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价值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研究进展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研究进展脑出血是目前神经科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医学在治疗脑出血这一病症方面一直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
早期治疗脑出血一直都是采取降压止血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重组凝血因子VIIa的治疗方法,这三种治疗方法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于脑出血患者治疗所选取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篇文章就对目前脑出血治疗方法以及早期的降压止血的治疗方法做一个具体的研究。
标签: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方法;进展脑出血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脑卒中亚型,脑出血的发生是自发性的,并非外伤的出血,其中高血压是引发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面,医学在治疗脑出血病症方面一直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进展[1]。
治疗方面除了卒中单元治疗手段和康复治疗手段被科学证实对治疗脑出血有效以外,其他治疗脑出血的方法都不能很有效地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虽然说目前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并不是很有效,但是随着科学和医学技术的共同进步,人们对于脑出血病症越来越了解,同时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新型的治疗脑出血的方法[2]。
下面就对治疗脑出血的一些方法做一个具体的描述。
1 治疗方法1.1早期的降压治疗方法脑出血引发的一个最常见因素就是高血压,早期在治疗脑出血时一般将降压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近一段时间运用降压治疗方法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实验表明,降压治疗方法是可行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耐性好,能够减少患者的血肿扩大,并且实验表明患者接受治疗后并没有出现神经恶化和其他各种副作用[3]。
但是研究者并没有立即肯定降压治疗方法,站在医学的严谨性角度来看,早期对于脑出血患者采取的降压治疗方法是否有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所以研究的第二阶段对28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对这2800例患者实施早期降压治疗方法,并且从多个方面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最终的研究表明早期降压治疗方法是可行、安全的。
但是由于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是根据专家的推荐,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对于早期降压治疗脑出血的方法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其疗效的好坏[4]。
凝血因子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化 及其意义做一综述 具体如下 。
1纤维 蛋 白原 ( F i b )
1 . 1生物学特点
D 一 二聚 体是在纤溶酶 的作用 下纤维蛋 白单 体与F X l I I a 相互 作用产 生 的降解产物 。它 是纤维溶 解过程 的最 可靠 的标记 物 ,其 血清水平 的 升高 可 以提示 体内存在纤 维蛋 白降解 ,对于超早 期脑 出血再 次 出血 的 鉴别诊 断有 重要意义 。 3 . 2 I C H 后 其变化及意义 脑 出血 急性 期 ,血清D一 二 聚体 水平 的变 化 ,是体 内特 异性 反映 纤 维蛋 白 降解 的理想 标 志物 。 田力 等研 究证 明 ,脑 出血 患者 急性 期
Oc t o b e r 2 01 3 , Vo 1 . 1 1 , No . 3 0
健, 2 0 0 6 , 2 1 ( 6 ) : 8 o 9 .
