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文言断句(高三复习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文言文断句

2020高考文言文断句
《资治通鉴·周纪五》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 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 /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 /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 /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 而 务 爱 粟 / 为
——文言文断句
今日故事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 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 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古书没有标点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 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 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 断句读。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
太谁宗触曾忤罢陛朝下/怒帝曰/岂会过杀魏此征田每舍廷汉争/文辱德我后使问 / 谁我触常忤不陛自下得/ 帝后曰退/而岂具过朝魏服征立/每于廷庭争帝辱惊我曰/ 使皇我后常何不为自若得是/后对退曰而妾具闻朝主服圣立臣于忠庭今/陛帝下惊圣 / / / / 译曰文明:皇故太后宗魏有何征一为得次若直下朝是言后妾生对幸气曰地备说妾数:闻后“主宫真该圣安杀臣敢了忠不这个贺今乡巴 / / / 佬陛!”下文圣德皇明后问故:魏“征谁得惹陛直下言生气妾了幸?”备太数宗说后:宫“谁安能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0文言断句含解析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0文言断句含解析

文言断句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其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敝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

(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B.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C.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D.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亡金革之危, 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大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C.正言者/胃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D.正言者/谓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王肃字子雍。

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 粮悬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于是遂罢。

2020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2020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 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 也。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 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 可及也。
▪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 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 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 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 使人不能赶上。

断句口诀
▪做题前:
▪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 文段休问长与短, 熟读精思是关键。
▪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 联系全文前后看, 先易后难细分辨。
做题中:
词性词义要精研,句法结构帮助判。
紧抓“曰”“云”“言”,对话标志易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新冠背景下的语文学习课
▪ 敬畏自然 ▪ 珍爱生命 ▪ 直面人性 ▪ 文化反思 ▪ 家国情怀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 □什么叫断句
▪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 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 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 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 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 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 读。
▪ 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 读之。(凿壁偷光)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 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2020届文言断句高中高三总结复习版本(共47张PPT)

2020届文言断句高中高三总结复习版本(共47张PPT)

例题感知:用“/”给下面(xià mian)文字断句。(6处)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 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 子孙可谓死君乎!”(《秦晋崤之战》)
第七页,共四十七页。
▪ 例题(lìtí)感知:(3处)
▪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lín shè)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 读之。(凿壁偷光)
第八页,共四十七页。
高考链接(liàn jiē):(2017·全国卷Ⅲ,节选)
A.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 B.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
第五页,共四十七页。
第六页,共四十七页。
方法一:标名(biāo mínɡ)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 名词(míng cí)(或代词)常作主语、 宾语。(常见名代类型,见学 案) 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例3:(遂宁东辰2019届第二学月月考)
(孔镛)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
(节选自《明史(mínɡ shǐ)•孔镛传》) A. 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 B. 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
例4: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 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 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断句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断句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文言断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

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

”邑虽然其言,而竟不用。

升称病乞身,邑不听。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A.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B.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C.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D.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答案A解析解答这道题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处“发”是一个及物动词,后面不能缺少宾语,“兵役”作了“发”的宾语,因此应该在“兵役”后断开,可排除B、D两项;第二处“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是一个骈句,据此可排除C项。

故选A。

参考译文范升,字辩卿,是代郡人。

王莽的大司空王邑征召范升做议曹史。

当时王莽连续征兵,赋税繁多,范升于是向王邑提意见道:“现在天下的事情,像太阳、月亮那样明亮,像雷鸣那样震天动地,而朝廷却说看不见,王公也说听不见,那么百姓怎能不呼天?现在正是春季,一年的开始,却动员百姓到远方服役,戍守边疆,野菜不能充饥,田地荒芜无人耕种,谷价飞涨,每斛涨至数千,官吏、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不再是国家的人。

这样下去,那么青州、徐州的强盗就近在腹地了。

北京2020高考语文经典总复习 文言断句

北京2020高考语文经典总复习 文言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考查题型:大致命题形式:主观点断,一般只要求在句中关键处断开。

