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绪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用音乐感受情绪的表达教案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用音乐感受情绪的表达教案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用音乐感受情绪的表达教案小学音乐公开课教案:用音乐感受情绪的表达一、教案简介本节音乐公开课主题为“用音乐感受情绪的表达”。

通过学习不同曲风的音乐,让学生能够理解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

本课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将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体验到不同情绪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可以表达情绪的功能和特点;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自身情绪并进行表达的能力;3.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创造能力;4. 提高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1. 教学重点:- 了解音乐表达情绪的方式和特点;- 学习不同曲风音乐的情绪表达;- 鼓励学生通过音乐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2.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通过音乐感受情绪并进行表达;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多媒体投影设备;3. 不同曲风的音乐作品;4. 学生绘画纸和彩色笔。

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轻快欢快的音乐,用愉快的表情和节奏带领学生鼓掌,让他们进入积极快乐的氛围。

步骤二:情绪分享(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的情绪,比如开心、伤心、兴奋等,并告诉学生这些情绪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举例展示不同情绪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学生参与。

步骤三:欣赏音乐(1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曲风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让学生仔细聆听,并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绪。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步骤四:绘画表达(20分钟)学生用彩色笔和纸,在听音乐的同时,表达自己通过音乐感受到的情绪,可以是画面、符号或文字等形式。

步骤五:情绪分享展示(10分钟)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绘画作品,并描述自己通过音乐感受到的情绪。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可以是表达情绪的媒介,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案音乐表现与情绪

教案音乐表现与情绪

教案音乐表现与情绪第一章:音乐与情绪的关系1.1 了解音乐与情绪之间的联系1.2 学习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绪1.3 探讨不同音乐风格对情绪的影响第二章:音乐的基本元素与情绪表达2.1 学习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元素2.2 分析音乐元素如何影响情绪的表达2.3 练习通过音乐元素创造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第三章:音乐的情感表达技巧3.1 学习音乐的情感表达技巧,如音色、音量、速度等3.2 探讨如何运用情感表达技巧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3.3 进行音乐创作或演奏练习,运用情感表达技巧表达不同情绪第四章:音乐与情绪的互动4.1 了解音乐与情绪之间的互动关系4.2 学习如何通过音乐激发和调节情绪4.3 进行音乐欣赏和情绪体验活动,感受音乐对情绪的影响第五章:音乐治疗与情绪管理5.1 了解音乐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2 学习如何利用音乐进行情绪管理和放松5.3 进行音乐治疗实践,体验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第六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与情绪6.1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与情绪的表达方式6.2 学习世界各国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特点6.3 进行跨文化音乐欣赏和情绪体验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音乐情感表达的理解第七章:音乐作品的情绪分析7.1 学习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情绪变化和表达7.2 练习通过音乐作品的情绪分析,理解作曲家的情感意图7.3 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和情绪讨论,提升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敏感度和理解力第八章:音乐表演与情绪传达8.1 学习音乐表演中的情绪传达技巧8.2 探讨如何运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音乐因素增强情绪传达效果8.3 进行音乐表演实践,练习情绪传达技巧,提高表演感染力第九章:音乐创作与情绪表达9.1 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9.2 练习创作表达特定情绪的音乐作品9.3 分享和讨论创作成果,分析音乐创作对情绪表达的作用和效果第十章:音乐与情绪的综合应用10.1 探讨音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娱乐等10.2 学习如何利用音乐进行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维护10.3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将音乐与情绪的应用相结合,提升生活质量重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音乐表现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共包含十个章节。

公共艺术(高教版 音乐篇 )教案 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第二节 音乐情绪

公共艺术(高教版 音乐篇 )教案 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第二节 音乐情绪

《音乐情绪》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张灯结彩的画面,背景音乐“春节序曲”,学生欣赏并思考: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引出本课课题:《音乐情绪》。

欣赏思考感受情绪学生对音乐情绪有初步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节序曲》初赏乐曲1、多媒体播放《春节序曲》资料,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②你在什么场合听到过这首乐曲?3、介绍作曲家——李焕之。

欣赏感受聆听了解通过初听,对乐曲有初步的了解认识。

再次赏析1、再次赏析,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①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②乐曲的速度力度分别是怎样的?③你在什么场合听到过这首乐曲?3、深入分析乐曲每一部分。

