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的怪现象:大势至菩萨竟然无人朝拜
十种人不能拜菩萨

十种人不能拜菩萨
1、不尊重菩萨的人
人际相处是需要尊重的,无论是人和什么事物,都是需要的。
当不能做到,这样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2、拥有大罪的人
大罪的人,菩萨是不能度过的。
世界万物是有因果的关系的,从而这样的人不能拜菩萨。
3、对菩萨不恭敬的人
对于菩萨不懂得恭敬的人,是会触碰到一些忌讳,从而给自己带去不好的运势。
这样的人一定程度上是不合适拜菩萨的。
4、不信任菩萨的人
俗话说信就会灵,不信则是不灵的。
对于不信任菩萨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合适拜菩萨的。
5、菩萨转世的人
同一个水平的人,是不能摆的,而是需要同等的相处的。
对此,菩萨转世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6、心术不正的人
菩萨并不是什么人都会度的,度人是会选择人的。
对于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是不合适去拜菩萨的。
7、年轻的人
年轻人要懂得去努力创造,而不是一味的依靠。
从而不合适去拜菩萨。
8、八字比较阴的人
八字是比较阴的人,是会和菩萨有相互冲撞的可能。
而这样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9、不懂得感恩的人
菩萨的善意并不是白白的付出的,而是需要得到一定的回报的。
当一个人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回报,这样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10、过于贪心的人
贪心的人是不怎么知足的,不懂得知足,是会带去一些困扰的,从而这样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虎丘千人石解说

虎丘千人石解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晋朝时,有个和尚俗名叫魏道声。
他自小出家,苦读经书,研究佛学,精通佛典,才华出众,故众其称曰道生法师,尊称为生公。
此公长得还很帅,被叫做才俊法师,用现在的话叫小鲜肉。
后来因其师父竺法汰来自古印度的天竺,故改为竺姓。
竺道生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盘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他说一阐提人也能成佛。
一阐提人也就是五逆之人,一阐提梵音是罪大恶极,坏透了的人。
他们不孝,杀父杀母,杀佛杀罗汉,坏事做尽,罪业深重,下无间地狱;就好像世间判罪无期徒刑,永远不会翻身。
这些大恶性众生能不能成佛呢?因为当时《涅盘经》还没有完全传过来,只有上半部,这位才俊法师悟性好就写篇论文,认定一阐提人也能成佛,一切众生最后都要成佛。
竺道生这个论点一出,全国的法师都要打死他,这还得了!佛都没有敢这样说过。
当时这个道生年纪轻,文章好,学问好,最后大家看在出家人情面,算他不懂,把他赶到江南去了。
那个时候佛法都在长江以北,竺道生被赶到了南方的蛮荒之地,就是苏州,金山这一带,他在山上住茅蓬,也没人听他讲了,他只好对着一些石头讲。
一次,竺道生在苏州城里,看到虎丘山风景不错,就在这定居下来,传经布道。
当地人听说虎丘山来了高僧后,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开了,去听经的人都把虎丘山上的一块大盘石,叫“千人石”坐满了。
生公在虎丘山讲经的消息很快就在苏州传开了,听他讲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苏州知府得知后,怕冒犯朝廷,便下令不准生公讲经,并把听经者全部赶走。
生公并不回心,依然坚持不懈。
没有人听经,就请石头、百鸟当听经者;就连白莲池中的水也会盈满起来,所以说“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花听了他的经都开了。
讲《涅盘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那些石头就摇起来了。
后来呢,《涅槃经》下半部传也到中国,果然佛说一阐提人最终也能成佛,印证了竺道生的观点,证明他说的正确,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
第四十三章、挥手擒拿黄风怪的灵吉菩萨厉害吗? 为何普天佛菩萨名单中就是没有他?

