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醛改性
聚甲醛的阻燃改性

聚甲醛的阻燃改性
可用于POM的阻燃剂有卤系、磷系、硼系、钼系、氮系、磷-卤复合系等。
随着阻燃剂的加入,POM的氧指数明显提高,但硼系、卤系、磷-卤复合系阻燃剂在塑炼、模压时易引起POM分解。
这是因为POM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不够理想,在高温加工时此类阻燃剂分解出的极微量酸性物质能大大加速POM的分解。
而氮系、钼系和磷系阻燃剂基本不引起POM 分解。
比较适合于POM的阻燃剂一般为三氯氰胺、聚磷酸铵和季戊四醇双磷酸酯三氯氰胺盐。
但是单独使用时,氧指数随阻燃剂用量的变化不明显。
而将三种阻燃剂复配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氧指数显着提高。
最佳配方的最高氧指数可可达49%-50%。
还有研究表明,用含量60%的三氧化铝改性聚甲醛,可以完全不燃,效果十分明显。
我国聚甲醛改性研究进展

发 现 均 聚 甲醛 用 量
,
综合 性 能得 到 改 善
主要 性 能指标 为
强 度为
当增容 剂 制得 的
一
的质 量 分 数 为
一
,
在。
,
一
。
时
共 聚 甲 醛 均 聚 甲 醛共 混 物 的 如使用母料法效
。
合金 的
。
缺 口 冲 击 强 度 有较 大 的 提 高
果 更佳
,
拉伸 强 度
,
缺 口 冲击
一
其 成 核效果 更 为 显 著 填 充 与增 强 改 性
《上 海 塑 料 》
・ ・
年
月第
期
总
期
专论与综述
我 国 聚 甲醛改 性研 究进展
刘雨晴
扬 子 石 化公 司研 究院信 息 室
,
南京
,
摘
要
简单 介 绍 了我 国
阳 共混 增韧
的生 产 发 展 状 况
,
综 述 了我 国
改 性研 究 进展
,
并提 出了
改 性研究发展建
关键 词
填充
改性 国 内的
聚 甲醛
。
。
,
简称
。
,
又称
,
开 始 三 聚 甲醛开 环 聚合 的研 制
,
年在 实 验 室
, ,
为 聚 氧 化 甲烯
、
分 子 主 链 中含有
、 、
一 链节
是
尺
打 通 了 包 括溶 液法 聚 合在 内的 工 艺全 过程 年 在 完成 了 单体制 备 工 艺 的基础 上
的共 聚 甲 醛 生 产装 置
,
高熔点 高密度
聚甲醛生产工艺选择及改性技术研究

聚甲醛生产工艺选择及改性技术研究摘要:聚甲醛作为工程塑料之一,性能优秀,在工业生产领域能够替代多数金属被制作出多种工业部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为此,文章在阐述聚甲醛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聚甲醛生产工艺和适用领域的需要,就聚甲醛的性能改变问题予以探究。
关键词:聚甲醛;生产工艺;改性技术;应用聚甲醛是第三大通用工程塑料,产能仅次于尼龙和PC,近几年,在国内建材、电子、电气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国内聚甲醛工程塑料项目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导致产能集中释放,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
为了能够扭转这样的局势,需要相关人员采取积极的措施优化聚甲醛生产加工工艺。
一、聚甲醛的特性聚甲醛树脂也被称作是聚氧化亚甲基树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劣的热塑性材料,这类材料在使用的时候显示出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的特点,且刚度和力学性能适合在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实现。
聚甲醛是一种高密度、高结晶性的无支链线性聚合物,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物理机械性能,适用范围广泛,能够在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100摄氏度的环境下使用。
聚甲醛具有良好的刚性强度,是工程塑料中机械性能最接近金属材料的品种之一,具有耐摩擦、耐疲劳、密度高、润滑性良好的特点,聚甲醛的物理力学性能如表一所示。
聚甲醛还具有吸水性良好、尺寸大小稳定、抗拉强度、弯曲强度、耐疲劳性强度高的特点,即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聚甲醛仍然会显示出理想的抗蠕变、抗冲击的特点,能够在低温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
但是出实际应用上来看,聚甲醛也具有自身应用的局限,比如冲击韧性低、缺口敏感性大、耐热性差、摩擦系数大,这些缺陷限制了聚甲醛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为了能够解决聚甲醛的性能问题,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彼此结合的手段来对聚甲醛实施改性处理。
表一:聚甲醛的物理力学性能二、聚甲醛生产工艺现状分析工业领域生产聚甲醛的方法包含气态甲醛法、三聚甲醛法,当前,国内一般使用三聚甲醛分析方法,所获得的产品为均聚甲醛、共聚甲醛。
