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注射方法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哪些(1)皮下注射多选择在颈部。
局部剪毛消毒后,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捏起皮肤,食指压其顶点使其形成三角凹窝。
右手持注射器,迅速将针头刺入凹窝中心的皮肤内2厘米左右。
放开皮肤,抽动活塞不见出血时,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局部涂以碘配。
(2)皮内注射法通常在颈中上处或尾根内侧。
剪毛消毒后,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30。
角刺人皮内,缓缓地注入药液。
推药时可感到阻力大,注射后在局部形成小丘疹。
注射完毕,用酒精棉球轻压针孔,以免药液外溢。
(3)肌内注射法临床上应用较多。
羊多在颈侧部注射。
剪毛消毒后,将针头先刺人肌肉内,再接连吸好药液的注射器,抽拔活塞确认无回血后,注入药液。
先接好针头一次操作也可。
(4)颈静脉注射法颈静脉注射部位选择在颈静脉沟上1/3与中1/3交界处。
剪毛消毒后,以手指压在注射部位近心端静脉上,待血管胰隆后,多用12号针头,以15°~45°角刺入血管内,见到回血后,将针头顺血管走向推进约1厘米左右,将药液徐徐注入。
注射完毕,左手拿酒精棉球压紧针孔,右手迅速拔出针头。
为了防止针孔溢血,继续紧压局部片刻,最后涂以碘酣。
气管内注射:气管内注射部位:在颈上部气管腹侧面正中,气管环之间。
术部剪毛,消毒:先用碘酊消毒,再用酒精脱碘。
术者左手找到气管环间隙,右手持注射器,从间隙处将针头刺入气管内,摆动针头无阻力,回抽有气泡后,缓慢注入药液。
注完后,左手持酒精棉球压住注射部位,右手拔出针头,局部消毒。
羊瓣胃内注射注射部位:右侧第8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相交点。
抽取石蜡油、生理盐水各20毫升。
术部剪毛,消毒:先用碘酊消毒,再用酒精脱碘。
术者左手稍移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后,使针头转向对侧肘头的左前下方,刺入瓣胃内后,注入生理盐水,再回抽的液体应混有食糜,注入药物。
注完后,拔出针头,局部消毒。
注射的的方法

注射的的方法注射的方法。
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物或其他液体注入体内。
正确的注射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注射方式。
进行皮下注射时,首先要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前外侧等。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注射针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
注射完成后,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药物的吸收。
二、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注射方式。
进行肌肉注射时,要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象限、股四头肌外侧等。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较长的注射针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
注射时要保持注射针的稳定,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三、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注射方式。
进行静脉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在手臂或手背的静脉较为容易操作。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较长的针头将药物注入静脉内。
注射时要注意保持注射针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四、注意事项。
1. 注射前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剂量、注射部位等信息。
2. 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针,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注射时要注意消毒,避免引入细菌导致感染。
4. 注射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 注射器和注射针要丢弃在专门的注射废弃箱内,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注射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注射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患者在接受注射时也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保持放松和配合。
希望本文介绍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和角度

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和角度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药物、疫苗或其他治疗性物质注射到人体的皮下组织、肌肉或静脉中,以便让药物快速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注射方法和角度的选择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注射方法和角度。
1. 皮下注射方法和角度皮下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通常,此方法适用于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胰岛素。
皮下注射的角度一般为45度或90度,具体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脂肪厚度。
一般来说,如果脂肪层较厚,应选择90度注射角度以确保药物能够完全注射到皮下组织。
2. 肌肉注射方法和角度肌肉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
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区等。
肌肉注射的角度通常为90度,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进入肌肉组织。
注射前需要确定注射部位的正确位置,并用消毒酒精清洁皮肤。
3. 静脉注射方法和角度静脉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以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注射方法常用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紧急情况下的抢救药物。
静脉注射的角度一般为15度至30度,具体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表面情况。
在进行静脉注射前,需要确认静脉位置和直径,并在使用注射器前进行消毒。
4. 皮内注射方法和角度皮内注射方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组织中。
皮内注射适用于对皮肤和粘膜有直接作用的药物,如过敏测试等。
注射角度一般为15度至30度,取决于注射部位。
5. 脑室注射方法和角度脑室注射是一种将药物注射到脑室中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注射方法一般由专业医生进行,并需借助导管或脑室造瘘术等设备。
脑室注射的角度和方法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决定,常见的有侧脑室角质的借室穿刺。
总结起来,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快速、有效的优势。
选择适当的注射方法和角度对于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进行消毒。
此外,注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确保注射过程安全有效。
常用注射法知识点总结

