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谚语
中医谚语大全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唐张湛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张湛
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谚语
要享福,常知足。―――谚语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指甲常剪,疾病不染。―――谚语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呻吟语》明 吕坤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谚语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晋葛洪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 万全
焚香不如扫地,吃肉不如剃头。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害眼洗脚,强似吃药;害眼剃头,火上加油。
医学中文谚语

医学中文谚语1、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2、饱剃头,饿洗澡。
3、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4、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5、采得一七九,神仙来吃酒。
6、润肺乌发食核桃,生津安神乌梅好。
7、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8、多诊则识脉,屡用则达药。
9、臭虫满墙爬,药罐手中拿。
10、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11、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12、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
13、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14、平时省一口,缺时顶一斗。
15、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16、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17、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18、番茄补血美容颜,益智强身吃鸡蛋。
19、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0、早晚动一动,包你少生病。
21、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22、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
23、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24、鱼过千滚,吃肚自稳。
25、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26、臭鱼烂虾,害命冤家。
27、生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28、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29、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30、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啦。
31、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3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33、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34、怪病是痰,十居八九。
35、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6、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37、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38、蜂蜜低糖,有益健康。
39、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40、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41、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撑痢疾,饿伤寒。
42、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3、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44、有谁找得到,肿毒一把抓。
45、若要通,路路通;若要通,用木通。
46、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47、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拉。
48、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49、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50、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31句中药文化俗语,很有用!

31句中药文化俗语,很有用!
1.以枝走肢:用树枝类药物治疗肢体病症,如:桂枝,桑枝。
2.子以明目:用种子类药物治疗眼睛,如:决明子、青葙子、枸杞子、车前子。
3.子以润肠:用种子类药物润肠通便,如:决明子、紫苏子。
4.凡仁皆润:果仁能润肠通便:桃仁、杏仁、郁李仁、核桃仁。
5.铁杆威灵仙,骨鲠软如绵:威灵仙硬,可以治骨鲠。
6.家有地榆藏,不怕烧烫伤:地榆治疗烫伤,皮肤溃烂。
7.穿山甲王不留,吃了乳长流。
穿山甲、王不留行都能下乳。
8.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
半边莲可以解蛇毒。
9.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细辛的使用量不能超过3g.
10.无牛膝不过膝:牛膝为引经药,引药下行。
11.日食十个枣,一生不易老。
大枣能补中益气,养气安神。
12.逢子必炒:指的是种子类药物一般需要清炒。
13.逢仁必捣:指的是种仁类药物入汤剂之前需要捣碎。
中医谚语100条,一起来看看,关系着大家的健康!

