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文阅读训练题教案资料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答题技巧,提高科技说明文答题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对科技说明文的兴趣,引发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
3. 阅读:教师提供一篇科技说明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5. 答题技巧讲解:教师讲解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包括如何寻找答题点、如何提炼信息等。
6. 答题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运用所学答题技巧进行练习。
7.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学生的阅读和答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答题技巧。
2.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和答题练习,提高实际阅读和答题能力。
3. 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答题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答题技巧掌握程度:通过答题练习和反馈,评价学生对答题技巧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科技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难度适中、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说明文供学生阅读。
2. 答题技巧指导资料:提供详细的答题技巧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评价量表:制定科技说明文阅读及答题评价量表,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环境2.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互联网access,以便查阅相关资料和进行在线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科技文阅读复习教案

科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科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提高学生对科技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技文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科技文的概念和特点;2. 科技文阅读的策略和方法;3. 科技文中的常见问题和难题解决;4. 科技文阅读的实践和训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科技文的基本特征;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科技文阅读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技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科技文中的问题;4. 实践训练法:布置科技文阅读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训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科技文阅读复习的PPT,包括科技文的概念和特点,阅读策略和方法等内容;2. 科技文阅读材料:准备一些科技文阅读材料,包括文章和问题,用于实践训练环节;3. 教学评估工具:准备一些科技文阅读题目,用于测试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科技文的概念和特点;2. 讲解:讲解科技文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科技文的基本特征;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科技文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互动交流;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科技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科技文中的问题;5. 实践训练:布置科技文阅读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训练;6.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科技文概念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对科技文阅读策略和方法的应用。
2.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科技文阅读练习题进行评估。
3.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科技文相关问题,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和方法进行有效阅读,理解科技文中的关键信息。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对科技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情况。
科技文阅读教学案(

科技文阅读教学案〔自然科学类〕教师版翻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集,研读科技文阅读,总是给人一种大开大合,山花烂漫的感觉。
选材视觉大胆创新,围绕考点,呈现多元化格局。
所以,正确把握科技文考查的方向、目的,对高三解读科技文阅读无疑将是有益的。
一、近几年科技说明文的命题呈下面几个特点:1.选材贴近时代,命题难度相对降低。
2.科技文阅读涉及的知识面广,命题严格限制在“懂〞上。
3.主要以社科文为主4.科技说明文命题相对稳定和成熟,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发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把握文中所阐释的科学道理。
〔5〕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5.某某省由3题增加到4题,分值由9分增加到12分。
二、典题探究:〔06某某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深海呼吸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
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
潜不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
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中。
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在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处高。
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
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
