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一、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其中哪些说法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答:我国古代有种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较大、较广的是“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

其中图画说和契刻说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二、汉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并不等于汉字。

汉字有一定的读音和意义,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而图画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三、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都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答:甲、金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就单字来说,甲、金文各有四千多个,而且书法纯熟、刻工精细,文字构形的思辨性十分精巧,仅从这种构形手法看,甲、金文已是沿用已久的文字,具有群体认同的社会效果。

所以文字学家一般都认为,尽管甲、金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有历史,但可以断言,它仍然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

四、汉字大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什么时代?答:汉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

其证据有仰韶文化,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距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五、标点下列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1、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注释]象:现象。

法,意同象。

宜:犹言仪,谓形状。

垂:显示。

宪象:法象。

迒(háng):兽迹。

分理:纹理。

夬(guài):六十四卦之一,乾上兑下,卦象有缺口。

取诸夬,谓书契的创造是由夬卦得到启发。

译文:从前,庖牺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向上观察天象的变化,向下观察地理的现象,察看鸟羽兽毛的纹理和地理形貌,近的方面取法人身,远的方面取法事物,于是开始创作了《易》八卦,用《易》中的八卦来表示法象。

到了神农氏,用结绳记事来治理国家,各种事业纷繁复杂,文饰的弄虚作假的事情就产生了。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古代汉语》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同一民族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不是两种语言。

A、现代汉语B、古白话 c、文言 D、方言答案:A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 A、方言 B、古方言 c、白话 D、古白话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目的是()A、认识古代汉字,阅读古代文言作品B、增进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 c、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D、理解古文,通晓所阐发的思想 E、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答案:BcE2、从语言学的要求来说,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A、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B、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c、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D、进一步研究汉语发展史 E、获得古代汉语的系统知识,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答案:ABc三、判断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答案:正确2、文言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加工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 1 -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依照这种书面语所写的作品中的语言。

答案:错误,文言产生于先秦。

3、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通俗的,接近口语的书面语,是文言与口语差距越大的产物。

答案:正确第二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按音序排列,二是(),三是按号码排列。

A、部首B、笔画 c、部首和笔画 D、体例和释义答案:c2、()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全书按部首排列,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在它上面可以查到。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古代汉语(04637)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高中起点本科)、中文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72学时,共4个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课程代码:04637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 先秦B东汉C魏晋D. 三国2汉字学创建千()时期。

A. 上古B东汉C. 十六国D. 晚唐3. ()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 《汉书》B. 《诗经》C. 《周礼》D. 《三国志》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A太学B. 大学C. 中学D. 小学5. "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出自扬雄()A. 《博学篇》B. 《说文解字》C. 《易经》D. 《扬子云集》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A. 《系辞传》B. 《说文解字》C. 《山海经》D. 《尚书序》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 《大禹谟》B. 《尧典》C. 《左传》D. 《公羊传》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 《老子》B. 《庄子》C. 《尸子》D. 《韩非子》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 胡毋敬D赵高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 《仓颉篇》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大荒北经》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 颜师古B李臼C. 胡亥D赵构12. 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 《郡斋读书志》B. 《汉书艺文志》C. 《隋书经籍志》D. 《魏书地理志》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 清代B. 三国C. 隋代D唐代”。

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沾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A葛洪B. 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15. 陆法言关千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组在古代汉语中表示“非常”?A. 甚是B. 非常C. 甚好D. 甚矣答案:B2. “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A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是指:A. 道路B. 河流C. 花园D. 山林答案:A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衣服B. 书信C. 朋友D. 思念答案:A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哪种思想的体现?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队D. 马夫答案:A10.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以下哪个历史事件?A. 长平之战B. 垓下之战C. 淝水之战D. 巨鹿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常用词。

答案:然而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常用词。

答案:若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那么”的常用词。

答案:则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常用词。

答案:因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常用词。

答案:故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虽然”的常用词。

答案:虽然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另一个常用词。

答案:然则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即使”的常用词。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王力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
A. 之
B. 乎
C. 者
D. 也
答案:D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
A. 喜悦
B. 说话
C. 说服
D. 说辞
答案:A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籍?
A. 《论语》
C. 君子的忧虑多,小人的忧虑少
D. 君子的心胸宽广,小人的忧虑少
答案:A
6.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
A. 过去的事情
B. 旧的知识
C. 老朋友
D. 故乡
答案:B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表示的是?
A. 语气词,无实义
B. 疑问
C. 选择
D. 转折
答案:A
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指的是?
答案:美德,恶行
1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
答案:工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希望遭受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同理心。
2. 解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指出只学习不思考会导致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则会导致危险,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A. 这是
B. 这样
C. 正确
D. 错误
答案:B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的意思是?
A. 不要
B. 忘记
C. 忽略
D. 放弃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具有相同形符的一组是(B )A、颖颍顿颈B、福视神祈C、疆城壁地D、悠修修倏2、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一组是( C )A 游——游B 雁——雁C 赴——讣D 睹——覩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B )A 罢——疲B 昏——婚C 辟——避D 敛——殓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A )A谁为为之?孰令听之?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A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D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D )A盍各言尔志?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C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C )A灌夫身被数创,适有万金良药,乃得不死。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 )A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B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C)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百里奚举于市。