【导语】现在的压⼒越来越⼤,健康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关注了,那下⾯©⽆忧考⽹就为⼤家整理了——中医谚语100条,欢迎阅读! ⼀、⼈⾝⼩天地 ⼆、天⾷⼈以五⽓,地⾷⼈以五味 三、梦失封⾦柜,形衰守⽟关,⿎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 四、上⼯治未病 五、五脏藏⽽不泻,六腑泻⽽不藏 六、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之根 七、肺朝百脉 ⼋、肺为娇脏,⼼为⽕脏,脾为⼟脏,肝为刚脏,肾为⽔⽕之脏 九、肺主治节,⼼主⾎脉,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液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者谓之魄 ⼗⼀、肾者胃之关也 ⼗⼆、七节之旁,中有⼩⼼ ⼗三、肝受⾎⽽能视,⾜受⾎⽽能步,掌受⾎⽽能握,指受⾎⽽能摄 ⼗四、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者髓之府 ⼗五、冲为⾎海,任主胞胎 ⼗六、胃为五⾕之府,胆为中精之府,⼩肠为受盛之府,⼤肠为传导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三焦为中渎之府 ⼗七、阳明为多⽓多⾎之经 ⼗⼋、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 ⼗九、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为⾎帅,⾎为⽓母 ⼆⼗⼀、六腑以通为⽤ ⼆⼗⼆、齿为⾻之余,发为⾎之余,⽖为筋之余 ⼆⼗三、脾为胃⾏其津液 ⼆⼗四、⼋脉丽于肝肾,冲脉丽于阳明 ⼆⼗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六、脾为⽣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七、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九、邪⽓盛则实,精⽓夺则虚 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三⼗⼀、肺为⽔之上源 三⼗⼆、壮⽕⾷⽓,少⽕⽣⽓ 三⼗三、阳络伤则⾎外溢,阴络伤则⾎内溢 三⼗四、⽓有余便是⽕ 三⼗五、形寒饮冷则伤肺,饮⾷劳倦则伤脾 三⼗六、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 三⼗七、胃不和则卧不安 三⼗⼋、夺⾎者⽆汗,夺汗者⽆⾎ 三⼗九、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四⼗、聚于胃,关于肺 四⼗⼀、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四⼗⼆、久痛⼊络 四⼗三、阳⽓盛则嗔⽬,阴⽓盛则瞑⽬ 四⼗四、脏寒⽣满病 四⼗五、邪之所凑,其⽓必虚;正⽓存内,邪不可⼲ 四⼗六、⽓伤痛,形伤肿 四⼗七、怪病多痰 四⼗⼋、治痿独取阳明 四⼗九、出⼊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孤危 五⼗、⽓之所并为⾎虚,⾎之所并为⽓虚 五⼗⼀、清邪居上,浊邪居下,⼤邪中表,⼩邪中⾥,檠饪之邪,从⼝⼊者,宿⾷也 五⼗⼆、⽓乱于卫,⾎逆于经 五⼗三、脾胃虚则阴⽕升 五⼗四、亢则害,承乃制 五⼗五、⾦实不鸣,⾦破不鸣 五⼗六、⼆阳之病发⼼脾 五⼗七、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五⼗⼋、治湿不利⼩便,⾮其治也 五⼗九、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六⼗、⼩⼉纯阳、稚阴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六⼗⼀、多诊识脉,屡⽤达药 六⼗⼆、临病⼈问所便 六⼗三、⾄虚有盛候,⼤实有赢状 六⼗四、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六⼗五、有胃⽓则⽣,⽆胃⽓则死 六⼗六、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六⼗七、能合⾊脉,可以万全 六⼗⼋、肥⼈多痰,瘦⼈多⽕ 六⼗九、热深厥深,热微厥微 七⼗、清⽓在下,则⽣飧泄;浊⽓在上,则⽣腆胀 七⼗⼀、尝贵后贱名⽇脱营,尝富后贫名⽬失精 七⼗⼆、肝为⼥⼦先天 七⼗三、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七⼗四、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七⼗五、治上焦如⽻⾮轻不举,治中焦如衡⾮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重不沉 七⼗六、⽊郁达之,⽕郁发之,⼟郁夺之,⾦郁泄之,⽔郁折之 七⼗七、治病必求于本 七⼗⼋、壮⽔之主以制阳光,益⽕之源以消阴翳 七⼗九、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开⿁门,洁净府,去菀陈荃 ⼋⼗⼆、虚虚实实,补不⾜,损有余 ⼋⼗三、诸病在脏,当随其所得⽽攻之 ⼋⼗四、⽓化则精⽣,味和则形长. ⼋⼗五、⽢温除⼤热 ⼋⼗六、形不⾜者温之以⽓,精不⾜者补之以味 ⼋⼗七、治风先治⾎,⾎⾏风⾃灭 ⼋⼗⼋、宜⾏⾎不宜⽌⾎,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不宜降⽕ ⼋⼗九、救阴不在⾎,⽽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在利⼩便 九⼗、⾏⾎则便脓⾃愈,调⽓则后重⾃除 九⼗⼀、上燥治⽓,下燥治⾎ 九⼗⼆补肾不如补脾,补脾不如补肾 九⼗三、邪⽓内陷,当逆流挽⾈;津枯便秘,宜增⽔⾏⾈ 九⼗四、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九⼗五、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 九⼗六、其⾼者因⽽越之,其下者引⽽竭之 九⼗七、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胃,阴盛则亡 九⼗⼋、脓成决以⼑针 九⼗九、喉痈应放脓,喉痹当刺⾎,喉风倒其痰,喉蛾烙其核 ⼀百、疮疡初起宜消,脓成宜托,溃后宜补。
医药实用的谚语俗语有哪些