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产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
高考科技文阅读 学案

高考科技文阅读学案一、考点指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概念)的内涵、外延、关系;准确把握各类判断:全称、特称、单称,必然、或然,充分、必要,相容、不相容。
准确把握推理、归纳、演绎、类比、因果。
重点考查准确认知,难点为逻辑推断能力考查。
建议复习该考点时,做了练习后一定要重视总结分析。
二、考点特征(一)考查内容的新颖性1.新科技、新发明、新研究的内涵、依据、特点、操作程序、有关的设备、人员、意义及应用,等。
2.人们对新科技、新发明、新研究的评价。
(二)设置选项的迷惑性选项的错误类型主要有: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4.以偏概全5.张冠李戴6.因果颠倒7.强加因果8.误划类别9.无中生有10.偷换概念三、解题方法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一般用时9分钟左右。
解答科技说明文,可以用用三步阅读法来完成:第一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四、答题易出现的问题1、心情紧张或压抑,难以明辨文意,提取要点。
2、跟着感觉走,忽视标题,读完全文不明说明对象就答题。
3、对选项语句结构形式与原文语句类似或相同的语句,倾向认同,对改换了表达形式的语句倾向否定。
科技文阅读教学案(教师版)

学习札记学习札记科技文阅读教学案盐城中学 季明春一、考点透视1.《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B 、C 、E 级。
2.命题形式与分值科技文阅读通常为小阅读,即采用客观选择的命题形式。
总分值为9分,共3小题。
3.考试内容探究 (1)理解 B 级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
要注意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意。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级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在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及其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要求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断和想象。
(3)评价 E 级①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二、方法指津1.友情提醒做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要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解题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
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3.解题技巧关键在于了解命题规律。
科技文命题的规律,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
一般来说,科技文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偷换概念。
②范围不清。
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有关范围的表述,判断是“个别”、“部分”、“还是”、“全部”。
③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
④强加因果。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有因果关系。
⑤以偏概全。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2.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科技说明文阅读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科技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3. 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提取4. 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5. 实践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关键信息的提取,答题技巧。
2. 难点: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定义、特点、阅读方法、关键信息提取和答题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科技说明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科技说明文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定义、特点、阅读方法、关键信息提取和答题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科技说明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方法。
4. 实践演练:布置一篇科技说明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一篇科技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并完成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实践演练的情况,包括阅读理解、信息提取、答题技巧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阅读理解、信息提取、答题技巧等。
七、教学资源1. 科技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科技说明文,包括科普文章、技术手册等。
2. 阅读指导手册:提供科技说明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供学生参考。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5.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十三、教学计划调整
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额外的辅导和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
5. 总结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十二、教学评价设计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评估学生对科技说明文阅读的理解程度。
3. 答题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答题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阅读方法。
2. 示例法: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和推理。
3. 练习法:让学生在实例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分析。
4.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十、教学反思
十一、教学活动设计