[ 4 1 美 国A C OG 发布剖 宫产后 阴道分娩 指南 【 s 】 . 【 5 ] 周焱 . 影 响 疤痕 子 宫再 次 妊 娠 分娩 方 式 探 讨 【 J 】 . 使 用 临 床 医学
凝 血系 统激 活 ,导致 继发性 纤 维蛋 白溶解 ,导 致血 清D 一 二聚 体水 平
异 常升 高 。文献 报道 脑 出血后 随时 间延 长 、病 情 稳定 而D 一 二 聚体 水
平显著 降低 。D. 二聚 体浓 度越 高 、高水 平时 间越 长则患 者 的预后 越
近年来研究表 明 :F i b 浓度增高是 导致脑 出血的重要危 险因素 。其
机制为 F i b不仅 辅助血 小板 的聚集过程 ,亦能使 细胞迁 移 、变性 和增 生肥大 。在脑 出血急性期血 浆F i b 水平增高 ,可促进血 小板聚集 ,改变 红细胞 与 内皮 细胞的黏 附性 ,使血 管内皮损伤 ,并可 引起 总胆 固醇 浸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与超早期脑出血的止血治疗

( 西 医 科 大学 第 _ 附 属 医 院 神 经 内科 , 宁 5 0 2 ) 广 南 30 1 中 图分 类 号 :7 3 3 R 4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2 8 20 )7 14 — 3 10 -04(0 8 0 — 0 5 0
p u c e e t a i o a e a y f r CH n s p r c t h s yo e ai n i ip tb e, ie t e r c n e t f c t d t n t r p i f o r i lh oI i u e a u e p a e b p r t sd s u a l wh l ,h e e t o
S p rc t P ae D NG u eaue h s E
,H 0 W ii. Deate tfN uo g , eFr o i lf l Z A e- ( p r n erl yt it s t  ̄一 y  ̄ m o o h sH p a A i
t u n x dc l nvr t, n ig5 0 2 , hn ) e tGagi do Me i i s y Na nn 3 0 1 C ia a U ei Ab ta t It ee r e ora e I H)i t e s d v s t g o o i a e i i obd s c : r rb a h m r g ( C r na c l h s h t e at i r f s s t a g m ri— mo a n f m d e w h h h
摘 要 : 出血 是 致 残 、 死 率极 高 的疾 病 , 危害 与 急性 期 的 再 出血 密切 相 关。 传 统 的 外 科 急 早进行 C 脑 致 其 T扫描 , 越有 可能在 C 就 T
重组凝血因子VIIa在出血性患者中的应用解析

重组凝血因子VIIa在出血性患者中的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510080刘宽智黄文起重组凝血因子VIIa(rFVIIa)于1999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血友病及伴有抑制物患者的出血情况[1]。
此后rFVIIa被证明能增加已被激活的血小板上凝血酶的生成,可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出血时的治疗[2-4]。
rFVIIa也被证实可以成功地用于治疗围术期出现的急性出血情况[5-8],及在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上亦取得良好的疗效[9,10]。
故rFVIIa在外科止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rFVIIa的结构rFVIIa是一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由4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糖蛋白。
Thim等[11]比较了重组样品与人血浆纯化样品的区别,发现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均与cDNA推测的结果一致,只是在翻译后修饰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但Hedner等[12]证明,两者生物学功能无差别。
rFVIIa的凝血机制目前提出了2种旁路作用的可能机制,而且很可能2种机制都在起作用。
一是经典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又称作凝血的组织因子(TF)途径。
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细胞中,与FVIIa有很高的亲和性。
TF通常不与血液接触,但当组织损伤时,TF暴露于血液中,与FVIIa形成复合物,激活一系列的凝血因子,最终产生大量的凝血酶,完成凝血过程[13]。
二是血小板表面依赖模型。
TF-FVIIa 复合物能够与活化的血小板直接结合,可致血小板表面上的Fva和FXa产生凝血酶爆发,这对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血栓非常重要[14,15]。
rFVIIa的作用机制与人体内正常凝血机制稍有不同。
体外实验证明,FVII会和rFVIIa竞争TF受体。
大剂量注射rFVIIa后,在启动凝血瀑布阶段,血浆高水平的rFVIIa克服了FVII的干扰,使TF与rFVIIa饱和,从而确保其发挥最大的生理作用,产生足够的活化血小板。
