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生爱国主义小故事
爱国小故事

爱国小故事【爱国小故事一】孙中山的崇高信仰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
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
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爱国小故事二】关于钱学森爱国故事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从“五四”户外直到1988年他生命终了的每个历史时期,始终怀有一颗强烈而诚挚的爱国心。
他主张唤起民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他写了超多爱憎分明的战斗檄文,揭露和抗议国民党的高压统治。
解放后,他更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社会活动之中。
叶圣陶的一生,是自觉追随共产党,探求真理,不断前进的一生,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的一生。
者。
从“五四”户外直到1988年他生命终了的每个历史时期,始终怀有一颗强烈而诚挚的爱国心。
他主张唤起民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他写了超多爱憎分明的战斗檄文,揭露和抗议国民党的高压统治。
解放后,他更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社会活动之中。
叶圣陶的一生,是自觉追随共产党,探求真理,不断前进的一生,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的一生。
【爱国小故事三】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
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家业,写出一部完整的史书。
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
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决心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人们。
之后他父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国庆节到了,这十则爱国英雄故事分享给三年级小学生

【导语】那些优秀的故事,在吸引学⽣去了解其中发⽣的事情时,⼜往往能把⼀些具有深远意义的道理教给学⽣,在学⽣⼼中树⽴⼀个榜样,树⽴⼀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慢慢的这些品质会对学⽣产⽣影响,影响⼒⾜以贯穿⼀⽣,所以,⽼师家长⼀定要注意在这⽅⾯对学⽣的熏陶。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故事⼀:《刘胡兰》——⼱帼不让须眉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8⽇出⽣于⼭西省⽂⽔县的⼀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亲刘景谦续娶胡⽂秀为妻。
胡⽂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的姓⽒“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于妇救会⼯作,并⾮常⽀持刘胡兰参加⾰命。
刘胡兰8岁上村⼩学,10岁起参加⼉童团。
1945年10⽉,刘胡兰参加了中共⽂⽔县委举办的“妇⼥⼲部训练班”。
学习了⼀个多⽉,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救国会秘书。
1946年5⽉,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事;6⽉,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举进攻解放区,⽂⽔县委决定留少数武⼯队坚持⽃争,⼤批⼲部转移上⼭。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队打击敌⼈。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佩怀,为阎锡⼭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害。
1946年12⽉的⼀天,刘胡兰配合武⼯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动。
1947年1⽉12⽇,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路军连长送的⼿绢和作为⼊党信物的万⾦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势汹汹的敌⼈带⾛。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前眼见匪军连铡了⼏个⼈,怒问⼀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个样”后,她⾃⼰坦然躺在⼑座上。
刘胡兰烈⼠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故事⼆:《邱少云》——献⾝ 邱少云(1926~1952)中国⼈民志愿军⼀级英雄,出⽣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
爱国主义小故事200字左右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叫小明。
小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是他一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小明小时候,每次听到国歌奏响他就会立刻肃立行礼,感觉心中有一股神圣的力量在涌动。
他热爱祖国,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
小明在学校里,总是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
他曾经在学校的演讲中说道:“我爱我的,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
小明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他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希望有一天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成为了一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只要我们心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增光添彩。
小学生爱祖国小故事

小学生爱祖国的小故事爱祖国的小故事篇1:华罗庚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他满怀这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祖国的小故事篇2:巴斯德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爱祖国的小故事篇3:钱学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
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
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
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
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
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爱祖国的小故事篇4:周恩来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中外记者济济一堂。
“下面请诸位记者提问题!”周恩来的话音刚落,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用中文说:“请问总理阁下,中国有没有妓女?”对于这一不怀好意的问话,周恩来泰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郑重地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骚动。
关于爱国英雄的经典小故事

