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章 直流电机原理(第二部分)

合集下载

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三章.

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三章.

2. 自励直流电机 (1)并励直流电机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并联连接,如图3.12(b)。 (2)串励直流电机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流过相同电流,如图3.1(c)。 (3)复励直流电机 励磁绕组分两部分,一部分与电枢回路串联,另一部分与电
枢回路并联。如图3.12 (d)。连接时,可先串后并,也可先并 后串。 不同励磁方式的直流电机有不同的特性。
示意图。若N为一个磁极上的励磁绕组匝数,励磁电流为I 时, 每极的励磁磁通势为:F = I N 。
图 3.8 四极直流电机 空载时的磁场示意图
图中主磁通的路径是: 从N极、经气隙、经电枢齿、经电枢轭、到另一部分电齿、再 到气隙、经S极、经定子轭、回到N极。称为 主磁路。
图中只与励磁绕组相链的磁通为漏磁通,其所经过的路径称 为漏磁路。
(3-12)
式中 ia = Ia/2a 为导体里流过的电流,Ia为总电流, a为支路
对数。
一根导所产生的转矩为
(3-13)
式中 D = 2 p τ/π 为电枢直径。
总电磁转矩为
(3-14)
将 Bav
li
代入式(3-14)得
(3-15)
式中
为转矩常数。若 Φ 的单位为Wb, 电流的单位
为A, 则转矩 T 的单位为 N·m
Z e 代表电机总虚槽数,用 u 每个实槽中的虚槽数,见图3.13 (c)。则总虚槽数为: 此时绕组的总导体数为: 直流电机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即单叠绕组和单波绕组。
3.4.1 单叠绕组 1.节距 (见图3.14) (1)第一节距 y 1 : 指同一元件两元件边的间距,用虚槽数
或换向片数表示。
式中 ε是使Y1凑成整数的一个分数。
第三章 直流电机原理

《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大纲

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大纲大纲适用: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总学时:80学时,4学分编写:机电工程系执笔:王官升一、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电力拖动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动静态性能分析以及电机选择和实验方法,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同时要求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常用电气仪表(器)的使用。

为进一步学习“电力电子拖动自动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等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电路原理”或“电工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第一章电机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电磁感应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物理意义第二节机电能量转换基本原理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第三节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第四节电机的能量损耗与发热理解电机的能量损耗与发热过程第二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第一节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掌握电力拖动的系统的运动方程,并能熟练运用于电力拖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第二节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了解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掌握各种负载特性的特点第三节电力拖动系统的稳态分析——稳定运行的条件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稳态分析方法,并能用于分析电力拖动系统的稳定问题第四节电力拖动系统的动态分析——过渡过程分析第五节多轴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的简化第三章直流电机原理第一节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及结构掌握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第二节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磁场掌握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和磁场的磁通分布第三节电枢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掌握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的计算方法第四节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和工作特性了解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和工作特性第四章直流电动机拖动基础第一节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分类第二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了解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第三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了解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第四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指标、方法、方式与负载类型第五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了解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第六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第五章变压器第一节变压器的用途、结构及铭牌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第二节变压器的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了解变压器的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第三节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和参数测定掌握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和参数测定第四节变压器的运行特性了解变压器的运行特性第五节三相变压器掌握三相变压器的结构特点第六节其它用途的变压器第六章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理论第一节电枢绕组的磁动势了解电枢绕组的磁动势第二节旋转磁场的形成和特点理解旋转磁场的形成和特点第三节交流电机的主磁通和漏磁通理解交流电机的主磁通和漏磁通第七章异步电机原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异步电机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第三节异步电动机转子静止时的电磁关系掌握异步电动机的电磁关系第四节异步电动机转子旋转时的电磁关系理解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关系,转矩的关系第五节对称运行的等值电路及相量图第六节负载运行的功率和转矩第七节异步电动机负载运行的功率和转矩第八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了解异步电机的工作特性第八章同步电动机的原理第一节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同步电动机电压方程式和相量图第三节同步电动机电压平衡方程式和相量图能掌握同步电动机的电压方程和相量图第四节同步电动机功率方程功角特性理解同步电机的功率方程和功角特性第五节同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及U形曲线理解同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调节和U形曲线第八章交流电机拖动基础第一节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理解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第二节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掌握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式第三节异步电动机的调速了解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第四节异步电动机的制动了解异步电动机主要的三种制动方法第十章电力拖动系统电动机的选择第一节电动机的型号和铭牌参数理解电动机的型号和铭牌参数第二节电动机的绝缘等级与工作制分类了解电动机的绝缘材料及工作制分类第三节不同工作制下电动机的功率选择了解电动机不同工作制下的功率选择第四节电动机额定数据的选择理解电动机的额定数据第十一章特种电机第一节单相异步电动机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第二节磁阻式同步电动机了解磁阻式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与起动问题第三节磁滞式同步电动机了解磁滞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四节步进电动机了解步进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六节直线电动机了解直线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案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案
第 3 周
日期:
地点: 教
第 2 章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第 1 节 典型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及转矩
第 2 节 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第 3 节 多轴电力拖动系统转矩及飞轮矩的折算
第 4 节 负载的机械特性
教学重点:
运动方程式、负载机械特性。
教学难点:
运动方程式。
讲授主要内容:
典型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及转矩、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多轴电力拖动系统转矩及飞轮矩的折算、负载的机械特性等。
本次课主体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主讲、习题课(第二章内容)
布置作业
思考题:P48 2-1、2-2、2-3、2-4、2-7、补充题
作业: P48 2-9
教学后记
下次从第三章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讲起。
课程第 7 讲
第 4 周
日期:
地点: 教
第 3 章
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 1 节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作业:P33 1-3 、 1-4
教学后记
下次从直流机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讲起
课程第 3 讲
第 2 周
日期:
地点: 教
第 1 章
直流电机原理
第 5 节 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
第 6 节 直流发电机
第 节
第 节
教学重点:
直流机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直流发电机基本方程式和工作特性
教学难点:
并励直流发电机自励过程
转子转动时的电磁关系、转子电路、定转字的磁动势平衡关系、折算与等值电路、功率传递与损耗、电磁转矩与转矩平衡关系等。
本次课主体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主讲
布置作业
思考题:P179 5-23

