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 微观其意 / 主曰 / 宋公威容德器 / 群臣莫及 / 帝曰 / 方且图之 / 后弘被引见 / 帝令主坐屏风后 / 因谓 弘曰 / 谚言贵易交 / 富易妻 / 人情乎 / 弘曰 /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 / 糟糠之妻不下堂 / 帝顾谓主曰 / 事不谐矣
复音虚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 复音虚词得保持完整,
词
若、至于、足以、何以
不能点断
句中连词、以,而,于,为,则 介词
往往用于句中,在他 们前后一般不断句。
叹词
嗟夫,嗟乎、呜呼
独立,断句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 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 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法 (三)抓虚词,理关系
类别
句首 发语词 句首 时间词
句末 语气词
常见例词
夫、其、盖、唯、盍、斯、今、凡、且、 请、窃、且夫、若夫、至若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 “俄而”、“向之”、“斯须”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 哉、夫
断句技巧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就在其前面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就在其后面 断句。
1、(2021·全国Ⅰ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 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 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
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
诵道:“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
赐银压惊。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 “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 意填的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 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 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赞妙, 赐银压惊。
思路 点拨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 就断开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 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 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 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 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 于前故易也
▪ “为……所……”“见……于……”等被动句式 ▪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
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 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 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 以)……为”“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 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 ……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 异乎?);“况……乎”;“孰与……乎”;“其 ……乎”;“安……哉”等,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 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 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4、辨句式 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者, ……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 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 、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1)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
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 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美人,非常 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缁之素不可复白。
(2023新课标II卷)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 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 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 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 坚之类是也。”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符坚之 类H是也。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斯亦不足畏也已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 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3、据句式,定句读 根据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 动句、判断句、固定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式、因果 关系句、转折句。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ɡǔ),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 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 凫忽蹒(pán)跚而人语曰:“我鸭A也B杀C而食之D乃其分E 奈F何加我G以抵掷之H苦乎”《买鸭捉兔》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 外人不得争执
女婿断句: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
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儿子断句: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断句方法:
回归原文,把握文意 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1、明词性(名代、动形),定句读 主、谓、宾是构成文言文句子的基本成分。名词、代 词或名词短语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遇到它们作主语,即 可考虑在其前断开;遇到它们作宾语,常可在其后面断开。 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经常作谓语,一般 来说,尤其是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 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复习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参考译文】
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 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 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 毫不介意。
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古代有很多专用名词,如官名、地名、族名、书名、物名、制度名、年号、谥号、 帝号、时间等,还有天文、地理、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同样可以作为断句的辅 助。平时注意熟悉和积累古代文化常识,一来可以帮助疏通文意,二来避免从中间误断。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 是儿E 爱我F 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答案] BDG [解析] “母异之”,意思是母亲对此感到惊异,B处应断开。“谓……曰”是一个固定结构, 意思是“对……说”,“曰”领起后文说话内容,主语是母亲,对象是族人,D处应断开。 “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两句完整,可联想课文中“劳苦而功劳如此”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判断“多”属于后句,G处应断开。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
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参考译文】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白天
(1)“以、于、为、则、而”如果用于句中起连接作用时,其前后一般不断开。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 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但如 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 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

B
2、(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 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 社稷臣于斯见之。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 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 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 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答案:A
小结
一、文言断句的依据: 1、是依据完整的语意断句;(最重要的依据) 2、是依据古人的停顿习惯断句。 二、文言断句的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立足结构,利用辅助。 4、翻译检查,确定对错。
小结
三、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1、立足结构,围绕动词谓语来定断句。(最 重要的方法) 2、利用辅助,留心文言虚词。 3、利用辅助,借助整齐句式。 4、利用辅助,借助对话词、引文词。 (2、3、4点仅次要辅助而已) 四、1、针对文言断句主观题的原则:宁可少 断,不要多断,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不要断。 2、针对文言断句客观题结题方法:比较法、 排除法。
4、(11年重庆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 文中加下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 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 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 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 其心也
1、(08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 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 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 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 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 未敢为非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语文微专题——文言断句一基本知识文言断句“三原则”“三步骤”“四方法”二断句四法:1.依名、动、代词断句句子成分基本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朕、孤、寡人、臣、仆、妾、自、余、予、彼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卿、阁下、足下2.依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微点拨]用虚词断句要灵活(1)“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6)

选BDF。 解析:“乎”相当于介词“于”,比的意思,“乎仲尼”是后置状语,所以中间 不应断开,应在“尼”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悦”的宾语为“其言”,所 以应在“言”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任”的宾语为“其身”,所以应在“身” 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并且“焉得……乎”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应断开。 句意: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 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
三、结构对称法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 对照,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例1】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庄王曰:“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君子重礼 而贱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从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 乎天下,菑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
主 +谓 + 宾 名、代 + 动、形 + 名、代
注意把握对应关系!
A.准确判断名词/代词做主语还是宾语
【例1】 学生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正确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例2】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 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 邳郑子豹曰:“伐之。”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四A年B晋C饥D乞E籴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
【错答】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 之欲也。
• 注意所字结构作名词的情况 • “而”连接句子,可以断开
【练习】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 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 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 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课件

