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复习指导)模块2第9单元第21讲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

第21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经济体制改革(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措施(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特征包产到户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业时期,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1)中国国情导致改革后实行的仍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仍十分落后,不利于机械化大生产,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
(2)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3)土地所有权不清晰。
(二)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过程(1)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教学反思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教学反思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社会进步的宏大成就,能够说明GDP增长的轨迹,复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和趋势,列举经济开展、社会进步的各方面表现。
这节课内容看起来比拟多,实际上可以找出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巨变”,在讲授本课时我是围绕这个问题进展的。
课前预习题的提出,比拟符合学生的实际,也切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教学带来一定帮助,是以后的教学可以借鉴和发挥的。
关于“四大件”等图片的引用,更形象生动,以后应该在备课时更深入细致一些,多准备一些灵活生动的资料。
表格的引用,也有不错的效果,以后应该坚持。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这两局部,我充分搜集了一系列图片和表格,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很明显可以完成目标的要求;在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一局部,重点让学生结合实际分析上网的利与弊;最后新的时尚和生活方式方面,让学生从吃、穿、住、行、语言等方面结合自己了解的谈谈变化,最后教师进展小结。
由于本课内容较多,课容量显得过大,导致授课时速度较快,学生参与的时间较少,不能真正到达预期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也不太相同,因此不能更好地表达课前备课析思路。
以后在教学时适当根据学情安排教学时间,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使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落实。
仔细分析,有些地方做修改应更好,像让学生分析互联网的利弊,参加换一种方法提问:分析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完全可以结合例子在中学生上网的问题上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比单纯的谈上网的利弊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更大。
在课堂小结中应提示学生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在于改革开放的实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改革开放的重视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1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二模)媒体指出:当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B[材料“当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于某某、某某等部分地区自发的倡导和组织,故B项正确。
]2.(2018·某某模拟)1979年,某某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
这说明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D.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B[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1979年来安县粮食增产的是包产到户、包干到组、包产到组的队,而坚持原来的“大呼隆”的队却减产,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粮食增产,属于经济方面,而基层乡镇政府改革是在1983年后,且是政治方面,故D项错误。
] 3.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D[根据材料“中央1号文件”可知,这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可知,这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增添了新的设施。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 化? 【答案】 庭基本消失。 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 本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 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筑京九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改革开
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从而具备了修筑京九铁路的条 件。故选B项。 【答案】 B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你能得出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①GDP同比增速持续加快 ②综合国力大幅提高
【答案】
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从
岳 麓 版 历 史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 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 理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答案】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 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3)影响: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们的生 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流行语言丰富的原因
(1)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使新生事物大量涌 现,所以出现新生语言。 (2)对外开放以来中外交流的加强,对外贸易的发展使 外来语言和相关的港台语言进入。 (3)经济的发展也使各地交流加强,各地方言交汇。 因此,流行语言的丰富多彩恰恰反映了经济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时尚的更新。
