汉语成语、习语、谚语中出现了许多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例子。
如乐极生悲,指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之事;否极泰来,描写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谚语);失败乃成功之母(谚语)等。
由于英国是个岛国,它地处海滨,由近海的各岛屿组成,形成了最早的求变、好动、好奇的外倾性商业城市文化。
这种文化注重思辨理性,认为思辨理性的东西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强调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注重空间的扩展与向外征服,形成了征服自然,驱使天地的文化观。
如:steal a march on 先发制人;stand on one′s feet 自立、自主;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中西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

• 语言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习语又是语言 的精华的核心,体现了强烈的文化特征和
文化负载。“习语是指一种语言经过长时
间地使用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和 短句。它包括成语(set phrases)、典故 (allusions)、谚语(proverbs)、格言 (saying)、俗语(colloquialisms)、俚 语(slangs)和歇后语(rest-ending saying or postpause expressions)
• 例如:①Many drops of water will sink the ship.
•
积聚成多会沉掉航船。(对应的汉语谚语:水滴石
穿)
•
②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
•
船沉鼠要逃。(对应的汉语谚语:树倒猢狲散)
•
③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 汉语的"天生有福",到了俄国人口里便成了"穿着 衬衣生下来的',;到英国人那里又成了"生来嘴里 就含着一把银勺"(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 ;若要德国人说,却是"梳好了头 才出世的"。再如汉语成语"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 ",用法语说相当于"一块石头打两处";用英文说 是"一石打死二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俄语说法相当于"一枪打死两只免子"; 德语说法却相当于"一个拍子打两只苍蝇"。
•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 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 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 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 “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 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语言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习语是一种充满文化色彩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反映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习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中的共同思考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习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是进行习语翻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 天气习语2. 社交习语英语中的社交习语非常多,如“How do you do?”(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
这些习语是英语中非常常见的礼仪用语,但在中国,这些习语的使用频率比较少,中国人普遍更多地使用谦虚、客气的表达方式,如“麻烦您了”、“不好意思”等。
3. 食品习语英语中也有很多与食品有关的习语,如“the icing on the cake”(锦上添花)、“to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的)等。
这些习语反映出英国人对食品非常重视,而且很多情况下会使用食品作为比喻。
而在中国,食品的比喻习语也不少,如“一餐打发”、“一碗水端平”等,但与英语不同的是,这些习语中的食品往往是具体的中式菜肴,比如面条、米饭等。
二、翻译探讨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持习语意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 动态等效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应遵循动态等效原则,即尽量使目标语习语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意义相同或相似。
因为习语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结合文化差异,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确定习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2. 语境翻译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注意语境的含义和使用。
习语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使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在语境上相似。
3. 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尽量保留习语的原味,即保持原习语的形式和含义。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具有固定词序和固定词汇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具有惯用的意义。
在英汉语言中使用的习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下,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表达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关。
一般来说,英语的习语更加直接和具体,汉语习语则更加抽象和反映思考,这源于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特点。
1. 文化差异英语国家崇尚实用主义和效率,习语通常用简短、明确、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更加注重行为,而汉语国家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含蓄表达。
因此,英语习语通常是由具象化的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而汉语习语则多由隐喻或谜语来表达。
2. 语言差异二、英汉习语翻译问题习语是一种具有文化特点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
以下是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直译和意译问题由于英汉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直接翻译英语的习语到汉语,常常会引起歧义和不理解。