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科技领域的热点新闻,引发学生对科技说明文的兴趣。
2. 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一篇科技说明文,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 答题活动:提供一些科技说明文题目,让学生运用答题技巧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科技说明文阅读和答题难题。
4.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九、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科技说明文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3. 使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提高答题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策略3. 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对科技说明文的兴趣,引发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让学生了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框架。
3. 阅读实践:教师提供一篇科技说明文,学生独立阅读,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答题技巧讲解:教师讲解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答题技巧,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科技说明文的理解程度。
3. 答题技巧掌握:通过答题技巧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技巧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科技说明文阅读材料2. 相关练习题3. 教学PPT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科技说明文案例,分析其特点和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科技说明文的写作风格。
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循序渐进: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和答题技巧。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答题效果,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科技说明文,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
2. 课堂讨论: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疑问。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答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文阅读训练题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一)俄科研人员发现,玉米基因ugt能控制植物生长素酶的合成。
他们将ugt基因植入山杨、白杨和雪松中,获得了转基因的山杨、白杨和雪松。
经多年试验证明,含ugt玉米基因的山杨、白杨和雪松的生长速度已大大增加。
在中国,至少有7个省栽种着100多万株转基因白杨树,这些树有着很强的自卫能力,害虫吃这些树的树叶,等于自杀。
这种白杨树拥有非同寻常的自卫系统,也就是一种生物工程炸弹——苏云金杆菌,简称Bt。
这种细菌的基因转入树木后,树木可产生抗虫毒素。
据中国研究人员报告,除了白杨外,类似的转基因树种还有落叶松以及胡桃树等。
在美国,至少有69个转基因树木野外试验获得批准,试验的树有三种:松树、白杨和胡桃树。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大部分野外试验场的面积不超过2英亩。
按照美国农业部的规定,试验用的这些树必须接受严格监督,绝对不能长到开花、授粉的阶段。
迄今为止,已有一种转基因的树——夏威夷番木瓜树获准开始商业种植。
任何新生事物只要有人支持就会有人反对,有些专家警告说,这种技术也会带来危险。
杰克逊博士忧心忡忡地说:“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并没有做好理解转基因树木的潜在风险的准备,只是巨大的商业压力推动这项研究不断深入。
坦白地说,总结出转基因树木可带来哪些经济利益,这很容易,但要总结出未来人类将付出哪些代价,如果发生意料之外的事,人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纠正错误,则困难得多。
”和其他转基因产品一样,目前我们还缺乏对转基因树木结构和性能的完整认识。
快速生长的树木可能使土壤提前衰竭,转基因树木的花粉可能引起森林种群自然结构的改变,从而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因此,对转基因树木的研究还需要长期观察。
(1)提取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
(3分)答:、、(2)简要概括转基因植物栽种的益处。
(3分)答:参考答案:(1)植物、转基因、风险;(2)①大大加快生长速度;②有着很强的自卫能力,产生抗虫能力;③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工作者在海洋中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看上去像普通干冰的东西,当它从海底被捞上来后,那些“冰”很快就成为冒着气泡的泥水,而那些气泡却意外地被点着了,这些气泡就是甲烷。
据研究测试,这些像干冰一样的灰白色物质,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混合物。
目前的科研考察结果表明,它仅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
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点燃,因此,人们通俗、形象地称其为“可燃冰”。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一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目前地球上可供人类开采的石油、煤炭等能源正在不断减少,许多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发现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些国家相继把可燃冰作为后续能源进行开发研究,对可燃冰的科学考察取得可喜成绩。
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在海底获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而加拿大在冻土带内找到了可燃冰。
综合考察表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
据保守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
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新型能源。
作为传统能源之后最佳的接替能源,可燃冰点燃了人类21世纪能源利用的希望之光。
(1)提取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
(3分)答:、、(2)简要概括“可燃冰点燃了人类21世纪能源利用的希望之光”的理由。
