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流程简介

合集下载

ic设计的流程

ic设计的流程

ic设计的流程IC设计的流程IC设计是指在集成电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制造过程将电路功能集成到单个芯片上的过程。

在IC设计的流程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需求分析在IC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一步主要是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电路的功能、性能指标、功耗要求等。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理解,确定设计的方向和重点。

二、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IC设计的核心步骤。

在电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器件参数,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功耗等因素,并进行电路仿真和优化。

三、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电路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逻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将电路的功能转化为逻辑门电路的形式,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使用逻辑设计工具,设计师可以进行逻辑门电路的综合、优化和布局。

四、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在物理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进行布局设计和布线设计。

布局设计是指将逻辑门电路的元件布置在芯片上的过程,布线设计是指将逻辑门之间的连线进行规划和布线的过程。

物理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芯片的面积和功耗。

五、验证与仿真验证与仿真是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在验证与仿真中,设计师需要使用专业的EDA工具对设计进行验证,包括逻辑仿真、时序仿真和功能仿真等。

通过仿真验证,可以检查设计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时序冲突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六、物理制造物理制造是将设计好的电路转化为实际的芯片的过程。

在物理制造中,设计师需要将物理设计导出为制造文件,并与制造厂商进行合作。

制造厂商将根据制造文件进行芯片的制造,包括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等工艺步骤。

制造完成后,芯片将进行测试和封装。

七、测试与封装测试与封装是确保芯片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在测试与封装中,芯片将进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温度测试等,以确保芯片的性能和品质。

IC设计流程讲义

IC设计流程讲义

IC设计流程讲义一、需求分析阶段1.1确定设计目标:分析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和竞争对手,制定设计目标和产品规格。

1.2系统设计:进行整体框架设计,确定电路模块、功能和性能要求。

二、电路设计阶段2.1构建电路原理图: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电路原理图的构建。

2.2元器件选型与电路仿真:选择合适的元器件,使用仿真软件进行设计验证,确保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2.3PCB设计:将原理图转化为PCB布局,进行连线、布局和分层,以满足电磁兼容和信号完整性要求。

三、FPGA/PLD编程3.1确定FPGA/PLD器件:根据电路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FPGA/PLD器件。

3.2编写逻辑代码:使用HDL语言编写逻辑代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验证和仿真。

3.3生成配置文件:将逻辑代码转化为配置文件,用于配置FPGA/PLD器件。

四、芯片设计阶段4.1 RTL设计:根据需求进行芯片的Register Transfer Level(RTL)设计,使用HDL语言编写RTL描述文件。

4.2验证与仿真:使用仿真软件验证RTL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

4.3综合:将RTL设计综合为门级电路网表,实现逻辑综合。

4.4时序约束:根据设计要求,给出时序约束条件,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4.5物理设计:进行逻辑综合优化、块布局、逻辑隔离、稳定布局、布线等物理布局设计。

4.6特殊电路设计:对于特殊电路,如有模电路、高速接口等,进行特殊电路设计和模拟仿真。

4.7时序收敛:进行时序收敛和时序优化,使电路满足时序约束条件。

4.8静态时序分析:针对电路的时序性能进行静态时序分析和优化。

4.9DRC验证:通过设计规则检查(DRC)确保电路满足制造工艺的要求。

4.10LVS验证:使用版图与电路图进行电路验证(LVS)。

4.11产生GDSII文件:生成GDSII文件,用于芯片制造。

五、片上系统设计与集成5.1IP选择与集成: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IP核进行集成和验证。

5.2进行系统级仿真:对整个芯片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包括功能验证、性能验证、稳定性验证等。

ic设计流程

ic设计流程

IC设计流程介绍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设计流程是将电子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物理器件的过程。

它涵盖了从需求分析、设计规划、电路设计、布局布线、验证测试等一系列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IC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及其重要性。

需求分析在进行IC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明确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包括电路功能、性能指标、功耗、面积、成本等。

通过与客户、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确定设计的需求。

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流程的基础,对后续的设计和验证都有重要影响。

需求分析流程1.客户需求收集和分析: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为产品定位提供依据。

3.技术评估:评估技术可行性,包括电路、工艺、制程等方面的考虑。

设计规划在需求分析完成后,进行设计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规划决定了整个设计流程的方向和目标,包括设计策略、设计流程、工具选择等。

