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与系统实验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目录实验一语音传输 (1)1.1实验简介 (1)1.2实验目的 (1)1.3实验器材 (1)1.4实验原理 (1)1.4.1脉冲编码调制 (2)1.4.2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3)1.4.3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 (4)1.4.4内部通话与数据传输的工作过程 (4)1.5实验内容 (5)1.6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6)1.6.1三种调制方式在相同参数下的量化编码 (6)1.6.2相同参数下的波形 (6)1.6.3不同频率相同随机错误与突发错误的波形 (8)1.6.4蓝牙建立和断开语音链路的过程 (10)1.6.5自己进行A律PCM和CVSD的编程程序 (11)1.7实验思考题 (13)实验二数字基带仿真 (14)2.1实验简介 (14)2.2实验目的 (14)2.3实验器材 (14)2.4实验原理 (14)2.4.1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14)2.4.2跳频扩频的基本原理 (15)2.4.3保密通信原理 (15)2.5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6)2.5.1蓝牙基带包的差错控制技术实验 (16)2.5.2蓝牙系统的跳频实验 (19)2.5.3数据流的加密与解密实验 (20)2.5.4编程实验 (23)2.6思考题 (26)实验三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 (28)3.1实验简介 (28)3.2实验目的 (28)3.3实验器材 (28)3.4实验原理 (28)3.5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29)3.6思考题 (35)实验四无线多点组网 (37)4.1实验简介 (37)4.2实验目的 (37)4.3实验器材 (37)4.4实验原理 (37)4.4.1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37)4.4.2路由技术及组播和广播 (38)4.4.3Ad hoc网络 (38)4.5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39)4.6思考题 (41)参考文献 (42)实验一语音传输1.1实验简介本实验软件主要对蓝牙语音编码技术和通信网络中的语音传输传输过程进行介绍。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某种媒介传输信息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种方式。
模拟通信是将信息通过连续变化的信号传输,而数字通信则是将信息编码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实验中将使用调制解调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通过调制和解调过程,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还原。
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调制解调器3. 通信接收器4. 频谱分析仪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6. 连接线和电源适配器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
2.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3. 将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
4. 利用通信接收器接收调制后的信号,并进行解调,还原为原始信号。
5. 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信号的传输质量。
6.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信号的频率、幅度、失真度等参数。
7. 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现象。
通过调整调制解调器的参数,可以改善信号的传输质量。
实验数据显示,数字通信方式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信号的频谱分布与调制方式密切相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通信技术实验,我们验证了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
实验结果表明,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信号的调制、解调以及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处理方面。
实验不仅提升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探索通信技术的更多领域,以期在通信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TD-LTE硬件配置(1)实验名称TD-LTE硬件配置(2)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中认识和了解通信网络和设备。
2、使用模拟现网的TD-LTE硬件平台和维护操作网络管理平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无线网络设备之中各个网元设备的工作配置原理,熟练掌握无线网络信令流程,理解无线网络对接数据的含义特征,提高学生对现网设备的安装、维护能力,提高学生对无线网络的开局能力。
(3)实验器材客户端、服务端、CCS2000U用户端程序、ZXSDR B8200 TL200设备物理接口、协议接口。
(4)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图:ZXSDR B8200 TL200是一款支持多频段、多制式的基带单元,可同时支持GSM、UMTS及LTE等多种制式。