感受音乐,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的艺术功效。

4、师生分析总结。

《小夜曲》1、多媒体播放《小夜曲》,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介绍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4、对比了解“小夜曲”、“夜曲”的概念及特点。

5、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歌曲,深入感受歌曲。

聆听音乐感受情绪哼唱音乐深入感受在听赏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音色特点。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插曲初赏作品1、多媒体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插曲,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首乐曲情绪是怎样的?②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2、介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约翰·威廉姆斯。

欣赏并思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再次1、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段,进一步感受音乐。

深刻体会音乐在电影中的作赏析2、提出问题:①你听到了哪些乐器?它们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绪?②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深入分析乐曲中提琴忧郁悲伤小提琴哭泣4、师生共同总结用。

思考分析总结通过再次欣赏与分析,深入感知作品的魅力。

音乐情绪失控教案

音乐情绪失控教案

音乐情绪失控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情绪失控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技能。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并能够分辨不同音乐风格所传递的情绪。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控制情绪的方式。

3.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多种音乐风格的音乐片段。

3. 学生情绪管理手册。

4. 乐器或其他音乐表演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并与他们讨论音乐如何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2. 播放几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尝试描述这些音乐所传递的情绪。

主体: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音乐片段,并讨论这首音乐所传递的情绪。

然后,小组成员轮流分享他们的观点,并解释他们是如何感受到这些情绪的。

2. 学生情绪管理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

教师可以使用学生情绪管理手册提供相关信息。

3. 情绪表达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适合自己情绪的音乐,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这种情绪。

可以是舞蹈、绘画、写作、歌唱等形式。

4. 音乐表演展示:鼓励学生使用乐器或其他音乐表演工具,展示他们对特定情绪的表达。

可以是个人表演或小组合作。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课程中学到的关于音乐情绪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情绪管理策略。

3. 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表达和表演能力。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研究不同音乐风格的情绪表达,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2. 组织音乐会或音乐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音乐表演和情感表达能力。

3. 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来学校讲解音乐与情绪的关系,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注意事项:1. 确保音乐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背景。

2. 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支持和鼓励。

中学生音乐调节情绪教案

中学生音乐调节情绪教案

中学生音乐调节情绪教案教案标题:中学生音乐调节情绪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对情绪的影响,认识到音乐可以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2. 学习使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音乐对情绪的影响: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表达和释放情感,改变情绪状态。

2. 音乐类型与情绪关联: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如欢快的音乐能够增强快乐情绪,柔和的音乐能够缓解压力等。

3. 音乐欣赏与情绪调节: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通过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4. 创作情绪调节音乐: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情绪调节音乐,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步骤:引入:1. 制作一段包含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并播放给学生听。

2. 提问学生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和情绪变化。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类型的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并列举一些例子。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音乐类型,展示该类型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实践:1. 音乐欣赏:播放几首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自己在听音乐时的情绪变化。

2. 分享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音乐时的情绪变化和感受。

创作:1.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巧,创作一段能够调节情绪的音乐。

2.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音乐,并分享创作的初衷和目的。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和调节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创作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音乐调节情绪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欣赏和创作音乐,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组织音乐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教学资源:1. 不同类型音乐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音乐情绪与情感讲解教案

音乐情绪与情感讲解教案

音乐情绪与情感讲解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情绪与情感讲解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2. 掌握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3. 能够运用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表达。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一段让他们感到悲伤的音乐,并询问他们在听到这段音乐时的感受和情绪。

概念讲解:2. 解释音乐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强调音乐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力。

可以引用一些例子来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活动一:情绪分析3. 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例如欢快的音乐、悲伤的音乐、紧张的音乐等,让学生分组听取并描述他们在听到不同音乐片段时的情绪和感受。

活动二:情感表达4. 鼓励学生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音乐,并要求他们写下他们在听这首音乐时产生的情感和感受。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情感。

活动三:音乐情绪分析与创作5. 分发一些音乐作品的歌词或乐谱,让学生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感受,并让他们试着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音乐,以表达特定的情绪。

总结与展示:6.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二和活动三中的作品,让其他学生猜测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这个环节,加深学生对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理解。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音乐对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可以在下一次课堂上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教学资源:- 音乐片段(不同类型的音乐)- 音乐作品的歌词或乐谱- 纸和笔- 绘画和写作工具评估方法:- 学生在活动一中的参与度和准确度;- 学生在活动二和活动三中的情感表达的质量和创造力;- 学生对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音乐对不同人群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例如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深入了解音乐对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机制。