第四十三章、挥手擒拿黄风怪的灵吉菩萨厉害吗?为何普天佛菩萨名单中就是没有他?灵吉菩萨在《西游记》中是一个另类。
取经路上,多数仙佛都是露个脸就领盒饭去了。
可这灵吉菩萨竟然出场两次,每次出场,都帮了取经队伍的大忙。
可以说,灵吉菩萨对于取经行动最终能获得成功,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可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在西游大结局《五圣成真》一回中,佛派全体诵念高层名单,在菩萨级别中可以找到观音,找到文殊,找到普贤,就是找不到灵吉菩萨。
这是怎么回事呢?立下了大功劳的灵吉,为何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呢?大家可以看到,连猪八戒、沙僧,甚至小白龙,那在西天诸位诵念的名单中。
莫非,灵吉菩萨在佛派地位低下,连白龙马也不如吗?佛教向来有四大菩萨之说。
比较流行的版本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最后诵念的名单中,没有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反而多了一位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的“大势至菩萨”。
原来,在西游原著中,佛派的四大菩萨没有地藏王菩萨,而是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四大菩萨。
那么,有没有可能,灵吉菩萨就是这个一直没有出场的、充满神秘的大势至菩萨呢?网上确实有这种说法流传。
有的版本还貌似有理有据:所谓大势至菩萨,用梵文翻译,也可以翻译成遍吉菩萨,就是普遍吉祥的意思。
其实这种说法只能骗小孩。
在现实佛教中,并没有一个菩萨叫做灵吉菩萨,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灵吉=遍吉。
且遍吉菩萨并非是大势至菩萨的别名,而是普贤的别名。
因此,灵吉菩萨绝非大势至菩萨。
既然灵吉菩萨是《西游记》独创的菩萨,那他的身份、神通、出场目的,我们就应该从原著中进行挖掘。
先看灵吉菩萨的出场。
孙悟空来到小须弥山,通报了自己的身份。
看门道人(古代和尚也称道人)进去通报,“那菩萨即穿袈裟,添香迎接”。
“那菩萨整衣出迓,行者登堂,坐了客位,随命看茶。
”从这两处原文,我们可以知道,孙悟空到来,灵吉菩萨非常重视,是穿好正装(袈裟),焚上好香,恭恭敬敬请孙悟空进来的。
孙悟空进来后,灵吉菩萨做主位,孙悟空坐了客位。
世上最诡异的3座佛像,其中2个在中国,看后让人不禁毛骨悚然

世上最诡异的3座佛像,其中2个在中国,看后让⼈不禁⽑⾻悚然2019-04-07 亮剑精神
每个⼈⼼中的信仰和追求的东西都是不⼀样的,很多⼈都会把佛当成了⼼中的⼀种寄托,其实
经常出去旅游的⼈都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地⽅都会有佛像,⾛到佛像⾯前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由
⾃主的上前烧⾹祭拜,这也是对⼼理上的已⼀种安慰。
世上有三座佛像⾮常的诡异,那么这三座佛像都在哪⾥呢?⾸先第⼀座佛像是在九华⼭的地藏
菩萨佛像,只要去九华⼭的游客都会拜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的右⼿拿着锡杖,左⼿掌⼼朝上放
着⼀颗摩尼宝珠,地藏菩萨佛像是⽬前世界上最⾼的⼀尊佛像,连同底座总共有155⽶⾼。
地藏菩萨佛像最诡异的地⽅就是在太阳下⼭的时候,这座佛像的正⾯就会出现霞光万道,佛像的背后是狮⼦峰,其实这样的⼀个想象⼏乎每天都是有的,时间长了也不⾜为奇,但到了每年的春秋两季还会有不同的佛光,虽说已经对外开放有⼆⼗⼏年的时间了,但⾄今都⽆法解释这
个现象。
第⼆个就是在三亚的南海观⾳像,我们都知道三亚是⼀个风景宜⼈的地⽅,南海观⾳像也是每个游客的必去地⽅。
三亚是⼀个主要以海域为主的地⽅,每年发⽣的海啸也是不在少数,但⾃从有了这南海观⾳像伫⽴在那⾥以后,三亚就再也没有遭受过海啸,就连台风也没有了,这也
是很多⼈想不明⽩的地⽅。
最后⼀个在⽇本,他就是⽇本的仙台⼤观⾳像,这尊佛像浑⾝是雪⽩的,地⾯上的⾼度是100⽶,被埋在地底下的⾜有21⽶左右,据说在⽇本的每个⾓落都能看见,但是仙台⼤观⾳像在夜
晚的时候让⼈有种莫名的瘆⼈感。
传奇故事:观音不肯去