仅需进行软件配置和少量的硬件改动,即可将ZXSDR B8200 TL200配置为GERAN基站、UTRAN基站、LTE基站或者GUL多模基站。
ZXSDR B8200 TL200的软件结构分为SDR平台软件层、LTE适应软件层和LTE应用层。
SDR平台软件层:主要实现BSP、OSS和BRS的功能。
LTE 适应软件层:主要实现OAM和DBS的功能。
LTE应用层:实现LTE协议功能,包括控制面子系统、用户面子系统、调度器子系统、基带处理子系统等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配置完成对两个E-UTRAN TDD小区的建立互通。
(5)实验方法1、进入WIN 2008操作系统。
数据配置前,首先打开网管服务器;2、创建子网,填写相关信息;3、创建网元,填写相关信息;4、运营商配置,填写相关运营商信息;5、填写PLMN信息,添加BBU侧设备(说明:各单板放置的位置要和实验室机柜中所用的BBU一致);6、配置RRU,在机架图上点击图标添加RRU机架和单板,右键设备,点击添加RRU,会弹出RRU类型选择框,选中类型即可。
由于有2个RRU故需要增加2次(说明:RRU的类型必须与实际的硬件设备保持一致);7.、时钟配置(默认配置即可);8、光纤配置,是配置光接口板和RRU的拓扑关系(说明:2个RRU需要增加2条光纤);9、物理层端口配置(说明:以太网方式配置参数直接手动改成1000);10、以太网链路层配置;11、IP层配置;12、带宽配置;13、SCTP配置;14、业务与DSCP映射配置;15、静态路由配置;16、OMCB通道配置;17、创建无线网络;18、配置基带资源(说明:此处要配置2条基带资源,两次配置基带资源,若参考功率超出范围,要降低,不能都设为19.9);19、S1AP配置;20、E-UTRAN TDD小区配置(说明:本网元有2个射频单元(2个RRU),需要再创建一个小区);21、数据配置完成;22、测试网管与BBU是否建立连接,数据同步;23、验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小区是否起来。
实验报告通信技术基础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通信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通信系统基本原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背景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涉及信息传输、交换和处理等多个方面。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通信方式、传输介质、信道编码与调制等技术。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模拟通信系统(1)实验目的:了解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信号调制和解调方法。
(2)实验步骤:1)搭建模拟通信系统实验平台;2)发送端调制信号;3)接收端解调信号;4)观察解调信号与发送信号的波形对比。
2. 实验二:数字通信系统(1)实验目的: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信号调制和解调方法。
(2)实验步骤:1)搭建数字通信系统实验平台;2)发送端调制数字信号;3)接收端解调数字信号;4)观察解调信号与发送信号的波形对比。
3. 实验三:信道编码与调制(1)实验目的:了解信道编码与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信道编码与调制方法。
(2)实验步骤:1)搭建信道编码与调制实验平台;2)进行信道编码与调制操作;3)观察编码与调制后的信号波形;4)分析信道编码与调制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模拟通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模拟通信系统在调制和解调过程中,信号波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调制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相比,具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但易受噪声干扰。
解调后的信号与调制信号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由于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非线性失真所导致的。
2. 实验二:数字通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数字通信系统在调制和解调过程中,信号波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调制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相比,具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且抗干扰能力强。
解调后的信号与调制信号相比,误差较小,这是由于数字通信系统采用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3. 实验三:信道编码与调制实验结果表明,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在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系统及仿真实验

➢7.1 认识仿真软件 ➢7.2 进入多种虚拟系统
1
7.1 认识仿真软件
试验仿真教学软件旳开发是基于现代通信工程教育旳需求 应运而生旳,它把大型网络通信系统旳所有功能移植于个人电 脑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旳电脑上就可以亲身体验最真实旳硬 件环境,体验主流旳通信业务。
图
标外,点击任何扇区下旳智能天线和R04都可以打开
该扇区下旳智能天线和R04间旳连线连接,如图7-7所示。这里
可以学习这两个设备之间旳端口旳连接、馈线旳连接、光纤旳
连接。
15
图7-6 TD-SCDMA虚拟天面
16
图7-7 室外设备连线
17
7.2.3 虚拟机房 在图7-5所示旳仿真试验室主菜单中,点击右边任何一种
39
图7-22 信息查看界面
40
进入仿真软件主
图7-3 仿真系统主页界面
10