常用注射法知识点总结一、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用于注射小剂量的药物。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在上臂前外侧、腹部前侧、臀部外上部等部位,需要注意的是注射部位不宜选择在瘢痕组织、红肿处、静脉或浮肿的部位。
注射时应使用注射器和针头,通常选择26G-30G的细针进行注射,注射角度为45°或90°,药液将被吸入皮下组织,注射后请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减少疼痛和渗血。
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部、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肉等。
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通常使用18G-25G的针头,注射角度通常为90°或肌肉丰满的部位可选择45°。
注射时需要快速穿刺并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抽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按压。
注意避免选择出血、发炎或肌肉萎缩的部位进行注射,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效果。
三、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通常用于给予急救药物、输液、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器的大小和长度根据需要静脉注射的药液量而定,一般选择20G-24G的针头。
注射时需要找到适合的静脉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手腕背侧、前臂静脉、手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
为了避免出血,应该首先用止血带勒住患者的上臂,然后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快速穿刺并缓慢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并进行压迫止血。
四、注射器具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药物的剂量和注射部位将决定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
在选择注射器时,需要根据注射的药物剂量和药液的黏度来确定注射器的容量和规格。
对于小剂量的药物注射,可以选择1ml-5ml的注射器;对于大剂量的液体药物注射,可以选择10ml-20ml的注射器。
另外,在选择针头时,需要根据注射部位和需要注射的药物来确定针头的大小和长度。
注射法的归纳总结

注射法的归纳总结引言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和药物给予方式,通过将药物或其他物质注入体内,以实现治疗、预防疾病或提供其他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注射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注射的类型、使用的工具、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注射的类型根据注射部位和注射目的,注射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常用于给予小剂量的药物、激素或疫苗。
2.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以便药物可以迅速吸收和发挥作用。
常用于给予大剂量的抗生素、疫苗等药物。
3.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使药物可以迅速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并迅速发挥作用。
常用于给予紧急治疗或营养支持。
4.脊髓注射(Spinal Injection):将药物注射到脊髓液中,常用于麻醉、疼痛管理或诊断检查。
5.关节注射(Intra-articular Injection):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中,以减轻疼痛、炎症或恢复关节功能。
使用的工具进行注射时需要使用以下工具:•注射器:常见的注射器有1毫升、3毫升和5毫升等容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
•针头:根据注射部位和目的的不同,可选择不同长度和口径的针头。
•消毒酒精或碘酒:用于消毒注射部位和注射器等。
•棉球或纱布:用于清洁及按压注射部位。
操作步骤正确的注射操作步骤如下:1.洗手:在进行注射前,必须先洗手并戴好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2.准备注射器:将所需药物吸入注射器中,并确保注射器没有气泡。
3.准备注射部位:使用消毒酒精或碘酒清洁注射部位,并等待其干燥。
4.注射:将针头插入注射部位,注射药物,并确保注射器完全被使用。
5.拔针:缓慢拔出针头,并使用棉球或纱布按压注射部位,以避免出血或渗血。
6.处理废弃物:将已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
常用注射法课件

ppt课件
1
❖ 1、皮内注射 ❖ 2、皮下注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内注射 ❖ 4、动静脉注射与血标本采集法
ppt课件
2
注射原则
❖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 7注射前排进空气 ❖ 8注射前检查回血 ❖ 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 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 二快一慢加匀速: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
缓慢并均匀。 ❖ 但对于某些药物,此法也不能减轻疼痛如维
生素B1,B12,还有些油性药物如黄体酮,那么 我们就有了一种新的注射法:扇形旋转注射 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ppt课件
15
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常规消毒皮肤后,沿消毒边缘以左手食指和拇
我们常用注射法与扇形旋转注射法作了100人的对照,其中有1/5患者会感觉疼痛
而4/5的患者都说这种注射法没有感觉到p疼pt课痛件
17
视频
ppt课件
18
复习
❖ 1了解注射器的结构
ppt课件
19
复习
❖ 2各种皮试注入于皮内多少个单位
ppt课件
20
复习青试霉素的皮试配置
❖ 1首先皮试的配法
❖
试验液的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注入皮内
12
哪种皮肤可做皮试
ppt课件
13
肌肉注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这样的皮肤不能在此部位注射
这时候可以选择股外侧肌,以及上臂三角肌但此部位只可作小剂量 股外侧肌注射法: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的范围。 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pp范t课围件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 14 以下幼儿。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人体内部。
根据不同的注射部位和注射目的,注射方式也有多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注射方式及其特点。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小剂量的药物,例如胰岛素和疫苗。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在上臂、腹部和大腿外侧,注射器宜选择细长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45度或90度。
皮下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慢,药效较稳定,适合要求持续作用的药物。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中等剂量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和镇痛药。
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在臀部、上臂外侧和大腿前侧,注射器宜选择较粗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90度。
肌肉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快,药效较强,适合要求快速起效的药物。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大剂量的药物,例如抢救药物和营养药物。
静脉注射需要在医疗条件下进行,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静脉注射的特点是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起效快,适合急救和重症患者。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极小剂量的药物,例如过敏原和皮试药物。
皮内注射的部位通常在前臂的内侧,注射器宜选择极细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15度。
皮内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迅速,药效迅速,适合对药物吸收速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总的来说,不同的注射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给药。
几种常见注射

常见的注射方式及其作用1、皮下注射为H或皮下,2、皮内注射为ID或皮内,3、肌肉注射为im、IM或肌注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
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入右房,再入右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房,再左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
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
4、静脉注射写成IV或静注,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
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适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5、静脉输液写作或VD也可写静滴6、鞘内 = intrathecal IT7、椎管 = spinal column 椎管内= intraspinal (IS)8、心内= intracardiac IC一、适应症1.任何原因所致心脏骤停,进行心脏按压,同时需要向心内注射一定药物促进心脏复跳患者。
2.胸外及胸内电击除颤,应同时心内注射药物。
3.没有除颤设备时,可用药物心内注射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