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文章三阴乳腺癌

合集下载

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共3篇

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共3篇

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共3篇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1三阴乳腺癌的预后特征和放射治疗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中一种特殊类型,它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蛋白质。

由于这种乳腺癌不表达这些生长因子受体,因此无法受到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以及HER2抑制剂等的治疗。

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更加困难,治疗效果也较低,而放射治疗则被提出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三阴乳腺癌的特点是患者常年轻化,肿瘤病理学类型常以高度恶性病理为主,虽然三阴癌病理形态多样性大,但是病理学特征普遍具有增殖高、渗透性强等特征,生物学行为比泌乳管癌和滋兰氏乳腺癌侵袭性强,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而且早期症状难以察觉,患者往往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因此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

对于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放射治疗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较为广泛的应用方式是术后放射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消灭难以明显的肿瘤细胞,防止癌细胞复发,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的效果来自其能够直接破坏肿瘤细胞,防止其再次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放疗可以减少病灶残留,增加转移灶消失,可以减少后期的复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也是放射治疗的优势之一。

同时,放射治疗还有像对付三阴乳腺癌的一些手段,如非常常见的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通过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抑制肿瘤,并降低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注意到患者的肺功能,控制辐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尽可能保护患者的组织、器官健康,使患者不仅仅是一次性治疗,更是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长期积极影响,让患者在治疗后仍旧可以拥有好的生活质量。

放疗质量好,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来说,放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消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复发,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论文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论文

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摘要】受体三阴性乳腺癌是指er、pr和her 2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是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这类乳腺癌具有相似的特征、极高的同源性,组织分化往往较差,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有较高的一致性,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lity gene- 1 br ca1)相关性乳腺癌具有许多相似性。

目前乳腺癌治疗指南没有针对这一亚群推荐治疗方案,临床上仍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局部复发早、进展快、远处转移率较高、生存期短。

而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 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640- 02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包含有多种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特征各不相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对治疗的反应不同,其预后结果也不一样。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乳腺癌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于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据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

根据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类:(1)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2)her-2受体阳性的肿瘤;(3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受体均阴性的肿瘤,也称为受体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perou等〔1〕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根据乳腺癌表达的基因谱进行分类:(1)iuminal a型(乳腺导管腔上皮细胞);(2)luminal b型;(3)her2过表达型;(4)normal-like型(正常乳腺基因表达);(5)basal-1ike型(基底细胞样)。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的一种亚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阴性乳腺癌的定义、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

一、定义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这意味着患者的肿瘤细胞对于常规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

二、特征1. 年龄和种族:三阴性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女性。

2. 病理特征:肿瘤组织呈高度恶性特征,常伴有高度细胞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3. 临床表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症状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似,如乳房肿块、皮肤凹陷、乳房疼痛等。

三、诊断1.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情况。

2. 组织学检查:通过乳腺穿刺或活检,获取乳腺癌组织样本,进一步确定其亚型。

四、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根治手术是首选,通常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术。

对于肿瘤较大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常结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放疗:手术后常联合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3.化疗:化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常采用多药联合化疗,如TC(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方案。

4.新辅助治疗:针对肿瘤较大或转移较多的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5.靶向治疗:尽管HER2阴性,但有一些患者可被转化为HER2阳性,从而受益于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

五、预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常伴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短期内的转移风险。

然而,对于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总结中,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与其他亚型不同。

28分三阴乳腺癌文献解读

28分三阴乳腺癌文献解读

Cell文献解读丨同是研究三阴乳腺癌,为何偏偏它有28分?三阴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10%-15%,可能对新辅助化疗有反应,但通常会产生耐药性。

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DNA和RNA测序的联合分析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上的药物抗性的进化轨迹,从而研究清楚基因突变是原先存在的还是化疗诱导耐药标志物转录的。

这些研究将对这种癌症的诊断、预后和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三阴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10%-15%。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它的相关研究情况,以一篇28分高分的cell文章为例。

小编今天为什么会突然翻它的“牌子”呢?那还有什么原因,因为它火呗!不信?随便在GCBI平台上一检索相关文献,3431篇文献就跳了出来,而近5年发表的数量超过了80%,2818篇,更吓人的是,2018年还没过去一半,就已经有199篇文献了,这热度还用说嘛。

而在这么多文献中,大于15分的高分文章只有218篇,这个数字连总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能够达到28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