此外,rFVIIa与活化血小板的亲和力较低,并且不依赖TF产生FXa,因而比血浆中的FVII更加有效。
手术联合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手 术 联 合 凝 血 因 子 Ⅶ治 疗 可 能 对 脑 淀 粉
Ho n g — z h i ,QI N Sh a o — s e n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Ge r i a t r i c s ,Be i j i n g Ho s pi t a l ,Be i j i n g 1 0 0 7 3 0,Ch i n a
李伟 龚 涛 胡夏 生 崔壮 姜宏 志 秦绍 森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开 颅 血 肿 清 除 术 联 合 凝 血 因子 Ⅶ治 疗 脑 淀 粉样 血 管 病 相 关 性 脑 出血 的疗 效 , 探 讨 脑 淀 粉 分析 1 例脑淀 粉样血管 病相关 性脑 出血患者 的临床 表现 、 影像学 、 患 者男 性 , 7 8岁 , 以头晕起病 , 病 情 快 速 进 展 至 左 侧 肢 体 偏 瘫
t r e a t me n t o f c e r e b r a l a my l o i d a n g i o p a t h y( CAA) 一 a s s o c i a t e d 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I CH)i n a c a s e ,t h e n t o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脑出血早期应用疗效的系统评价

病 死 率 明显 降低 ( P < 0 . 0 5),血 肿增 加量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神 经 功 能恢 复 明显 改 善 ( P < 0 . 0 5) ,不 良事件 发生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剂 量 为 8 0 g / k g 的r FV I I a 治疗 组 与 对 照组 ,脑 出 血 患者 血 肿 增加 量 明显 减少 ( P < O . 0 5),病 死 率 、
【 关键 字 】 脑出血 r F V I I a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 t a 分析
脑 出血 ( I n t r a e e r e b r a l h e m o r r h a g e ,I C H)是 个 短
第三名研究者介入决定是否纳入 。
1 . 5 统计学 分析 采用 R e v Ma n 5 . 0 软 件 。计 数 资 料 使用优 势 比表 示 ,计量 资料使用 加权均 数差表示 ,用
外文 1 0 1 篇 ,中文 1 1 篇 ; 经 阅读文献题 目、摘要 以及
关 键字 ,初步筛选 出 1 8 篇相 关文献符 合设定 的标 准。 进一步 阅读全 文 ,排 除非随机 对照试验 3篇 ,动 物基
础实 验 2 篇 ,其 他未 涉及 本 次研 究 指标 的文献 6篇 , 最终 纳入 7篇 随机对 照试 验 ,其 中外 文 5 篇 ,中文 2 篇 ( 表1 ) ,研究对象 均为脑 出血 患者 ,治疗组 为静脉
1 - 4 数据收集收集包 Biblioteka 研究 的特征 ( 出版年份 、出
剂量 为 4 0 g / k g 以及 8 0 g / k g r F V l I a 的患者 的病 死率 、 血肿增 加 体积 、r n — R S评 分 以及不 良事 件等 指标 进行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脑出血的疗效

・ 11 ・
F C A 综 合 功 能 评 分 以及 日常 生 活 能 力 评 分 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O . 0 5 ) 。说 明 , 观 察 组 患 者 的 综 合 功 能 恢 复 情 况 以及 日常 生 活 能 力 均 优 于对 照 组 , 考 虑 主 要 与 随 访 方 式 的不 同 有 关 。 由分 析 可 知 , 观 察 组 患 者 遵 医 行 为 的 比例 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其中, 按 时 按 量 康 复 锻 炼 的 组 间 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提 示 2 组 患 者 在 出 院 后 对 继 续 治 疗 的配 合 度 不 同 , 观察 组 患 者 对 继 续 治 疗 尤 其 是 康 复 训练更加积极主 动 的给予 配合 , 饮 食更 加科 学合 理 , 依 从 性 较好 , 因而 , 观察组 治疗效果更佳 , 综 合 功 能 及 生 活 质 量 均 得 到 显 著 提 高 。 由此 可 见 , 相 比 于 电 话 随 访 不 能 对 患 者 的 反 应 及 病 情 进 行 直 接 观察 、 不 能够 对 患 者 的康 复 锻 炼 的 方 法 进 行 检查指导 , 加之部分患者文化水平 低 、 语言表 达能力 不高 、 听 力 下 降 造 成 电话 沟通 不 佳 的 缺 陷 l 8 ] , 上 门 随 访 能 够 对 患 者 的 病 情 变 化 及 继 续 治 疗 的疗 效 进 行 直 接 观 察 , 能 够 对 患 者 康 复 锻 炼 过 程 中不 科 学 不 正 确 的 方 法 及 错 误 观 念 进 行 有 效 指 导 纠正_ s j , 并督 促患 者改变 不 良的生活 方式 , 更 好 地 鼓 励 患 者 积极 主 动 的 配 合 继 续 治 疗 , 强 化 手 术 治 疗 的效 果 , 将 医疗 服务 延 伸 至 脑 出血 术 后 偏 瘫 患 者 的 家 中 , 进 而 促 进 其 功 能恢 复及 生 活 质 量 的 提 高 。并 且 医 患 之 间 的 良 性 互 动 有 助 于 改 善紧张的医患关 系, 提高患 者对 医护 人员 的信 任 , 改 善 患 者 对 治疗的依从性 。 综上所述 , 相 比 电话 随 访 , 上 门 随 访 更 能 够 促 进 脑 出血 术 后 偏 瘫 患 者 的 功 能 恢 复 及 生 活 质 量 的提 高 。