(一)均聚甲醛均聚甲醛是甲醛溶液和异辛醇反应后,经过脱水、热裂解得到的精制甲醛,这类材料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完成液相聚合,聚合之后使用醋酐酯化封端处理。
聚甲醛的热稳定性改性

聚甲醛的热稳定性改性聚甲醛的热稳定性在现有的高分子材料中最差,这主要是由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因其在其合成或应用过程中,POM的热稳定化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
POM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在热或氧的作用下其分子一旦产生自由基后就会发生断链,继而发生连续的脱甲醛反应。
而甲醛及由甲醛氧化生成的微量甲酸又将促进热分解的过程。
使脱甲醛反应大大加速,直至POM的大分子链分解殆尽。
热稳定性事实上是一个相当广义的概念,与测定方法有关,一般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加以定义。
在POM耐热性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1.熔体的耐热性【如分解温度、质量保持率、熔体黏度、熔体流动速率、滞留时间、臭气(甲醛)发生量、模垢量】;2.成型物的耐热性(如耐热老化性、热变形温度)。
要改善POM的热稳定性,一是从分子结构着手,采用封端和共聚两种方法;二是从其组成着手,采用在POM体系中添加各种稳定剂的方法。
封端法一般采用乙酰化剂如乙酸酐等对POM进行处理,使POM末端由—CH2OH变成—CH2OCOCH2,以防止因端羟基的活化能较低所引起的端基分解。
共聚法一般以环氧乙烷、二氧杂戊环等为共聚单体,利用分散在POM分子链上的—CH2CH2O单元作为自由基降解的终止点,以阻断脱甲醛反应。
共聚时共聚单体的用量一般小于5%,这样既可满足提高POM热稳定的要求,又可使POM的性能降低小些。
添加各种稳定剂的方法是从树脂的组成角度改进POM的热稳定性,即利用各种稳定剂对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甲醛及甲酸进行捕捉。
因此POM中常用的稳定剂主要有:采用各种位阻酚类抗氧剂捕捉体系内生成的自由基;采用各种含氮类化合物如双氰胺、尿素、三聚氰胺、酰肼衍生物或聚酰胺等捕捉甲醛,这种物质一般是通过其氨基上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或过度金属的化合物如乙酰乙酮化钴、锰等来捕捉甲酸,这些化合物一般通过其金属离子与甲酸的反应而起到中和甲酸的作用。
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POM的粘度在极短的时间内急剧下降到0.7N·m左右。
聚甲醛的合成工艺与改性研究

聚甲醛的合成工艺与改性研究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聚甲醛的性能、应用领域、生产工艺以及国内聚甲醛的发展状况,综述了聚甲醛的增韧、耐磨改性及改善聚甲醛热稳定性、耐候性、阻燃性能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聚甲醛;合成;应用;改性1聚甲醛的性能及应用领域1.1 聚甲醛的综合性能聚甲醛(POM),又名聚缩醛,学名聚氧化亚甲基树脂。
聚甲醛是分子主链中含有—CH2O—链节的热塑性树脂,是一种高密度、高结晶性的无支链线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化学品性,使用温度范围较广,可在-40~100℃长期使用。
聚甲醛的分子链结构规整性高,分子链由碳氢键组成,聚甲醛的碳氢键比碳碳键短,具有优异的刚性和机械强度。
是工程塑料中机械性能最接近金属材料的品种之一,具有密度高,结晶度较高、刚性大、自润滑性能好、耐疲劳、耐摩擦、耐有机溶剂、成型加工简单等突出优点。
聚甲醛还具有吸水性小,尺寸稳定,有光泽,抗拉强度,弯曲强度,耐疲劳性强度均高,即使在低温下,聚甲醛仍有很好的抗蠕变特性、几何稳定性和抗冲击特性,可在低温环境内长期使用。
它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也比绝大多数工程塑料优越,又有良好的耐油、耐过氧化物性能。
械、五金建材等领域[1]。
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冲击韧性低、缺口敏感性大、耐热性差、摩擦系数较大等。
这些缺点极大地限制了POM在各个领域中应用范围的扩大,为此,将聚甲醛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手段与相应的物质复合形成改性后的聚甲醛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
主要研究方法有共混、填充等[2、3]。
1.2聚甲醛的应用领域聚甲醛由于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和其它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力学强度高,耐疲劳性、耐蠕变性、耐溶剂性及耐磨自润滑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汽车、电子电气、精密仪器和日用消费品等零部件的制造[4、5]。
