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剂对糊树脂质量影响讨论

合集下载

PVC糊树脂颗粒形态对糊粘度的影响

PVC糊树脂颗粒形态对糊粘度的影响

(如图I样品A所示),与增塑剂混合搅拌时易崩 解,润湿效果好,树脂的成糊性和触变性均较好。而 实际生产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乳化剂用量超出理 论用量许多,以确保在油一水界面形成一层紧凑的 乳化剂膜层,使乳状液稳定,但经喷雾干燥后,残存 乳化剂等助剂几乎全部保留在树脂颗粒表面,形成 如图l样品B所示颗粒状态。
比较图3两样品,G样品初级粒子中大、小粒子 均很圆,小粒子于大粒子粘附处稍有凹陷,树脂颗粒 在增塑剂中崩解后,由于粒子很圆,受搅拌作用时形 成的旋转阻力会减小,其增塑糊粘度基本不受颗粒 形状影响。而对于H样品,可以看出其初级粒子为 椭球状的居多(其长、短轴之比接近l:3),且表面有 许多大小不等的凹坑,当树脂颗粒在增塑剂中受搅 拌作用时,由于颗粒不够圆,形成的旋转阻力也会增 大,同时有部分增塑剂会随着颗粒表面的这些凹坑 一起旋转,造成增塑剂无形中的浪费,使作为体系流
影响 次级粒子为胶乳经喷雾干燥及研磨工序处理后 形成的树脂粉体。目前人们愈来愈重视干燥方式与 干燥条件对糊树脂性能的影响,不同工艺路线制得 的乳胶最后太多以喷雾干燥为主,即将液态乳胶以 雾状细滴导人热的一般为空气的干燥气流中,雾滴 在其中迅速蒸发脱水,乳胶粒子(即一次粒子)经喷 雾干燥得到数目不等的一次粒子的凝聚体(即次级 粒子),干燥温度和干燥过程的变化造成二次粒子的 凝聚强度、硬度均不相同。大量的实践说明,当一次 粒子介于0.5—2“m,干燥后二次粒子为一次粒子 的不规则实心球堆砌的松散结构物,粒径偏细的一 次粒子在喷雾干燥后易形成带有玻璃状的硬壁中空 球体的堆砌物(这一点于相关文献中有所介绍,是在 透射电镜超薄切片下观察的)。通常干燥后产品粒径 约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经粉碎控制在5~10 t.zm。干 燥后的次级粒子理论上讲基本以球形聚结体形态存 在,经研磨粉碎后,以不定形几何状态存在,但仍有 部分较小的以球形或半球形存在。 按次级粒子聚结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松散型和 紧密型两种。松散型次级粒子可以很容易地在增塑 剂中崩解为初级粒子,其糊性能仍为初级粒子所决 定,而聚结紧密的次级粒子,其糊粘度既受初级粒子 影响又受次级粒子影响,次级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 对糊粘度影响的相关报道已较多,下面主要从次级 粒子的结构、聚结程度、形态方面来阐述其对糊粘度 的影响。 经过对几批相同聚合工艺生产的糊树脂样品进 行相关测试,发现粒度大小分布相似样品的粘度有 时差别也较大,经分析为二次粒子表面结构不同造 成的,而这又源于干燥条件的变化。当干燥温度适 宜,得到的PVC树脂次级粒子表面光滑,二次粒子 表面的初级粒子问的凝聚强度较弱,硬度较小,于增 塑剂中搅拌混合时很容易崩解,应用效果好,如图4

聚氯乙烯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聚氯乙烯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聚氯乙烯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摘要:今年以来,化工市场对化工产品需求量旺盛,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在聚氯乙烯领域,其生产工艺复杂,控制繁琐,在生产过程中,气候变化、助剂种类改变以及仪表参数变化均容易导致生产异常。

基于此,本文就聚氯乙烯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聚氯乙烯;质量;影响因素;聚氯乙烯糊树脂可适用于涂布、浸渍、喷涂、发泡等加工工艺中,主要用于工业、家具、食品及医疗卫生等行业,广泛应用于加工医用一次性手套、人造革、壁纸、塑胶地板、浇铸玩具、装饰材料、电仪工器具等诸多材料和磨具制品领域。

国内聚氯乙烯糊树脂产品中有50%用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手套,主要面向欧美等发达地区市场销售。

但是,由于我国的糊树脂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不够成熟,相关技术也落后,同时,在相关领域中,包括医疗、食品等领域也长期被外资占领。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聚氯乙烯市场得到了大力开发,各行业对产品的要求也得到了扩大,因此研究聚氯乙烯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种子乳液法糊树脂生产工艺首先在皂溶解罐中配制乳化剂溶液,在催化剂溶解罐中配制催化剂溶液,然后启动搅拌、循环,将工艺热水槽中的去离子水预热至略高于聚合反应温度;在聚合釜中加入热去离子水,后启动聚合釜搅拌,此时聚合釜开始抽真空,至釜内压力达到-86kPa,利用釜内真空将活化剂、pH值调节剂、初始乳化剂及偏重亚硫酸钠盐溶液抽入聚合釜内。

