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潜流人工湿地 (2)

潜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水处理系统的人工处理
设施。
它通过引导废水在湿地中潜流而进行处理,利用湿
地中的湿地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以及湿地的物理、
化学、生物过程,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
污染物质。
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净化废水,改善水质,同时还具有景观美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额外功能。
潜流人工湿地通常由多个不同功能区域组成,包括进水区、湿地中心区和出水区等。
进水区是废水进入潜流人工湿地
的区域,经过初步的沉淀和过滤,去除较大的悬浮物质。
湿地中心区是废水的主要处理区域,包括沉水植物带、气
孔植物带等,利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叶片和微生物降解废
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出水区是废水净化后的区域,
通过进一步的沉淀和吸附等过程,去除废水中余下的悬浮
物质和去除残余污染物。
潜流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好、运维成本低、适应性强等
优点,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农村污水治理、景观建设等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能够净化废水,还可以增加湿
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潜流人工湿地施工方案

潜流人工湿地施工方案潜流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处理废水的先进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人工设置的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吸附、降解等方式进行处理,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是一份潜流人工湿地的施工方案,供参考。
一、施工前准备1.选址:选择距离原污水排放口较近的区域,方便后续管道铺设和调试。
2.地质勘察:对选址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测试,了解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3.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潜流人工湿地的详细设计方案,包括湿地大小、深度、排水系统等。
4.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湿地填料、防渗材料、管道等。
二、施工步骤1.土地准备:将选址区域进行平整,并清除杂物和植被。
2.湿地底部处理:在湿地底部铺设防渗材料,防止底部的污染物渗漏。
3.排水系统铺设:根据设计方案,在湿地内部铺设排水管道,保证废水能够均匀地进入湿地。
4.填料安装:将湿地填料进行铺设,填料可以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材料,如粗沙、砾石等。
5.水源准备:为湿地提供水源,可以是废水、雨水或饮用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
6.植物选植:根据湿地设计方案,选择适合生长在湿地环境中的植物,进行植物的选植。
7.管道连接:将湿地内的排水管道与进水管道进行连接,确保废水能够顺利地进入湿地并排出。
8.调试:完成施工后,对整个湿地系统进行调试,检查排水系统的流量和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2.沟通合作:与设计师、监理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合作,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湿地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5.施工信息记录: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方便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潜流人工湿地施工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选址、土地准备、排水系统铺设、填料安装、植物选植等。
水解-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脱氮工艺优化研究

2013年第39卷第12期工业安全与环保D ecem ber2013I ndust r i al Saf et y a nd Envi r onm e nt al Pr o t ect i on21水解一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脱氮工艺优化研究*苏成西尚宇南侯云洪(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65000)摘要研究水解池一垂直潜流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C/N等工艺参数和运行条件对C O D、N V i4+一N、N03-一N、T N去除效率的影响,优化水解池、人工湿地结构和运行工艺,建立高效去除C O D、N附一N、N03-一N、T N的好氧/厌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
结果表明,水解池H R T= 3h,垂直潜流湿地H R T=7d,水平潜流湿地Ⅲ汀=5d;浅根植物与深根植物搭配,设置通气管建造垂直潜流湿地;提高水平潜流湿地的C/N,系统的N ng—N、N03-一N、T 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9%、51%、85%,提高了系统的脱氮能力。
关键词水解池潜流湿地脱氮工艺优化P r oce ss O pt i m i za t i on of N i t r ogen R em oval i n H ydr ol yt i c T a nk—-V e r t i c al—-H or i z ont a lS ubsur f ace Fl ow Cons t ruct ed W et l and Syst emSU C he ngxi SH A N G Y unan H O U Y unhong(Puer‰浙A舸,Y t am an665000)A b s t r act A hydrol ydc t ank——ver t i cal..hor i zont al subsur f ac e f l ow cons t m ct ed w et l a nd sys t em f or t r eal i ng r ur al dom es t i cw a s t ew a t er i s st udi e d a nd t he ef f ect s of H R T,D O a nd C/N o n t he r em oval of C O D,N l讨一N,N03-一N,T N ar e di scussed.11圯r e sul t s s h ow t hat t he r em oval r at e of M E—N,N03-一N and T N c an r e ac h89%,51%and85%re spe ct i ve l y and t he ni t r ogen r em oval ca pac i t y C an be i m pr oved under con di t i o ns t hat,t hi s sys t em i s cons t ruct ed w i t h hydrol妒e t a nk m H=3h,ver ti cal subsur f ac e f l oww e t l ands卸朗=7d and hor i z ont al subsui fac e f l ow w et l and卸盯=5d。
