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高程测量实验报告一、引言高程测量是地理测量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不同点之间的高度差,为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勘探、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技巧。
二、实验装置与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主要装置是水准仪,它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的仪器。
水准仪的原理基于光学原理,通过观测视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计算出地面高程的差值。
三、实验步骤1. 设置测站:选择一处平坦的地面,将水准仪放置在其上,确保其稳定性和水平度。
2. 校准水准仪:使用调平螺丝调整水准仪的水平度,使其气泡在中央位置。
3. 观测目标:选择一个目标点,如远处的一个建筑物或地标,通过水准仪的望远镜进行观测。
4. 记录读数:在观测目标点时,记录下水准仪上的读数,包括水平刻度和垂直刻度。
5. 移动水准仪:将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测站,重复步骤3和4,直至完成全部观测。
四、实验数据处理1. 数据整理:将观测得到的读数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测站编号、水平刻度、垂直刻度等。
2. 计算高程差:根据水准仪的原理,通过计算不同测站之间的高程差,得到各个点的高程数值。
3. 绘制高程图:根据计算结果,绘制高程图,直观地展示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得到了一幅高程图,它清晰地展示了所测区域的高程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不同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异,为地理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首先,水准仪本身的精度和调整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观测者的视线准确度和读数准确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地面的不平坦度和大气条件的变化也可能引起误差。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高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技巧。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各种误差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
02388 工程测量(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代码:02388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通过本实践课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工程测量》课程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常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操作使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五等水准路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轴线测设和高程测设等测量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总共3学分,30学时)实践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0.2学分,2学时)1、要求:(1)了解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及性能,认识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掌握各操作部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和读数方法,学会使用水准仪。
(3)练习水准测量一测站的观测、记录和计算。
2、任务:(1)每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
1人观测,1人记录,2人扶尺,依次轮流进行。
(2)每组在实验场地任选两点,放上尺垫,每人改变仪器高度后分别测出这两点尺垫间的高差。
3、仪器和工具:每实验小组配备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塔尺)2把,尺垫2个,记录板1块。
4、技术要求:(1)仪器高度的变化(升高或降低)幅度应大于10cm。
(2)两次测定的高差之差应小于5mm。
(3)各小组成员所测高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超过5mm。
5、应交资料:(1)对水准仪认识的资料一份(包括水准仪的组成及操作步骤)。
(2)完整的观测记录及检核计算表格一份。
实践二五等水准路线测量(0.2学分,2学时)1、要求:(1)掌握使用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五等水准路线测量一个测站的工作程序和一条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
(2)掌握闭合水准线路的布设、施测、记录和外业计算检核方法(按五等要求);学会在实地选择测点和转点,完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常用的方法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常用的方法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常用的那些方法呀!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就好像我们要在一张大大的地图上找到一个特定的点,那可得有好办法才行呢!
首先来说说直角坐标法吧。
这就像是你知道了一个地方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的具体位置,那你就能很准确地找到它啦!就好比你要去一个朋友家,他告诉你在第几街第几号,你不就能顺顺利利地找过去了嘛!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只要你把坐标搞清楚,那就八九不离十啦!
再说说极坐标法呀。
这就有点像你站在一个地方,然后知道要找的点离你有多远,还有和你现在所站方向的夹角是多少。
这不就跟你在野外拿着指南针找方向似的嘛,知道了距离和角度,那目标点还不是手到擒来呀!
还有角度交会法呢。
这就好像你和几个朋友约好了在一个地方见面,每个人都知道从自己的位置看过去那个点的角度,然后大家一汇合,不就找到那个点啦!是不是很有趣呀!
距离交会法也不错哦。
就好比你知道几个固定的点到目标点的距离,然后你就像拉着线一样,把这些距离都对上,那目标点不就出来了嘛!
哎呀,这些方法可真是各有各的妙处呀!就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去用它们啦。
有时候可能一种方法就够了,有时候还得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呢,就像我们解决一个难题,得用各种办法去攻克它才行呢!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方法,那我们在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时候该多头疼呀!就像在大海里没有指南针一样,那可真是要迷失方向啦!