因此,翻译时需要采用意译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尽量避免翻译成字面意思。
例如,“break a leg”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祝愿演员成功的,如果直接翻译成“折断一条腿”,汉语听者将难以理解其文化背景。
因此,最好采用意译的方式来翻译,如“祝演出成功”。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习语中所含有的文化色彩。
有时候,一个英语的习语翻译成汉语后,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习语,甚至可能对本族语言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time flies”这个英语习语翻译成“光阴似箭”,在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习语,表达的意思和英语的“time flies”有所不同,不能再简单地当作英语习语的翻译。
3. 文化背景不同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习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语言习惯的不同之处。
例如,“burn your bridges”这个英语习语是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的退路都断掉,但这个习语在汉语中不存在,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汉语的习语来表达,如“毁了舟再造舟,断了橋再架橋”,以保持其习语特色。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之一,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表达方式。
习语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英语和汉语习语的共性与差异、文化内涵及其跨文化翻译进行分析探讨。
一、英汉习语的共性与差异英语和汉语都是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与差异。
在习语方面,英语的习语种类繁多,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而汉语的习语则以精炼简洁、形象生动而著称。
在表达方式上,英语习语常常充满诗意和想象,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而汉语习语则注重形象的生动和语言的传神。
英语中的“the apple of one's eye”和汉语中的“掌上明珠”都是用来形容某人深爱的人或物,但表达方式上却有所不同。
习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不同,英语中常用的习语可能在汉语中很少被使用,反之亦然。
在文化内涵方面,英语和汉语习语的表达方式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习语常常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意识;而汉语习语则更注重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表达方式更加含蓄和内敛。
英语中的“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难得一见,而汉语中的“千载难逢”则表示相同的意思,但却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情感。
在使用习语时,英语中强调形象化的表达,喜欢用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具体的画面;而汉语则更注重抽象的表达方式,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含义,通过内在的联系来表达外在的意思。
二、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与跨文化翻译英语和汉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深刻理解源语言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准确把握其含义和表达方式。
翻译者还需要尊重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巧妙地将源语言习语转化为符合目标语言国家文化的表达方式。
英汉习语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

英汉习语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一、本文概述《英汉习语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文化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文章首先对习语的定义、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概述,明确了习语在各自语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文章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多个方面对英汉习语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两种语言习语在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上的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英汉习语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针对英汉习语在语义、形象和文化内涵上的不同,文章提出了直译、意译、音译、省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
文章还强调了译者在习语翻译过程中应具备的文化意识、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文化传达的有效性。
通过对英汉习语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语言学习者、翻译工作者和跨文化交流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英汉习语在文化交流中的准确理解和有效传播。
二、英汉习语文化概述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独特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深远的固定短语或句子。
习语不仅包含丰富的语言信息,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英汉习语,作为中英两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各自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各自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
英语习语主要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莎士比亚戏剧、英国历史事件等,体现了英国人对于个人主义、自由、探索的崇尚。
例如,“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源自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象征着彻底的失败;“a 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则源自希腊神话,象征着灾难的源头。
而汉语习语则更多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