既然大家都在研究三阴乳腺癌,那这篇文章能发在CELL上必有其“过人之处”。

这篇文章的亮点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技术的创新,另外一个就是研究成果。

技术上,它是第一个利用单细胞测序,从单细胞的RNA、DNA层面来联合多组学联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研究其作用的深层机制的文章;研究成果上,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解决了关于TNBC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化疗药物的抗性是由于少量先前存在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因为治疗的原因引起了基因的突变。

那么这篇文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达到高分?答案就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加上高级生信分析。

不是说我们做分析就自卖自夸,而是生信分析实在是火,这篇文章有超过60%都是在说生信分析。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析一下这篇文章,膜拜一下28分的生信分析是怎么做的↓↓研究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侵袭性的亚型,常对化疗产生耐药性。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三阴型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

过去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手术治疗:传统上,三阴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的应用,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化疗是三阴型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近年来,新药研发和化疗方案的优化使得化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添加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以及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等。

靶向治疗: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特定基因突变和分子靶点,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如抗HER-2药物、EGFR抑制剂、BRCA1/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可以达到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

在三阴型乳腺癌中,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联合治疗: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联合治疗成为了三阴型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例如,手术联合化疗、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等,可以综合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三阴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测治疗效果,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开展临床试验和其他研究项目,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

传统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新治疗方法的探索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和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中缺乏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种亚型,它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10%至20%左右,目前被认为是乳腺癌中最具有异质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亚型之一。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其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进行探讨。

一、病理特征1.肿瘤形态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呈现高度异型性,具有高度浸润性和侵袭性,形态多变,常见的有实性、糜烂性、团块状、瘢痕性等多种形态。

肿瘤细胞核分裂相、细胞间质增生明显,边缘模糊,含微小的核分裂象,是典型的恶性肿瘤生长特征。

2.分子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主要以基底样亚型和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由肿瘤干细胞、浆细胞、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

该亚型缺乏ER、PR和HER2的表达,通常表现为蛋白水平的缺失或基因的缺失,这就使得三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无效。

3.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更年轻化,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到一半以上,肿瘤生长快,侵犯淋巴管径路和血管,同时也因为缺乏ER和PR的表达而使得其亚型对激素治疗无效。

此外,三阴性乳腺癌还有和BRCA1突变有关的遗传背景,肿瘤细胞具备更高的增殖能力和更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二、临床预后一般而言,三阴性乳腺癌较其它亚型的发生率更快、复发率更高,疗效评估也较为困难。

化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然而三阴性乳腺癌不同于其他亚型,不像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或ER/PR阳性的乳腺癌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和内分泌治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处理要强调病理特征和体征诊断。

1.预后指标三阴性乳腺癌疾病预后因人而异,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病人的年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等。

(1)肿瘤分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分期是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肿瘤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2)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一项重要特征,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越差。

带你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治疗赵茜

带你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治疗赵茜

带你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治疗赵茜发布时间:2023-07-06T06:22:04.080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9期作者:赵茜[导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病理科 200011对于乳腺癌,我们都知道其是一种恶性肿瘤,据相关研究表明,80%~90%的乳腺癌是三阴性乳腺癌。

患三阴性乳腺癌机率最高的人群是一些年轻女性以及非裔美洲人,该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复发高峰期为1-3年,死亡高峰期为5年内。

那什么是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又是什么?如何进行治疗呢?一、什么是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孕激素受体、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三类受体均显示为阴性的乳腺癌。

所有的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类似的特征,同源性极高,组织分化性能较差,大多数三阴性乳腺癌属于基底样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佳、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目前我国对这类乳腺癌的治疗,缺乏针对性的临床治疗。

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和靶向治疗药物正在研究中,我们期待着这些研究结果,能够改善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预后。

二、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特征乳腺癌总分为5种亚型,分别是管腔A型、管腔B/C型、正常乳腺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

三阴性乳腺癌有75-80%为基底细胞样亚型,剩余的为其它亚型。

三阴乳腺癌通常表现为ER、PR和HER-2阴性,此外还常常伴有HER-1、c-Kit、P-cadherin及p53等高表达,雄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为阴性。

除此之外,三阴性乳腺癌通常伴有乳腺癌1号基因突变,由1号基因介导的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1号基因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对肿瘤有抑制作用,乳腺癌1号基因突变会影响其对肿瘤的抑制功能,从而导致乳腺癌发生。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症状一般为,病侧乳房无痛、有小肿块,到晚期肿瘤表面皮肤凹陷为“酒窝征”,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表现为“橘皮样变”,会有皮肤溃疡、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治疗经历