电机及拖动基础

电机及拖动基础

B1
B2
/ 2 A
0.613 10 3 4 10 4
/2T
0.766T
由图1-10中DR530的磁化曲线查得,H1 H2 215 A/ m 则左右两边铁
心段的磁压降
H1l1 H 2l2 215 15 10 2 A 32.25 A
(4)总的磁动势和励磁电流为
Ni H1L1 H 3L3 2H (4818 87.75 32.25) A 4938 A

铁心l 的0导.3m磁率
(注Fe意 它500仅o仅是一点,就是导
磁率使得磁路不是线性的),套在铁心上的励磁绕组
500匝。求铁心产生1(T)的磁通密度,需要多少磁动
势和励磁电流
解:
用安培环路定律 磁场强度: H
B / Fe
1
5000
107
A / m 159A / m
磁动势: F Ni Hl 159 0.3 47.7A
励磁电流:
i F / N Hl / N 47.7 9.54 102 A 500
3。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A
(1)磁路的基尔霍夫第一 定律
当铁心带有分支而不是 2 简单回路,如图在铁心
N
3
柱上加有磁势时,磁通
的路径图中虚线所示。 在闭合面中A中,串入和 流出的总磁通等于零。
1
图1—4 磁路的基尔霍夫 第一定律
i Ni 4938 A 2.469 A N 2000
第四节 交流磁路的特点
铁心线圈中通以直流电流来励磁:分析简单.励磁电流恒定. 线圈中无感应电动势,电流大小取决于线圈电阻本身.功 率损耗只有 I 2 R
铁心线圈中通以交流电流来励磁:分析复杂.励磁电流交变. 线圈中有感应电动势,电流,电压及功率损耗分析和直流 有所不同.但瞬时和直流磁路是一样的,可以遵循基本磁 化曲线.磁通量和磁密用交流的瞬时值表示,磁动势和磁 场强度用有效值表示.