一个好的设计规划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设计规划步骤1.系统级设计:确定整个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划分,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

2.芯片级设计:在系统级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芯片级功能划分和接口定义。

3.电路级设计:根据芯片级设计,完成电路的设计,包括电路框图设计、模拟电路设计等。

4.数字电路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和电路设计,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包括逻辑设计、时序设计等。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IC设计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它将整个电路的功能通过逻辑、模拟电路转化为物理电路。

电路设计流程1.逻辑设计:将电路的功能描述为逻辑电路,使用HDL(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进行描述。

2.逻辑综合:将逻辑电路转化为门级电路和电路层次结构,优化电路结构以满足时序、面积等要求。

3.时序设计:根据时序要求,对电路进行时序约束和时序优化,确保电路在时序上正确工作。

4.模拟电路设计:设计和优化模拟电路,包括模拟前端设计、放大器设计等。

数字ic设计流程

数字ic设计流程

数字ic设计流程数字 IC 设计流程是指通过使用数字集成电路技术进行芯片设计的一系列步骤。

这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电路设计、逻辑综合、布局布线、验证测试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字 IC 设计流程。

首先是需求分析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制定设计方案。

通过该阶段的分析,设计团队将明确设计的目标,包括芯片的功能、性能、功耗、面积、成本等要求。

接下来是架构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芯片的整体框架。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在芯片内部实现各个功能模块,并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

然后是电路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根据架构设计的要求,设计各个模块的电路。

这包括设计和优化模块内部的逻辑电路、时钟电路、控制电路、存储电路等。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还需要进行电路仿真和验证,确保电路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接下来是逻辑综合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设计完成的电路转化为门级电路。

通过逻辑综合工具,将电路中的逻辑元件映射为与门、或门、非门等门电路。

这个阶段还会对电路进行时序优化,以确保电路在时序上满足设计要求。

然后是布局布线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根据逻辑综合后的电路,进行布局和布线的设计。

布局设计是指将各个门电路按照规定的布局规则进行摆放;布线设计是指将各个门电路之间的连线进行规划和布线。

这个阶段还包括电磁兼容性的考虑,以及对电路面积和功耗的优化。

最后是验证测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通过仿真和验证测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

这包括模拟仿真、时序仿真、功耗仿真等。

在验证测试后,如果发现设计存在问题或不满足要求,设计团队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和优化,重新进行验证测试。

总结来说,数字 IC 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电路设计、逻辑综合、布局布线和验证测试等环节。

不同的设计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通过这些流程的严格执行,可以确保设计的芯片满足性能、功耗、面积、成本等要求。