观⾳不肯去⼀、祸起红⽟球话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不久就被冯⽟祥赶出了紫禁城,来到天津静园做了寓公。
“百⾜之⾍死⽽不僵”,⾃然少不得有⼈追随服侍,街市上便出现了⼀些古⾥古怪的⼈。
说他们古怪不是留辫⼦穿马褂,是他们的做派。
⽐如当时做买卖从来都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可这些⼈不管买东西还是卖东西,从来就是⼀⼝价,他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商家只要⼀还价,这些⼈掉头就⾛,任你再招呼也不理睬。
这就叫⼤爷派头,说得好听是“虎死威风在”,说⽩了就是“吊死⿁擦胭脂——死要⾯⼦”。
那天,亨通当铺⾥来了⼀个辫⼦马褂,这⼈五⼗多岁的年纪,⾯⽩⽆须,进了门⼀拱⼿:“掌柜的⽣意好呀!”细声细⽓的⼀⼝娘娘腔⼉,郑掌柜⼀听差点⼉笑出来:这⼈⼋成是个那⼈!清廷被驱做鸟兽散,那⼈⼿⾥准有好东西。
郑掌柜赶紧让座上茶,那⼈摆摆⼿,拿出⼀个⼩锦盒,从⾥⾯取出⼀个鸽⼦蛋⼤⼩的红球⼉,⼩⼼翼翼地放到了桌⼦上。
郑掌柜见多识⼴,⼀眼就看出这是上好的红⽟。
红⽟本来罕见,红得这么鲜艳匀称更是难得,只是上⾯有⼀个没有钻透的⼩孔,好像是钻了半截⼉⼜改了主意,⽤⾏话说是坏了品相。
郑掌柜正在⼼⾥头估价,那⼈先开了⼝:“当五⼗块⼤洋。
”郑掌柜知道这种⼈的做派,没敢讨价还价,指指红⽟球上的⼩孔说:“破了相了。
”那⼈努努嘴:“你往孔⾥看看。
”孔⾥能看到什么?郑掌柜挺好奇,对着亮处往孔⾥⼀看:⼩孔直达球⼼,外⾯的光亮透进去,眼前是⼀团艳丽的红光,红光⾥端坐着⼿托净瓶的观世⾳,就像坐在了太阳中间,把个观世⾳衬托得⽆⽐崇⾼庄严。
外⾏看热闹,内⾏看门道,郑掌柜懂得其中奥秘,这是先在红⽟球上钻⼀个⽶粒⼤的⼩孔,在⼩孔底部微雕⼀幅观⾳像,再给⼩孔⾥嵌上放⼤镜⽚,才能产⽣这种效果,这么巧妙的设计、这么精细的雕⼯,它的价值可就不⽌是红⽟了!那⼈可不知道郑掌柜⼼⾥在想什么,只道他嫌价⾼,⼀把抄起红⽟球便⾛,郑掌柜叫起来:“留步留步,我没说不收呀!”赶紧跟那⼈商定了半年的当期,亲⾃写了当票,双⼿奉上五⼗块⼤洋。
元音老人寓所随缘开示

元音老人寓所随缘开示(一)①人的错误都错在望风捉影呀。
是吧?我知道了,噢,一切法都是假相不可得,我不捕捉,心空了。
心空了,你做人也做得舒服了,不要什么东西嘛,我也不去求人嘛,是吧。
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不求你,我和你一样高,我一求你,坏了。
我就比你矮了一截了。
要你求我,我不求你,是吧。
所以一切事情都是假的,只有佛性是真的。
我说这个真理你们认识了,这个佛法就在里面了,还有什么东西?世说(法),唠唠叨叨,说三藏十二部经文,不过是这样的缘起性空,一切都是假的,不要,不要去执著,是吧。
都是因缘合起来才有呀。
缘合必有分,肯定的。
没有分哪有合?合了必定有分,像你们的家庭,都是一个因缘合成体。
你自己本身也没有,这个身体也没有。
还有身外的你们的夫妇啊?子女啊?这个妻财子禄,都是假的,一场空。
明白这个道理,我一切放,多好!我们平时做人都是背石臼,背着石臼来演戏。
挑着,哎,做这个做那个,总是要这个要那个,都是上当。
你们不要去背啦,都是假的,背什么,我一切放舍!这就行了嘛!所以很简单。
实际上是简单的很。
像临济大师悟道的时候,“哎哟,黄檗佛法无多子!”就这么简单法子。
就是我们思想太多,打我一把,就把思想打掉就是了。
呼!你这么一愣一呆,那时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就是佛性,多简单。
所以大愚告诉他,与你撤困哉!你都困住了!你背石臼,要这样要那样,一打把你打掉,啊!原来如此简单。
所以佛法很简单,你还求什么?不要求了!放下!所以一句佛号就很好,很恰当。
念头才来,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空了,不著相,就是了嘛。
你时时心空不著相,就出尘劳了嘛!我们自己粘住尘劳不肯放,乃至于身体出家了,剃头了,穿衣裳了,心里也不出家,还是粘着,是吧。
你不要粘着,要出三界家,是真出家,你心空了,欲界,欲望不要有;色界,一切色都是假的,不执著;空界,非空非有,住着空还是有个空,空也没有。
你看,一切解决了。
你就出三界了,所以心空出三界。
有个空在就不行,要空也没有。
在我国历史中,为什么会有“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的现象?

