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案北师大版word版本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解题能力
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课题
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 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速度和城乡人民生活巨变的表现。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看历史图片、视频或史料分析等方式,掌握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速度和城乡人民生活巨变的表现。
指导学生分组从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不仅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见PPT课件),学生自学。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三)新授新知
1、思考: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你能举出哪些具体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2、 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及成功举办的意义。
3、“中国速度”指的是什 么?指导学生阅读p98表格和中国主要高速公路分布图,思考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② 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 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 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学案(无答案)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五、课后反思
自学
释疑
达标
学生姓名:班级: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及表现
难点:中国速度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一、历史回顾
回顾“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在香港澳门的运用?
2、自主学习(根据以下提纲,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一、2019: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
1.申奥成功:2019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得2019年夏季主办权。这是我国不断增强和不断提高的标志。
A.广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B.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
C.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D.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公路
7.“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信手段的进步D.消费观念的变化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三、探讨释疑,合作学习
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出现巨变的原因。
四、达标检测
1.经过激烈的角逐,时任国际奥委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赢得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届奥运会举办的时间是( )
A.2019年B.2019年C.2019年D.2019年
2.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重要科技创新超过200项,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下面属于北京奥运会场馆的是()
3.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体育健儿以5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荣登奥运金牌榜榜首。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最重大意义在于( )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展示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直观的图片和数据,来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变。
同时,学生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变化,需要进行整合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大变化,掌握相关史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数据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大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改革开放的成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2.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视频、数据等。
3.学生活动材料: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变。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果。
第16课《社会生活的巨变》(教案)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时教学设计
就业工作。
与此同时,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旧有的“等、靠、要”思想和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陈旧观点被打破,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和务实,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思考:打破铁饭碗的好与坏?
答:现在这种能者上岗的就业制度改革,并不是社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
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
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也在增强。
“光盘行动”的目的在于改变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具体做法是:在餐厅吃饭按需点菜,剩饭、剩菜打包,在食堂按需打饭,在家按需做饭。
绿色出行,就是采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方式出行。
包括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文明行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
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能力
知识拓展:让学
生知道和谐社会
会的几个方面
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隋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人们
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
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
展。
掌握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就业观念的转
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板书。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公开课教案_5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一课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主要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和城乡人民生活巨变三项基本内容。
即“2008: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中国速度”、“城乡人民生活的巨变”。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对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定不移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历史图片、视频或史料分析等方式,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及城乡人民生活巨变的表现。
2.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不仅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速度”是另外两个知识点的原因或具体表现。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建设成就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主要经指标和主要工农业产品大幅增长外,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是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公开课教案_7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案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在日常的生活感受到我国经济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首先回顾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联系课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申奥成功的原因;了解“中国速度”;2:了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掌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3: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城乡人民经济生活和生活的变化,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速度的含义以及中国的代表是什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是有了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做后盾,我国在北京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下面我们我来学习《经济与社会生活巨变》(二)自主学习教师调用以下套卷,学生分组抢答完成本课基础知识填空:随堂训练——自学检测—《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自主学习,及时检测,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回答2008年8月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有什么影响呢?极大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2.通过图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让学生来说说身边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变化。
(2)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3)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
板书设计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2008: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速度:基本格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城乡人民生活的巨变 :原因:改革开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增长和社会发展。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公开课教案_11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应用创新点创新一:教学中,有效应用了视频剪辑、ppt课件、白板等信息技术。
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学生的年龄太小,对本届奥运会的精彩程度没有概念,所以我自制了一段08年北京奥运精彩瞬间的视频剪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北京奥运的精彩和中国彰显出的大国自信。
高铁的发展体现了“中国速度”,但是包头至今没有开通高铁,也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坐过高铁,学生对高铁蕴含的科技含量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我从最近很火的一档纪录片《辉煌中国》中截取了介绍中国高铁的部分,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惊叹于中国高铁的高速发展,也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视频的播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通过营造画面感刺激学生的感官,有效规避了传统课堂中获取知识仅仅通过阅读文字带来的单调枯燥感。
课堂实践中,学生观看视频时的专注、惊讶和陶醉也充分证明了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出奇制胜效果。
创新二:通过采访家人、小组分享、全班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口述历史的能力,形成家族史是时代变迁具体缩影的观念。
本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父母亲人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课前布置采访家人、收集家中的老物件,课堂小组分享,全班展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收集历史信息、口述历史的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其实并不遥远,我们不仅生活在历史带来的影响中,我们每天也在创造新的历史。
有别于传统历史课堂,本节课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课堂实践中,学生也确实乐于分享,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三:充分运用史料教学。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也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的无穷魅力也在于它包含了大量丰富的史料和内涵,没有史料的历史课堂就成了无本之木。
史料浩如烟海,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展示在PPT上,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回答问题的方式,培养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
在历史学习中,史料的选择和搜集是提高历史认知水平必不可少的。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历史图片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场馆
首页
末页
历史图片
珠三角高速公路网
飞速发展的高铁
历史图片
多姿多彩的服饰 街头排长龙的家庭小汽车
解题技巧
★(2017镇江)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 《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 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 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 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D(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过关训练
(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首条高速 铁路是哪一条?说说“中国速度”的突出表现。
京津城际铁路。 表现: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成就。
过关训练
(4)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人民的生活状况。
现在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状况:出行主要靠步行或骑自行车,服装 是一式的灰蓝色的毛式制服。 变化: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服 装服饰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 手机、电话的普及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 更为便捷,外出旅游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 一部分。
过关训练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京奥运会申请成功是在 哪一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多少枚 金牌?
2001年;51枚。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 争取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原因。北京奥运会的理 念是什么?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为了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 国际地位。理念: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科技奥运。
首页
末页
知识要点
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 办。中国体育健儿以 51 枚金牌的优异成绩荣 登奥运金牌榜榜首。 3.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全国 民众的 爱国热情 ,增强了民族 凝聚力 ,也 成为我国 改革开放 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部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
1953年起,国家开始有计划她进行交通运输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19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开启了“高铁时代”。
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版权所有——摘自2019年12月《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北京2019奥运会会徽说明
材料三奥运会的举办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场馆道路设施的兴建为北京带来新增投资1 600亿元;给北京带来新增消费支出880亿元;诞生了100万个就业机会;拉动了北京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令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各种“奥运经济推介会”又是推动中外企业共享奥运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思考:(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19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分析举办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拓展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目标检测】
1.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
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3.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D.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图一过去购物凭票证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5.王维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维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