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ppt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 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 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 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 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 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 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 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 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 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 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 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02 神话传说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 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 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 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 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 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 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 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 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 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 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 薪”的记载。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的四大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农历八月的中秋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及传统食品。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版本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炎热的阳光照耀下大地干旱无水,百姓们受苦不堪。
为了拯救人民,英勇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使得大地重新恢复了平静。
同时,后羿还得到了日晷和不死药的赐予。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不死药,她因此飞升到了月宫。
后羿为了怀念妻子,每年在中秋之夜设宴款待朋友,并且把嫦娥的形象赋予到那轮明月上,赏月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二、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在中秋夜,人们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或者和亲朋好友一同前往户外赏月。
赏月的同时,大家会品尝着月饼、瓜果等美食,边赏月边聚餐,共同享受团圆的喜悦。
2.吃月饼:中秋节的最传统美食就是月饼了。
它的形状像圆月,寓意着团圆和完美。
月饼有很多口味,例如莲蓉、豆沙、五仁等,每个地区的口味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
3.搭建月亮形状的灯笼:搭建月亮形状的灯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
人们用彩纸、竹篾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灯笼,如兔子、仙鹤等,然后在户外摆放或悬挂起来,增添了节日的喜气和灿烂。
4.玩灯谜: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玩灯谜游戏。
各种灯谜和谜底都会写在纸上,挂在灯笼上,在大家一起猜谜的同时,增进了亲人之间的交流与感情。
三、中秋节的传统食品1.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它是用细面和糖制作的圆形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莲蓉、五仁等,每种口味都有独特的风味。
2.柚子:中秋节时,柚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水果之一。
柚子象征着团圆和平安,人们喜欢将柚子作为中秋节的礼物互赠,寓意着祝福。
3.蟹:中秋节正值蟹肥时节,所以许多地方将蟹作为中秋节的特色美食之一。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还寓意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历史中秋节作为一个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认为太阳代表着光明与能量,而月亮则被视为太阳的影子,寓意着阴阳平衡。
因此,在每个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会举办祭月仪式以表达对太阳与月亮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的演变,祭月活动逐渐演变为现代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文化象征与传统活动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和传统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月饼和赏月。
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
月饼的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寓意着团圆与美好的寄托。
除此之外,月饼还有各种形状和口味,如传统的五仁、蛋黄莲蓉等,还有创新的巧克力、冰皮等,使得中秋节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古老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整理庭院、登高望月,或者举行赏月晚会,共同欣赏皎洁的月光。
月亮在古代民间文化中具有吉祥、美好的意义,因此赏月活动也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习俗。
三、中秋节的家庭团聚与互动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返乡或者安排时间与亲人共度。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月饼,聆听家长讲述中秋的故事,交流近期的生活与感想。
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也展现了传统中华家庭的温馨与凝聚力。
四、中秋节与古代传说故事中秋节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也传承了许多古代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得到了长生不老的药丸,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走了药丸。
嫦娥吞下药丸后,便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便在家中祭拜嫦娥,以表达对她的思念与敬意。
中秋节传统与意义

中秋节传统与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秋分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在古代,人们将月亮视为女神嫦娥的化身,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中秋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赏月。
这一天,人们会整夜盯着皎洁的月亮,感受月光的温暖,欣赏月亮的美丽。
还有一种习俗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有着各种口味和形状,如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家庭聚餐,赠送月饼和礼品,共度团圆时刻。
二、中秋节的意义与象征中秋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
这个节日代表了家庭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不远千里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纽带,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中秋节也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朋友,通过电话、短信或视频通话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
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能通过这个节日感受到家乡的氛围和亲人的关怀。
此外,中秋节还象征着丰收和感恩。
在农耕社会,中秋节是秋收的季节,人们通过丰盛的饭菜和赏月的仪式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而在现代社会,中秋节也是人们感恩的时刻,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幸福。
三、中秋节的现代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中秋节的庆祝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亲友分享节日的喜悦和祝福,也可以通过网络购物方便地购买和送礼品。
同时,中秋节也成为了推动文化交流和旅游消费的重要契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与意义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与意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与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是为了祈求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蕴含着家庭团聚和美好祝愿的深厚意义。
一、赏月祭拜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赏月。
在古代,人们会在这一天欣赏明亮的月光。
这是因为据传在古代,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女,而中秋之夜,她会带着玉兔来到人间。
为了表达对嫦娥仙子的敬意和祈求美好的愿望,人们会祭拜月亮,放上香烛,摆放水果和糕点。
家人们围在一起,共同欢度这一美好的时刻。
二、吃月饼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各种口味,如莲蓉、豆沙、核桃等。
它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在中秋节,人们会互赠月饼,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
吃月饼也成为了加强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增进亲情和友情。