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4单元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答案】 A【解析】改革开放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2.“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A.翻一番B.翻二番C.翻三番D.翻四番【答案】 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
3.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奋斗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争取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C.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案】 D【解析】与“改善人民生活”最为相关的是D项。
4.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C.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答案】 C【解析】C项所述是“文革”时期的典型事物和现象。
5.2002年政府提出积极的城镇化战略,内容包括()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②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③全力扩大城市规模④加大城镇的开放力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6.它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如果将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它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
这种传媒是() A.电话B.报刊C.影视D.互联网【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连线”“一体化”可判断这种传媒是互联网。
7.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它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包括...()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答案】 C【解析】当今世界,多种传媒共同发展,不能用一种传媒代替全部。
第21课__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 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
作业布置 • 完成学案级活页卷本课部分
1995年,全面开展因特网事业
2003年6月30日,上网计算机用户总数6800万
2.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
四、时尚开放观念
终身学习观 ——七旬老人考大学
穿着时尚:
穿着时尚:
穿着时尚:
穿着时尚:
80年代 喇叭裤
90年代 文化衫
穿着时尚:
城市化进程:
80年代的楼房
城市化进程:
新时代的居民区
城市化进程:
农村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的推动
城镇化的另一面:
农民失地 房屋被拆
城镇化的另一面:
水质的污染
城镇化的另一面:
交 通 堵 塞
一、从GDP看沧桑巨变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Internet)
1978年: GDP3634.1亿美元 人均GDP230美元
中国GDP的增长:
一、从GDP看沧桑巨变 1.改革开放前
2.改革开放后
(1)发展情况
A.1978至1995年: B.1990年:
平均GDP增长率9.9% 世界第十,发展中国家第二 GDP95933亿,世界第六,发 展中国家第一 GDP136515亿,增长率9.5%
穿着时尚:
“韩 流 来 袭”
穿着时尚:
“哈日一族”
穿着时尚:
“中 式 复
古”
穿着时尚:
家居时尚:
现代交通:
语言时尚:
“志愿军”、“尼龙”、“大鸣大放”、“大跃进”、“大炼钢铁” “上山下乡”、“串连”、“知青”、“右派”、 “样板戏” “平反摘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合资”、“四化” “下海” 、 “打工”、“公关”、“包装”、“白领”、“单身贵 族” “克隆”、“知识经济”、“创意”、“牛市”、“熊市”、“水 货” “入世”、“下岗”、“WTO”、 “反恐” “麦克风”、“MV”、 “CD”、 “MP3”、 “U盘” “网虫”、“冲浪”、“虚拟”、“黑客” 、“灌水”、“斑竹”、 “伊妹儿” “酷”、 “帅呆了”、 “生猛”、“哇噻” “粉丝”、 “美媚”、“ MM”、 “PK”、“88”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1. 经济腾飞,生活水平提升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来,咱们国家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真是飞速发展!当初咱们的日子可真是“捉襟见肘”,大多数人吃的都是粗粮,连买件新衣服都得攒好几个月的钱。
不过现在呢,走在大街上,随便一瞅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商店,衣服、鞋子、包包,样样俱全,让人眼花缭乱。
再说了,咱们的饮食也变了,过去一餐能吃上米饭就心满意足,现在可是追求营养均衡,吃得丰盛,喝得健康,真是“小康家庭”的真实写照。
再说这交通工具,过去出门要走半天路,搭公交车得等个老半天。
现在嘛,地铁、共享单车、滴滴打车,出门简直就是“来去自如”,方便得很。
手机一刷,车就来了,走哪都快得飞起,生活质量直接提升,不得不感叹科技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帮手。
2. 教育普及,知识就是力量说到教育,那可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亮点!在以前,能上学的孩子可不多,大家都说“读书无用”,可如今人人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你看,现在的大学生多得像“雨后春笋”,谁都想往高处走,考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这教育也越来越好,国家推行的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上学,真是大大的好事!不仅如此,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也纷纷涌入,像是各种英语培训班、夏令营,真是让家长们乐坏了,谁不想让自家娃成为“学霸”呢?你瞧,现在的孩子真是知识渊博,口才了得,连谈个恋爱都要先把条件摆出来,真是“有备无患”。
3. 文化繁荣,生活多姿多彩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文化的繁荣。
以前,大家对文艺活动的接触少之又少,电视上循环播放的就是几部老电影,想看看新鲜事物可真不容易。
不过现在的文娱活动那可是层出不穷,电影、音乐会、展览……各类活动让人应接不暇。
每到周末,朋友们一叫,大家就欢天喜地地去看演出,享受生活,这种日子简直美滋滋。
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家接触的文化也越来越广。
各种网络剧、综艺节目,让人笑得前仰后合,真是“乐在其中”。
不说别的,咱们的年轻人简直像是“文化小达人”,随时随地都能聊起热点话题,什么流行语、网红,都是他们的强项,真让人刮目相看。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4单元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②建立校园网,在网上实现同步教学、答疑解难,并且
配合网下的定期面授。
③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仅
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为他们 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④以技术手段控制青少年接触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设立 网站安全规则,将青少年保护在不良影响之外。
