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古诗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答案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答案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鉴赏练习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庞.然大物()癞.虾蟆()项为之强.()2、上文选自,作者是。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译: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答:7、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答: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答:9、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二、《〈论语〉十则》(一)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精选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精选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精选练习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精选练习题汇编一.文言文阅读(共11小题)1.(2019秋•东城区期末)阅读《世说新语》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言语七十一)乙桓公①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②.王甚遽③,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④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⑤,讽“浩浩洪流⑥”。

桓惮⑦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雅量二十九)①桓公:即桓温,东晋人,晋明帝女婿,曾任荆州刺史、大司马。

②王坦之:字文度,东晋人,有“江东独步王文度”之称,曾任散骑常侍、侍中、中书令、丹阳尹等职。

③遽:惊惧,慌张④阼:皇位,这里指国运。

⑤洛生咏:指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鼻音较重。

⑥浩浩洪流:语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意思是大河奔流,浩浩荡荡。

⑦惮:忌讳,害怕(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谢之宽容..(2)联系语境,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翻译:没有多久,雪又下起来了。

B.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用柳絮乘风而起的情形来比喻空中撒盐C.相与俱前翻译:两人一起前往赴宴D.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翻译:面对谢安、王坦之的豁达开朗、无所畏惧;桓公急忙下令撤去大堂侍卫的兵器。

(3)【乙】文结尾说“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综合【甲】【乙】两则材料,从“言语”和“雅量”两个方面说说谢安这位著名政治人物远超常人的地方。

2.(2019秋•西城区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专题一古诗词阅读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答:。

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答:。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答:。

10.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理解性默写【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理解【答案】1.①幽篁:幽深的竹林②啸:长常的口哨2.弹琴长啸3.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古文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古文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古文测试题一、古诗词理解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C.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D 选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A 选项只是点明观海的地点;B 选项描写了大海的景象;C 选项描绘了岛上的草木。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C 选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未过,江上已呈现出春天的气息。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A 选项交代了诗人的行程;B 选项描绘了江面的开阔;D 选项表达了思乡之情。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D.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析:B 选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之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A 选项点明友人被贬的消息;C 选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未借明月;D 选项描绘了峨眉山的月色。

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 元曲小令,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D. 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解析:B 选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直接点明了游子的身份,“在天涯”写出了游子漂泊的处境,“夕阳西下”的环境渲染更烘托出思乡的愁苦,直接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A 选项通过描绘景物烘托氛围;C 选项是对整首曲的特点概括;D 选项是对曲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A.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七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古诗词复习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4、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

“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5、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课本):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某某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某某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原卷版)

七年级语文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原卷版)

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叙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2.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读了本诗,你认为她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

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古诗文阅读(甲)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

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①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②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③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⑤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

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释】①练:白色丝绢。

②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③束发:年纪轻。

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⑤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请将文言词语“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___②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________③壮心日灰 ________④是则真可哭也 ________(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

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则描画________之澎湃。

(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答案】(1)A.着; B.入; C.出(2)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3)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古诗词阅读
(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C.枯藤/老树/昏鸦 D .明月别/枝惊鹊
(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
诗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 “仁 ”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 并阐述为 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 “ 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于”此。
2.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⑵ 马无故亡而入胡(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⑷ 此独以跛之故(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 ______ (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 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 “友人 ”的原因是因为 “友人 ”“ _______又_”“ 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
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
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______ ,此书为西汉淮南王 __________________ 编著。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23.. 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4.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
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25. 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
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是 ________ 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
________ 诗,内容上属 ________ 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作。 6.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 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 “鸿雁传书 ”或 “归雁 ”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
“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五)、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C .路转溪头忽见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 卑职 ③ 陛下 ④ 令尊 ⑤ 寡人
⑥足下
⑦ 令郎
⑧ 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 “入门不顾 ”,这样做过分吗?
3. 《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4.《论语》的 “论 ”读____________ ,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
5. 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
悦: “

。”
6. 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
所说的 “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7.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
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写)
8. 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
是:
19. 《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
句子是:


20. 《天净沙 ?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1. 《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22. 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 ________ 字统领全篇,先写 ________ 景,然后写 ________ 景,借景抒情,表
现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________ 体 ________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________ 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 ,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 ‘ __________________ ! 对’远道
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________ , ________ (朝
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五、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七、语文诗词名句背诵 —— 检测练习
1.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两个 “其 ”含义不同,两个 “之 ”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人 ”指三个人 B . “焉 ”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 “择 ”是选择之意。 D . “从 ”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四.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 “期日中 ”而 “日中不至 ”是 “无信 ”, “对子骂父 ”是 “无礼 ”,可见他
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友人 ”之所以 “下车引之 ”,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 “尊君在不 ”的 “不 ”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15. 《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16.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 “莺歌燕舞 ”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17.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
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18.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