在我国历史中,为什么会有“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的现象?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5000多年的岁月里,曾诞生过非常多的文化,而一些信众较多的文化,就会慢慢演变为宗教的形式存在。
而在我国就有着著名的3大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儒教,在这之中道教和儒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而佛教则是属于外来文化,在东汉时期传入到了我国,在结合了我国的特色之后,形成的带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而这3个宗教,对于我国的影响都非常的大,尤其是佛教,他在我国有着非常多的信徒,几乎每一个城市之中,都会有寺庙的存在。
不过,大家在观察我国历史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在乱世的时候,我们几乎很少看到佛教的身影,但是却经常可以看到道士的存在。
而到了盛世的时候,佛教便开始兴盛起来,而道教却销声匿迹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首先,在乱世来临的时候,道士之所以会下山救世,其实和他们的教义有关。
因为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的宗教,是国家的一部分,所以在他们的教义之中,就有着“替天行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理念。
所以,到国家和民族遭受到危难之时,他们往往会脱下道袍,犯下自己的“道”,下山去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像历史上的姜子牙、汉朝时的张良、以及华佗等等,都是道教的有名人物,且都是在乱世之中,挺身而出,帮助老百姓从战乱之中解脱出来。
即使到了近代,在抗日战争之中,著名的李圆通道长,也曾下山帮助战士们抗日。
而同样是在乱世之中,为什么不见佛教的踪影呢?因为佛教讲究的是远离世俗,安心修禅,参悟佛法,所以在乱世的时候,他们就会封山避世,不去参与到乱世的纷争之中。
因此,佛教看似渡万千人于苦难之中,但却是一种以断绝七情六欲的方式,来解决人们的痛苦。
说白了就是,将你的一切情感和欲望,都给拿掉了,那什么事情都很难影响到你,你也就不会痛苦了。
不知道这断绝的七情六欲之中,有没有家国大义?到了天下太平,或者是盛世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的道士就会选择离开俗世,隐居到深山之中,继续修自己的道。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在释迦牟尼传教的同时。
在遥远的东亚大陆两个中国圣人老子和孔子,隔着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也在创建着各自的思想体系,引领着未来二千多年一个占全球三分之二人类意识形态的思想风骚。
在佛教成型的多少年后,儒教和道教也先后成熟起来。
东方三大思想体系必将经历排拒、好奇、冲突,直到彼此融合的伟大历程。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不少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美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时她又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殊不知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
中国最早的观音像是作为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胁侍而出现的。
以后出现了单尊的造像,继而显现的是具胁侍的观音主尊作品。
如河南龙门附近的观音并胁侍的三尊菩萨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隋代开皇三年像等,都说明了观音信仰在民间流行之盛,甚至超过了对佛的信仰崇拜。
在《西游记》中对观音有这样的描述“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一个美貌的妇人形象表露无疑。