⑤加强立法,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5.“粉丝”是现在年轻人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 的fans。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B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 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改 革开放后,人们的流行语发生了很大变化,外来语 言的影响是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6.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
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个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
的所有知识。”他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 C )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特别应从影响社会生活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和科技进 步方面总结经验。
答案
(1)原因
①政治局势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使社会秩序安定,人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②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民经 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进步。
这是推动现代中国生活巨变的根本原因。
面影响。网上信息量大,虚拟空间幻真幻假,而各种信 息更是良莠并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 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 理都正处于发育期,而对是非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简 衣着 勤俭 单,物 朴素, 节约, 资匮 色彩 无私 乏; 与款 奉献 式单 尚未解 一 决温饱 竞争 色彩 意识、 缤纷 市场 , 意识、 款式 效率 多样 意识 解决 温饱; 菜篮 子工 程
交通 大众 特点 住 通讯 传媒 一五 《人民 城市 计划 日报》 封闭 住房 的成 《红旗》 化、 拥挤,果 《光明 独立 家具 日报》 化 北京 简陋 电视台
新中国服饰变化
50年代布拉吉与列宁装
60、70年代绿军装与江青装 改革开放以来款式多样 归纳新中国民众服饰的变化? 从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1966年全国通用粮票(伍市斤) RMB 1,540,000
票证出现的原因? 实行计划经济;
社会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
老 百 姓 生 活 用 品 的 变 化
20世纪50-70年代的四大件
(4)特点:
①出现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②小城镇迅速崛起; (5)问题 ①环境污染问题 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③资源问题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原因 阶 段
观念
社会生活 衣 食
新中国成 新中 国建 立; 社会主义 立后 制度确立;50- 70年 经济发展, 代 科技进步; 改 改革开放; 革 经济全球 开 化; 放 第三次科 以 技革命 后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99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十 2001年世界第六 2006年世界第四 2010-2016年世界第二
二、城市化
(1)定义: (2)发展途径: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发展乡镇企业
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3)过: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21世纪以来
例: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 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 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 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 C.贫下中农,几代红 D.嫁人要嫁万元户
B
“20世纪50年代以前,“狗剩”之类的名字大行其道; 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援朝、跃进、 继红、文革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 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 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 社会环境影响了人名取向
安 居 工 程 与世界联 互联网 系愈加紧 密, 逐渐跟上 国际潮流
自我测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出现了什么新局面?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 2、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走向小康 3、城市化进程加快 4、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 • • • • • • •
老 百 姓 生 活 用 品 的 变 化
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
中国高铁
被中国高铁征服的“歪果仁”
中澳男篮国际友谊赛 “叶叔”本名叫做叶甫盖尼· 科列索夫。他本是商人出身,现在 是俄罗斯第一频道的一名主持人。 日前在中国山东开幕, 澳大利亚球队“阿德莱 从2016年2月28日起,俄罗斯第一频道推出《发现中国》系列 德36人”前来参加。 纪录片。4月3日播出的最新一期讲述的就是叶甫盖尼乘坐中国 在开往山东的高铁上, 高铁的体验。 当看到列车时速超过 候车大厅的周边设施也让叶甫盖尼惊叹,“这里有商店、餐厅 300公里每小时,球员 甚至还有按摩,简直可以住下来。” 们表示“这个速度应该 他还忍不住对火车站的卫生条件点赞。“这里实在太整洁了, 记录下来”。 清洁人员来回地打扫,中国乘客举止很规矩,不会乱扔垃圾。 考察完候车大厅,叶甫盖尼一路小跑赶火车。为了体验普通 百姓的出行,他买了二等座票,并以“躺尸”的姿势告诉观众, 这火车多舒服,“我的腿伸得有多长,你们自己看吧!”
• • • • • • • •
C919大型客机(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 际适航标准,于2008年开始研制。C是China的首字母,也 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 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 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C919中型客机是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机体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以 C为开头也寓意着要与Airbus(空客)和Boeing(波音)竞 争,在大客机制造业中形成ABC三足鼎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