它们多出自古代经典文献,如《诗经》《论语》《易经》等,也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
汉语习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平衡、道德、礼仪的重视。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赏析英汉习语

0 引 言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 语和汉语是两 门完全不 同的语言体系 , 英 体现 的是两种完全不 同的文化体系 。一个 民族 的语 言势必 反映该民族的文 化, 中西方 不同 的语 言决定 了它们之 间必然存 在交流上 的障碍, 即文化 差异 。中国文化是 中华 民族创造的 , 具有 悠久的历史, 体现着 辉煌灿烂 的文 化 。它博 大精 深 , 充分 显示 了炎 黄子 孙 的无穷 智 慧和 宽广 的胸 怀。西方文化是 以卉希腊 文化及希伯莱文化为基础成 长起 来的。它们 充分 表现了两方民族奔放 , 进取 , 民主 , 自由的独特性格 。 习语是 某一语 言在 使用过程 中形成 的独特的 同定 的表达方 式 , 是 语 言的精华 , 也是一个 民族 文化和智慧的结 晶。习语 的语 言 , 大多言简 意赅 , 词隽永 , 遣 生动形象 , 颇具声律 的美 感。 习语 的内容 , 为丰富 , 极 涉及生活 的方方 面面 , 或富有 生活气息 , 富有哲理 , 或 或是一 个时代的 行 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习语的生命力异常顽强 , 中的某些至理名言 , 其 跨越 时空 的界限 , 代代相 传 , 影响深 远。本 文所要讨 论 的习语足 广 义 的, 包括成语 、 谚语 、 歇后语 、 故等 。 典 1地理环 境的差异在 习语上的反映 . 11 理位置 .地 从地理位置来讲 ,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一对矛盾 的范畴 , 汉语 与 英语 中有 许 多习语反 映了各 自的 民族或 地方色 彩与 本 民族 的生 活特
英语论文-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别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别及翻译中文摘要习语通常包括成语(idioms)、谚语(proverbs)、俗语(colloquialisms)、俚语(slang)以及典故(allusions)等。
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习语常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自然法则,高度地阐述人文习俗、思想感情。
由于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习语中有些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无任何对应的关系。
为了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充分了解英汉习语中所含的文化内涵,视具体情况,或英汉对译,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词。
本文从多方面比较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列举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如直译、意译等。
直译多适用于文化信息完全或部分对应的英汉习语翻译,而意译多用于无对应关系的习语。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Idioms usually include idioms, proverbs, mottoes, colloquialisms, slang and allusions. Large in quantity, long in history and rich in cultural informa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deeply rooted in life. Idioms represent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natural rules accurately with lively and plain words. As far as their underly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concerned, some idioms are completely or partial equivalent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while some others have nothing in common at all. In order to convey their cultural information fully, faithfully and effectively, we can translate these idioms word for word, give notes or add extra wor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idioms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approaches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在汉语和英文悠久灿烂的文化宝库中,都有习语这一语言表达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same boat 处境相同,面临同样的危险 If you lose your job, I'll lose mine; so we're in the same boat. 假使你失业,我也会失业,所以我们是“难兄难 弟”。(in the same boat经常被误译为“风雨同舟, 同舟共济”)
(3)成语中往往有大量的明喻(simile) 和隐喻 (metaphor)。如as blind as a bat (完全瞎了),A man of words and not of deeds is like a garden full of weeds. (只会说话不做事,就像花园长满草。) 这里blind 和bat 押了头韵 (alliteration);deeds和weeds押了脚 韵 (rhyme)。
blind dragon青年男女初谈爱情时的陪客(一般为 已婚妇女)。 chase the dragon (美、俚)用吸管吸鸦片;腾云 般地服用海洛因。 like a dragon猛烈地;凶猛地 the Chinese dragon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 the (old) dragon 撒旦,魔鬼
习语的“误导”
习语或成语也是一个民族对世间万物的独特理解、 是一种民族情感的宣泄、精神的寄托。在中国的 文化中,最受欢迎的动物是龙(dragon)和凤凰 (phoenix),“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 在封建时代,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凤作为皇后的 象征,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汉语中与龙和凤有关 的成语比比皆是:
(4)习语的主要动词,或动词性习语,不能随意 进行语态上的转换。有的习语经语态转换后,其 习语意义便消失了,例如:hit the roof(大发雷霆) 语态转换为the roof was hit(敲打屋顶)后,其习 语意义就不存在了。
(5)习语的构成词稍有变化就可能变成另一习语, 意义则大不一样。例如:before long是“不久之 后”,long before则是“很久以前”;in a state是 “乱七八糟”,in state则是“隆重”。
(6)使用连接词不能省略两个习语中的相同部分, 例如:I gave her a flat refusal and then gave her a piece of my mind.(我断然拒绝了她,然后坦率地 批评她),这个句子中的两个习语都含有动词 gave,但是不能因此而把第二个gave省略掉。