关于爱国英雄的经典小故事爱国英雄是祖国最珍贵的财富,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保卫着祖国的繁荣与安宁。
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条条闪亮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位爱国人士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些关于爱国英雄的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钟山村的“铁人”钟山村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当年正是红旗招展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里,居住着一个叫王传喜的普通农民。
他小时候因父亲早逝,而获得了“铁人”的称号。
他不仅身体健康,而且正义感极强,善良淳朴。
一天,日寇侵略中国,钟山村被日军包围,村里的百姓陷入了危险之中。
看到这些无辜的人们遭受到了这样的残暴,王传喜知道了自己的责任。
他拿起手中的老瓦刀,向日军发动了攻击。
他拥有的不仅是身体的力量,还有一份让敌人惊叹的勇气和智慧。
在长达3天的战斗中,王传喜提着刀冲向日军阵地,扭住敌人的枪口,把敌人的胳膊断掉。
呼之欲出的日军终于被他击退了。
毫无疑问,他是钟山村的英雄,也是一个为了中国,而献出生命的爱国英雄。
故事二:边疆的“守卫者”这个故事发生在边疆城市,一名叫卜辰星的军人,因为他的英勇行为,而成为了学校的名人。
卜辰星同学着他的军装,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榜样。
一天晚上,卜辰星接到了一份暴恐的情报,这份情报让他开始了一场关键的战斗。
他在夜幕中穿过了无边的荒野,在一座山岗上与歹徒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尽管他力量有限,但他的勇气是最伟大的武器。
他奋勇向前,用一颗慷慨赴死的心,在最后的时刻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
他是中国边疆的守卫者,也是中国的英雄。
他是爱国精神的化身,他的故事将永远传扬在中国的芳草地上。
故事三:援建非洲的“建筑工”在中国的非洲援建中,存在着一个叫李如清的建筑工程师。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设了一个富强繁荣的非洲小村庄。
他为改变非洲的落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非洲村庄建设的过程中,李如清经常遭到非洲人的嘲笑和威胁。
但是他没有气馁,他继续坚定地前进。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在非洲援建留下了一道亮丽的印记。
2022小学生爱国小故事

2022小学生爱国小故事(精选5篇)小学生爱国小故事1时间慢慢沉淀,历史在百般酝酿中成就了浓厚的酒香。
品一口,回味无穷,啊,那铮铮的铁骨,那挺立的脊梁,那悠悠的爱国情。
往事浮现,外敌入侵,那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像一把把枷锁,沉甸甸地禁锢住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多少中华儿女在悲愤与屈辱中悟出的道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多少英勇的先辈为之不懈奋斗,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妻子,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外敌入侵,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候挺身而出,乘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片赤诚的爱国情冲在最前头。
王小二镇静地将鬼子引入包围圈,王朴在鬼子的逼问下紧闭双唇,李爱民机智送信……这些英雄们即使面临着死亡,却坚定着那爱国卫国,这是先辈烈士英雄们的悠悠爱国情。
先烈们用血和泪赶走了外敌,后方的国家建设也在进行着,为了改变新中国成立的贫困落后,大批海外科研人才在祖国的号召下毅然回国,李四光,严济慈,华罗庚,周倍源等人顽强拼搏,将中国送上高峰,这也是科研人才们的悠悠爱国情。
有人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做伴,扎根海岛只为了将五星红旗每天能冉冉升起,这是守岛人的悠悠爱国情,有人瓶装家乡泥土带到海外,那种故乡祖国的泥土气息,让无数老华侨魂牵梦萦,这是老华侨们的悠悠爱国情。
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重新站起“少年兴则国家兴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加倍努力,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
感恩祖国,感恩先辈,那悠悠的爱国情让我陶醉。
小学生爱国小故事2看到这首歌词,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它是在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写给自己鼓舞士气的战歌,在抗美援朝的时代中对于挫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于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时,中国刚刚解放,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公然侵略朝鲜,在我国边境胡作非为,制造事端。
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我人民解放军雄纠纠,气昂昂渡过鸭绿江,开赴战线。
爱国主义的小故事