如在机械领域常用于制造齿轮、齿条、叶轮、凸轮、滚轮、轴承、轴瓦、滑轨、衬套、链条等各种承担动力传动传导的零部件;在汽车领域常用于制造把手、摇把、带扣、镜架轴、曲柄、门窗玻璃升降器、底盘球头碗、万向轴、汽油泵等零部件;在电子电气领域常用来制造按键、按钮、开关、齿轮、凸轮、卷轴等零部件;在精密仪器领域常用于制造小型齿轮、轴承、曲轴、支架等零部件在化学工业或食品工业领域常用于制造泵壳、泵叶,阀体部件、链条、衬管等各种耐腐蚀的零部件;在日用消费品领域常用于制造拉链、带扣、热水泵、热水阀门,淋浴喷头等各种制品。
简述我国聚甲醛改性研究和应用现状

( i i gQn h aE eg ru o ,Ld ,Xnin iig8 5 0 ; 1X n a ig u n ryG op C . t. i a gY nn 3 1 0 jn j
2 K i n u c o n t c r f h m cl tr l E g er gR sac e t ,H nn K i n 7 2 1 hn ) a egF nt nadSr t eo e i e a n i e n ee r C ne f i uu C a Ma i s n i h r e a a e g4 5 0 ,C ia f
Abs r c :The r s a c t t so nh nc d,tu h n n ta t e e r h sa u fe a e o g e i g,fa e it n e a d a it t fmo i e lme r ssa c n ntsai o d f d POM n Ch n n c i i iai r c n e r s s mma z d e e ty a swa u i r e .Th p l ai n fmo i e e a p i to so d f d POM e n a t c i us d i u o,me h n c l lcr ni c a ia ,ee to c,a d b id n t — n u l i g ma e ra si d t r e c ie i l n usr we e d s rb d.Le d n no f n t n lg o psd rn h r c s fp lme y t e i n e c mp t e y a i g i t u c i a r u u g t e p o e s o oy rs n h ssa d n w o a i o i bl s se wee t e man r s a c ro i e fmo fe y tm r h i e e r h p irt s o di d POM n Chia,a d t e r n e o p i ai n ho l e e p n e i i i n n h a g fa pl to s s u d b x a d d. c Ke y wor :P ds OM ;mo i e d f d;r s a c i e e r h;a lc t n pp ia i o
pom共混改性2

分布更均匀,熔点和结晶度降低,缺口冲 击强度提高。当POM/EPDM/MEPDM为 85/9/6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 10.2kJ/m2
POM/高密度聚乙烯共混混改性
共混后研究结果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HDPE用量的增加, 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出现峰值,这是由于 当HDPE以球状颗粒均匀地分散于POM基 体时,对冲击能量的转移、分散和消耗起 到一定的作用。但当HDPE超过2wt%时, 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迅速下降,这是因为 HDPE用量的增加导致POM基体中HDPE分 散颗粒粗大,且大小与分布不均,从而使 共混物对裂缝或缺口敏感。
应用
• 我国聚甲醛行业处在产业寿命周期的初始 期,产品结构性短缺更加突出,高性能产 品基本依赖进口或者由国内独资的大型跨 国公司所掌控。汽车、通信、机械、电子、 航空航天、核电、轨道交通、飞机、新能 源等产业的技术升级对高性能工程塑料、 结构性材料和复合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
1 .聚甲醛改性的意义
聚甲醛改性研究
简介
• 聚甲醛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 有“夺钢”、“超钢” “赛钢”之称,可 广泛应用于替代钢铁、铜、锌和铝等金属 材料做许多部件,是世界五大工程(聚酰 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酯、聚苯醚) 之一。聚甲醛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能基 于多种原料路线、从最源头出发、以不太 长的过程、大量制造的品种,是甲醇的深 加工产品,是煤化工产品链中极其重要的 碳一化学下游产品。
聚甲醛共混改性

• 在汽车工业方面,用来制造电气开关、安全带扣、 把手、曲柄、汽车窗升降机械装置、仪表盘、输 油管、输气管、汽油泵、汽化器、万向轴等。
• 在电子电气、家用领域可用来制造键套、插头、 开关、按钮、继电器、盒式磁带旳卷轴、以及录 像机、收音机、电视机等旳多种零部件等。
(2)Z对调整控制共混物中分散相颗粒大小及分布, 增强POM基体和增韧弹性体两相间旳界面粘 结具有明显效果
(3)Z旳加入,阻碍了POM旳结晶,降低了POM旳结 晶度,使POM晶粒发生细化。
四、应用
因为POM合金具有优良旳力学、物化性能和电性 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行业、电 子电气、家用电器、精密仪器和日用消费品等领 域。
中国聚甲醛工业存在问题?