所以呀,大家可得好好掌握这些方法,把它们用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轻松应对啦!这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呀,可是我们搞工程、搞测量的重要手段呢,可不能小瞧了它哟!反正我是觉得这些方法真的太有用啦,你们觉得呢?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测绘专业实验实习—— 基本测设方法_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

S
R
P
Q
DAP DBP
A
B
基本测设方法
测设的基本工作 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设: 根据已有的控制点或地物点,按工程设计要求,
将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 因此,首先要算出这些特征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 之间的角度、距离和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利用测量 仪器和工具,根据测设数据将特征点测设到实地。 测设的基本工作:
包括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和已知 高程测设。
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是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 发,沿给定的方向,量出已知(设计)的水平距离, 在地面上定出这段距离另一端点的位置。 1、钢尺测设 (1)一般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从已知点开 始,沿给定的方向,用钢尺直接丈量出已知水平距 离,定出这段距离的另一端点。为了校核,应再丈 量一次,若两次丈量的相对误差在1/3000~1/5000 内,取平均位置作为该端点的最后位置。 (2)精确方法
AC
B
A
β
β’
Δβ
C
C’
第二节 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有: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至于采用那种方法,应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地形情况、现 场条件及精度要求等因素确定。 极坐标法:
根据一个水平角和一段水平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极坐标法适用于量距方便,且待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近的建 筑施工场地。
极坐标法
x S
P
αAP A
αAB β
R Q
B
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纵横坐标之差,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 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的形式,且量距方便的建筑施工场 地。
施工放样——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

实验九施工放样——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班级:土木101 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极坐标法进行点的平面位置和建筑物轴线放样。
2.掌握用水准仪进行高程的放样。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一架,水准仪一架,水准尺一根,钢卷尺一卷,花杆一根,木桩4个,测钎3根,斧头一把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一)建筑物点的平面位置放样放样数据如下图所示:1.放样内容:在平坦地面上选择A、B两点,(作为控制点)。
用钢尺往返丈量使AB=30m,相对误差1/2000,打下木桩,作出点的标志。
根据图中数据:,按极坐标用经纬仪放样,放出建筑物轴线1点和2点.2.放样的具体方法是:①一人在A点安置经纬仪,盘左瞄准B,并使水平度盘对零,转动角,此时水平度盘读数应是270º,在此视线方向丈量得1′点,插入测钎;再以盘右位置用同样方法,得1″点,插入测钎、量出1′与1″的平均位置得1点,打下木桩,标定出1点的位置。
②然后另一人在B点安置仪器与上述方法相同,盘左、盘右分别瞄准A点,转动β2 ,丈量s2 ,同样方法用木桩标定出2点的位置。
③用钢尺丈量1、2两点的水平距离,要求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小于5mm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草图1点到2点距离测量为15.003m,与理论值15.000m相差3mm,符合精度要求(二)建筑物设计高程的放样:高程测设内容:控制点C的高程Hc=9.5m,建筑物轴线1,2,A,B点的设计高程分别为9.7m,要求根据C点高程将A,B,1,2点的设计高程分别在木桩上划红线表示出来。
测设具体方法:1.在四点外适合的地方选择控制点C2.先测设A点高程,一个人在C点架立好水准尺,选站安置水准仪,(仪器距前后视点的距离应大致相等),后视C点水准尺得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b由Hc+a=Ha+b计算所得。
3.一个人从水准仪望向前视点A的水准尺,另一个人在前视点A点处上下移动水准尺,当水准仪的中叉丝对准水准尺的b读数时,一个人对准水准尺底部在木桩上画上红线,量出红线到地面的高度4.重复2,3步骤,在四根木桩上画好相应的红线,并记录好数据5.检验四点的设计高程位置是否准确,将水准仪架立在四点的中间,依次在四点架立水准尺,水准尺的底面对准红线,读出和记录水准尺读数(四点的高差应为零,误差应小于3mm)放样草图及相关数据记录处理如下:数据记录与处理注:9.5+a=9.7+b四点的水准尺读数相互之差小于3mm,即各点间高差符合精度要求。
测量学课本12章 测设

出C 点;反之,自C′ 点向内侧作OC′的垂线并量取| C′C | 定出C 点。∠AOC 就是所要测
设的水平角。
当测设直角,且要求精度不高时,也可采用较简便的方法 3-4-5 法。其原理为数学中的
勾点股上定插理立。测如钎图,将1-5卷所尺示零,点欲固在定A于BA边点上,的自AA点点定沿出A垂B直方于向A量B出的直3m角得即CAD点方,向也。插先立在一测A
b应 = H B − (H A + a)
(1-7)
然后在B 桩侧面立尺(尺子零点在上方),瞄准水准尺,上下移动水准尺。当读数恰为
b应时,沿尺底面划线于桩上,此线即为设计给定的高程 HB 的位置。
B
a A
b HB
HA
大地水准面
图 1-7 测设高程于洞顶
