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资料
第7节文言断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7节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一)断句原则及方法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1)词性断句法。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2)语序、句式断句法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
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27张

五、旧题重做(三)
【答案】D
【解析】”王之“的主语是”先入关者“,是”吾与诸将曰“的具体内容, 排除BC项,”吾与诸侯曰“和”与父老曰“是对应的句式,排除A项,故选 D
六、新题型——高考真题2023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 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 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 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 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 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时间词
俄而
断开
句末语气词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
其后一般断开
(四)断虚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
疑问语气词
何如、奈何
句,其前一般断开
复句 关联词语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 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 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断句
一、考点解读
文言文断句题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 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 低,也成为判断文言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和理解,同时要熟 悉断句的方法,培养语感,掌握答题步骤及技巧。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
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 B.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
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 C.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
翻译和断句主观题强化训练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十四年,县人王成、陈 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 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 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 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 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5.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于”)
乌有先生见女鬼(于)兰若,(女鬼)凄然长啸,猛然欲搏( 之 )。(乌有先生)则(见)女鬼满面血污。
翻译和断句主观题强化训练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 胡宪,与朱熹游。两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 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 希秦桧意,遣尉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 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 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让杰,长揖径归。
③看句式: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固定句式 倒装句: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客有吹洞箫者 被动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固定句:不亦乐乎?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④看对话词:曰、云、语、道、对、谓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⑤看对称结构: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复习

断句时应注意的5类虚词 句首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窃、请、敬。
句尾语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 气词 与(欤)、邪、乎;感叹句末尾:哉、夫。 句中关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 联词 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 疑问语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 气词 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②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 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 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 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 ①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则事寡败矣。
(二)具体方法
• 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窍门1:看词性
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 ① 专有名词,如官署名、官职名、人名、地名, 它们内部不能断开。如: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 死于九江”。
• ②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
• 《赤壁之战》中,“初,鲁肃 闻刘表卒”,
上: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上:此地安能居住 下: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下:其人好不悲伤
褒: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贬: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二、考点解读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 “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 (“、”)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 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是检 验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2014年至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Ⅱ都考察了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

一、通文意,分层次。先断大处,后化
大为小。
二、找标志,明句读 文言文对话中,引用常用 “曰”“云”“言”为标志。通常我们 在这些词后断句。
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如天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 女不饬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 修/子女不饬
有人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 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四、找虚词,找位置
句尾词: 陈述句:耳、矣、焉、也 疑问句:邪、耶、乎、与(欤) 感叹句:哉 遇到这些词,一般可以在其后断句 1、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五、借助名词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 语。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
什么人+做什么
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如: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
/
六、借助动词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前后找 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句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 遏行云
七、检查断句是否合理
可以用翻译和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 否正确合理。例如:
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 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 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 似鹰掌,似虎是也。 (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 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 也。)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翻译:世人看到太初官职不是很高,又加上 他的文章有很多的指责和批判,有些缺点 毛病的人很讨厌听闻他的文章。虽然得到 他的文章,却不是很重视,所以他的诗文 被遗弃散失的居多,我仅得到其中的两卷。 在同州又找到他所写的《题名记》,现在 收录集中并写了序。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 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 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 一定流传不了吗?
14.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 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参考译文】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 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 君,由于节约俭朴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 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饮食节俭, 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 及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 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 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 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 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13.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 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 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 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 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 于朝廷之上
• 【参考译文】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 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 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 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 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 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 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 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 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 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 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来,韩公能 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 事。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