早期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

A b s t r a c t i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r e c o m b i n a n t a c t i v a t e d f a c t o r V I I( r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c c e p t e d o n l y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e n t ,whi l e t h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c c e p t e d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s u r g e r y , L i s h u i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 N a n j i n g 2 1 1 2 0 0, C h i n a
C o r r e s po n di n g au t h o r
早 期 应 用 重 组 活 化 凝 血 因子 Ⅶ 对 重 型 颅 脑 外 伤 的临床 疗 效
周立 田 , 杨 平来 , 丁俊 宏 , 张源源, 薛元峰
【 摘要 】 目的 探讨重 型颅脑外 伤患 者早期 应用 重组 活化 凝血 因子 Ⅶ ( r F Ⅶa ) 的临 床疗 效。方 法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e v e r e t r a u ma t i c b r a i n i n j u r y Z HO U L i — t i a n , Y A NG P 一 l a i , D I N G J u n — h o n g , e t a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比较( x ± s)
组别 n
治疗前
对照组 32 治疗组 32
13. 8 ± 5. 4 14. 3 ± 5. 3
与治疗组比较: 1) P < 0. 05
治疗后
24 h
2w
18. 6 ± 3. 31)
11. 7 ± 5. 61)
14. 8 ± 5. 1
6. 4 ± 6. 0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价值
王雅琼 李 雯 李 欣 (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90)
〔关键词〕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 脑出血; 早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2)12-2591-02;doi: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2. 068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我院 2008 年 1 月至 2010 年 10 月住院的脑出 血患者共 64 例,均符合自发性脑内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 检查证实。病例入选标准: ①发病后 6 h 之内; ②年龄≥18 岁; ③24 h 后能复查 CT; ④获得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标准: ① 继发肿瘤、血管畸形、使用抗凝药物及其他系统疾病等原因的 脑内出血; ②计划在 24 h 内行外科手术者; ③入院时深昏迷的 患者( Galsgow 昏迷量表 GCS3-5) ; ④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 障碍者; ⑤既往脑内出血血肿尚未完全吸收者; ⑥重大并发症 或晚期疾病; ⑦已知的肾功能损害与甲状腺疾病。入选患者随 机分为两组,6 h 内应用治疗组( 治疗组) : 32 例,男 19 例,女 13 例,年龄 ( 65. 8 ± 3. 5 ) 岁,入 院 时 收 缩 压 和 舒 张 压 分 别 为 ( 178. 7 ± 12. 6) mmHg 和( 154. 4 ± 14. 2) mmHg。6 h 内未用治 疗组( 对照组) : 32 例,男 18 例,女 14 例,年龄( 66. 3 ± 2. 7) 岁,