1.用斜线“/”给下列文中画线部分内 容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大体根据:
根据文意,结合常识, 利用实词,参照虚词, 留意对话,考虑修辞, 研究句式,放心断开。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第三步: 抓住标志,奇妙断句。 第四步: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当堂断句练习: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措手足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 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 了方便。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 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 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 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 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 修辞方法。这一特点, 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情势。句子前后相承, 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 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 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例6: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 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 及 左 右 左 右 皆 呼 万 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肖明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考试说明》中本考点的要求和高考题型;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知识讲授与练习运用交叉进行,讲述法、讨论法、提问法和练习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古代文学,消除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学会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2、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规律并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据说古时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已出嫁。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投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到他死后,大家将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2、有个青年人,媒婆给他介绍对象,婚约上写明“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青年人很是高兴,以为“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结果一见面他傻眼了,原来是“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二、考点解读1、考点:文言断句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确定无标点的文言语句的停顿。
考查的是对所选语段的理解,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的理解,同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历史知识,是一个真正体现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题型,成为了近年湖北高考语文的一个热点。
2、题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二)结合例题,介绍方法。
请大家看下面一段文字(投影)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愬:同“诉”,诉说,诉苦。
③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④纺:系。
解题指导:大家要注意,能否正确断句主要取决于对文段内容是否理解,而通读、熟读文段是理解内容的最好途径。
所以,对于一个需要断句的文段,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动笔做题,而是要通过熟读文段,最好是结合整个文本来对文段的内容进行大致了解。
这是做断句题的基础。
也就是说,给语段断句的第一步是“通读文段,把握大意”。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做到两个明确。
一是明确文段的表达类型,弄清楚这个文段是故事叙述型还是观点论述型,或是景物描写型。
二是明确文段的主要内容,对于有故事情节的叙述文段,要弄清楚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对于论述观点的说理文段要弄清论述的中心和内容的逻辑关系;对于描绘景物的描写文段要弄清描写的对象和顺序。
提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明确:属记叙性文段——记叙性文段就会有人物事件,那我们先来抓住这些主要之点——先看人物:董叔,叔向,董祁,范献子。
这样断定文中共提到四个人。
——再看事件。
综观全文,说得是董叔想通过与范氏的婚姻关系往上攀援。
——再看结果。
董叔自取其辱,还被曾劝阻过这门亲事的叔向奚落了一番。
——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基础工作——读文段,通文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可以凭借语感对有把握的部分进行断句,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后面仔细斟酌。
第三步: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在文言语段中,经常有一些标志性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断句,要是我们能够在把握文段大意的基础上又能准确地把握好这些标志的话,将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独特效果。
⑴标实词,巧断句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或者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也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但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根据这个方法练一练: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⑵找虚词,定句读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往往把虚词,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作为标志。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⑤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大家要注意,上面的分类只是相对的,有些词语可以在句子的多个位置出现或者有多种作用。
例如,“也”有时可以做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通常不用停顿;焉既可用于句末也可用于句首。
我们在做题时应该始终根据语境进行判断。
请根据虚词的用法再次对例句做断句判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⑶辨句式,定句读①对话或引文中的标志性动词: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道”“云”为标志。
在这些词的后面,往往是需要停顿的。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把主语省略,只用“曰”。
不过,我们不能一见到这些词语就认为必须停顿,而是要分析语境,如果不是对话和直接引用,就一般不用停顿了。
如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分析:这一语段,不是以白居易同老妪对话形式出现,是作者叙述的话语,因此在老妪答话的“曰”字下,不必断开。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古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结构也能帮助我们断句。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这些固定句式,我们在断句时就要看清楚,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都是我们断句的依据。
⑷明修辞,定句读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例如:《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愚公移山》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上面,我们学习了借助标志来断句的方法。
大家要注意,刚才学习的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应该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第四步:回顾检视,查漏补缺。
我们在完成了上面的三步之后,不要以为已经大功告成了,而是要回过头,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对刚才的停断进行检查,推敲,看看有没有遗漏或者不合理的地方;最后还要进行默读,看是否通顺,符合正常的表达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拿满分。
综合这些方法,我们最后来给例题准确完整地断句。
断句结束,这段话的意思就更加清晰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三、反馈练习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2012年北京卷)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也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也。
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2012年湖北卷)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参考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浅鄙之事。
魏舒年轻是就擅长骑马射箭,进入山野,每次捕猎都收获颇丰。
魏舒做了后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与僚属比赛射箭,魏舒常常是为他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后来恰逢人手不够,钟毓让魏舒凑数,魏舒发箭无不射中,再加上魏舒举止娴静优雅,几乎极尽妙处。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2012年浙江卷)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参考译文:只是泛泛地浏览了些书籍,姑且追随世俗作些所谓时文的东西,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的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是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2012年江苏卷)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