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

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目录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 (1)一、湿地概述 (2)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由下向流池和上向流池串联组成,两池中间设有隔墙,底部连通。
下行池和上行池中均填有不同粒径的碎石和其他填料,其中下行池表层的填料层比上行池厚10cm。
基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
下行流表层铺设布水管,上行流表层布设收集管,基质底层布设排空管。
污水首先经过配水管向下流行,穿越基质层,在底部的连通层汇集后,穿过隔墙进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污水由下向上经收集管收集排出。
污水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流动完全不需要动力。
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系统独特的下行流—上行流水流方式能有效的解决其它类型湿地易出现的“短路”现象,而且形成了下行流池好氧、上行流池部分厌氧的复合水处理结构。
(2)二、PE土工膜防渗工程 (3)1、材料物理性能 (3)2、运输及储存 (4)3、施工工艺流程 (4)三、无纺布铺设 (8)1、材料要求 (8)2、无纺布铺设 (9)3、回填覆盖 (10)4、质量检查和验收 (10)四、混凝土结构施工 (10)1、施工准备 (10)2、挖槽 (11)3、混凝土垫层基础 (11)4、钢筋工程 (12)5、模板工程 (14)6、止水安装 (16)7、聚乙烯低发泡闭孔泡沫塑料板 (17)8、聚硫密封胶(膏) (18)9、预留孔洞施工 (21)五、管道施工 (22)1、钢管安装、防腐及水压试验 (22)2、PVC-U管道安装 (31)六、滤料填筑 (34)1、概述 (35)2、材料要求 (35)3、施工部署 (35)4、运输和堆放 (36)5、湿地填料铺设 (36)七、运行调试 (37)八、验收 (38)一、湿地概述1、湿地工艺说明本工程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具体工艺包括垂直流和水平流,具有多种组合,包括复合垂直流湿地、水平流+上行流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由下向流池和上向流池串联组成,两池中间设有隔墙,底部连通。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1 处理工艺1.1 处理工艺流程框图1.2 本方案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本方案预设污水氨氮含量较高,脱氮处理中反硝化作用阶段前充分的硝化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人工湿地前端设置好氧生物塘,增强氮素的转化率。
为提高组合工艺整体的脱氮效率,考虑将垂直流人工湿地放在组合工艺前端,有利于提高湿地系统的输氧能力,从而提高硝化作用的脱氮效率。
好氧生物塘的出水先后进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成的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这样利用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最后达标排放。
相对于其他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具有投资省、效率高、维护简单等优点,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技术。
1.3 方案各处理单元功能描述(1)好氧生物塘用于去除原污水中悬浮物及大颗粒杂物,可以防止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堵塞,保护后续人工湿地的运行稳定。
利用太阳能曝气增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促进氨氮的氧化作用,进而充分的硝化作用,使脱氮处理中反硝化作用阶段可以充分反应,提高了脱氮效率,减轻后续人工湿地的治理负荷。
(2)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系统成熟后,特种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
污水流经生物膜时,残余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有机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
同时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厌氧和缺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而直接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将其从废水中去除。
老化的微生物作为肥料被植物吸收。
人工湿地可按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SFW)和潜流型人工湿地(SSFW)。
潜流型人工湿地又包括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FS)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CW)。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

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一杯咖啡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人工湿地项目工艺初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水质,提高环境质量,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人工湿地的设想。
本项目旨在通过人工湿地工艺,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二、项目目标1.提高水质,满足国家和地方水质标准。
2.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3.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运行成本。
三、工艺流程1.预处理:对进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漂浮物等杂质,保证后续工艺的稳定运行。
2.好氧池:将预处理后的水送入好氧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
3.缺氧池:将好氧池处理后的水送入缺氧池,利用微生物的厌氧代谢作用,进一步降解有机污染物。