3讨论 长期以来,脑出血被公认前的假说认为出血是自限性的,其神经功能的恶化 是有占位效应和脑水肿造成的,目前这种假说被证明是不正确 的。发病 3 h 内行检查扫描的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18% ~ 38%〔4〕,表明血肿扩大是一种超急性期现象,因此给予 积极的早期干预是有效的。但是,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与蛛网 膜下腔出血等的众多急性期治疗手段,脑出血一直缺乏有效的 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对症处理,而超早期手术 治疗再出血的风险性大,且并不比传统保守治疗更为有效〔5〕。 重组活性Ⅶ因子,自 1999 年美国 FDA 批准上市以来,在临床上 主要应用于与 FⅦ缺陷有关的血友病,血小板数目和功能障 碍,外科手和创伤所致的出血等,近年来陆续有将 rFⅦa 应用 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报道。
2结果 2. 1 24 h 后头颅 CT 血肿增大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 组治 疗 前 头 颅 CT 的 血 肿 〔( 17. 6 ± 3. 5 ) ml 和 ( 18. 4 ± 2. 8) ml〕,差异无显著性( t = 1. 27,P > 0. 05) ; 24 h 后复查头颅 CT 时治疗组血肿扩大( > 33% ) 4 例( 12. 5% ) ; 对照组血肿扩
表 2 两组治疗后 3 个月 mRS 评分比较( n)
组别 n
0 ~1 分
对照组 32
6
治疗组 32
111)
与对照组比较: 1) P < 0. 01
2 ~3 分
13 161)
4 ~6 分 13 5
2. 3 不良反应 治疗组血肿增大者 1 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术 后死亡,2 例死于并发症; 对照组血肿增大者 6 例因病情明显加 重死亡; 6 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
·259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6 月第 32 卷
大 11 例( 34. 4% ) ,两组有显著差异( χ2 = 4. 3,P < 0. 05) 。 2. 2 临床疗效 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 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 异( P > 0. 05) ,治疗组在治疗后 24 h、2 w NIHSS 评分均较对照 组降低( P < 0. 05) ,3 个月后两组患者 mRS 评分在 0 ~ 3 分的比 率分别为 84% 和 59% ,差异显著( P < 0. 01) 。见表 1,表 2。
第一作者: 王雅琼 ( 1978-) ,女,硕士,主 治医 师,主要 从事 脑 血管疾病 研究。
入院 时 收 缩 压 和 舒 张 压 分 别 为 ( 175. 5 ± 13. 8 ) mmHg 和 ( 152. 5 ± 13. 3) mmHg。治疗组用药前由家 属 签 署 知 情 同 意 书。两组在性别、年 龄、引 起 出 血 的 高 危 因 素、发 病 时 间、出 血 位置、最初的出血量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 可比性。 1. 2 方法 治疗组在发病 6 h 内静脉给予注射 rFⅦa,商品名 诺其( Novo Seven) ,诺 和 诺 德 中 国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生 产,规 格 60 kIU( 1. 2 mg) ,剂量为 40 μg / kg,配制浓度为 0. 6 g / L,药品 配制后,在 2 ~ 5 min 内推注完毕。两组患者均给予吡拉西坦注 射液 8. 0 g,每日一次,静脉点滴治疗,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控制 血压、血糖等治疗。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 24 h、2 w 行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中 量 表 评 分 ( NIHSS) ,3 个 月 后 改 良 的 Rankin 量表评分( mRS) 。治疗后 24 h 复查头颅 CT,并与治疗 前比较,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即血肿体积 = 长 × 宽 × 扫 描阳性层数 /2; 根据 Brott〔3〕标准将先后 2 次 CT 血肿体积进行 比较,增大超过 33% 为早期血肿扩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0. 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 x ± s 表示,进行 t 检验及 χ2 检验。
早期血肿扩大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 一,发生在 6 h 之内相对常见,6 h 之后显著降低〔1〕,且血肿扩 大与早期神经症状恶化和病死率增加相关〔2〕。因此,通过超早 期止血治疗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早期血肿扩大最小化,目前重组 人活性凝血因子Ⅶ( rFⅦa) 的出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我院 近两年来发病 6 h 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 rFⅦa 药物来进行 干预,来探讨 rFⅦa 在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