IC设计流程

IC设计流程

IC设计流程IC设计流程是指将集成电路的功能目标转化为结构目标、物理目标,然后进行细化和描述,最终实现设计的过程。

整个流程包括从设计规格开始到验证和测试结束的一系列步骤。

以下是完整版IC设计流程。

1.设计规格:根据应用需求和市场要求,确定集成电路的功能、性能、功耗等规格参数。

其中包括电路的输入输出要求、逻辑功能、时钟频率、功耗等。

2.架构设计:根据设计规格,确定电路的整体结构,包括功能模块的划分、通信接口、数据传输路径等。

通过分析复杂度和资源占用情况,确定电路的实现方案。

3. RTL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进行寄存器传输级(RTL)设计,即对电路的功能模块进行一级抽象和描述。

包括确定信号的操作和数据流路径、控制逻辑等。

4.验证:对RTL设计进行功能验证和时序验证,以确保设计符合规格要求。

功能验证通过仿真工具进行,时序验证主要通过时序约束和时序仿真判断。

5.合成:将RTL设计转换为逻辑门级的电路描述,包括电路的布局、布线、时钟资源分配等。

实现方式可以是手工合成和自动合成。

6.物理设计:进行布局规划和布线,生成物理级别的网表。

包括将电路各个单元放置在芯片平面上并规划连线路径,最小化连线长度和面积,并考虑信号的延迟和功耗。

7.物理验证:对布局和布线的结果进行物理验证,包括电路的连通性、电子规则检查、功耗、时序等。

通过使用专业的物理验证工具,确保电路布局和布线无误。

8.版图生成:根据物理设计结果生成版图,包括版图的规划、标准单元的放置、连线等。

版图生成时需考虑电路性能、功耗和面积等因素。

9.版图验证:对版图进行验证,包括电路的连通性、电子规则检查、功耗、时序等。

验证通过后,生成版图文件,供后续工艺流程使用。

10.功率分析和时序分析:对设计进行功耗和时序分析,以评估电路的工作性能和功耗情况。

通过仿真和静态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确认设计满足需求。

11.生成GDSII文件:将版图文件转换为GDSII文件格式,以供后续的芯片制造流程使用。

IC设计与制造流程

IC设计与制造流程

IC设计与制造流程1.前端设计阶段:在IC设计流程的前端设计阶段,设计师根据需求和规格书制定电路架构,并进行逻辑设计。

首先,设计师分析需求和功能要求,确定所需的电路类型和规模,并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逻辑设计。

在逻辑设计完成后,设计师使用设计综合工具将逻辑设计转换为等效的网表描述。

然后,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师对电路进行逻辑综合和优化,通常使用逻辑综合工具来将逻辑描述转化为逻辑门级的描述。

在逻辑综合之后,设计师进行布线规划和时序分析,以确保电路满足性能要求。

2.物理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是将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实现的过程。

物理设计包括库元件的选择与配置、版图设计、布局布线等步骤。

首先,根据设计需求,设计师选择和配置合适的库元件,这些元件包括逻辑门、存储器单元和标准单元等。

库元件的选择与配置对电路的面积、功耗和性能都有着重要影响。

接下来,设计师进行版图设计。

版图设计是将逻辑电路布局在芯片表面的过程,其中包括将电路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子模块,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

然后,设计师进行布局布线。

布局是指将版图中的逻辑电路转换为实际的物理结构,确定每个元件的位置和大小。

布线是将元件之间的连线进行规划和优化,以满足电路的性能要求。

3.验证与测试阶段:在IC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电路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需求。

验证过程涉及功能验证、仿真和电路级测试。

功能验证主要通过对设计规格进行一系列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设计的功能和逻辑正确。

仿真是通过使用相应的仿真工具对电路的行为进行模拟和分析,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

电路级测试是指对制造的芯片进行测试,以确保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测试通常包括功能测试、时序测试、功耗测试等。

4.生产制造阶段:在经过验证和测试后,需要进行芯片的生产制造。

生产制造过程主要包括掩膜制作、晶圆加工、封装和测试等步骤。

首先,掩膜制作是将版图转化为掩膜,掩膜是通过使用光刻技术将电路图案转化到硅晶圆上的工具。

IC设计流程及各阶段典型软件

IC设计流程及各阶段典型软件

IC设计流程及各阶段典型软件IC设计流程是指整个集成电路设计的整体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电路设计、物理设计、验证与测试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典型的软件工具用于支持设计与开发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IC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及其典型软件。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集成电路设计的起点,主要目的是明确设计目标和规格。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与客户进行沟通和讨论,确定设计的功能、性能、功耗、面积等要求。

常用软件工具有:- Microsoft Office: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用于编写设计需求文档、文档整理和汇报。

2.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将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设计目标和规格转化为可实现的电路结构和算法设计。

常用软件工具有:- MATLAB/Simulink:用于算法设计和系统级模拟,包括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等。

- SystemVerilog:一种硬件描述语言,用于描述电路结构和行为。

- Xilinx ISE/Vivado:用于FPGA设计,进行电路逻辑设计和Verilog/VHDL代码的仿真和综合。

3.电路设计阶段电路设计阶段是将系统级设计转化为电路级设计。

常用软件工具有:- Cadence Virtuoso:用于模拟和布局设计,包括原理图设计、电路模拟和布局与布线。

- Mentor Graphics Calibre:用于DRC(Design Rule Checking)和LVS(Layout vs. Schematic)设计规则检查和布局与原理图的对比。

4.物理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主要是将电路级设计转化为版图设计,并进行布局布线。