4.厌氧池:将缺氧池处理后的水送入厌氧池,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产生沼气,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5.沉淀池:将厌氧池处理后的水送入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悬浮物,提高水质。
6.沉淀池出水:将沉淀池处理后的水送入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湿地植物、填料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深度去除。
四、人工湿地系统设计1.湿地类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主体工艺。
2.填料:选用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天然填料,如沸石、活性炭等。
3.植物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耐污能力强、生长迅速的湿地植物,如芦苇、香蒲等。
4.湿地床体结构:采用防渗漏材料,确保床体稳定,避免污染物渗透。
5.水力停留时间:根据污染物去除要求,合理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保证湿地系统运行效果。
五、项目实施与运行1.项目实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人工湿地系统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运行调试:在项目完成后,进行运行调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施工工法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施工工法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工湿地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常用的水污染治理工法,其施工工法对于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施工工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以使读者理解其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二、工法特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工法是一种将废水通过人工湿地自上而下垂直流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
其特点包括:施工简单方便、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等。
此外,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处理稳定等优点。
因此,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市区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业废水等领域。
三、适应范围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适用于市区生活污水、农村污水和农业污水的处理。
它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特点进行调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工艺原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工艺原理是通过调整废水入口与出口的高差来产生水流动力,使废水通过填料层被处理。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
首先,根据废水水质和处理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料层材料。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填料层的浇筑和固定,确保填料层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和保护层。
五、施工工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施工过程包括:坑槽开挖、基础处理、填料层浇筑、排水管道布设和水流调整等。
具体来说,施工前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坑槽开挖和基础处理,以确保湿地的稳定性。
然后,在基础处理完成后,进行填料层的浇筑和固定。
同时还需进行排水管道的布设和与填料层相连接。
最后进行水流调整,确保湿地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六、劳动组织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施工需要组织有效的劳动力。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劳动力分配,确保各个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协调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执行。
七、机具设备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机等。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探究引言: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本需求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VSSF CW)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修复领域,其奇特的污染物去除机理备受关注。
本文将盘绕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探究。
第一部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基本原理1.1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结构及运行方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构筑物模拟自然湿地过程的生态工程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水平流状预处理区、垂直潜流排水区和水平流状的后处理区。
底部为排水层,上部依次是渗水层、植物根系层和表层覆土层。
1.2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去除污染物:1) 生物降解机制: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2) 吸附机制: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和介质颗粒表面具有吸附性能,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3) 沉积机制:污染物在水流通过湿地过程中,由于流速减小而沉积到介质颗粒和根系周边;4) 离子交换机制:湿地中介质颗粒表面带有电荷,能够与水中带电离子进行离子交换来去除污染物;5) 微生物作用机制:湿地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有生物转化作用,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第二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探究2.1 有机物的去除机理有机物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主要去除机理包括生物降解和吸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另外,湿地介质颗粒表面的有机质和植物根系能够吸附相应的有机物。