抽真空结束后向釜内连续加入氯乙烯单体,再向釜内连续加入催化剂,聚合反应开始;当累积热达到规定值时,连续向聚合釜内加入乳化剂,当氯乙烯单体加至投料总量时,停止加入氯乙烯单体;聚合反应结束后,停止向聚合釜内加入催化剂和乳化剂,将聚合釜中的胶乳卸至吹除槽中回收未反应的氯乙烯;吹除槽内胶乳经破碎机破碎除去大块料后,由胶乳输送泵送往胶乳储槽;胶乳储槽中的胶乳进入喷雾干燥器脱去水分;干燥后的糊树脂进入研磨机和空气一起进入研磨机捕集器,再进入产品料仓包装。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11-3-3 11:42:58 阅读:次在乳液聚合体系中,乳化剂虽然不直接参加化学反应,但它是最重要的组分之一。

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将直接影响引发速率及链增长速率。

它也会影响决定聚合物性能的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以及影响与乳液性质有关的乳胶粒浓度、乳胶粒的尺寸及尺寸分布等。

乳化剂选择是否合理,不仅涉及到乳液体系是否稳定,生产过程能否正常进行,以及其后的贮存及应用是否安全可靠,而且也关系到聚合物的成本。

乳化剂的HLB值供选择乳化剂时参考,因为它既不能确定所需乳化剂的浓度,又不能确定所生产的乳液的稳定性,但从实践中知道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HLB值为l2.1~13.7的乳化剂可获得为稳定的胶乳,HLB值为ll.8~12.4适用于丙烯酸乙酯的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醑与丙烯酸乙酯共聚时(各50%)选择HLB值,为11.95~13.05的乳化剂较为恰当。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生成的胶乳微粒的粒度较小,胶乳稳定性好,聚合过程中不太容易产生凝聚块。

因此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易得到固含量高而稳定的胶乳。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良好,但聚合反应速度较慢,所得微粒粒径较大,聚合过程中易产生凝聚块。

由于以上特点,工业生产中乳液聚合主要使用阴离子乳化剂或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混合乳化剂。

很少单独使用非离子乳化剂。

混合乳化剂中增高非离子乳化剂的比例可提高胶乳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并增大胶乳微粒的平均粒径。

混合乳化剂形成的胶束,其分子数小于阴离子或非离子乳化剂两者单独形成的胶束。

因而使产品胶乳微粒分布加宽。

在一般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用量应超过CMC量,而与分子质量、单体用量、要求生产的胶乳粒子的粒径大小等因素有关。

一般为单体量的2%~l0%,增加乳化剂用量,反应速度加快,但回收未反应单体时,容易产生大量泡沫,而使操作发生困难。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对乳液聚合的作用作者:王伟兵来源:《科技传播》2010年第15期摘要乳化剂属于活性物质,目前由于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使得乳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受到广泛重视。

鉴于此,本文就乳化剂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乳化剂;分类;作用中图分类号O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4-0141-021 乳化剂的选择选择乳化剂最常用的方法是HLB法和PIT法。

在选择乳化剂时,当配方中的乳化剂的HLB 值能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要的HLB值相近时,会产生较好的乳化效果。

1.1 HLB法HLB值是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代表分子疏水性基团和亲水性基团对水溶性贡献的相对权重。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及其应用列于表。

设计乳液配方的步骤如下:1)决定乳状液的类型;2)选用何种油脂或被分散的物质值,或计算出所需的HLB值。

再查出油相所需的HLB;3)根据油相需要的HLB值,可先选择习惯的“乳化剂对”,例如制备O/W乳状液时,可选用HLB>6的乳化剂为主,HLB6的乳化剂为辅;4)如果制备的乳状液不理想,则应更换“乳化剂对”。

在设计乳液配方中,往往配方中油相不是单一的化学组分,这时可利用HLB值的加和性计算出混合组分的HLB值。

1.2 PIT法HLB法没有考虑温度对乳化剂的亲水性的影响,而温度对非离子乳化剂的影响却更为显著。

当温度提高时亲水基的水化程度减小,低温时形成的O/w型乳状液,在高温时可能转变为W/O型乳状液,反之亦然。

所以,在一特定的体系中,此转变温度就是该体系内乳状液,反之亦然。

用3%~5%的非离子乳化剂来乳化等体积的油和水,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并搅拌,用电导测定乳状液的转相发生时的温度,即为转相温度。

对于O/W型乳状液,一种合适的乳化剂其PIT值应比乳状液的保存温度高20~60℃,对于W/O型乳状液,其合适的乳化剂的PIT值应比保存温度低10~40℃。

影响PVC糊树脂黏度的因素

影响PVC糊树脂黏度的因素

1影响PVC糊树脂黏度的因素1.1初级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即浆料的粒径及其分布)对糊树脂黏度的影响初级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是在聚合结束时形成的。