• 缺乏经济规模装置 • 产品质量不稳定 • 技术引进困难
Thank you!
从图1和图2中发觉,伴随Z
含量旳增长,共混物旳伸
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都呈
现先上升后下降旳趋势;
Z旳加入对共混物旳拉伸
强度和弯曲模量影响较小。
韧性旳改善是因为Z旳加
1—弯曲模量; 2—缺口冲击强度
入明显地改善了基体树脂 图2 Z含量对共混物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
与热塑性聚氨酯旳界面亲 旳影响
和性
共混物中POM球晶图
图3 共混物中POM球晶旳偏光显微照片
3、两种共混物断面旳形态构造
图4 共, POM/TPU 共混物呈现明显旳两相构造。 • 图4(b)因为Z旳入明显提升了POM与TPU旳两相界面粘结力, 表白Z可
起到反应性相容剂旳作用。
结论
(1)两种类型TPU增韧旳POM/TPU共混物旳 缺口冲击强度和伸长率都随TPU含量旳增长增 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聚甲醛改性研究的关键 3.聚甲醛改性研究的关键
• ①聚甲醛改性研究的关键是聚集一批材料科学家、设计工 程师、技术支持专家、客户服务专家,为高性能的化工新 材料提供解决方案。按客户需求和客户定制方式,提供高 性能材料。 • ②POM的物理改性关键在于复合体系相间的相容性,应 加大多功能增容剂的开发研究。新开发的凝胶体系及原位 聚合离聚体增韧使复合体系形成稳定互穿网络,是解决相 间相容性的新的研究方向。 • ③POM的化学改性关键在于在合成过程中通过选择共聚 单体在分子链中引入多功能基团,为进一步的改性提供条 件;调节共聚单体数量、优化分子结构的设计,合成系列 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POM。
(3) 功能化改性
• ●POM 摩擦磨损性能的改进 • 在聚甲醛树脂中加入有机油或硅油、聚四氟乙烯(PTFE) 或二硫化钼,可以达到降低制品表面摩擦系数及磨损率的 作用。润滑聚甲醛最适用于机械、电子电器用零件的传动 部位材料,如齿轮、滚轮、凸轮、连杆类制品。 • ① 添加PTFE、PE、UHMWPE 等自身摩擦系数较低的结 晶性高分子材料。 • ② 添加玻纤、碳纤等纤维状材料。 • ③添加硅油、矿物油、油脂等润滑油及润滑脂类。 • ④ 添加MoS2 、石墨等无机粉类润滑材料。 • ⑤利用接枝、嵌段等手段在POM 分子链上引入具有润滑 性的链段。 • 其中(1) ~ (4) 属于物理共混方法。
聚甲醛改性 POM MODIFICATION
一、材料简介 1.人类文明史以材料应用来划分
• • • • • • 人类的发展历史表明,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 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旧石器时代(250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距今6000-10000年) 青铜器时代(距今2500-6000年) 铁器时代(距今2000年) 合成材料时代(1832年,硫化橡胶VR,Vulcanised rubber,德国人Lüdersdorf) 机敏材料及智能材料时代(20世纪高技术的发展加速 促进的结果,原子能、信息革命、激光、航空航天、 能源科技)
• 均聚甲醛的制造工艺流程:(阴离子聚合) 均聚甲醛的制造工艺流程:(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CH2O—)nH • 2. HO (—CH2O—)nH + (CH3CO )2O →
CH3COO—(CH2O)n—COCH3 + H2O
●(日本旭化成创新)
●多聚甲醛 英文名Paraformaldehyde, 简称 PF,聚氧亚甲基二醇 • 分子式HO (—CH2O—)nH n(8~100) • 1859年,俄国人A.Butlerov首先制备出聚合 状的聚甲醛,不过分子量比较低,力学性 能较差,易溶于稀酸和碱。
1959年,美国Du Pont公司(杜邦) 1959年,美国Du Pont公司(杜邦)开发成功了均聚甲 醛,其商品名为Delrin。(塑钢) 醛,其商品名为Delrin。(塑钢)
•