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治疗经历

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治疗经历第一篇: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治疗经历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治疗经历2014年 7月1日从美国回来至今已过去三个多月了,时间真是跑得飞快。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病友询问我的抗癌经验,每次受时间限制不能讲得完全,所以萌生写出来的想法,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2011年1月3日我被诊断出乳腺癌,1月6日手术,免疫组化结果出来我是三阴性乳癌,虽然是属于乳癌二期初、而且没有任何淋巴转移,但恶性程度是三级(报告上有个罗马数字)。

经过手术,6个疗程的TC方案化疗、25次放疗和5次放疗刀口部位的治疗,三个月后还是发现双肺上叶6个结节,当时怀疑是乳腺癌转移,那一天是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

因为当时是在北京307医院,准备做第二次生物免疫疗法前的例行CT检查时发现的,我马上转诊到宋三泰主任的乳腺科,宋主任是中国最权威的乳腺专家,他说转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八十,无法治愈,只能延缓生命。

因为无法马上定论,医生让我做了PET-CT,结果仍不能定性。

医生让我选择:一是马上化疗;二是等待三个月,如果CT 检查肺结节长大了,就可以确定是乳癌转移了。

我选择了后者。

那时,家人决定让我去美国治疗,因为知道美国治疗费用极其昂贵,所以我提出去上海肿瘤,因为那是美国安德森的姊妹医院,我的想法是让美国医生开出方案,我在上海肿瘤化疗,后来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美国医生不见病人是不能开出处方的。

2011年10月30日我再次到上海做CT检查,肺结节没有增长,上海华山医院放射科耿主任再次否认了我是乳腺癌转移,她说春节后再来检查吧!那段时间,我爱人天天陪伴我,不离左右,他领我登山、练郭林气功,心情逐渐放松。

到了2011年12月23日,我在沈阳医大CT检查:肺结节和淋巴均有增长,确诊为乳腺癌转移。

2012年1月1日晚我们一家三口抵达休斯顿,1月6日在安德森医院PET-CT检查,诊断双肺上叶6处结节转移,中隔淋巴2处、右锁骨窝下1处淋巴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一篇文章:关于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的。

三阴性乳癌(TNBC )常被认为是较具侵略性的肿瘤,其临床病程和临床结果皆比非三阴性乳癌(TNBC )乳癌差。

最近一项针对1601例乳癌病患所做的研究显示,三阴性乳癌(TNBC )的复发和死亡风险都比较大,而复发或死亡大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前5年,复发风险的高峰是前3年,之后风险便显著下降;非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的复发风险却无此特性,其风险终生持续。

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脏器的肿瘤转移比率较高,p53和BRCA1基因表现异常患者有较高风险。

由于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对贺尔蒙治疗或抗HER2治疗不太有反应,所以通常以传统细胞毒性化疗作为第一线治疗。

虽然三阴性乳癌(TNBC )对术前[紫杉醇+小红莓]疗法有相当好的反应,但长期结果仍比较差。

最近一项针对1118名三期乳癌患者的术前化疗所做的大型回顾性临床试验显示,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与非TNBC比较,有较高的病理完全反应(PCR )(22 %比11 %; P=0.034 ),但3年无病生存率(P <0.0001 )和整体存活率(P <0.0001 )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达到病理完全反应(PCR )的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与非TNBC患者的存活率是相似的。

虽然对于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并无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法,包含有小红莓类及紫杉醇的疗法是可被认定的。

紫杉醇类、铂剂、抗血管生成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这些药物目前正在临床试验被测试中。

顺铂(Cisplatin)对转移病人有轻微的抗肿瘤活性,但对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则无特别明显的数据,此项[以铂类治疗晚期乳癌病患之临床结果]的研究结果在2008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发表。

在同一次会议上,此项研究主持人也发表单独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cetuximab或结合卡铂作为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一线治疗的临床疗结果,他们发现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和非三阴性的反应很类似,三阴性乳癌(TNBC )对单独Cetuximab的治疗反应很小,只有6 %的患者(2/31)有反应,但此两位患者的反应持续超过40周;而组合疗法有18 %的患者(13/71)表现出反应。

他们现在正计划进行一项试验来研究单独以卡铂或顺铂来治疗三阴性乳癌(TNBC )的结果。

所以截至目前为止,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并没有特别的标准一线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