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句中停顿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 参考答案: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 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 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 矣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 (三)利用对话词断句 •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 • “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 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 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2020高考复习之
文言断句 ——快速做准断句题
• 一、利用词语,结合语法或者对话标志断句
• (一)抓名词和代词,找出主语或宾语断句。
•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者宾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 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 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 (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 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 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 后面也可能断开。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文言断句复习课件(40张ppt)
•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 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 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 “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全国通用)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若是/则已矣【答案】A【分析】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A.句意为“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正确划分应为:不知/其几千里也;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高考文言文复习:断句技巧课件

断句不同 意思迥异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句读(dòu):断句。
断句一般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 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语感断句法)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再回到选项,通过对比、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进行排除。)
兼语句:兼语短语(前一个动作的宾语兼做后一个动作的主语)处于句子核心位置 如:我陪他上街。 大家选他当代表。
连动句:多项谓词性词语连用组成连谓短语,做谓语。 如:他俩站着不动。
他看书看累了。
【边练边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 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 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 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 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句
首,其前一般断开
凡、且、窃、请、敬
时
(2)句首时间词——常居句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首,其前一般断开
俄而
应 注 意
(3)句末语气词——其后一 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以 下 六
(4)疑问语气词——其后一 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 断开
—
高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断句》

句式类型
句式标志
判断句 “……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 “为……所……”“受……于……”“见……于……”。
反问句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
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 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 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2.内容要符合情理。 错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 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 “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 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 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 错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 自别于禽兽。(《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 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 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错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 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

当堂练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有一个在外地打工的青年,给父母写了 一封信。由于平时读书不用心,也没有 打上标点符号。其中有一段内容是“儿 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 了很多钱”,母亲读了后嚎啕大哭,其 父则看得笑了起来。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高考文言文之 断句
学习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 学会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 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第三步:抓住标志,巧妙断句。 第四步: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 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 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 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 安置/ C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 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 州安置/ D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 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 安置/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窍门+课件

小试牛刀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矣
窍门2:虚词断句
• 放在句首的发语词、副词
夫、盖、惟、凡、窃、苟、若、岂
• 放在句末的语气词 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开心一刻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 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窍门
学习目标
1.了解句读的基本含义,体会断句读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六个窍门
正说句读
古代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 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o”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 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现在用的标点符号是“句 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 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 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 至若、且夫、然则、于是、是故、若夫、 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 至于、虽然、
• 时间词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 叹词 嗟夫、呜呼
小试牛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沈焕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①同僚忌
窍门2:虚词断句
• 放在句首的发语词、副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夫、盖、惟、凡、窃、苟、若、岂
• 放在句末的语气词 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 至若、且夫、然则、于是、是故、若夫、 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 至于、虽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停顿复习学习要求:
1熟读停顿一遍。
2尝试独立完成停顿,订正错误的地方。
3记住一些常见的停顿划分方法。
桃花源记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朗读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朗读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课外文言文断句方法
一、依句子结构成分来划分。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
再依据以下规律来划分:
1、主谓间停顿。
如“孤/不度德量力”。
2、谓宾(动宾或动补)间停顿。
如“攻/大泽乡”、“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状语后停顿。
如“时/先主屯新野”。
4、后置语之前停顿。
如“祭/以尉首”。
二、依修辞手法来划分。
这主要是针对句间停顿的而言,抓住一些修辞的特点来划分。
1、顶真:用顶真修辞的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例如: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排比:利用排比句式结构相同的特点来断句。
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3、对偶:利用对偶句式整齐的特点来断句。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反复:指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故可以利用反复修辞的特点来帮助断句。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依标志性词语来划分。
1、看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的有:
①表对话的词。
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
两人对话,一般在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而把主语省略。
2、看实词。
在文言文断句中,有时找出名词与代词也有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①专用名词。
文言文中的一些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文体名称等,都应是一个整体,不能随意分开,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会有所帮助。
如:“侍中/侍郎/郭攸之”、“出师/表”、“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这里的“侍
中”、“侍郎”都是官职名;“表”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虞山”是地名,“王毅叔远甫”是姓、名、字。
②代词。
代词在文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能找出这些词,也有利于确定我们断句的位置。
它们包括: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相当于今天的“我”。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