2.2 重金属的去除机理重金属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主要去除机理为吸附和沉积。
湿地介质颗粒表面以及植物根系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将其从水中去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设计方法研究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
潜流湿地是目前较多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但单一的潜流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各种类型的湿地被组合起来以提高去除效果。
文中较详细的介绍了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工艺结构,并对潜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和设计方法进行论述,力图找到合理的工艺流程,来提高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人工湿地;潜流;组合工艺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的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基于人工湿地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在全国开始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未被克服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废水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世界上人们正在投入大量精力以改良人工湿地技术,对所有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以改良和优化工程设计参数,并对系统的长期运行能力和管理问题进行完善。
潜流湿地是目前较多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但单一的潜流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控制相对复杂,脱氮、除磷的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
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所以将对潜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和设计方法进行论述,力图找到合理的工艺流程,来提高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构成及工艺特点1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人] 一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比较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水质变化较小、管理水平要求不高的城镇污水。
一般适用于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湖泊水体循环净化及生态维护,河流水体达标处理及生态维护,小区中水回用等四个方面。
1 .2 人工湿地主要构建类型及特点人工湿地可按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不同分为三种类型:表面流湿地( F WS ) 潜流湿地( S F S ) 和垂直流湿地( v F w) 。
随着人湿地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复合和改进工艺,使人工湿地的处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 1 ) 表面流湿地系统表面流人工湿地,水面位于湿地基质层以上,水深一般作者简介:尹连庆( 1 9 5 9 ) ,男,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环保科研工作,E ma i l :g u r u i h u a ~2 0 0 8 @1 6 3 c o m 2 0 0 8年3 6卷第6期广州化工·6 7·0 .3 ~0 .5 m,水流呈推流式前进。
污水从入口以一定速度缓慢流过湿地表面,部分污水或蒸发或渗入地下,出水由溢流堰流出。
近水面部分为好氧层,较深部分及底部通常为厌氧层。
特点:表面流湿地水力负荷一般较低,达到同等处理效果的条件下,其占地面积要比潜流型大,并且易受季节影响( 冬季会结冰,夏季有恶臭,蚊蝇滋生) 但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
( 2 ) 潜流湿地系统潜流湿地是目前较多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
根据污水在湿地中流动的方向不同可将潜流型湿地系统分为水平潜流人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两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优缺。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因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而得名。
湿地主要由植物( 芦苇、美人蕉、灯心草等) 、填料床和布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填料床结构剖面图及布水系统( 布水管和排水管) 自下而上依次为防渗层、卵石层、砾砂层、粘土层等。
防渗层可以防止污水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卵石层和砾砂层对进入此层的污水起到过滤作用,还可以通过滤料上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上层土壤存在大量的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土壤矿物对污水中污染物质吸收、降解置换等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特点:与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相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大,对B O D( 生化需氧量) 、C O D ( 化学需氧量) 、重金属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且很少有恶臭和孳生蚊蝇现象,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
它的缺点是控制相对复杂,脱氮、除磷的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湿地系统主要由基质、植物和布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基质设置在湿地的填料区,此类湿地使用的基质以碎石、沙砾石和沸石为主,粉煤灰和矿渣等含钙的基质碱性较大,不适合植物的生长,但可按一定的比例掺入一些,作为砂子基质或土壤基质的中间吸附层。
