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三十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案

教课目的要点难点课时计划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展现学习目标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与能力认识欧洲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增强。

过程与方法经过本课的学习剖析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致使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1 课时实质达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经过新奇的导入方式提升学生的复习庄园经济的有关知识导入新课。

学习兴趣。

1.认识欧洲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获取增强。

2.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致使庄园逐渐衰败和崩溃。

商人地位的变化,是阅读学习目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标,明确本课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带着任务展开下学习任务。

面环节。

3.经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学习要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学习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学生先依据导教案自学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而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解说重申。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1 世纪此后,欧洲乡村出现了大批的农业。

这些地域也效仿城市,成为拥有独立和的地方。

( 2 )跟着欧洲庄园经济的渐渐瓦解,农民获取了对自己的支配权。

(3)14 世纪中叶此后,出租领主直三、自主学习阵营达到一个热潮,领主依赖土地租金生活,不在参加生产管理。

一些富饶农民经过承租、购置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成立租地农场。

(4)跟着农产品的富饶和市场的需求增添,农民和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5)13 世纪后,分别的手工工场越来越多,此后渐渐转向的手工工场。

(6)跟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和手工生产组学生自主学先经过自学认识习,阅读课本,课本的大概内独立完成问容,在经过老师题,并初步记的解说让知识更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2)鼓励学生阅读学术论文,培养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3)组织学生观看推荐的纪录片,通过视觉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
(4)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5)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资源深入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话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西欧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 请简述西欧大学的兴起及其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4. 请阐述社会等级制度在西欧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5. 请举例说明文艺复兴对西欧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影响。
示例题型及答案:
题型一:请描述西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答案:西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农业技术改进的实验器材、城市兴起模拟实验器材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5. 网络资源: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以便于查找和分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
7.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8. 持续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学生观看视频,初步感知西欧的中世纪生活情景。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2、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完成练习。
3、学习第一部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提问: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题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史实。
2.了解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知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1)据材料说一说从10—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答:发展:①经营的商品以奢侈品为主发展为涵盖日常生活所需。②虽然商人人数不多但是对于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③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的中心开始出现并发展。
因素:生产力的发展
(2)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完整版)部编版人教版九上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必背知识点梳理(6页)

(完整版)部编版人教版九上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必背知识点梳理(6页)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生产方式变化(1)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2)庄园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出租土地:领主将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出租,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经营方式变化(1)远程贸易: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农民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2)手工工场①出现: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手工业者开办作坊。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②含义: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③作用: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1)形成: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2)地位: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1.原因(1)14 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讲述了从14世纪至17世纪西欧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国家步入近代化的历程,认识西欧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西欧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从表象上理解,不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时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西欧历史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掌握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

2.难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西欧各国在同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第七十一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第七十一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巩固辅导第七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7 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斗争的根木原因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C、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形式D、都建汇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哪一新的社会现象( )A、奴隶主加紧剥削奴隶B、封建庄园经济盛行C、奴隶贸易兴盛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支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且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的标志是( )A、手工工场出现B、工厂出现C、现代城市建立D、对外贸易频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代西欧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有( )①建立租地农场②出现手工工场③西欧庄园④大学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萌芽--确立--巩固”阶段。

下列哪一选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发展阶段的( )A、租地农场的出现B、手工工场的出现C、工厂制度的确立D、市民阶层的产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江南地区个别部门,没有深入到农村;而西欧则发展全面,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们是( )A、工厂和乡镇企业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C、手工工场和工厂D、租地农场和乡镇企业【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3世纪后,最能体现手工工场具有一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是( )A、机器逐渐取代人工B、手工工场内统一劳动C、手工工场面向市场D、手工场内存在雇佣关系【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突出成果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B、各自制定了本国的第一部宪法C、完成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很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国家,这些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pt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pt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材料一 14~15世纪是西欧经济剧烈变动的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农奴逐渐积得金钱,赎回与人身 有关的义务,获得自由。也有一些农奴通过逃亡与垦殖等途径得到自由。 于是,庄园经济逐渐瓦解。
(1)材料一说明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哪一现象?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现 象出现的原因。
D.为市场而生产
5.“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 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 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B )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6.“家内工作制之历史……在英国,这个制度之兴起及其盛行……当
十五世纪羊毛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便有大批经商的工业家出现:他们
采购羊毛,分配给梳毛工人、纺织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工人,付他们以工
资,叫他们分别工作,制成成品,然后收集拢来,销售于国内外各地。”
材料主要介绍了( B ) A.作坊
B.分散的手工工场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工厂
7.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手工业领域开始出现彻底的雇佣关系,这是哪
一生产关系的体现( B )
A.封建主义
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重商主义
8.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些富裕农民。 关于他们的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B.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C.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环节 D.出租自营地,依靠租金生活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4.农村: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_富__裕__农__民__、 骑士、乡绅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 制了乡村__行__政__事__务___,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5.城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 利。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_王__权__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部编)人教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7