国外杜邦(82种牌号)、塞拉尼斯公 司(134种牌号)、日本宝理(63种牌号), 生产的聚甲醛品种,90%以上是玻纤增强、 冲击改性、抗UV、低光泽、静电消散、低 磨耗、抗漂白剂和可激光雕刻等特殊品级。 国内云天化、上海蓝星只生产初级形状的 聚甲醛,虽然国内已有科研院所和高等学 校开展聚甲醛改性方面研究,但是与世界 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共聚甲醛的制造工艺流程:(阳离子开环聚合) 共聚甲醛的制造工艺流程:(阳离子开环聚合) :(阳离子开环聚合
1. 2CH3OH + O2
→ 2HCHO +2H2O
5CH3OH +2 O2 → 4CH2O +4H2O+2H2+CO
BF3
• 4. (m-n+1) C3H6O3 + 3nC3H6O2 → 3 H(OCH2CH2)n(OCH2)mOCH2OH
1.聚甲醛改性的意义 1.聚甲醛改性的意义 • POM在成形加工过程中极易结晶,生成尺寸 较大的球晶,当材料受到冲击时,这些尺寸较大 的球晶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点,造成材料的破坏, 所以POM缺口敏感性大,缺口冲击强度低,成型 收缩率高, 制品易产生内应力, 难于紧密成型。这 极大的限制了POM的使用范围,在某些方面不能 满足工业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高速、高 压、高温、高负荷等苛刻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扩 大POM的应用范围,需进一步提高聚甲醛的冲击 韧性,耐热和耐摩擦等性能。
• 20世纪50年代,德国化学家K.Ziegle和意大利化 学家G.Natta应用新型配位催化剂,在较低压力和 温度下,制得了高密度聚乙烯和具有立体规整结 构的聚丙烯。 • 20世纪70年代起,大力发展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 子材料,在光敏性高分子,高分子半导体、导体、 光导体,高分子试剂和催化剂,高分子药物等方 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为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 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聚甲醛改性研究是系统性研究,主要采用 调查研究法、经验研究法、正交实验方法, 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及模拟等研究方法。 • 聚甲醛改性方法主要有共聚改性、添加改 性、共混改性、复合改性、形态控制改性、 交联改性及表面改性。 • 物理改性(共混、填充、增强) • 化学改性(共聚、嵌段、接枝、互穿网络)
• 聚甲醛是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线 性的分子结构,加热时软化流动,分子链 之间无化学键产生,使聚甲醛可重复加工, 可回收利用,经济环保。
• 优点:硬度大、耐磨、耐湿、耐化学品性, 耐燃油、耐疲劳、冲击强度高、高韧性、 高抗蠕变性、尺寸稳定性好、有自润滑性 、 设计自由度高。 设计自由度高 • 缺点:相对密度较高(1.38~1.43)、缺口 冲击强度低、耐热性差、不宜阻燃、不宜 印刷、成型收缩率较大。
⑵增韧共混改性
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丁腈橡胶(NBR)、改性 聚烯烃、聚酰胺、木质纤维素等作为弹性增韧体,采用机 械共混和接枝共聚的方法制成超韧性POM合金。 ●塑性聚氨酯TPU 增韧POM 的研究较成熟(机械共混和 接枝共聚) Du Pont 公司Delrin 100ST、500T Celanese公司Celcon Toughx ●丁腈橡胶(NBR)增韧POM已在国内形成2000吨生产 线(四螺杆挤出机) ●POM/ PC、POM/ PEEK、POM/PEI(日本) ●POM/ COPA、POM/ PA12、POM/ LDPE、 POM/ HDPE 增韧聚甲醛主要用于耐冲击制件或低温下使用的零部件生 产。