在此界面中有两项选择:【试验仿真教学软件】和【TDSCDMA随机资料】,单击【TD-SCDMA随机资料】进入如图 7-4所示界面,仿真软件提供了协助文档,从中可以解答学习 过程中碰到旳问题。
在图7-3中单击【试验仿真教学软件】进入如图7-5所示旳 仿真试验室,在这个界面中有4个可选入口:一种电梯入口和 三个机房入口。点击【电梯入口】退出试验室;点击【机房】 入口进入试验室。这里以“TD-SCDMA机房1”为例阐明仿真 软件旳使用措施,单击箭头进入【TD-SCDMA网管试验仿真 系统】,如图7-5所示。
3
1. 硬件规定 推荐机型:Intel Pentium Ⅳ。 CPU主频:1.4 GHz及以上。 内存大小:256 M及以上。 硬盘容量:1 GB。 配置声卡。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3. 熟悉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4. 学会使用通信系统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实验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依赖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现信息的传输。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方法,如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以及相应的解调技术。
实验设备与材料:1. 计算机一台,安装有通信仿真软件。
2. 通信原理实验箱一套,包括调制解调模块、信号源模块等。
3. 通信信号发生器。
4. 示波器。
实验步骤:1. 打开通信仿真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信号频率、调制方式等。
2. 使用通信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输入到通信原理实验箱的信号源模块。
3. 通过实验箱的调制模块对信号进行调制,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
4. 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至解调模块,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频谱特性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波形对比,展示了调制过程中信号的变化。
2. 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对比,验证了调制解调技术的准确性。
3. 通过频谱分析,观察到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理解了调制对信号频谱的影响。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各有不同。
例如,ASK调制主要改变信号的幅度,而FSK和PSK调制则分别改变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通过解调过程,我们能够从调制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验证了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中的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调制解调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恢复。
同时,实验也加深了我们对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通信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方面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参加了通信工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3. 熟悉通信系统的构建和运行。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原理与系统- 学习通信系统基本模型、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 研究电信网概述、通信网的分类、公用电话交换网和接入网。
- 掌握通信网络系统实验室的组成和功能。
2. 传输部分- 学习SDH点对点组网2M配置实验,了解TA103101 OptiX 2500硬件。
- 进行传输部分的调试实验,掌握传输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3. 程控部分- 学习程控交换机的原理和操作,了解相关硬件。
- 进行本局调试实验,熟悉程控交换机的调试流程。
4. 宽带部分- 学习PPPOE拨号上网综合实验,了解相关宽带技术。
- 进行宽带接入实验,掌握宽带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
5. 专用通信- 了解专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 学习专用通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6. 通信CAD制图及概预算- 学习AutoCAD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 运用AutoCAD绘制通信工程线路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
- 学习概预算软件的操作,掌握通信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通信工程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2. 实践操作-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项实训项目操作。