可见在明朝的时候观音的女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为什么在中国有两种性别的观音菩萨?观音到底是男还是女。
人们总是个迷。
其实在佛教观音并没有男女之分,叫做佛法是无相的,相由心生。
也就是观音菩萨本来就没有形象的,也就无所谓男女了。
佛家讲求“色即是空,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虚幻的”。
所以在古印度的佛教中诸神菩萨都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也就谈不上性别之分。
然而在我国诸神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象,还出现两种性相。
其原因是:中国的佛教文化是由外国传入的,在东汉末年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
因为中国与印度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传到中国就必须和中国的文明相结合,中国人的特点是一个东西一定要看得见摸得到的大家才会相信。
所以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必然走中国化的道路。
首先是佛主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体样貌。
南北朝时期多数是把他雕成威猛的男子。
这与当时动乱的战争年代有关,特别是少数民族入主我们中国的年代有关,他们比较崇尚武力,崇尚勇敢的形象为此而有男性观音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佛教在中国的怪现象:大势至菩萨竟然无人朝拜
导语:每座中土寺庙大雄宝殿寺庙中都会有个“三圣殿”,一看介绍,原来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这位仅次于阿弥陀佛,和观音同列“大势
每座中土寺庙大雄宝殿寺庙中都会有个“三圣殿”,一看介绍,原来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这位仅次于阿弥陀佛,和观音同列“大势至菩萨”我怎么没听说过?好歹我也浸淫《西游记》几十年,居然对这位菩萨闻所未闻,实在是太伤人自尊了。
回家后,我当即上网恶补佛教知识,结果发现,我不知这位大势至菩萨,是情有可原的。
据《悲华经》称,删提岚世界有一位无诤念王,他的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
后来无诤念王成为阿弥陀佛,不眴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则成了大势至菩萨。
哇,大势至菩萨和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前世可是至亲耶。
可是,大势至菩萨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影响要远逊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几乎没有单独供奉的。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首先,我觉得是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太像了。
《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同于观音菩萨。
《阿喇多罗陀罗尼阿噜力品》说观音、大势至两位菩萨都是呈纯金色白焰光,右手执白拂,左手执莲花,大势至菩萨的形体略比观世音菩萨小。
两位菩萨的区别只有两处,一处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定瓶为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小化佛为标志,这区别,实在太难分辨了,因为菩萨都很高大,凡人不可能看清菩萨头上那顶帽子是咋样的;而第二处是作为阿弥陀来迎时的随侍,观音菩萨手拿金莲台,大势至菩萨则合掌,这区别还明显些,问题是凡人拜菩萨只看真容,哪管菩萨那手的姿势怎么摆放呢?所以,凡人以为他俩都是一个菩萨——观音菩萨。
结果,大势至菩萨隐没了。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