注意事项:- 确保音乐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背景,避免不适当或过于激烈的音乐;- 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情感表达,避免评判或嘲笑其他同学的作品。

幼儿调节情绪音乐教案中班

幼儿调节情绪音乐教案中班

幼儿调节情绪音乐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情绪,并学会用音乐来调节情绪。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情绪,学会用音乐来调节情绪。

难点,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

2. 多种风格的音乐,如欢快的、舒缓的、激昂的等。

3. 小提琴、钢琴等乐器。

4. 情绪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情绪,如开心、生气、伤心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2. 引导讨论。

老师问幼儿,“大家觉得这段音乐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情绪?”引导幼儿讨论音乐和情绪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了解音乐可以影响自己的情绪。

3. 情绪表达。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情绪卡片,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情绪表达出来,可以是表情、动作或者声音。

然后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情绪。

4. 音乐创作。

老师给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让他们自由选择乐器,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老师可以给予一些简单的音乐指导,帮助他们创作出符合自己情绪的音乐。

5. 情绪调节。

老师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用音乐来放松自己的情绪。

然后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释放自己的情绪。

6. 总结讨论。

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在音乐中调节情绪的体会和感受。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音乐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了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但是也有一些幼儿在表达情绪时还不够自然和真实,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多加引导和训练。

同时,我还需要准备更多样的音乐和乐器,让幼儿在音乐中有更多的体验和发现。

【教案】音乐情感及情绪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教案】音乐情感及情绪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节《音乐情绪及情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流浪者之歌》、《祝酒歌》《立志》、《母亲教我的歌》,感受四首作品风格,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理解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通过启发、对比、讨论引导学生主动鉴赏作品,帮助其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3.充分借鉴美术文学素材,运用通感,综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学重点:音乐要素与作品情绪、情感的交互作用教学难点:分析民族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并体验感悟。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学设计:运用通感,通过直观的美术线条导入课程。

1.请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体会对表情、线条与情绪表达之间的联系。

2.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情感和情绪的概念:大家喜欢上音乐课,喜欢是内在情感表现;上音乐课非常开心,开心是外在的情绪表现。

3.通过对《蓝色多瑙河》、河北民歌《小白菜》两首音乐片断,演唱、分析,感受音乐情绪的不同,舒缓的旋律线条上行,忧伤的旋律线条下行。

启发学生思考旋律线条对音乐情绪,情感表达的作用。

二、主要部分教学设计:1.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元素:a《流浪者之歌》(详)(重点:音色、速度变化、曲式结构)b《祝酒歌》(详)(重点:民族节奏元素的运用)c《立志》(略)(重点:节拍、速度,乐句)d《母亲教我的歌》(详)(重点:体会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旋律线条、切分节奏)其中《流浪者之歌》4个部分,主要鉴赏AC部分。

2.对比分析①《流浪者之歌》四个部分,起承转合,音乐间有内在联系,从速度、力度、节拍等最简单要素入手,综合对比,让学生既感受到音乐内部层次的丰富,又能体会到外部结构的变化与完整。

②每首作品对各要素总结对比,纵向比较音乐情绪。

③突出音乐分析:作品分析始终在要素与情绪、情感的联系,推理中进行。

以音乐为主体,作品背景创作介绍为次,学生浏览进行了解,不做过度解说。

④聆听、演唱、体验、讨论,听一听,唱一唱,练一练,说一说,多种学习状态交互使用,让学生动静结合,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情绪教案
李晓惠
教学内容:音乐情绪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春节序曲》和《小夜曲》,学会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3、通过音乐赏析与讲解,让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让中国民族音乐更加走进学生,发扬中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春节序曲》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法与手段:谈话法、视频赏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春节序曲
一、初听《春节序曲》,学生头脑风暴:听到音乐想到了什么?
二、作者简介
♦李焕之(1919-2000)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春节序曲原籍福建晋江,1919年出生于香港。

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萧友梅,学习和声学。

1938年8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

毕业后留校任教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到张家口,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上,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