- 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 讨论交流- 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 分享实训心得,提高实训效果。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 掌握了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通信技术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所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任课老师:2015年6月 18日实验1 模拟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模块中函数信号产生芯片的技术参数; 2.了解本模块在后续实验系统中的作用;3.熟悉本模块产生的几种模拟信号的波形和参数调节方法。
二、实验仪器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频率计1台3.20M 双踪示波器1台 4.小电话单机1部三、实验原理本模块主要功能是产生频率、幅度连续可调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函数信号(非同步函数信号),另外还提供与系统主时钟同源的2KHZ 正弦波信号(同步正弦波信号)和模拟电话接口。
在实验系统中,可利用它定性地观察通信话路的频率特性,同时用做PAM 、PCM 、ADPCM 、CVSD (∆M )等实验的音频信号源。
本模块位于底板的左边。
1.非同步函数信号它由集成函数发生器XR2206和一些外围电路组成,XR2206芯片的技术资料可到网上搜索得到。
函数信号类型由三档开关K01选择,类型分别为三角波、正弦波、方波等;峰峰值幅度范围0~10V ,可由W03调节;频率范围约500HZ ~5KHZ ,可由W02调节;直流电平可由W01调节(一般左旋到底)。
非同步函数信号源结构示意图,见图2-1。
图2-1 非同步函数信号源结构示意图 2.同步正弦波信号它由2KHz 方波信号源、低通滤波器和输出放大电路三部分组成。
2KHz 方波信号由“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分频产生。
U03及周边的阻容网络组成一个截止频率为2KHZ 的低通滤波器,用以滤除各次谐波,只输出一个2KHz 正弦波,在P04可测试其波形。
用其作为PAM 、PCM 、ADPCM 、CVSD (∆M )等模块的音频信号源,其编码数据可在普通模拟示波器上形成稳定的波形,便于实验者观测。
W04用来改变输出同步正弦波的幅度。
同步信号源结构示意图,见图2-2。
K01U01跟随放大器XR2206 电 路三角波 正弦波 方波P03图2-2 同步函数信号源结构示意图3. 模拟电话输入电路本模块提供了两路用户模拟电话接口,图2-3是其电路结构示意图。
J02A/ J02B 是电话机的水晶头接口,U01是PBL38614专用电话集成电路。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对电话机的送话器讲话时,该话音信号从PBL38614的TR 对应的引脚输入,经U01内部二四线转换处理后从T 端输出。
T 端的模拟电话输出信号经P05/ P07铜铆孔送出,可作为语音信号输出用。
当接收对方的话音时,送入U01芯片R 端的输入信号可由P06/P08铜铆孔送入。
此时,在电话听筒中即可听到送入信号的声音。
图2-3 用户电话结构示意图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插到底板“G ”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
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加电: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3. 非同步函数信号源测试:频率计和示波器监测P03测试点,按上述设置测试非同步函数信号源输出信号波形,记录其波形参数。
4.同步正弦波信号源测试: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U034U01跟随放大器P04CPLD 器 件 低通 滤波器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U01J02A\BP05/P07PBL38614电话接口 芯片P06/P08TRT RU04频率计和示波器监测P04测试点,按上述设置测试同步正弦波信号源输出信号波形,记录其波形参数。
5.用户电话测试:1)电话模块接上电话单机,说话或按住某个数字键不放,用示波器测试其发端波形。
2)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03与P06(或P08)铆孔,即将函数信号送入电话的接收端,调节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听听筒中发出的声音。
6. 关机拆线: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
五、实验记录1.正弦波幅度2.02V 频率10.33kHz2.三角波幅度3.60V 频率10.3kHz3.方波幅度6.30V 频率10.3kHz实验2 接收滤波器与功放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接收滤波器与功放模块的组成结构; 2.掌握接收滤波器与功放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20M 双踪示波器1台 3.信号连接线2根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模块位于底板的右边,由低通滤波器、低频功放、喇叭等组成。
可作为PAM 、PCM 、CVSD 等通信模块的接收终端。
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终端滤波放大器结构示意图外加信号通过P14铆孔送入低通滤波器电路,“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上的拨码器4SW02可设置低通滤波器的多种截止频率。
经过低通滤波器滤波后的信号,可在P15测试点进行观测。
滤波后的信号接着送入LM386构成的低频功率放大器,驱动小喇叭播放出声音, W09可调节喇叭音量大小。
实验者通过本模块喇叭播放功能,可感性的判断音频信号经编解码信道的传输质量。
1.模拟滤波器的特性模拟滤波器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且有若干典型的模拟滤波器供我们选择,且都有严格的设计公式、现成的曲线和图表供设计人员使用。