爱国主义的小故事
那我给你讲个詹天佑的小故事吧。
你知道吗,以前咱中国修铁路那可难了,特别是那种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根本搞不定的大工程。
詹天佑就站出来了,他要修京张铁路。
那些外国佬啊,在旁边看笑话呢,觉得中国人没有这个本事,还说什么这工程得靠他们外国人才能行。
詹天佑心里可不服气了,他就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这铁路修得漂漂亮亮的。
詹天佑带着工人们,那是风里来雨里去。
他设计铁路的时候,那脑子就像开了挂一样。
比如说那个“人”字形铁路,简直绝了。
别的国家可没这么搞过。
在修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像什么高山啊,险峻的地形啊。
但是詹天佑不怕,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带着大家一点点克服。
京张铁路就这么修成了,这可把那些外国佬的脸打得啪啪响。
詹天佑用他的智慧和爱国心,向全世界证明了咱中国人的厉害,告诉全世界,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自己能建设得很好。
这就是爱国,用自己的本事让国家强大起来,让别人不敢小瞧咱。
小学生爱祖国小故事

1.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1955年初冬,艰难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2009年,钱学森逝世于北京。
钱学森的一生,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2.陈天华讴歌中华陈天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华兴会创始人之一。
他是个感情激烈的人,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听说俄国企图侵占我国东北,就咬破手指,写了几十幅血书寄回国内,号召开展反侵略斗争。
他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践踏,礼貌古国一天天衰落,而有些中国人丧失了信心,就奋笔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用长长的诗句,歌颂我们的山河、人民和历史。
3.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汉代将领。
他16岁参军,跟着舅舅卫青到边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战。
虽然他年纪轻,却英勇善战,有勇有谋,能指挥成千上万的骑兵步兵,屡建战功。
霍去病少年从军,为国出生入死,却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从不追求享乐。
汉武帝为他建造府第,给他优厚的待遇,他却说:“匈奴还没消灭,我怎样能顾自己的小家呢?”4.抗日英雄杨靖宇杨靖宇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交通员潘冬子(一)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
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
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
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
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
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
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
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二)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
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头,父亲王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母亲王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
王二小原名王朴,据说父亲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
第二年春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天灾人祸,形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有哭声”的惨象。
结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饿先后去世了。
1940年春无依无靠的王二小开始了逃荒的生涯。
这年5月的一天,经过长途流浪的二小因饥苦昏倒在了路边,被狼牙口村委会主任搭救,后来他被安排给一刘姓大户放牛谋生。
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
二小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一年四季总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骑兵连的吴连长非常喜欢这个孤儿,常常给他讲打仗的故事,到了开饭的时间就留份饭给他吃。
后来,二小就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
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
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
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
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
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
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
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
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
与此同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战斗刚结束,战士跑到巨石前抢救王二小。
当时王二小
还活着,还有两名八路军战士也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终因伤势过重,三人先后与世长辞,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三)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
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
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
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
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
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
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
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
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
他历经
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
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
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
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
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
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
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坚决不打麻药(四)
1916年3月中旬,年轻的刘伯承指挥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约400人,在丰都、涪陵一带侧击北洋军,策应在泸州纳溪与北洋军激战的护国军。
经过两天激战,17日8时许,守敌溃逃出城。
攻克丰都后,刘伯承带队追歼向江岸逃跑的敌军,一鼓作气把敌人驱赶到城外大河坝。
突然,一股暗藏在右侧的敌人疯狂地向他们射击。
当刘伯承回头关照一个士兵的时候,一颗子弹穿过他的颅顶,他忍着伤痛,仍顽强地挥舞着指挥刀,向着敌人冲锋。
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右太阳穴射入,由眼眶飞出,流血不止,刘伯承当即昏倒。
为了取出脑中的子弹,必须进行手术。
刘伯承担心打了麻醉药针,日后会对大脑神经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坚决要求不用麻药。
德国大夫为了缩短他的痛楚时间,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其腐烂了的右眼球挖掉,再精心细致地
将其右眼眶里的腐肉一点一点地清除。
整个手术持续了两三个小时,他自始至终连一声呻吟都没有。
刘伯承摘眼不打麻药的非凡事迹,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