第三章 直流电机(2-5)

第三章 直流电机(2-5)

3)绝缘材料:作为带电体之间及带电体与铁心间 的电气隔离,要求耐热好,介电性能高。 4)结构材料:使电机各个零件构成一个整体,要 求材料的机械强度好,加工方便,重量轻。 四、电机的发热: 任何机械装置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发热 的现象,我们已经学过了电工,那么,很显然, 这是损耗的出现所导致的结果。 1、温升:电机的温度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不在上升 而达到某一稳定数值,此值和周围冷却介质温度 之差,我们称之为温升。 电机的温升不仅取决与损耗的大小和散热情况, 还与电机的工作方式有关:
铁心是导电的,交变的磁通也能在铁心中感 性电动势,并引起环流,这些环流在铁心内 部围绕磁通做涡流状流动,称为涡流。涡流 在铁心中引起的损耗称为涡流损耗
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总称铁心损耗
PFe CFe B f G
2 m 1.3
硅 钢 片 中 的 涡 流
B

八、能量守恒定律: 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同样使用, 稳态运行时,
电刷A与B间的电动势波形
思考:如果没有换向器,电刷A、B间的电动势 波形是什么样的?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电动机中换向器和电刷的作用
换向器和电刷的共同作用是: 1、保证了每个磁极下线圈边中的电流始终是一个方 向,使电动机能连续的旋转。 2、将刷间的直流电逆变成线圈中的交流电; 3、把外面不转的电路与转动的电路连接。 思考:若无换向器,会出现什么结果?
电刷
b
N
a c
S + U –
I F IE Fd Tn NhomakorabeaE
换向片
当直流电机运行于发电状态时,感应电动势 的方向与电枢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同。电枢绕组通 过电刷输出电能。
2. 电磁转矩 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中的电流(电枢电流Ia)与磁 通 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和电磁转矩,直流电机的 电磁转矩公式为 T=CT Ia

《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基础适用专业:201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函授)、201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业余函授)、201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201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业余函授(专科)辅导教材:《电机与拖动基础(2版)》汤天浩编著机工出版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作用《电机与拖动基础》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是继数学、物理、电路等有关理论基础课之后必修的课程,系统地阐述主要类型电机: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感应电机、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过程、基本方程式、等效电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机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及其电机的应用有比较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从事电气工程学科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电机的基本原理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电机与拖动技术的发展概况;电机的主要类型。

2.掌握电机理论中常用的基本电磁定律;铁磁材料的特性。

第二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1. 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

2.熟练掌握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3. 理解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第三章直流电机原理1.理解直流电机空载和负载时的磁场及电枢反应;电机的可逆原理。

2.掌握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直流电机单叠绕组与单波绕组;直流电机的换向。

3.熟练掌握直流电机电枢电动势、电磁转矩和电磁功率;直流电机的运行原理、电动机惯例、基本方程式、机械特性、工作特性及相关运算。

第四章直流电机拖动基础1.掌握单轴系统运动方程式;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熟练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的特点、过程分析和相关运算。

第五章变压器1.了解三相变压器磁路系统;三相变压器绕组接法和磁路系统对电动势波形的影响。

2.理解单相变压器空载运行物理现象及电势、电流分析;变压器工作特性。

《电机与拖动基础》习题解答

《电机与拖动基础》习题解答

《电机与拖动基础》习题解答第一章 直流电机原理P331-21一台并励直流发电机N P =16kW , N U =230V,N I =69.6A ,N n =1600r/min,电枢回路电阻a R =0.128Ω,励磁回路电阻f R =150Ω,额定效率N η=85.5%.试求额定工作状态下的励磁电流、电枢电流、电枢电动势、电枢铜耗、输入功率、电磁功率。

解:fN I =N f U R =230150=1.53A aN I =N I +fN I =69.6+1.53=71.13A aN E =N U +aN I a R =230+71.130.128⨯=239.1Vcua p =2aN I a R =271.130.128⨯=647.6WaN E aN I =239.171.13⨯=17kW输出功率1N p =N N P η=1685.5%1685.5%=18.7kW1-29并励直流发电机N P =7.5kW , N U =220V , N I =40.6A , N n =3000r/min,Ra=0.213Ω.额定励磁电流fN I =0.683A,不计附加损耗,求电机工作在额定状态下的电枢电流、额定效率、输出转矩、电枢铜耗、励磁铜耗、空载损耗、电磁功率、电磁转矩及空载转矩。