B
2、(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 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 社稷臣于斯见之。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 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 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 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答案:A
小结
一、文言断句的依据: 1、是依据完整的语意断句;(最重要的依据) 2、是依据古人的停顿习惯断句。 二、文言断句的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立足结构,利用辅助。 4、翻译检查,确定对错。
小结
三、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1、立足结构,围绕动词谓语来定断句。(最 重要的方法) 2、利用辅助,留心文言虚词。 3、利用辅助,借助整齐句式。 4、利用辅助,借助对话词、引文词。 (2、3、4点仅次要辅助而已) 四、1、针对文言断句主观题的原则:宁可少 断,不要多断,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不要断。 2、针对文言断句客观题结题方法:比较法、 排除法。
4、(11年重庆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 文中加下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 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 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 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 其心也
1、(08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 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 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 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 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 未敢为非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语文微专题——文言断句一基本知识文言断句“三原则”“三步骤”“四方法”二断句四法:1.依名、动、代词断句句子成分基本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朕、孤、寡人、臣、仆、妾、自、余、予、彼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卿、阁下、足下2.依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微点拨]用虚词断句要灵活(1)“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资料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6分)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2.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
(标在语段中)(6分)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此二者,兵之微权。
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4.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6分)《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
”乃是两物。
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动梁间之野马。
”又韩偓云:“窗里日光飞野马。
”皆以尘为野马恐丕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如此物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5.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6处)。
(6分)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
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
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记》)7.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划线处断句(限6处)。
(6分)呜呼!公之功德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选自苏轼《叙》,有删节)8.北魏主珪问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益人神智?”先曰:“莫若书。
”王荆公诗曰:“物变有万殊,心思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言非读书不足以应事也。
然新法之害岂不读书之过哉其过正在于读书也夫书不可不读尤贵于善读方荆公与诸君子争新法也作色于政事堂曰:“安石不能读书,贤辈乃能读书耶!”夫着一能读书之心,横于胸中,则锢滞有我,其心已与古人天渊悬隔矣,何自而得其活法妙用哉!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限6处。
(6分)然新法之害岂不读书之过哉其过正在于读书也夫书不可不读尤贵于善读方荆公与诸君子争新法也作色于政事堂曰9.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10.“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①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
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非以咏月也;而后人咏月之句,虽极工巧,终莫能及。
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
故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咏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后人所谓“含不尽之意”者此也。
用事押韵,何足道哉!(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注:①颜光禄: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官做光禄大夫。
用斜线“/”给上面划线句子断句。
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非以咏月也1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用“/”给画橫线的语句进行断句。
(6分)12.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1)用斜线断句(直接在文本上划“/”)(6分)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14.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①矣。
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
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
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注]①羔雁之具,羔雁,小羊与雁。
“羔雁之具”在这里意为礼聘应酬之物。
用斜线(/)给上面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6处)(6分)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
15.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6处)。
(6分)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1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
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
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忧不止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无贤佐徒以益乱。
迹其祸乱,其渐积岂一朝一夕哉!(《新唐书·纪第十三》)17、用“/”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成人。
能取进士第。
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18.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然而有志于为文者其功必自八家始何以言之文莫盛于西汉而汉人所谓文者但有奏对封事皆告君之体耳。
书序虽亦有之,不克多见。
至昌黎始工为赠送碑志之文,柳州始创山水杂记之体,庐陵始专精于序事,眉山始穷力于策论,序经以临川为优,记学以南丰称首。
(节选自刘开《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19.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学#科#网]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选自严羽《沧浪诗话·诗辨》)1.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其奚决焉(6分,错2处扣1分)2.(6分)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
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
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6分为止)3.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4.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5.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每处1分)【参考译文】白朴所作的戏剧《秋夜梧桐雨》,沉雄悲壮,堪称元曲当中的冠军之作。
但他所写的《天籁词》,极其粗糙浅显,连给辛弃疾当奴隶都不配。
难道说,开创文体的人比较容易写得工巧,而承袭的人却难以企及?还是说人各有自己擅长的文体?读者试看,欧阳修和秦观的诗远不如他们的词写的好,这应该足以说明其中的道理了吧。
6.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7.公之功德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ks5u附参考译文:唉!范公的功德,不需要文章而能昭显,范公的文章,也不待序文而自能流传。
然而我所以不敢推辞而为范公遗稿作序,因为自从八岁懂得敬爱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而惟独没能结识范公,我把这看作一生的遗憾。
如果能在范公的文集中挂名,从而使自己成为范公最后的门下士,难道不是向来的愿望吗?8.然新法之害 /岂不读书之过哉/其过正在于读书也/夫书不可不读 /尤贵于善读 /方荆公与诸君子争新法也 /作色于政事堂曰9.(1)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10.(1)、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非以咏月也(6分,每处1分)11.(1)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翻译: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进步,那就是在每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