医药实用的谚语俗语有哪些腹胀呕吐求良药,药到病除数厚朴。
乌梅入药,除虫收敛又解渴。
浑身软如麻,三钱八里麻。
热盐敷肚脐止腹疼,手捏太阳穴治头风。
必须得风湿不好,距严禁蛇茅草。
中满不食甘。
马挥干活脚泥,能治摆头风。
海金沙,力量大,膀胱结石不离它。
黄金入药,镇定安神。
侧柏叶,柏子仁,既能止血又安神。
后姜宽肠,川芎理气。
美人蕉,大芭蕉,红崩白带见到了走。
得了妇科病,挖点回头青。
常服鱼枯草,痨病能医好。
枳壳、枳实,行气消食。
中药桑寄生,降血安胎又延年益寿。
金疮胃病高血压,化疗须把桑根挖出。
芙蓉木产芙蓉国,根叶解热花掉止痛。
槐角花和叶,药用可疗痔病变。
泻火健脾,宜用黄柏。
霜降改采桑叶,贫风清火热。
补血不及当归,活血不及桃仁。
蒲黄止血,红花活血。
山药引血归属于肝,芍药引血归脾,地黄引血归属于肾,川芎引血归属于肺。
黄连与黄柏,能治心筋热。
徐花草就是个宝,热毒一摸就祛消。
狗心草就是个宝,脾脏湿热唱着歌。
雄黄莲退热第一,朱砂莲散血最妙。
麦刁芪清热止汗,荞麦芪理血理气。
有人知道蒲公英,奶烂不怕四条筋。
甘草甜,黄连苦,肉桂是个大热补。
连翘不回去外木,杀掉心头热。
虎骨治风湿,蛇胆清火疾。
健脾解凉,野柿子帮。
一把火精草,火眼目翳消。
流鼻血不怕,慢打听藕结巴。
通在大海泡茶,不怕嗓子哎呀。
知道鱼腥草,瘊疱都治身不好。
有人知道马鞭草,不怕头痛发高烧。
莫疑半夏大,活血功效不好。
灌木金樱子,清热止血淋。
药用侧柏叶,可治鼻出血。
药用枇杷叶,化痰又止咳。
眼难受不要害怕,只要一把野菊花。
忙碌草根,水灯草,金银花藤子车前草,春秋随便当茶饮,保与你并无病精神不好。
红肿疼痛咳嗽,不要小瞧鱼腥草。
大伢子咳嗽不必大哭,灶心土阳入蛋清脚心东照宫。
生地麦冬芍,薄荷玄参母,丹皮生干草,诸喉治得好。
三九天热辣汤为贵,鸡内金出汗它为最。
必须得声音柠檬,喝三背疙胆肖,常吃鱼腥草,不会得感冒。
知母贝母款冬花,伤风呕吐一把抓。
人怕长疱,疱怕牛筋条。
脱骨折榫不可怕,上山就把续断挖。
中医学医谚语