解: a I =N I -fN I =40.6-0.683=40AP 1=N U N I =22040.6⨯=8932W N η=1N p p 100%⨯=75008932100%⨯=84% 2T =9550N N p n =95507.53000⨯=24N ·m cua p =2a I Ra=240⨯0.213=341W2203220.683N f fN U R I ===Ω 2cuf fN f p I R =∙=2200.683N fN U I ∙=⨯=150W0189327500341150941N cua cuf p P P p p =---=---=189323411508441M cua cuf P p p p =--=--=WT =9550M Np n =95508.4413000=27 N ·m 02T T T =-=27-24=3 N ·m第二章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P482-9 负载的机械特性又哪几种主要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负载的机械特性有:恒转矩负载特性、风机、泵类负载特性以及恒功率负载特性,其中恒转矩负载特性又有反抗性恒转矩负载与位能性恒转矩负载,反抗性负载转矩的特点是它的绝对值大小不变,但作用方向总是与旋转方向相反,是阻碍运动的制动性转矩,而位能性转矩的特点是转矩绝对值大小恒定不变,而作用方向也保持不变。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Motors and Electric Drives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选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交、 直流电机, 控制电机及变压器等的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 分析计算及电机选择与实验方法 等,为学习《机床电气控制》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 知识。

3. 适应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化与自动化等非电机制造类专业的 本科课程教学。

4.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 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66 学时,实验教学 14学时,共 4.5 学分。

教学 学时分配见第四部分。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份) 推荐使用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邱阿瑞主编的《电机与电力拖动》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1)(2) (3) (4) (5) (6)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模型、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共开设有关实验 14 个学 时,具体实验内容与所需实验仪器、设备等见实验大纲要求。

8.考核方式:(说明,成绩评定办法)理论考试成绩占 70%,实验及平时作业等占 30%。

9.课外自学要求 ( 包含作业要求 )5.6.7.唐介主编 . 电机与拖动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顾绳谷主编 . 电机及拖动基础(第二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朱东起主编 . 电机学(上、下册)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5 李发海等编著 .电机学(上、下册 ). 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1 杨兴瑶编 . 电动机调速的原理及系统 .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9 丛望,郭镇明编 . 电机学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6课前需要预习,课后看书复习。

每一章后留适量的作业,要求按时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元件2对应边之间的跨距是合成节距y,用虚槽数
表示。每个元件首、末端所连两个换向片之间的跨 距是换向器节距yk,用换向片数来表示。
y=yk=1 (3)第二节距y2:连至同一个换向片的两个元件边 之间的距离,用虚槽数表示。
y2=y1-y
τ
•3
2. 单叠绕组的展开图
实例: 已知一台电机的极数2P=4, Ze=S=K=16,画出它的右行单叠 绕组的展开图。
额定电流
额定电磁转矩
•18
3.5 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
直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
电枢电动势—输出电动势(与电枢 电流同方向) 电磁转矩—制动性转矩(与转速方 向相反)
电枢电动势—反电动势(与电枢电 流反方向)
电磁转矩—拖动性转矩(与转速方 向相同)。
电枢电动势的方向由电机的转向和主磁场的方向决定 电磁转矩的方向由电枢电流和主磁场的方向决定
•19
3.5.3 直流电机的电枢反应
Bδ τ
如磁路不饱和,总磁通量不变。但磁路饱和时,总磁通要降低, 称为去磁效应。
• 电枢磁通势改变气隙磁密分布及 每极磁通量大小的现象称为电枢 反应。
•06:50 •20
3.5.1 电枢电动势
电枢电动势是指直流电机正、负电刷之间的 感应电动势,也就是电枢绕组每个支路里的感 应电动势
一个极距范围内的平均磁密:Bav


li
一根导体的平均电动势: eav Bavliv
v 2 p n 60
eav

(
li
)li (2 p
n) 60

2 p
n 60
电枢电动势:Ea
根据感应电动势公式,气隙每极磁通Φ为
•16
3.5.2 电磁转矩
一根导体所受的平均电磁力:
fav Bavliia
导体里流过的电流:
ia

Ia 2a
Ia:电枢总电流
一根导体所受的平均电磁转矩:T1

fav
D 2
D 2 p
电枢总的电磁转矩
D pz
T zT1 zBavliia 2 2a Ia
3 4 56
B1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2 +
B2 -
+