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

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便。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复习:(10)文言断句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复习:(10)文言断句Word版含解析

文言断句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敝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

(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B.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C.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D.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亡金革之危, 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大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C.正言者/胃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D.正言者/谓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肃字子雍。

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 粮悬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断句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断句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
试题预览
专题01文言文阅读断句
【必考指津】
断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乃至理解内容的综合能力。文言文阅读断句已经在多个省市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多年,全国课标卷从年开始考查,至年高考,连续考了6年,预测依然是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也就是给古书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真题导航】
一、(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过手:(2018山东师大附中二模)
沈璋字之达……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 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 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 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 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 何憾!”少顷,怒解。(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例2:其年,(汪)革遁入行都,厢吏执之以闻,遂 下大理狱,具枭于市。(岳珂《桯史·汪革谣谶》) 注:【厢吏:南宋地方官名。大理:即大理寺, 掌管刑狱的官署。 枭:悬首示众。】 【明确】 ……遂下大理,狱具,枭於市。
例3:(遂宁东辰2019届第二学月月考)
(孔镛)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
2)传主的直系亲属可直接省姓称名。
例: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
琰第二子也……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混风格高峻,少 所交纳……【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 /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 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规律二: 借动词,定句读
(一)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较多,但 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 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明确 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例题感知
下列对《张衡传》中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 )
A.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 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规规律律五四:: 据依句修式辞,定断句读
1、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2、对称句式 3、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是等修辞方法。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例题感知:用“/”给下面文字断句。(6处)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
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 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 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 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 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秦晋崤之战》) 【答案】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
B.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 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C.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 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D.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 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襜帷暂驻
【真题过手】)(2018·天津)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 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 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白蘋洲五亭记 》白居易)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河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
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例题感知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 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 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 诡对而出
高考链接:【2015课表全国二卷】
来护儿,字崇善……会周师定淮南所 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 立功名之志(《北史.来护儿传》)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 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 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明确】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注意:对话标志词后断开需有对话的内容。 例1: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垓下之围》) 例2: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 例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过手练习: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9处)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
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
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
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
谓 之 安方 今 之 势 何 以 异 此(选自贾 谊《治安策》) 【参考答案】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 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 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 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 此
PS:
2、关于时间:
例1:【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
时间的段性存在
许将字冲元……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例2:【2018全国Ⅱ卷】
王涣字稚子……涣少好侠尚气力
A.涣少好侠/尚气力 B.涣少/好侠尚气力
时间作为动作性状的修饰伴随
文本感知: 1、李氏字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2、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 2、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3、精思傅会,十年才成(《张衡传》) 4、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文言文复习
----断句 文断句
【考试说明】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
题型:以客观题形式对课外古文断句。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找到相异处,结合文意,比较判断 。 第三步:带入检验,确保文从字顺、合情合理。
文从字顺、合情合理
例1: 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 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 【明确】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 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 语。(常见名代类型,见学案) 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例题感知:(3处)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 读之。(凿壁偷光)
规律三: 察对话,定句读
(二)文言文中对话常常用 “曰”“云”“言”“谓”为标志,一般 情况要在其后断开。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因而 遇到对话时,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和 答者。
例题感知:(9处)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 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 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3)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4)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与( 欤)、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例题感知: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
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逍遥游》)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 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 而无所至极耶/
【参考答案】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 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对称句式
古人为文讲究对称,其形式多样: 例: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 桂殿兰宫、尊贤而重士、明智而忠信 披绣闼,俯雕甍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真/ 题过手:【2018全国卷一】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
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 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 以为先驱。(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 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 并州刺史/ 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 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 并州刺史/
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PS:人物品评多用二、四字句式
【2014新课标全国卷一】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 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 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 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 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P/ S:
连续出现两个动词时,要仔细分辨动词的关系
例1:【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 例2:【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自学学案P3“PS”部分
高考链接:【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陈登云,字从龙……劾(贵)妃父郑承宪,言:“承 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 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 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 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 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 簧鼓朝绅/
高考链接:(2017·全国卷Ⅲ,节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