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教案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山坡羊·潼关怀古》篇一一、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2、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在慷慨悲愤的音乐声中,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引出叹世、怀古这一散曲流行的题材,进而导出新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峦(luán) 踌(chóu )蹰(chú )阙(què)兴(xīng)(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
再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自主品读和翻译课文,并随机抽查提问。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中的第四单元《元曲》章节,详细内容为《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首。
该诗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潼关古战场的感慨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全诗,领会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
重点: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解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潼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每一句,分析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诗歌意象的题目,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山坡羊·潼关怀古》2. 板书内容:(1)作者:张养浩(2)诗歌背景:潼关古战场(3)意象分析:山、水、人、事(4)情感分析:怀古伤今、忧国忧民(5)艺术特色:对仗工整、韵律优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全诗。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1)见教材。
(2)示例:诗歌通过描绘潼关古战场的壮阔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历史沧桑、战争残酷,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激发我们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审视诗歌,提高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朗读节奏。
(2)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寓意。
(3)学会从多个角度赏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理解。
(2)诗歌意象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提问:“山坡羊”是什么?为何要以“潼关怀古”为题目?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认读和朗读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赏析诗歌:从多个角度(如历史、文化、艺术等)审视诗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结合课内学习,课外选取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潼关古迹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七)对比鉴赏《山坡羊·骊山怀古》相同点:古迹绘景抒怀不同点:从不同角度对当朝统治者进行批判和警醒。
《山坡羊·潼关怀古》从百姓的角度批判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山坡羊·骊山怀古》从统治者的角度揭露封建统治者无论赢输,最终都逃脱不了回归泥土的命运。
(八)知人论世―—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联系作者生平,小结作者发思古之幽情,叹世事之炎凉,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
)(九)推荐阅读张养浩以《山坡羊》曲牌名创作的七首小令。
结合学过的两首曲,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化用诗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丁鹤威《化鹤歌》“城郭犹是人民非”。
通过对比写出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用典: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情感:表明态度与决心,饿死殉国的爱国之情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正气【思想情感分析】在诗中,同学们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呢?爱国、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诗人情感:被俘远行,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现实的孤独、哀痛和悲伤;以及大义凛然的民族正气,宁死不改坚定信念的爱国之情。
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干戈.(gē)舂.谷(chōng)狗窦.(dǒu)B.阑.干(lán)兜鍪.(móu)锦衾.(jīn)C.宫阙.(quē)冢累.累(lěi)寥.落(liáo)D.踌躇.(chú)羌.笛(qiāng)狐裘.(qiú)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坐断..东南战未休(占据)B.瀚海..阑干百丈冰(浩瀚的大海)C.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D.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指史册)3.【新独家原创】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
(3)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历史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兴衰,珍惜当今幸福生活。
(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
3. 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包括作者简介、古诗全文、注释、译文等。
2. 相关资料:关于潼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音频:古诗的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作者张养浩及其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逐句解析,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3)讨论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历史场景。
3. 深入学习(1)分析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兴衰,珍惜当今幸福生活。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中的历史场景。
(2)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5. 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布置作业: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有关古诗,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 学生自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
(2)简要介绍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翻译诗句。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解析诗歌中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历史与个人的关系。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体验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让学生查找其他描写潼关的古诗文,进行比较学习,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以绘画、摄影、歌曲等形式,表达对潼关历史的感悟。
(2)组织作品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_______。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使学生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培养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情感把握和文学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文学价值。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字词解释:讲解诗歌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确保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句子翻译:对诗歌中的重要句子进行翻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5.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文学鉴赏:讲解诗歌的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亮点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8.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写一篇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文章。
3. 查找其他有关张养浩的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诗歌全文、注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课件。
2. 教材:准备《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笔记。
3. 参考资料:收集有关张养浩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用于课堂讲解。
4. 投影仪:确保投影设备正常运作,方便展示课件内容。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关爱。
(2)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背诵和朗读。
2. 诗歌背景的了解和主题的把握。
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张养浩及其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歌背景,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心情。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诗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仿写,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鼓励。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作者情感和审美情趣的短文。
3. 推荐阅读其他张养浩的诗歌,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歌背诵和默写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同学们,上课!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板书: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我们先来熟悉下作者,作者张养浩,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辞职归隐,屡召不起。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
《山坡羊·潼关怀古》即作于赴任途中。
是年,积劳而死。
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潼关,古代关名,在陕西省东部,今潼关县。
此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乃秦、晋、豫三省要冲,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怀古,对古人的事迹有所追念和感慨。
本首选自《全元散曲》,是张养浩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曲中的佳作。
教师泛读,首先老师来读一下这首曲子,同学们注意听字音,注意老师读的节奏、重音和语气语调,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
同学们注意几个字音正音山峦(luán)踌(chóu )蹰(chú)宫阙(què)兴(xīng)(教师领读两遍)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
下面,学生们来自主品读课文并试着联系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内容。
(找几个同学来解释几个词,再翻译课文)
①峦:小而尖的山。
②山河:“山”指华山;“河”指黄河。
与现在说的“山河”,泛指国土,不一样。
③表里:表,外边;里,里边。
古时称潼关之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
④潼关路: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讲。
⑤宫阙:帝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秦汉的皇宫建筑。
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这里都是泛指某个王朝的兴起(建立)或灭亡。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4、讨论:同学们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全曲的前三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用是什么?这里“聚”有什么含义?这里“怒”又有什么含义?第二个问题:我们来给这首曲子分下层次,看看这首曲子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都写了什么内容呢?第三个问题:这首散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要求每小组同学自由发表意见,有问题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开始吧!(找同学分别回答,教师分别讲解)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用是什么?这里“聚”有什么含义?这里“怒”又有什么含义?哪组同学来回答?(找两组)
明确:聚”:汇聚。
一个“聚”字就把静止的山峦写动了,山峦仿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让我们感到了山之动势。
怒”,发怒。
一个“怒”字把自然界无生命的流水人格化了,河水咆哮不息,具有强烈的气势,就像是作者震荡的胸臆又仿佛就是为人间不平而大声呐喊。
拟人手法、以动写静,“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雄伟壮观、地势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
之地,自然引出下文。
评析写作特点——语言精练,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我们来给这首曲子分下层次,哪为同学来说说你们组同学讨论的结果?(找两组)
这首曲子我们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1-3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板书:一、(1-3句)潼关雄伟气势
第二层(4-7句)“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板书:二、(4-7句)所见所感
第三层(8-9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总写作者的感慨。
——板书:三、(8-9句)感慨无论是一个朝代的兴起还是灭亡,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那这首散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两组)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我们同学们再来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五、小结
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六、作业
课后背诵并默写这首散曲。
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1-3句)潼关雄伟气势
二、(4-7句)所见所感
三、(8-9句)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