常用软件工具有:- Cadence Encounter:用于逻辑综合、布局和布线。

- Cadence Innovus:用于布局布线和时钟树设计。

- Mentor Graphics Calibre:用于DRC和LVS设计规则检查和验证。

《IC设计流程》课件

《IC设计流程》课件
《IC设计流程》PPT课件
# IC设计流程 ## 概述 - IC设计是指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 - IC设计流程包括多个阶段 - IC设计的目的是制造高质量电子产品
什么是IC设计?
IC设计是指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它涵盖了从初始概念到最终产品的 多个阶段。它是现代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IC设计流程详解
IC设计行业前景展望
IC设计行业前景广阔,将在智 能手机、物联网等领域持续迎 来机遇。
总结
IC设计流程的重要性
IC设计流程是确保电子产品质量 和性能的关键步骤。
IC设计行业的前景及挑战
IC设计行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 技术更新的挑战。
如何提高IC设计效率和质量
采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方法,注 重团队协作和创新。
用于评估电路的物理特性 和性能的仿真软件
3 电路仿真软件
用于模拟电路行为和性能 的仿真软件
4 芯片测试仪器
用于测试和评估芯片性能的仪器设备
5 整机测试仪器
用于测试和评估整机性能的仪器设备
IC设计行业数据
IC设计市场规模
IC设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预 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IC设计市场发展趋势
IC设计行业正在向更高集成度、 更低功耗和更高性能的方向发 展。
前期准备
项目规划、技术方案研究、 芯片功能定义、芯片架构设 计等
测试验证
芯片测试、整机应用测试等
电路计
逻辑设计、前端仿真、前端 布局等
物理设计
后端布局、物理验证、物理 仿真等
封装测试
封装设计、封装仿真、封装测试等
IC设计流程中的常用工具
1 电路布局软件
用于设计和优化电路布局 的软件工具
2 物理仿真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设计流程简介
2009.10.20
主题


前端设计 后端设计 流片 封测
前端设计

设计流程
1. 2. 3. 4. 5. 6. 7.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设计规则检查 功能验证 综合,BSD和扫描链插入,形式验证,时序 分析 8. 时序验证
前端设计

EDA工具
1. 2. 3. 4. 5. 仿真:VCS, Verilog-XL,NC-Verilog,Modelsim 综合:DC 时序分析:PT 形式验证:Formality 设计规则检查:Nlint,Leda
流片

4. Layout Design Database Information 表格-3
流片

5. 提交表格
流片

6. JOBVIEW
1. 通过SMIC提供的账号和网址登陆 2. JOBVIEW主要进行掩膜数据检查 3. 使用MebesCruiser 进行
注:MebesCruiser is an interactive Web-based mask database viewer. It provides major navigation and browsing features and reads the industry-standard Mebes and Jobdeck format database. It can serve as a single user Mebes viewer or conference mode viewer, which makes communication possible among different parties over the internet.
主题


前端设计 后端设计 流片 封测
封测

封装
1. 封装选择
• •
标准封装:低成本,低风险,周期短 定制封装:成本较高,存在重新设计的风险,周期较长
2. 在后端设计阶段需紧密配合,若是定制封装, 需同步进行以缩短整个产品周期
封测

测试
1. ATE测试
• •
测试向量准备:ATPG,BSD,功能向量等 良率统计,失效分析
表格
6. 确认无误后提交,在截止日期前仍可以修改
通过SMIC提供的FTP账号上传GDS数据文件 通常在截止日期一周后,SMIC开始生产 在两到三周时间后,SMIC会通知进行JOBVIEW 通常六到八周后SMIC会寄出裸片,如果在SMIC进行封测,会 直接转到其封测厂,否则寄到客户指定地点 11. 裸片封装后即可进行后续测试
流片

1. 预定MPW
流片

2. SMIC MPW Customer Foundry Service Form


3. Customer Database Release Notice表格
流片

4. Layout Design Database Information 表格-1
流片

4. Layout Design Database Information 表格-2
后端设计

常见注意事项
1. 电源地分布不合理导致电压降超过限制,影 响设计性能,甚至不工作 2. 时序约束不正确

设计不收敛,遗漏有效路径,增加面积等
3. 布线不合理导致信号干扰 4. IO及各种电源地PAD排列要合理,避免导致 局部供电不足 5. 有模拟或非标准IO时,需按照其指定规则进 行集成

设计流程
1. 2. 3. 4. 5. 6. 7. 8. 检查输入网表及约束 布局规划 布局,优化 时钟树综合 布线,优化 电压降,天线效应,串扰的分析和优化 DRC, LVS 流片
后端设计