C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D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态度的一句是(B )A惠等哭,舆归营。

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二、填空题1、解释虚词的工具书《词诠》的作者是杨树达,《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

2、《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部首编排,《佩文韵府》的编排方式是按照分韵编排。

3、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4、根据“四书”分析,“止”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脚。

5、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警戒,戒备。

6、从造字结构分析,“劣”字本义为从力,从少,弱;小,至于在“劣迹”“恶劣”等双音词中,“劣”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7、“下流”在古代指地位微贱的人,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不同方面发生了变化。

8、在“夫夷以近,则至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并列关系。

9、在“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给”或“替” 。

10、在《论语》“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句中,“之”的词性是助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表示动词宾语前置。

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树艺:种植,栽培(2)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则:效法。

(3)射其左,越.于车下。

越:坠(4)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险峻难走的路。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即:就。

即死:就死,赴死(6)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逆:迎接。

(7)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御:给某人驾车。

(8)赦之,以劝.事君者。

劝:勉励(9)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爨:烧饭。

(10)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物故:亡故;去世(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先前,过去,往昔。

表时间的词。

(1)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或::代词,有的。

(2)志乎古,必遗乎.今。

乎:相当于介词“于”,第一个“乎”是“向”的意思,第二个是“被”的意思。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介词,被。

(4)执其手而与.之谋。

与:介词,和。

二、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晋文公田于虢遇一老夫而问曰虢之为虢久矣子处此故矣虢亡其有说乎对曰虢君断则不能谏则无与也不能断又不能用人此虢之所以亡文公以辍田而归遇赵衰而告之赵衰曰今其人安在君曰吾不与之来也赵衰曰古之君子听其言而用其人今之君子听其言而弃其身哀哉晋国之忧也文公乃召赏之于是晋国乐纳善言文公卒以霸原文晋文公田于虢,:“虢之为虢久矣,子处此故矣,虢亡其有说乎?”对曰:“虢君断则不能,谏则无与也。

不能断又不能用人,此虢之所以亡。

”文公以辍田而归,遇赵衰而告之。

赵衰曰:“今其人安在?”君曰:“吾不与之来也。

”赵衰曰:“古之君子,听其言而用其人,今之君子,听其言而弃其身,哀哉!晋国之忧也。

”文公乃召赏之,于是晋国乐纳善言,文公卒以霸。

三、古文今译题(共2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2、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3、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4、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二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 、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D )A、鱼伐受悠B、刃止苏哀C、月甘牧戒D、休牛修疆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B )A、说——悦B、襍——杂C、腊——蜡D、雕——雕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B )A、信——伸B、睹——覩C、昵——昵D、州——洲4 、下列句子,属于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一句是(C )A、谁与,哭者?B、子为谁?C、姜氏何厌之有?D、之二虫,又何知?5、下列句子中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孟尝君客我。

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6、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C)A、夫令名,德之舆也。

B、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

C、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D、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

8、下列句子,疑问代词作介词前置宾语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句是(C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C、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被动句的一句是(C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C、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二、填空题(共20分)1、《康熙字典》是清代学者陈廷敬张玉书主编,该书按照部首笔画排列,共分部首为214 个。

至于《经籍纂诂》,则是按照《平水韵》的韵部排列,共分106 个韵部。

2、古书注音常见“尨,音茫”的做法,这是使用直音的注音法,又见“膑,鼻引切”,这是使用反切的注音法。

3、根据“四书”分析,“鄙”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

4、根据“四书”分析,“贼”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残害;伤害。

5、《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

6、在《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句中,“怨”的意思是遗憾。

这是古今词义在词义的轻重方面发生了变化。

7、“但”在古书里作范围副词,意思是只是,这个意义现今保留在双音词“但是”里。

“仅”的词性是副词,在白居易《与元九书》“凡枉赠答诗仅百篇”中,“仅”的意思是将近。

9、“感激”的古义为感奋激发,如《晋书·祖狄传》“大功不成,感激发病”。

今义为“感谢”。

10、在“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句中,“颇”的词性属于副词,意思是略微;稍。

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 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并列。

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戮:羞耻(2)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

(3)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4)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介:祀求(5)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贿:财物(6)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

肃:敏捷(7)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焚:毁灭(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穷:尽。

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9)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台阶(10)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

御:给某人驾车。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1.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之:连词赦之,以劝事君者2.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以:为什么3.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人有的4.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为:介词,被5.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而:所以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原文如下: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