典型的模拟滤波器:巴特沃斯 Butterworth 滤波器:幅频特性单调下降切比雪夫 Chebyshev 滤波器:幅频特性在通带或者在阻带有波动 贝塞尔 Bessel 滤波器:通带内有较好的线性相位持性 椭圆 Ellipse 滤波器低通 滤波器 功率 放大器P15P14K044SW02 拨码器模拟滤波器按幅度特性可分成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它们的理想幅度特性如图所示。
2.模拟低通滤波器的指标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指标有αp, Ωp,αs和Ωs。
Ωp;通带截止频率Ωs:阻带截止频率αp:通带中最大衰减系数αs;阻带最小衰减系数αp和αs一般用dB数表示。
对于单调下降的幅度特性,可表示成如果Ω=0处幅度已归一化到1,即|H a(j0)|=1,αp和αs表示为以上技术指标用图所示。
图中Ωc称为3dB截止频率,因四、实验设置4SW02:设置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设置和参考截止频率如下(4SW02拨码器:往上为1,往下为0):01010:滤波器截止频率2.65KHZ01011:滤波器截止频率5.3KHZ01100:滤波器截止频率10.6KHZK04:小喇叭开关。
”ON”接通喇叭,,“OFF”断开喇叭。
W09:音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调节电位器,注意音量不可调节太大。
P14:外加模拟信号输入连接铆孔。
P15:经滤波器滤波后输出连接铆孔。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插到底板“G”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
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加电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3.滤波器测试用信号源选择与调节采用非同步函数信号选择正弦波档,用示波器和频率计监测P03测试点,调节W02使其频率最低,峰峰值4V左右。
如用其它音频信号源亦可。
4.信号线连接用专用导线将P03、P14两铆孔连接,将测试信号送入后面的“接收端滤波放大模块”。
5.截止频率2.65K滤波器测试设置“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上的4SW02拨码器为01010用示波器监测P15测试点,调节W02,测试其滤波器截止频率并作记录。
(P15输出的信号幅度下降至P14输入信号幅度的0.707时所对应的频率为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6.截止频率5.3K滤波器测试设置“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上的4SW02拨码器为01011用示波器监测P15测试点,调节W02,测试其滤波器截止频率并作记录。
注:1)测试过程中可将喇叭关闭,避免噪声干扰;测试的数据可作为后续实验参考。
2)当进行CVSD编译码和复接、解复接等后续实验时,将默认滤波器截止频率为2.65KHZ。
因此,本实验中4SW02拨码器应设置为01111。
7. 关机拆线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
六、实验数据实验3 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ALTERA公司的CPLD可编程器件EPM240;2.了解本模块在实验系统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3.掌握本模块中数字信号的产生方法。
二、实验仪器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2.20M双踪示波器1台3.频率计1台三、实验原理CPLD可编程模块(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芯片位号:4U01)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和数字信号。
它由CPLD可编程器件ALTERA公司的EPM240、下载接口电路(4J03)和一块晶振(4JZ01)组成。
晶振用来产生16.384MHz系统内的主时钟,送给CPLD芯片生成各种时钟和数字信号。
本实验要求实验者了解这些信号的产生方法、工作原理以及测量方法,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m序列是最被广泛采用伪随机序列之一,除此之外,还用到其它伪随机码,如Gold序列等,本模块采用m序列码作为系统的数字基带信号源使用,在示波器上可形成稳定的波形,方便学生观测分析。
下面介绍的m序列原理示意图和仿真波形图都是在MAX+PLUS II软件环境下完成。
其中,RD输入低电平脉冲,防止伪随机码发生器出现连0死锁,其对应仿真波形的低电平脉冲。
CLK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OUT为m序列伪随机码输出。
下图3-1、图3-2为三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和其仿真波形图。
在实验模块中的clk为2KHZ时钟,输出测试点为4P02,m序列输出测试点为4P01。
图3-1 三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M=7)图3-2 三级m序列仿真波形图下图3-3、图3-4为四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和其仿真波形图。
图3-3 四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M=15)图3-4 四级m序列仿真波形图下图3-5、图3-6为五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和其仿真波形图。
图3-5 五级伪随机码发生器原理图图3-6 五级伪随机码仿真波形图图3-7中介绍是异步四级2分频电路,其特点是电路简单,但由于其后级触发器的触发脉冲要待前级触发器的状态翻转之后才能产生,因此其工作速率较低。
在对分频输出时钟的相位关系要求严格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同步分频法,具体实现原理请同学自己整理。
图3-8为异步四级2分频电路仿真波形图。
图3-7 四级2分频原理图图3-8 四级2分频仿真波形图另外,在本模块上设计了一个8位的拨码器和一个5位的拨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