进水配水区和出水集水区的填料一般采用粒径为6 0—1 0 0 mm的砾石,分布于整个床宽。
特点: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人工湿地系统。
该系统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湿地,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
其缺点是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落干/淹水时间较长,控制相对复杂。
( 3 ) 折流湿地+侧向潜流湿地的复合人工湿地折流湿地由多级渗滤型湿地组成,湿地底部用混凝土密封,并在每一湿地内设置有竖向的挡流墙,底部留过水通道。
污水以上下折流的方式在湿地中推流穿行。
在湿地的填料表面形成厌氧生物膜,污水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厌氧反应和水解反应,并通过水生植物的叶、茎和根向湿地中部传送溶解氧,形成好氧微环境,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
湿地中放置0 .5~1 i n深的砾石填料,并在表面栽种水生植物。
填料粒径范围为5~2 0 m m,并且粒径逐级缩小。
侧向潜流湿地由多级梯度向下的侧向潜流湿地床、自然复氧区交替组成。
每一侧向潜流湿地床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分隔板,将床内空间分隔成S形的水流沟道,在沟道中放置砾石填料( 填料深度为0 .2~0 .5米) 并栽种水生植物。
上一级湿地床与下一级湿地床之间由自然复氧区相连。
污水以s形在湿地床中潜流推行,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湿地床内基本处于兼氧环境;污水经湿地床之间的自然复氧区复氧,提高了后续湿地中的含氧量,反复经过多级的潜流湿地床一自然复氧区一潜流湿地床……循环进行多级好氧一缺氧一好氧生物反应,去除有机物和氮、磷。
特点:人为控制湿地中溶解氧的分布,形成厌氧、缺氧和好氧区域,提高了微生物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率,可以将兼/好氧段的侧向潜流湿地出水回流至厌氧折流湿地段。
一方面可以提高湿地的污染物去除率,另一方面可以完成氮的生物反硝化。
另外,由于合理设置了导流墙,可以保证湿地内布水均匀,充分提高容积利用率,减小占地面积。
( 4 )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波形潜流湿地( W—S F C W) 以传统潜流湿地为基础,在湿地内部增设导流板,增加了水流的曲折性,垂直方向上的处理要比传统湿地更为优越。
特点:改进了潜流人工湿地的水流状态,使污水在垂直方向上多次经过湿地内部具有不同处理特性的构造层,使人工湿地垂直方向不同层次的功能得到了比较充分发挥,从而增强了吸附、沉淀的效果,更为有效地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试验表明波形湿地出水 C O D和N H ;一N明显低于传统湿地。
它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
( 5 ) 下行上行复合人工湿地( 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生态绿地模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质、植物和布水系统。
基质设置在湿地的填料区,填料区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米深,另一种1 .5米深。
基质主要有砂、碎石、片石、砾石、煤块、多孔介质、石灰石、灰渣、沸石和工业废弃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植物按照不同的地区作不同的选择,本工艺形式在华东地区使用较多,选择的植物适应该地区的气候,一般为:高羊茅、麦冬草、小叶女真、黄杨,慎用美人蕉一类根系过于发达的植物,根系过于发达不便维护。
布水系统比较独特,绿地的进出水管道均布置在填料区表层下 1 0 0 ~1 5 0m m的深处,采用多孑L 管,均为满敷。
污水采用脉冲布水的方式,经布水管进入绿地,处理后经集水管收集排至水体或回用。
填料区的底部( 距防水层 1 0 0毫米左右) ,设置反冲洗用的多孔管,此管兼做排污管。
反冲洗的周期一般为一年。
特点:脉冲布水,定期反冲洗以免填料层拥堵,填料上层进出水,推进曝气溶氧与高分子生物球生物处理相结合使预处理效果提高,流程简单、管理简单( 无需专人管理) 、零费用运行( 运行费用与回用收益相抵) 、总投资省,环境和谐、外形美观等。
1 .3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及运行方式人工湿地的工艺流程有多种,目前采用的主要有:推流式、阶梯进水式、回流式和综合式4种,如图所示:阶梯进水可避免处理床前部堵塞,使植物长势均匀,有利于后部的硝化脱氮作用;回流式可对进水进行一定的稀释,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并减少出水中可能出现的臭味。
出水回流还可促进填料床中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采用低扬程水泵,通过水力喷射或跌水等方式进行充氧。
综合式则一方面设置出水回流,另一方面还将进水分布至填料床的中部,以减轻填料床前端的负荷。
·6 8·广州化工 2 0 0 8年3 6卷第6期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方式可根据其处理规模的大小及处理目的不同,对地表流、潜流、垂直流三种湿地类型进行多种方式的有机组合,一般有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和综合式四种。
哐凸面 a 推流式b 回流式c 阶梯进水式d 综合式2 人工湿地模拟系统设计2 .1工艺流程随着人们对污水处理中氮的去除要求越来越高,水平潜流( H F ) 系统由于氧气传输能力上的限制不能满足硝化反应要求,而垂直潜流( V F ) 系统( 其最大特点就是水流从上往下流经基质,复氧效果良好) 可以满足硝化反应的好氧要求,但系统内却不能良好地进行反硝化反应。
为了提高对污水( 尤其是氮) 的处理效果,出现了将各种类型的人工湿地组合起来的组合人工湿地,通常是将垂直潜流( v F )和水平潜流( H F ) 系统组合起来。
该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系统、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和出水系统三部分组成,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包括两个垂直潜流系统和一个水平潜流系统。
首先污水经过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然后进入沉淀池,将密度比污水大的一部分悬浮物通过重力作用在污水中沉淀下来,从而实现与污水的分离,减轻后续工序的处理负荷,废水经预处理后,采用合适的布水系统进入湿地处理单元,水平潜流湿地主要是去除B O D( 生化需氧量) 、C O D ( 化学需氧量) 、重金属等污染物,而对于较难去除的氮磷两种污染物主要是利用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最后得到净化的废水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
2 .2设计参数在进行设计计算前,首先要确定水质要求,即根据处理的污水适量及水质确定湿地处理系统进出水设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