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 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 够从嘴中喷火。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 这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 (Satan)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或the old dragon。因 此,在基督教美术中dragon总是代表邪恶。在英语 中,dragon所引起的联想与“龙”在中文中所引起 的联想完全不同。
show the flag (英国船只)打着英国皇家海军旗帜 到外国港口巡视访问;显示军事力量 ; 露面,亮 相(根据LDOCE2,show the flag also means是指 “to make clear what one’s opinions are”,该习语的 对应译文应该加上“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
习语的“误用”
move heaven and earth想尽一切办法 (经常误译为 “惊天动地”) bark at the moon枉费心机(经常误译为“蜀犬吠 月”) under the rose秘密地 (经常误译为“花前月下”) walking skeleton骨瘦如柴的人 (经常误译为“行尸 走肉”)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herring施小惠而获大利(经 常误译为“抛砖引玉”) wake a sleeping wolf自找麻烦 (经常误译为“打草 惊蛇”)
望子成龙 longi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that is, be successful 龙飞凤舞like dragon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lively and vigorous flourishes in calligraphy 龙凤呈祥the dragon and the phoenix bringing prosperity—excellent good fortune 龙肝凤胆rare delicacies 龙生龙,凤生凤dragons beget dragons, phoenixes beget phoenixes—each after its kind
(1)习语是固定词组(set phrase或accepted phrase),其结构严密,组成习语的词不能随意分 隔或拆开,例如:make haste (赶紧,赶快) 不能说 成make hurry, do haste 或make him haste 等。 (2)习语的组成词不能随意更换,即使用同义 词替换也往往使习语意义丧失,例如:kick the bucket(死亡)改为kick the pail后,它的意义就变 成了“踢桶”。
许多英语习语在意义上具有双重性,既有字面意 义又有习语意义,而它们的字面意义和习语意义 往往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 类习语极易“误导”读者,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 语境来确定其具体含义。Baker(1992)在其In Other Words一书中举了两个极易“误导”读者的习语: go out with (习语义是have a romantic or sexual relationship with someone) ,take someone for a ride(习语义是deceive or cheat someone in some way)。 请看下列例子:
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的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 差异,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都承载着不同的民族 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 也是文化的精华。 习语或成语是人类的生活经验的结晶,其产生与 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所以许 多英语习语与海上生活息息相关,例如: to know the ropes 懂得秘诀,内行 to tide over顺利度过 to sink or swim 好歹,不论成败 to go with the stream 随波逐流 to clear the decks 准备战斗 all at sea无主意 to sail under false colors 假装,冒充 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a fly in the ointment 美中不足之处 (经常被误译为 “一粒老鼠屎弄赃一锅汤”) pull sb.’s leg 戏弄某人 (经常被误译为“拖后腿”) donkey’s years很久,多年 (经常被误译为“驴年 马月”)
《英汉大词典》中一些处理不当的例子
boy's play 容易的事、儿戏 (Boy's play可以直译为 “儿童的游戏”, 但是“儿童的游戏”确不能缩 略为“儿戏”) wash one's hands 洗手、解手 (根据LMED的解释, wash one's hands是指"to disclaim responsibility for/ to refuse to have anything more to do with. " 所以准确 的汉语译文应该是“不再对某事负责”)
(3)有些习语的结构违反正常的语法规则。例如: at large (逍遥法外)破坏了介词之后必须跟名词的规 矩,以“介词+形容词”的结构展现在世人面前; make believe (假装)违反了两个原型动词不能连用 的规矩;as sure as eggs is eggs (确凿无疑)违反了 主谓一致的原则等。
(4)成语里广泛运用形象思维,因此十分生动。 如cry one's eyes out (哭肿眼睛),at a snail's pace (慢 条斯理),hold the purse strings (掌管财权)等。 (5)许多成语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如no go (不行),on the go (忙个不停),foot it (走路去) 等。
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许多成语ig up the roots 瑞雪兆丰年a timel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 揠苗助长try to help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 顺藤摸瓜 follow the vine to get the melon 枯木逢春spring comes to the withered tree
She is a cat. 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不要误解 为“她是个温顺的女人”) on the job 在工作,在干活,在忙着;留心着,警 惕着(但是在COD8,中,我们可以找到该习语的另 一习语义“engaged in sexual intercourse”,所以使 用不当就会闹笑话了) a rainy day 艰难时刻(字面义是“雨天”) miss the boat 失去机会(字面义是“误船”) give sb a kick 让某人感到高兴(字面义是“踢了某 人一脚”)
习语的语义特征
(1)成语的意义往往与组成成语的词的意义大相 径庭。如a rainy day 意为“艰难时刻”;under water意为“负债”等。 (2)有些成语似乎违反了生活中的逻辑。如 marry with the left hand (娶非贵族女子为妻),get on like a house on fire (情投意合),eat one's head off (吃 得太多)等。字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跟左手结婚”、 “日子过得像房子着了火”、“吃得掉了脑袋”。 因为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无理”的,读者容易认 为这些说法是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