中医学医谚语1、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
2、屋内屋外勤打扫,开窗通气精神好。
3、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4、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
5、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6、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
7、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8、萝卜上市,郎中下市。
9、强光底下无毒虫。
10、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11、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12、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白天人吃姜,晚上姜吃人。
15、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16、白菊明目又平肝,黄花泡茶把热散。
17、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18、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19、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20、诸药为各病之药。
21、恶寒非寒明是热症。
22、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23、留一分津液,便留一分生机。
24、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25、名医难治心头病。
26、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27、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28、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
29、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0、牙齿不剔不空,耳朵不掏不聋。
31、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32、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33、穿山甲,王不留,产妇服了奶长流。
34、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35、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36、辛开苦降,芳香开窍,淡渗利湿。
37、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38、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39、臭鱼烂虾,害命冤家。
40、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41、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42、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43、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4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45、阳虚恶寒,阴虚恶热。
46、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
47、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48、老怕伤寒少怕痨。
49、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50、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51、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52、三月茵陈四月蒿,华佗劝君须记牢。
53、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中医药谚语

中医药谚语
1. “药到病除” - 指正确使用药物可以治愈疾病。
2. “治病先治人” - 指在治疗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健
康及环境因素。
3. “勤洗手,少生病” - 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
4. “食疗养生,远药方” - 指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养生方法可以保
持健康,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5. “药补不如食补” - 意思是食物的营养价值比药物更有益健康。
6. “病从口入,药从口出” - 意思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而药物则是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7. “上药越辣,中药越苦” - 指有些药物对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引
起一些副作用,但也是为了更好地治愈疾病。
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意思是苏州和杭州的风景非常美丽,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恢复健康。
9. “食物即药物,药物即食物” - 意思是一些食物具有药物相似
的疗效,可以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
10. “冷则凝滞,热则扬发” - 指身体出现寒冷症状时,适当保
持温暖可以缓解病情,而身体过热时,适当增加通风可以排出病邪。
千年中医临床经典谚语122条

千年中医临床经典谚语122条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医药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2、不怕到处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3、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
4、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5、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6、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7、穿山甲,王不留,产妇服了奶长流。
8、若要通,路路通;若要通,用木通。
9、蜂蜜低糖,有益健康。
10、三月茵陈四月蒿,华佗劝君须记牢。
11、家有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
12、诸药为各病之药。
13、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1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15、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
16、吃药打针,不如拔罐。
17、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
18、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19、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伴毒蛇眠。
20、上床萝卜下床姜,不找大夫开处方。
21、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2、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番茄补血美容颜,益智强身吃鸡蛋。
25、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26、宁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车。
27、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识得山中草,百岁还太早。
30、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31、皇帝猎鹿喝鹿血,皇后寻鹿吃鹿胎。
32、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
33、冬吃狗肉补,春天打老虎。
34、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35、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36、吃了马齿苋,到老无病患。
37、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
38、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3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40、家有刘寄奴,不怕刀斧剁。
41、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
42、打得满地爬,离不了祖师麻。
43、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44、白菊明目又平肝,黄花泡茶把热散。
45、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46、瓜豆消肿又利尿,降胆固醇花生好。
47、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身轻眼不花。
48、夏天常喝绿豆汤,防暑解毒保安康。
49、家中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毒赛神方。
50、丹参一味,功同四物。
51、懂得千里光,皮癣一扫光。
52、若要补虚损,骨头与粥炖。
53、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
54、家有半边莲,可以和蛇眠。
55、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56、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
57、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58、吃芹菜,降血压,萝卜消胀又化痰。
59、萝卜泡茶,大夫睡床。
60、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61、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62、有谁找得到,肿毒一把抓。
63、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64、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65、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66、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67、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68、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69、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70、跌倒地上爬,快用八厘麻。
71、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72、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73、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74、铁脚威灵仙,骨见软如棉。
75、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76、头痛用川芎,腰痛用杜仲,脚痛用牛膝。
77、早春早春,慎防春瘟。
78、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
79、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80、口渴心烦躁,猕猴桃粥好。
8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82、经常吃山楂,降脂减肥又降压。
83、若要睡眠好,常服灵芝草。
84、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85、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86、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87、若要肝功好,枸杞煮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