三、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另一个受欢迎的传统活动。
在节日里,人们会将灯谜挂在门前,并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参与猜谜游戏。
灯谜的猜测既考验了人们的智慧,同时也增加了节日的氛围。
猜对灯谜的人可以得到小奖品,这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和参与度。
四、舞狮表演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举办舞狮表演来庆祝中秋节。
舞狮表演通常由男子扮演的两个人组成,一个扮演狮头,一个扮演后腿。
舞狮的动作矫健、生动活泼,象征着希望迎来好运和吉祥。
这一传统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也为中秋节增添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中秋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美食和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背后蕴含着家人团聚和美好祝愿的寓意。
在这一天,亲人们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欢乐和美好。
无论亲人们身处何地,他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一节日,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深情厚意。
总结起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与意义与祈愿丰收、家人团聚、友谊增长等内容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赏月祭拜、吃月饼、猜灯谜、舞狮表演等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来历和各类民俗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各类民俗风俗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据史料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秋季中旬,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泉州民俗文化积淀丰厚,中秋佳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如今,虽然有些习俗已不复存在,但依然保留在人们的美好文化记忆中。
拜“月娘妈”赏月“博饼”共享月饼夜游笋江烧“塔仔”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
泉州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
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
传说嫦娥偷灵药,奔月而去,千百年来的神话传说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使月宫仙子受到凡人的尊崇,尤其是一般劳动妇女,以为女性当上月中之王,更是顶礼膜拜。
因而便在每年的中秋月下,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赏月“博饼”赏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众化的习俗。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赏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
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乐乎!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
博饼有一套游戏规则,即在月饼中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用轮流掷骰子的办法,按骰子的点数去博,气氛十分热烈,平添节日的欢乐和情趣。
共享月饼中秋月饼是中秋节的特别食品,各种月饼在节前即已纷纷制出,以供中秋节送礼、请客和自家食用。
合家团圆、老少一起品尝月饼,实为天伦之乐。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又称月圆节、丰收节或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祭祖等习俗盛行。
一、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对月亮的崇拜。
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
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迎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普及到了民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发展汉代开始,中秋节的习俗逐渐形成。
《史记·天官书》记载:“汉朝秋节鬼神夜哭,穿汉家衣服夜游,女子盛妆而迎。
”说明当时已有女子在中秋之夜打扮迎接神灵的习惯。
到了唐朝,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节日,许多文人雅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代以后,中秋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形成了“八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在这一时期,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更加丰富,如舞龙舞狮、猜灯谜、赏花灯等。
三、习俗赏月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人们欣赏月亮的最佳时刻。
人们通常在夜晚仰望天空,欣赏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寓意团圆和和谐。
传统月饼有豆沙、五仁、蛋黄等多种口味,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特色月饼。
赏花灯中秋节也是赏花灯的好时节。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公园广场上挂上各种形状的花灯,如兔子灯、龙灯、鱼灯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传统的娱乐活动之一。
人们会把写有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其他人看到喜欢的花灯就可以猜谜语,猜对了可以得到小礼品。
玩骰子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中秋节玩骰子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当时宫廷中的一种游戏。
现在的人们通常玩的是“博饼”,寓意博取好运。
祭祖中秋节也是祭祖的节日。
人们会在家中或祖先祠堂中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四、文化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代表着团圆、和谐、美满和幸福。
这个节日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体现。
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出现在农历8月15日,也被称为“团圆节”或“月饼节”。
这个节日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一、历史渊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月习俗,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周代。
据传,周朝时期的帝王会在中秋之夜在宫廷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传入民间,成为全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二、文化内涵1. 重视家庭团圆:中秋节被称为“团圆节”,寓意着人们在这一天要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都是让亲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将与家人共进晚餐、赏月、品尝月饼等传统活动作为庆祝的主要方式。
2. 赏月文化: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追寻诗意的时刻。
赏月的习俗源于古代中国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从唐宋时期开始,《诗经》、《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就有许多篇章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赞美。
如今,中秋之夜,人们会在家庭或公共场所欣赏明亮的圆月,畅想美好未来。
3. 月饼文化: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也是中秋节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的月饼外皮金黄色,内馅丰富多样,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人们在中秋节期间会互送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睦、思念亲人。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种社交礼品,人们常常通过赠送月饼来表达对亲友的情谊。
三、传承与创新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长期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家庭团聚、赏月、赠送月饼等活动外,人们还通过游园、登高、文艺表演等形式来庆祝和传承这一节日。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会举办各种中秋文化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灯光秀,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一些创意的月饼品牌也推陈出新,推出了各种口味新颖、外形别致的月饼,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口味需求。
四、国际传播随着中国文化的日益影响力扩大,中秋节逐渐跨越国界,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熟知的节日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的由来
• 中秋节的由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 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 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传说
吴刚折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 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 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 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 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 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 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 砍伐月桂的形象。
中秋吃神马?