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

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三、创作背景
♦1943年新秧歌运动
♦1955——1956
♦陕北秧歌、陕北民歌
♦《春节组曲》:序曲、情歌、盘歌、灯会
♦组曲: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

它区别于交响曲与协奏曲,各乐章之间的结合比较自由。

四、带着问题,聆听全曲
♦1、你能听出是哪些乐器在演奏吗?
♦2、乐曲分为几部分?
乐队配器
木管组:1支短笛、1支长笛、1支双簧管、1支大管、1支单簧管
♦铜管组:4支圆号、3支小号、2支次中音长号、1支低音长号、1支大号
♦打击乐器:定音鼓、低音鼓、钹、中国鼓、中国小镲
♦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乐曲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热烈的快板
♦第二部分:抒情的慢板
♦第三部分:再现压缩的第一乐段
《春节序曲》分段欣赏
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
呈示部: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

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

♦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
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展开部:即乐曲的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

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
♦再现部:小号在变奏上面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这一部分。

在这里,引子和呈示部的主题音调部分地重复和变化重复着,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大场群舞又开始了,将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声的音乐紧接着再现部热烈的旋律,节奏强烈,然后在一延长的颤音中戛然而止,让欢乐热烈的情绪,音已停而乐未尽:
乐曲的曲式结构—三段体结构
♦三段体我们大致上可以用简单的ABA来表示,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三乐段其实有点相似的。

第二乐段可以使风格较为迥异的,以作为对比的,有点类似于前后呼应,让整首曲子听起来有整体的感觉。

再度创作
♦1、学唱《春节序曲》第二部分。

♦2、学跳秧歌舞,随着音乐律动。

第二部分:小夜曲
一、介绍小夜曲和舒伯特
♦小夜曲是晚间在恋人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

区别于晨曲。

曲调优美、多用吉他等拨弦乐器伴奏。

起源于中世纪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18世纪起盛于欧洲。

后来小夜曲由声乐体裁发展为器乐体裁,通常用于室内管弦乐队、管乐队或重奏组等小型乐队。

由于主要表达各种爱情或甜蜜深情、或温婉柔情、或炽烈热情、或凄美伤情……小夜曲成为爱情的百科全书。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小夜曲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名曲。

在国内外名曲唱片或名曲录音磁带里,很少没有它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支曲子在作曲家生前,并不为人们所知,直到舒伯特逝世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它后期写的一些艺术歌曲整理搜集在一起,编成《天鹅之歌》声乐套曲之后,人们才发现它们的价值。

♦《天鹅之歌》声乐套曲里,有舒伯特用德国诗人海涅、赛德尔、雷尔斯塔布的诗谱成的十四首歌。

《天鹅之歌》这个书名,是引用天鹅在临死之前,必唱动听的歌这个民间传说,来比喻这是作曲家舒伯特死前的绝笔。

所以,用它作为书名是很有意味的。

这十四首歌彼此之间并没有联系,小夜曲是其中的第四首,它是舒伯特于1828年用雷尔斯塔布的诗谱成的。

二、初听《小夜曲》,说说歌曲带给你的情绪感受。

三、、复听歌曲并分析歌曲。

歌曲为D小调,3/4拍。

开始,有四小节引子。

不难听出,这里模仿了吉他伴奏的特点,情绪十分幽静,它给人们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在月亮升起的时刻,一个小伙子正抱着吉他在心爱的姑娘窗下弹奏,随后,他唱出了感情真挚、表达爱慕心情的歌。

歌曲有两段歌词和一段叠歌,吉他伴奏音型作为衬景持续不断。

在第一段词里,他对四周幽静
的环境作了细致的描绘。

它们是诗,也是画;后半段,转到D大调上,情绪显得十分激动,并推出歌曲的第一次高潮。

经过和前奏一样的间奏,给人感觉这是求爱者在侧耳倾听,可是,还听不到姑娘的回答,于是,他又继续唱:“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它在向你恳请,它要用那甜蜜的歌声,诉说我的爱情。


这时候,求爱者在感情上更加激动。

由于还听不到回答,他感到痛苦,但仍然期望着。

乐曲转到D大调,他以更热情的歌声表达炽热的情感,形成乐曲的第二次高潮。

然后,有两小节间奏,求爱者仍痴情地等待着。

虽然他那“带来幸福爱情”的歌声,已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

四、讨论音乐的情绪与哪些音乐元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