• 我国聚甲醛行业处在产业寿命周期的初始期,产品结构性 短缺更加突出,高性能产品基本依赖进口或者由国内独资 的大型跨国公司所掌控。汽车、通信、机械、电子、航空 航天、核电、轨道交通、飞机、新能源等产业的技术升级 对高性能工程塑料、结构性材料和复合材料的需求不断增 长。 • 适应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促进产品的高性能化、精细化、 差别化和系列化,通过聚甲醛改性研究,瞄准世界一流技 术水平,加强自主研发,有利于扭转国内改性产品发展缓 慢的现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聚甲醛 行业的科学发展。
三、聚甲醛简介
• 聚甲醛 又称 聚氧亚甲基 Acetal Resins (缩 醛树脂) • 英文名Polyoxymethylene,简称POM • 均聚甲醛 Acetal (POM) Homopolymer 分子式 CH3COO—(CH2O)n—COCH3 • 共聚甲醛 Acetal (POM) Copolymer 分子式 H(OCH2CH2)n(OCH2)mOCH2OH • m:n为(95:5)~(97:3) ●按初步设计物料平衡图我公司m:n为97.8:2.2
4.聚甲醛改性研究的技术路线 4.聚甲醛改性研究的技术路线
• • •
⑴填充增强改性 ⑵增韧共混改性 ⑶功能化改性(方向和热点)
⑴填充增强改性
•
•
将无机材料如Al2O3、氧化镁、玻璃纤 维、碳纤维、玻璃微珠、云母、滑石粉、 碳酸钙、白炭黑、钛酸钾等通过熔融共混 加入到聚甲醛中,从而提高聚甲醛的强度、 刚度、硬度、热变形温度以及尺寸稳定性。 填充增强类聚甲醛主要应用于制备机械 结构复杂、薄形精密零件及工程制品。
四、聚甲醛改性 四、聚甲醛改性
• 聚甲醛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 有“夺钢”、“超钢” “赛钢”之称,可 广泛应用于替代钢铁、铜、锌和铝等金属 材料做许多部件,是世界五大工程(聚酰 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酯、聚苯醚) 之一。聚甲醛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能基 于多种原料路线、从最源头出发、以不太 长的过程、大量制造的品种,是甲醇的深 加工产品,是煤化工产品链中极其重要的 碳一化学下游产品。
• 3. n CH2O + (CH3CO )2O → CH3COO—(CH2O)n—COCH3
• 美国塞拉尼斯(Celanese)公司于1960年 开发成功以三聚甲醛和环氧乙烷制造共聚甲 醛的技术,并于1962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其商品名为Celcon。(赛钢) • 1963年德国Hoechst和Celanese合资成立公 司泰科那(Ticona),以“Hostaform”为商 品名生产销售聚甲醛。 • Ticona和Daicel合资的宝理公司(Polyplastic) 于1968年开始了以“Duracon”为商品名的 共聚甲醛工业化生产。(夺钢)
二、高分子材料简介
• 1920年,德国人Herman Staudinger在《论聚合 反应》论文中创立大分子概念,1932年又发表了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论文,进一步阐明了高分 子概念,创立了高分子学说。1953年获诺贝尔化 学奖。Staudinger、Trauze和Ufer发现甲醛的聚 合反应是离子引发的。 • 1935年,美国杜邦实验室的W.H.Carothers发明 了尼龙(第一种人工合成的纤维),1938年,开 始出售尼龙袜。
• 聚甲醛由C-O键构成的分子链,原子密集 度较大,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具有较高的 弹性模量。所以,聚甲醛具有类似金属的 硬度、强度和刚性,耐磨性较好,可以在 -40~100℃长期使用。而未结晶部分集结 在球晶的外面,玻璃化温度为-50℃,极为 柔软,在很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都具有 很好的自润滑性、良好的耐疲劳性、较低 的摩擦系数并富于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