放电刷的原则:正、负电刷之间得到最大的感应电
动势,或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中感应电动势最小
•5
3. 单叠绕组元件连接次序
上层元件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2.正负电刷间感应电动势最大。 3.电刷杆数等于极数。
在电机的极对数(大于1)、元件数以及导体截面积相同的 情况下:
单叠绕组并联支路数多,每个支路里的元件数少,适用于 较低电压较大电流的电机。
单波绕组支路对数始终为1,每个支路里含有的元件数多, 所以适用于较高电压、较小电流的电机。
•14
3.5 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
下层元件边
•6
4. 单叠绕组的并联支路图
•7
3.4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单叠绕组的特点 1) 每个极下的元件组成一条支路,并联支路对数a等于极对 数p: a = p 2)正负电刷间感应电动势最大,被电刷短路的元件里感应 的电动势最小。 3)电刷杆数等于极数。
•8
3.4.2 单波绕组
单波绕组:两个相邻连接的元件成波浪式前进,分别处于两对不 同的磁极下,每个元件所接的两个换向片相隔较远,y=yk≈2τ。 1. 节距
1)第一节距y1:与单叠绕组相同 2)合成节距y和换向器节距yk :
y = yk
pyK K 1
yK

K 1 p
3)第二节距y2:
y2 y y1
•9
2. 单波绕组的展开图
实例:2P=4, Ze=S=K=15 单波绕组
1.绕组数据计算
y1

ze 2p



15 4

1 4

4
y

yk

K
m1 p

15 1 2

7
y2 y y1 7 4 3
•10
2. 单波绕组的展开图
y1=4 y=yk=7 y2=3
单波绕组元件的连接次序
•11
3. 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图
•12
3.4.2 单波绕组
单波绕组特点 1. 单波绕组把相同极性下的全部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即
a=1。 2.正负电刷间感应电动势最大。 3.电刷杆数等于极数。
电枢绕组的全部导体数(z)
z=2uNyZ=2NyZe·
一个虚槽
•2
3.4.1 单叠绕组
1. 节距:
(1)第一节距y1:同一个元件两条边之间的距离, 以虚槽数计,总是整数。选择y1的依据是尽量 让元件里感应电动势为最大,y1应接近或等于 极距τ 。
y1

Ze 2p


整数
p:极对数
(2)合成节距y和换向器节距yk :元件1与和它相连
•13
单叠绕组和单波绕组特点比较
单叠绕组的特点
1) 每个极下的元件组成一条支路, 并联支路对数a等于极对数p: a = p 2)正负电刷间感应电动势最大,被 电刷短路的元件里感应的电动势最 小。 3)电刷杆数等于极数。
单波绕组特点
1. 单波绕组把相同极性下的全部元件 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即a=1。

z 2a
eav

z 2a
2 p
n 60

pz 60a
n
电动势常数:Ce

pz 60a
Ea Cen
•15
3.5 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
例题3-3 已知一台l0kW、4极、2850r/min的直流发电机,电 枢绕组是单波绕组,整个电枢总导体数为372。当发电机发出 的电动势Ea=250V时,求这时气隙每极磁通量Φ。 解 已知这台直流电机的极对数p=2,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 对数a=1,于是可以算出系数
转矩常数:C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z
2a
=9.55Ce
T CtIa
•17
3.5.2 电磁转矩
例题3-4 已知一台四极直流电动机额定功率为l00kW,额定电压 为330V,额定转速为730r/min,额定效率为0.915,单波绕组, 电枢总导体数为186,额定每极磁通为5.98×l0-2Wb,求额定电磁 转矩。 解 转矩常数
3.4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 元件:构成绕组的线圈称为绕组元件 • Ny:元件的匝数 • 同一个元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别接到不同的换向片上,一个元
件的首端和另一个元件尾端接在同一个换向片上。
• 元件数S,换向片数K: S=K
绕组元件
•1
3.4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实槽数Z,一个实槽中的虚槽数u,总虚槽数Ze Ze=uZ=S=K
1. 计算节距:
y1=Ze/2p=4
y=yk=1
y2=y1-y=3
计算节距 画绕组展开图
安放电刷
•4
2. 单叠绕组的展开图
y1=4 y=yk=1 y2=3
电枢转向
τ
τ
τ
τ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S
N
S
N
S
14 15 16 1 2
+
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