(3分)答:参考答案:(1)可燃冰、能源、开发(利用)(2)①能量密度非常高;②资源量巨大;③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新型能源。
(三)我们今天吃的现代口香糖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30-40年代。
它其实是一个“歪打正着”的发明。
墨西哥有一种能长出树胶的人心果树,当地人常把这种树胶放在嘴里嚼来嚼去。
后来,一位墨西哥将军把这种树胶带到了美国,想让发明家把这种树胶变成橡胶的代用品,经过多次试验仍以失败告终。
但是,托马斯·亚当斯和他的儿子是有心人,他们仿效着这位将军,把树胶放在嘴里嚼,觉得挺好玩。
后来,亚当斯父子又把这种树胶掺进热水,搅拌成黏稠状,再加入香料,揉成一个个小圆球,送到药店去卖,很多人都买回咬嚼,并称这些小圆球叫作亚当斯的口香糖。
从此,各种各样的口香糖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除了能清洁牙齿,保持口腔清新,强健脸部肌肉外,科学家还给口香糖开发出一些新功效。
比如“药用”口香糖,就是在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让口香糖中加入的药用成分慢慢释放出来。
此外,口香糖对人起的心理作用也不少。
心理学家分析,人们喜欢嚼口香糖有三个原因:其一,排除孤独和烦躁:其二,解除紧张感:其三,通过嚼咬发泄内心的恼怒。
不管解释是否正确,反正对许多人来讲,口香糖是他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亲密伴侣。
然而,人们对口香糖的态度又是爱恨交织的,因为它不单单是个人的口味爱好,而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城市街道上、公共座椅上,到处都能碰到恼人的口香糖残留物,以至于环卫部门不得不耗费巨资清理它们,除非像新加坡政府那样根本就把口香糖拒之境外。
不过,现在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不粘且能自动降解的口香糖,其奥秘在于基质中加入了一种新型聚合物,让它给本不溶于水的胶质穿上一件“亲水”的外衣,让它易溶于水,且易于从物体上脱落。
测试表明,咀嚼这种口香糖20分钟后,把它们粘到街道路面上,24小时内就全部消失。
这种不粘口香糖有望明年即可投产,将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之需,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1)提取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
(3分)答:、、(2)口香糖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简要概括。
(3分)答:参考答案:(1)口香糖、功效、环境污染。
(2)①保健作用;②药用辅助;③调节心理。
(四)①澳大利亚生物学家乔郴·泽尔和简·赫米发现,招潮蟹回巢时不会像其他动物那样寻找路径上的标记,而是依赖于它大脑中天生具有的数学计算能力。
招潮蟹每走一步,都会重新计算其巢穴的所在位置以及它所走的步数和这些步子的方位。
②为了证明在招潮蟹的脑中的确有一个能进行复杂计算的线路图,泽尔做了一个试验。
他将一张正方形砂纸埋在招潮蟹洞穴旁边的沙土下,等一只招潮蟹爬到上面后,轻轻地拖着砂纸和上面的招潮蟹,将其拖到离洞穴右边25厘米处停下来。
招潮蟹从砂纸上爬下来开始前进。
等招潮蟹前进一段时间后,泽尔故意惊吓这只招潮蟹。
招潮蟹不断退缩,最后退回到砂纸所在的地方。
显然,招潮蟹经过计算后,认为砂纸所在的地方是它的洞穴口。
这说明招潮蟹的确会数步子。
③。
一只招潮蟹能准确地测量出它的洞穴和它的同类之间的距离,尽管它根本看不见自己的洞穴。
赫米为此做了一个试验。
他在一个招潮蟹洞穴旁安装了一组滑轮,用两根鱼线转动一只模拟蟹,使它在洞穴附近不断做着前进和后退的动作。
赫米发现,每当他将模拟蟹拉到距洞穴20多厘米时,招潮蟹就会急匆匆地赶回来驱赶入侵者。
无论模拟蟹处在洞穴的什么角度上,也无论招潮蟹距离自己的洞穴有多远,它都会及时赶回来。
招潮蟹之所以能进行这种三角学计算,是因为它从爬出洞穴的那一步起就开始数步子,并不断重新计算它与洞穴、洞穴与入侵者、入侵者与它之间的三角距离。
科学家认为,虽然招潮蟹看不见自己的巢穴,但它的复眼能够感觉到远处物体的运动,因此它在行走时其复眼始终指向其洞穴及洞穴周围它划定的“势力范围”。
(节选自《大自然探索》2008年第1期,有改动)(1)给这则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3分)(2)请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过渡句。
(3分)答:参考答案:(1)招潮蟹、计算能力、试验;(2)招潮蟹不仅会数步子,而且还具有三角学计算能力。
(五)①信天翁和军舰鸟都是杰出的飞行家。
信天翁的一次觅食之旅可以长达10到15天,旅程超过15000千米;军舰鸟可以在热带海面的温暖上升气流中飞行一周而不用接触地面或水面。
②众所周知,。
宽广洋面和相对散在的食物分布,使得信天翁不得不采取长时间、远距离的觅食活动。
相对于生活在寒带的信天翁,生活在热带的军舰鸟的觅食环境更为艰难。
由于热带洋面上厚厚的温水层限制了养分的流动,在这种缺乏养分的上层水面,鱼类比寒带海域少得多。
③生活在热带海域的军舰鸟都是典型的具有叉状尾和角型翅膀的大型黑羽鸟。
它们的“翅载”,即体重与翅膀面积的比率,是所有鸟类中最低的。
绝无仅有的外形和高超的飞行技能使军舰鸟能够在空中飞行数天而不着陆,它们的唯一着陆点就是它们的哺育地。
④军舰鸟不着陆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显示它们高超的飞行技能,而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
信天翁拥有一双大而有蹼的脚,能够给它足够从海面起飞的力量,而军舰鸟的脚无蹼,尾腺体不发达,羽毛也没有防水的功能。
可以想象,一旦军舰鸟在海面上着陆,不能提供足够的起飞力量的脚和打湿的羽毛很难让它重回天空。
因此,在整个觅食过程中,军舰鸟日夜兼程,所有事情都是在空中完成。
它们的两个半脑轮流休息,一侧半脑工作另一侧半脑保持睡眠状态。
除了军舰鸟,只有雨燕能做到这一点。
(节选自《大自然探索》2008年第2期,有改动)(1)请在第②段划线处补写一句话,统领本段的材料,20字以内。
(2分)(2)请分点概述军舰鸟在空中飞行数天而不着陆的原因。
(4分)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鸟类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活模式影响很大。
(2)①生活在热带,觅食环境艰难,必须长途觅食;②低“翅载”的外形和高超的飞行技能,使它们能长途飞行;③脚无蹼,在洋面上着陆则不能提供足够的起飞力量;④羽毛没有防水功能,一旦打湿难以重回天空;⑤它们的两个半脑可以轮流休息,便于长途飞翔。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四点即可给满分)(六)①枝条上怎么会挂着一团团唾沫呢?这些唾沫到底是谁吐的呢?众说纷纭。
其实,只要你拨开唾沫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唾沫里面躲藏着一只小虫子,原来这些唾沫是一种叫做“沫蝉”的小蝉的“杰作”。
②沫蝉的身体粗短,色彩艳丽,不擅长飞行,但却有一对跳跃能力很强的后腿,可以在面对天敌时像青蛙般一跃而起,然后逃之夭夭。
因此,沫蝉在英文中的俗名是“蛙蝉”。
最新研究证明,沫蝉打破了由跳蚤保持的跳高纪录,是自然界新的“跳高冠军”。
沫蝉的平均身长只有6毫米,却能跳700毫米高,相当于自己身高的100倍,这大约相当于一个人一跃而起,跳到70层楼的高度!沫蝉的这种发达的弹跳能力让从事此项测量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大为惊叹:“沫蝉的弹跳能力令人难以置信,这使它们几乎不能被捕捉到。
”③沫蝉幼虫有一个古怪的习惯,制造许多泡沫把自己整个地包裹起来。
沫蝉幼虫的泡沫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要从它们的生理习性说起。
与其它蝉的幼虫一样,沫蝉幼虫也有一个尖锐的吸管状的嘴——刺吸式口器,它们依靠这条吸管插入植物组织内部,以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