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断句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5节 文言句子翻译和断句课件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5节 文言句子翻译和断句课件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
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 “近臣”。
附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1)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
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
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 (2)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
他丝绢?
参考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 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 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 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
(1)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
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 (2)我听说,君பைடு நூலகம்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

2017高考文言文之断句

2017高考文言文之断句
高考文言文复习 断句
有一个在外地打工的青年,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由于平时读书不用心,也没有打上标点符号, 其中有一段内容是
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想,这是为什么?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读
(笑)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 / / /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 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沛公北向坐 / 张良西向侍 / 范增数目项王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项王默然不应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
规律一: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 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 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 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母读:(哭)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 / /
高考文言文之 断句
学习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 学会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 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考点讲解
1、断句知识介绍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 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 。”断开,叫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本心
规律四:修辞断句
文言文是比较讲究修辞技法的,对偶、 排比、顶真、反复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修辞方法。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 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利用好这两 大特点,我们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 了。

语文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语文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习题回顾
(2016全国新课标卷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太史公日: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 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 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 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难 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 ,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 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 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 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 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主将接受命令后,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钻炙 龟甲,选择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
答案【C】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 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 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
勤动笔墨习句读 触类旁通得妙法
——备战2017高考之文言文断句
教学目标
1、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 方法;
2、学会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提高 语文备考复习效率;
3、提升高考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 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 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窍门2: 虚词断句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等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 中的关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如: 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 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偶
窍门4 修辞断句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 (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窍门5 特殊句式断句
大显身手:高考题检测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 句。(3分)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 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 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 是夫
第一步:读文段,抓住要点。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步:找特征( 找名词 、虚词 、对话、 修辞)

∕∕ ∕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 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追梦2017一轮复习全国卷精细备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课件

追梦2017一轮复习全国卷精细备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课件

栏 目 链 接
高考解密
二、翻译概述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 不增译。 所谓“达”, 就是译文明白晓畅,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 无语病。 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栏 目 链 接
高考解密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 相应地落实, 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 力 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所谓“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 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 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栏 目 链 接
高考解密
5.懂语法,知常识 文言文的语法有其独特的体系,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断句时要注意词类活 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现象,掌握它们可帮助断句。如文段中“湖阳公主新寡” 有主有谓,叙一事,是主谓句,应当断开, “朝臣”是“论”的宾语,当属上;不 能作“观”的主语,决不能属下。再如“方且图之”的“之” ,是属上还是属下? 按现代汉语习惯,容易把“之”和“后”连起来读,但这里“之”是“图”的宾 语,一定要属上,不能属下,与“后”连用。 此外,懂得古代的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官职等知识也有助于 我们正确断句。 如“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一句出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是说彗星在西方出现,一共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在十六日那天。因为古人一 般是以干支纪日的。
栏 目 链 接
高考解密
4.看句式(修辞),作参考 古人写文章多讲究节律以求音乐美, 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 字数和结构,以使语句整齐对称,这可供断句时参考。如帝引用的谚 语,应断为“贵易交,富易妻”,这里的“易”是更换的意思,不是 “容易”的“易” ;又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也 应根据这一点断为“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古人也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技巧来达到语气连贯的效果, 因此在阅 读文段时要注意对偶、排比、互文、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格,并 以此作为断句的依据。

2017语文高考总复习 断句精选课件PPT

2017语文高考总复习 断句精选课件PPT

六、再回首,细检验——题目 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 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 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 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 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 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 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 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 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 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 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 书映光而读之。
二、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 惟、斯等等;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 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 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 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 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 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 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 句式;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共25张)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共25张)
第17页,共25页。
•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 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 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 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 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2014广东卷)
殊不介意/
• 答案:D
第19页,共25页。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duàn jù),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014新课标II )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 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 下/
•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 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 泣下/
•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 /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
•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 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 辄泣下/
• 答案:C
第20页,共25页。
• 6、下列用“/”给文中断句(duàn jù),正确的一项是(14湖南
概说的就是……吧”。) •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 5、惟……耳(只是……罢了!) • 6、亦……哉(也真是……啊!)
第10页,共25页。
• 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 1、得无……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kǒngpà)/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2017高考文言文之断句