(部编)人教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7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开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展,理解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来[源:学_科_网]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庄园制度的变化理解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开展有什么影响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展开__垦殖运动__,__垦殖者__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随着法律的标准,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__劳役量__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农奴能够用货币购置劳役豁免权,也能够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时机。

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3.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到达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置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__租地农场__。

4.13世纪,农村出现了__分散__的手工工场。

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__集中__的手工工场。

5.商人不但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__劳动力__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__雇佣__关系。

[来源:学科网]6.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开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__资本主义化__,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7.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__社会结构__发生了改变。

富裕__农民__、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持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8.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__城市居民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三)合作探究生成水平探究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奴能够用货币购置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能够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时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
B、推广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
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
D、稳定农村社会的阶级结构
【答案】:
【解析】:
13世纪后,最能体现手工工场具有一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是( )
A、机器逐渐取代人工
B、手工工场内统一劳动
C、手工工场面向市场
D、手工场内存在雇佣关系
【答案】:
【解析】:
牛顿去世后,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牛顿之所以受到如此礼遇,主要是因为他( )
——摘编自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于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探索之船】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的意义?
【侵略之船】1840年,英国的兵船穿越茫茫大海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它载着侵略者的贪婪,也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运用所学知识说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意味着什么?
【胜利之船】1945年9月2日9时,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烈舰成为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点。“密苏里号”战烈舰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性时刻,为二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彻底胜利而结束,对此你有何认识?
材料一中的“开创航海时代”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除了“殖民地”,近代的欧洲还在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是“欧洲人自己毁灭了欧洲”?
材料二中“欧盟带给我们一个新的开始”,欧盟给欧洲发展带来了哪些便利和成效?
综合以上探究活动,你能从欧洲兴衰的历史中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无
【解析】:
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A、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B、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答案】:
【解析】:
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的标志是( )
A、手工工场出现
B、工厂出现
C、现代城市建立
D、对外贸易频繁
【答案】:
【解析】:
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7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无
【解析】:
材料一: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与此同时,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到18世纪急剧减少。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
——摘编自《教学参考》
依据材料一,说出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依据材料二,谈谈手工工场对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作用?
依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工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前提。
依据材料四,说出“新的发展道路”的特征是什么?
依据材料五,概括福利国家制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派遣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革命之船】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9时,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停泊在彼得格勒顿涅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起义者冲进并占领了冬宫。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就成为了十月革命的象征。
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无
【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研究世界历史,欧洲的命题既无法绕过也不能绕过。欧洲大约兴起于哥伦布开创航海时代的1500年,从地处西欧的小小一隅伊比利亚半岛开始,欧洲突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横冲直闯;迟至1900年,欧洲在全世界占有的殖民地仍然相当惊人。然而后来的情况世人尽知,战争毁灭了欧洲;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实际上是欧洲人自己毁灭了欧洲。——《欧洲兴衰500年》材料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结束了战乱与纷争,欧洲大陆进入了和平年代,欧盟带给我们一个新的开始。”72岁的德国足坛名宿克劳琛出生于二战期间,对于欧盟的成立以及20年来的发展,他感触良多,“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开始,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并期待未来。”——《欧盟20年》
——据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
材料三: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四:1932年是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残酷的一年,作为重工业关键链条的钢铁工业,开工率只有19.1%,全国劳动力有1/3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中。危机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美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斗争的根木原因
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C、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形式
D、都建汇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
【解析】:
14世纪中叶后,推动西欧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的原因是( )
A、布匿战争的爆发
B、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C、罗马帝国的建立
D、亚历山大东征
A、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B、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C、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D、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
【解析】: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自然经济改变的重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出现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C、农牧业产品有效显著的增长
D、无产者涌入城市,商人转化为包买主
【答案】:
【解析】:
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解析】:
与中世纪晚期出现的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瓦解的新兴因素无关的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封君与封臣制度的形成
C、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答案】:
【解析】: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
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三十九
近代西欧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有( )
①建立租地农场②出现手工工场③西欧庄园④大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细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士地集中起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生产方式属于( )
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大国的美梦,昭示着古老中国的衰落,也是英国崛起的见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
【自强之船】1871年12月23日,以岩仓具视为正史,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为副史的“欧美使节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半年之后,转向欧洲,途经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国等国家。“欧美使节团”历经一年零九个月,对欧美诸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的考察。
③庄园逐渐衰落
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萌芽--确立--巩固”阶段。下列哪一选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发展阶段的( )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手工工场的出现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市民阶层的产生
【答案】:
【解析】:
据统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
——选自《话说世界历史》
材料五: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