EDA工具
1. 2. 3. 4. 5. 6. 布局规划:Jupiter 布局布线:Astro,SE,Blast Fusion 寄生参数提取:StarRC-XT,Calibre 物理验证:Hercules, Calibre, Assura 串扰分析:PT-SI 电路仿真:Hspice, Spectre, Nanosim
后端设计

设计关键点
1. 专人负责维护基本单元,IP及代工厂资料 2. 约束条件合理,无遗漏

时钟,输入输出,负载等
3. 单元布局,电源、地网络分布合理 4. 时序驱动的布局布线 5. 结合独立工具进行串扰,天线效应检查,提高分析准 确度

PT-SI:串扰分析,Hercules:天线效应
6. 静态时序分析和动态时序仿真相结合 7. ESD:IO,不同电源,地之间
前端设计

常见注意事项
1. 区分组合逻辑及时序逻辑,避免LATCH 2. 复位模式:同步复位和异步复位 3. 不同时钟域数据交换
• •
双触发器锁存,握手,FIFO等 格林编码,注意首尾编码是否符合要求
4. 状态机存在死态 5. 内部避免三态
主题


前端设计 后端设计 流片 封测
后端设计
4. 重点检查各掩膜层是否存在,选取特定点,线 进行定位和测量,以确认方位和尺寸是否正确。
流片

流程注意事项
1. 如果有IP在代工厂集成,需要提前提供数据库 2. 如果需要代工厂进行DRC检查,也需要提前提供数 据库 3. 一般数据库文件比较大,通常会进行压缩,请记录压 缩前后文件的大小和校验和,代工厂会以此确认数据 完整性 4. 由于有些层是通过层逻辑表示的,故在填写表格时, 有不确定的部分直接和SMIC联系加以确认 5. 裸片封装时一般有厚度要求,请和封装厂确认具体值 6. MPW通常提供50个裸片,额外数量需要收费 7. 若有其它额外需求,也可和SMIC联系
主题


前端设计 后端设计 流片 封测
流片

流程(以下以SMIC MPW为例说明)
1. 2.

申请SMIC 账号,与SMIC指定人员建立直接联系 通过账号预定MPW:选择工艺,流片时间
注:应在截止时间前提交数据资料及相关信息
3. 4. 5. 7. 8. 9. 10.
填写SMIC MPW Customer Foundry Service Form 填写Customer Database Release Notice表格 填写Layout Design Database Information 表格
编码规范
1. 2. 3. 4. 5. 6.
谢谢

避免遗留问题到下一阶段,后期解决的成本总是高于前期
3. 验证顺序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特殊 4. 完备的功能点提取 5. 验证自动化
• •
充分利用脚本语言:Shell,Perl,Tcl,Python等 专用验证语言:system verilog, system C, Vera等
6. 严格把关测试项,以此作为设计是否通过的 可量化的依据
2. 功能测试
• • •
硬件测试环境准备 实际功能测试 问题分析,定位
参考资料
附带参考资料: 1. 验证 1. WritingTestBench 2. VMMing a SystemVerilog Testbench by Example 2. 后端
1. 2.
3.
ASIC&Soc后端设计作业流程剖析 深亚微米下ASIC后端设计及实例 Synopsys_Coding style Advanced Verilog Coding Cisco Verilog Coding Style Verilog Coding for Logic Synthesis Verilog Coding Style For Efficient Digital Design RTL Coding and Optimization Guide for use with Design Compiler
前端设计

设计关键点
1. 2. 3. 4. 5. 6. 7. 8. 合理的模块划分,明确的接口定义 先文档后编码 统一的设计语言 良好的编码风格 可测性设计:在设计早期充分考虑 交叉检查:设计人员检查他人设计 阶段性设计讨论及审核 设计复用
前端设计

验证关键点
1. 验证规划应与设计同步 2. 层次性验证:模块级->子系统级->系统级
流片

下面内容为一个实际项目相关的表格
1. 2. 3. 4. 预定MPW Customer Database Release Notice表格 Customer Database Release Notice表格 Layout Design Database Information 表格 5. 提交表格 6. JOBVIEW
后端设计

验证关键点
1. 2. 3. 4. 5. 6. 制定一个完整的检查列表,逐项确认 DRC, LVS参数设置:与实际使用工艺一致 ESD, LATCHUP, Antenna分析 关键网络提取,进行电路仿真 关键单元接口提取,进行电路仿真 导出GDS应包含所有掩膜层,可增加LOGO, 层号等以便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