2017高考文言文之断句

规律二:虚词断句(详细分析与补充见大书82页)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等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 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
规律一: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 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 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 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特殊情况: 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 断停顿(如:古之学者必有师),或“者 也”连用时(非无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也),其后不能断句。 2、也” 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 诵读时不能停顿(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后不能断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 (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2017年高考文言文复习 之文言断句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年 份
安 徽
北 京
福 建
广 东
湖 北
湖 南
江 苏
山 东
四 川
天 津
新 课 标 Ⅰ ×
新 课 标 Ⅱ ×
浙 江
重 庆
江 西
上 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 寡人、臣、仆、妾等第一人称代词,尔、汝、 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 足下等第二人称代词,之、其、彼等第三人称 代词 。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 “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 “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 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 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归纳总结
对策一:寻找标志,当断则断。
★语言标志1:虚词标志 ★语言标志2:实词标志 ★语言标志3:修辞标志 ★语言标志4:句式标志
对策二: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 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了解)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 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人物: 昔人、其妻、其子。 事件: 有个人身上发痒,叫他的儿子、妻子搔痒,可是 搔不到痒处。 结果: 自己伸手一下子就解决了。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 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沛公北向坐 / 张良西向侍 / 范增数目项王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项王默然不应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 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 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 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虚词断句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等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 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高考链接(2016年全国卷)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 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 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 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法,更践九,习 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末年, 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备注:廋(s ō u),隐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借助名词(代词)法 找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 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 间等。
★语言标志2:实词标志
名词代词作标志:名代词作主语,前面可能
断句;名词代词作宾语,后面可能断句。
名词(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 物名、动物名等)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语言标志4:句式标志
…者…也,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岂…哉等,反问句式; 何……之有(何厌之有) 、唯……是……”(唯余马 首是瞻)宾语前置句。 固定结构:得无…乎,无乃…乎,况…乎等。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对偶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言文专题复习 ——断句
《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 考点提出的要求是正确断句。 考情分析:2014、2015、2016、2017连续 四年全国高考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为3 分。根据<<郑州市2015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的数据,文言文阅读难度为0.58,难度系数较 大,尤其是4小题难度为0.43,难度系数过大, 所以该题很有的区分度。第4题(断句题)得分 率 (42.67%)较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B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 之/果然/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耶、与(欤)、邪(
耶)哉,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特殊情况: 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 顿(如:古之学者必有师),或“者也”连用时 (非无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后不能断句。 2、也” 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 时不能停顿(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其后不能断 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 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语言标志1:虚词标志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且夫等。 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俄而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然、纵使、向使、是故、 然则 、况且、若夫、至于、已而、岂非
2.通过练习,巩固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 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 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 其人怒曰∕妻子内(了解)我者∕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 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对策三:区别差异,善假于物
1、对比四个选项不同之处重点分析 2、用好第6题层意概括题以及周边语境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 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 矣,翰亦罢去。(2015年全国卷《孙傅传》)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 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 “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 “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 “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 或“岂不也是……吗”对译。
反复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本心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
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
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排比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 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 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 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语言标志3:文言修辞
修辞:顶真句、对偶句、排比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当堂练习
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 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 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宋弘传》) 答案: 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 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 可忘/糟糖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断句概念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习其句读,就是学会断句,常常在句末了用“。”断
开,叫“句”;句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 dou)。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
的理解和把握,对所考查的语段进行语义和语气上的
停顿。
学习目标:
1. 通过旧知,归纳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 法,明确文言文断句的步骤。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凭对话、引文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白” “语” “道” “谓” “对” “云” “言” 等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 引用等不同情况。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