当3.向测深设基高坑程或于较高高差的较建大筑处物楼面测设高程时,由于测设的高程点和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很 大,可以用悬挂的钢尺代替水准尺,将地面的高程传递到坑底或楼上设置的临时水准点。然 后再根据临时水准点测设其他各点的设计高程。
α
B B′
A D
图 1-2 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设水平距离
12.1.2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将地面上一个已知点作为测站点,根据给定的方向(通常是另一 个已知点,称作定向点或后视点),然后标定出另一个方向,使两个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 知(设计)的水平角角值。测设水平角常用的仪器为经纬仪或全站仪。常用的方法为正倒镜 分中法和多测回修正法。
∆lh
=
−
h2 2D
式中: ∆l ——钢尺尺长改正数; l′ ——钢尺的实际长度;
l0 ——钢尺的名义长度;
α ——钢尺的线膨胀系数; t ——测设时的温度;
测量学习题09 10 11 12 测设-路线

习题九一、填空1、测设的基本工作包括和。
2、平面点位放样的基本操作是和。
3、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采用的方法有、、和等方法。
二、问答题1、什么是测设,测设和测定的区别是什么?2、简述全站仪放样已知距离的基本步骤。
3、已知经纬仪角度放样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步骤。
4、简述角度交会法放样点的平面位置的基本步骤。
5、高程放样有几种情况,每种情况下采用怎样的方法测设?三、计算题1、如图的高墩台的高程放样,已知BM A的高程为41.582米,墩台顶的设计高为45.261米,安置好水准仪后,测得读数a=1.853米,则墩台要达到设计高,B点尺的读数b应该为多少?2、如图深基坑的高程放样中,已知点BM A高程为31.524米,基底设计高程为10.056米,安置好仪器后,读数分别为:a=1.235m,c1=0.254m,c2=21.587m,则基坑要达到设计高,B点尺的读数b应该为多少?3、已知某点B的设计高程为87.831m,附近已知水准点的BM A,其高程为87.534m,为放样B点的高程,在其间架设水准仪,读出BM A尺上读数a为1.644m,则B点要达到设计高:(1)B点尺读数b应该为多少?(2)简述放样B点设计高的步骤。
4、已知αMN =300 º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算置仪器于M点,如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1)计算测设所需的数据;(2)并简述测设步骤。
习题十一、填空1、路线转角是指,位于称为右转角,位于称为左转角。
2、路线里程桩,按其所表示的里程数,可分为和两种。
3、园曲线的主点为、和。
4、园曲线测设时,按桩距在曲线上设桩,通常有和两种方法。
5、园曲线的详细测设方法(传统作业)主要有和两种。
6、缓和曲线是指,它采用的形式有、和,常采用形式。
7、在园曲线上设置缓和曲线后,曲线长度增长了,切线长度近似增长了。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x
2 AP
y
2 AP
(370.000m 348.758m) 2 (458.000m 433.570m) 2
32.374m
2.点位测设方法
S
R
D1 AS2 P
DAP
1 2
A
Q
3 4
DBQ
DBR
3 4
B 检查建筑物四角是否等于90˚,各边长是否等于设计 长度,其误差均应在限差以内。
1.计算测设数据
x
P
AP
x
x
A 1 AB BP
2
3 C CP CB
B BA
(1)按坐标反算公式,分别计算出αAB、αAP、αBP、 αCB和αCP。
(2)计算水平角β1、β2和β3。
2.点位测设方法
P
1 2
3
A C
示误三角形
B
若示误三角形边长在限差
测 设 β1 、 β2 和 β3 时 ,
面位置?
x
S
AP
P (xP,yP)
DAP
A
(xA,yA)
AB
R Q
B (xB,yB)
1.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AB
arctan
y AB x AB
APBiblioteka arctany AP x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 AB AP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一、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 纵横坐标之差,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筑方 格施工网场或地建宜位。置筑用什?直基么角线样坐的的标形建法式筑测,施设且工点场的量地平距适面方便的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与要求
1.练习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水平距离和 高程,以确定点的平面和高程位置。
2.测设限差:水平角不大于40,水平距离的 相对误差不大于1/5004 ~ 5人。 2.设备为每组J6级光学经纬仪、DS3水准仪
各1 台,钢卷尺1把,水准尺1根,记录板1块, 斧头1把,木桩、小钉、测钎数个。 3.布置场地。每组选择间距为30m的A、B两 点,在点位上打木桩,桩上钉小钉,以A、B 两点的连线为测设角度的已知方向线,在其附 近再布置一个临时水准点,作为测设高程的已 知数据。
三、方法步骤
1.测设水平角和水平距离,以确定点的平面位置(极坐标法)。 设欲测设的水平角为β,水平距离为D。在A点安置经纬仪,盘左 置水平度盘为0°00′00″,照准B点,然后转动照准部,使度盘读 数为准确的β角;在此视线方向上,以A点为起点用钢卷尺量取 预定的水平距离D(在一个尺段以内),定出一点为P1。盘右, 同样测设水平角β和水平距离,再定一点为P2;若P1、P2不重 合,取其中点P,并在点位上打木桩、钉小钉标出其位置,即为 按规定角度和距离测设的点位。最后以点位P为准,检核所测角 度和距离,若与规定的β和D之差在限差内,则符合要求。测设 数据:假设控制边AB起点A的坐标为XA=56.56m,YA=70.65m, 控制边方位角αAB=90°已知建筑物轴线上点P1、P2设计坐标为: X1=71.56m,Y1=70.65m;X2=71.56m,Y2=85.65m。
四、注意事项
1.测设完毕要进行检测,测设误差超限时应 重测,并做好记录。
2.实验结束后,每人上交“点的平面位置测 设”、“高程的测设“记录表各一份。
三、方法步骤
2.测设高程。设上述P点的设计高程HI =H水+a ;同 时计算P点的尺上读数b= Hi—Hp,即可在P点木桩上立 尺进行前视读数。在P点上立尺时标尺要紧贴木桩侧 面,水准仪瞄准标尺时要使其贴着木桩上下移动,当 尺上读数正好等于b时,则沿尺底在木桩上画横线, 即为设计高程的位置。在设计高程位置和水准点立尺, 再前后视观测,以作检核。测设数据:假设点1和点2 的设计高程为H1=50.000M,H2=50.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