• 吃月饼
•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月饼作为一种如同圆月, 内含佳肴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已出现。
• 吃鸭子
• 我国云南的仫佬族在这天都要买饼子,杀鸭子,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 动员乡亲杀番鬼佬的卖糖佬一家三人,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
略的斗争。
• 芋头
• 中秋吃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 • •
•
•
〔江西省〕 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 红後,再放醋进去。这样子就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 中秋自十一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迎之於市街,直至 十七日止。 • 〔四川省〕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 「看会」。除了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打 粑、杀 鸭子、吃麻饼、蜜饼等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将桔子挖 空,点上蜡烛,悬於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 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 〔福建省〕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宁中秋夜俗以挂旛 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 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 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巖人吃月饼 时,家长会在中央控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 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於月饼中 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拜天公用做成仙桃型的红粿叫[公粿」。拜月的红粿则做 成猪羊的形状,数目必是九猪十六羊。
• • • •
贵州:黔式月饼 上海:桂花米酒 江苏:南京必食金陵名菜桂花鸭 广东:潮汕中秋食品颇多,这与汕人过中秋节的 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的影响主 要分为三大类一月饼类 荤 甜 咸等 二水果柚子 柿子 杨桃 菠萝 石榴 橄榄 等 三农产品芋头 南瓜 • 浙江:杭州莼菜鲈鱼烩 • 福建:槟榔芋烧鸭 • 台湾:高雄县 水鸭公(也是鸭子)美浓地区有一 种叫“菜饼”的食物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 烘焙而成
• 〔山东省〕 • 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 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 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 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 〔山西省〕 潞安中秋节宴节请女婿。永宁中秋夕恭祀太阴星主。大同 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石楼县中秋祀城隍。 • 〔河北省〕 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 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以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 当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 〔江苏省〕 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 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 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 月下有怀》
•
•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 头》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 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中秋诗词
•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 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 中秋有关的名句。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 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
• 嫦娥奔月 •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 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 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帮助百姓, 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尊 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 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 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 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 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 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后, 后羿外出狩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走后 不久,蓬蒙持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危急之时嫦娥拿 出不死药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 向 天上飞去 她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 到家,得知此事,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发 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还有个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后花园里,摆上香案,遥祭在月宫里眷恋 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 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 中中秋节,家家户户都流传在这天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 北京:传统月饼 自来红 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 是指月饼面皮的一种做法,就是熬糖浆,还要加 入一定比例的大油,回民的话就要加把大有换成 黄油,特点皮松,馅香。 八月秋高蟹肥。北京 尤讲究品尝醉蟹 • 山西:潞安人宴请女婿,大同县称月饼为团圆饼, 大致二、三尺,且有守夜之俗。 • 陕西:西乡县夜晚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 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山东:即墨地区吃一种叫“麦箭”的食品 • 四川:川西地区 烟熏鸭子(及其讲究难做)
中秋习俗
• 中秋节的习俗之舞火龙
•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 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 中秋节的习俗之兔儿爷
•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 韩国 • 日本
外国人的中秋节
• 韩国人又称中秋节为“秋夕”或“感恩节”,也是韩国的传统节日, 在中秋节,韩国人会有五天的假期。 • 在日本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 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 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 越南
• 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 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 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 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 • • • • • 泰国人民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 缅甸人在8月的“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祝“光明节”的光临。 中秋节在印度称“明月节”;尼泊尔叫“德赛节”;印尼 称“大月节”;老挝呼“月福节”等等。虽说名目各异,但祭月、祈 月、赏月、团聚等风情基本一致。
• 中秋节的习俗之烧塔
•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 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 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 中秋博饼
•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 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 中秋饼”、“博会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