采用种子和引发剂引发聚合的糊树脂颗粒呈双峰分布。

粒径对糊黏度的影响很重要,粒径较大的糊树脂比表面积小,表面黏附的增塑剂量少,自由增塑剂多,有利于糊黏度降低。

粒度分布较宽的树脂的黏度相应稍低,因粒径较小的粒子挤在粒径较大的粒子堆砌的孔隙中,孔隙中的增塑剂被小粒子取代,这部分剩余的增塑剂成为自由增塑剂,起稀释糊的作用,使黏度降低。

初级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导致不同糊树脂的糊性能不同。

而采用种子乳液法聚合技术生产的树脂的颗粒呈双峰分布,较适合加工高速涂刮等制品。

大多数企业可通过把不同粒度的树脂进行混合,得到数企业可通过把不同粒度的树脂进行混合,得到适宜自身加工的糊黏度。

1.2二次粒子表面结构对糊树脂黏度的影响二次粒子是胶乳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粒子黏结形成的。

在适宜的干燥条件下,形成的二次粒子经过粉碎机被分解变得松散,调糊时会在增塑剂中迅速崩解成初级粒子,此时对加工的影响等同于初级粒子。

如干燥温度控制不当,局部温度过高会造成PVC颗粒表面烧结(融结),影响加工。

表面烧结的PVC颗粒不容易崩解和吸收增塑剂,加工时不宜塑化,容易变色,而且调糊后糊的经时变化率比较大2.不同条件对糊树脂的影响(1)初级粒子(即浆料)对糊树脂黏度的影响微悬浮法聚合影响初级粒子粒度的主要因素是:①聚合配方,如水油比和乳化剂添加量;②分散时间的改变;③聚合过程控制,要保证生产平稳进行,不能出现“爆聚”、“雪花膏料”等(2)干燥器入口温度对糊树脂黏度的影响沈化公司改变干燥器热风入口温度后,检测成品B型黏度进口温度控制140~150℃时,可以得到较低的糊黏度。

(3)干燥器出口温度对糊树脂黏度的影响。

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体系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论文[大全]

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体系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论文[大全]

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体系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论文[大全]第一篇: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体系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论文[大全]乳化体系是一种组分或几种组分组合液体以微粒(液滴或液晶)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多相分散体系。

由于它们外观往往呈乳液,所以又称为乳状液或乳化液。

乳状液形式的产品在许多行业使用都有优异的效果:改善食品日感、味道,改善医药吸收情况及促进农药的药效发挥等。

在化妆品中它可以克服油质化妆品不易吸收和水质化妆品润滑感差的缺点,提高化妆品的功效。

在液体洗涤剂中,可以克服织物变旧颜色变化,提高洗涤剂的护色和柔软作用。

解决了家居护理中固体地板护理剂使用不便,气味难闻的问题。

虽然乳状液在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利,但乳状液体系在热力学上不稳定,易受多方因素影响,乳液贮存时间短,易出现分层和破乳等现象,产品货架期缩短,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都影响消费者的使用。

影响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乳化剂的选择、工艺温度、剪切速率、乳化时间及助乳化剂的添加等。

本文研究了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山梨醇酐单单月桂酸酯为乳化剂,研究其在不同用量、不同配比以及添加助剂时对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

1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1乳化剂的作用原理乳化剂能吸附在相界面上形成界面膜并使乳状液稳定。

其作用表现在:①降低界面张力,使分散体系的势能下降;②在界面上形成韧性或高粘度界面膜阻止碰撞而引起的液滴聚结;③当乳化剂分子带有电荷时,使液滴表面带电形成双电层,减少液滴接近和碰撞而聚结的几率”。

以下主要应用HLB值乳化剂选择法,研究乳化剂的用量、配比及加人助剂对硅油和白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1.2乳化剂用量和配比选择1.2.1以HLB值为依据选择乳化剂HLB值反映了亲水与亲油这2种相反的基团大小和力量平衡,乳化剂提供HLB值(混合乳化剂是由加合法求得HLB值)与油相所需HLB 值相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中乳化剂对食品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中乳化剂对食品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中乳化剂对食品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乳化是一种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通过乳化剂的作用使其形成乳状液的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乳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艺,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酱料、油脂等食品的生产中。

乳化剂是乳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它能够明显影响食品的乳化性能和质量特性。

乳化剂通过在油水界面活性吸附形成胶束结构,使油水相互分散并稳定起来,从而达到乳化的目的。

乳化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蛋白质、多肽、表面活性剂等。

首先,乳化剂的选择对食品的乳化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乳化剂具有不同的乳化机制和乳化效果。

例如,蛋白质乳化剂能够通过改变溶液的表面活性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从而提高乳化效果。

而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并形成胶束结构,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

因此,在不同的乳化体系中,选择适合的乳化剂对于乳化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其次,乳化剂的用量也会对食品的乳化性能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乳化剂的加入量越大,乳化效果越好。

然而,过高的乳化剂添加量可能会导致乳状液的黏稠度增加、口感变差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乳化剂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食品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合适的乳化剂用量。

此外,乳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会对乳化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可以影响胶束的稳定性和乳化效果。

此外,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分子量等也会对乳化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乳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乳化性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乳化剂的选择、用量和物理化学性质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对乳化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强度等参数均能影响乳化效果。

一般来说,乳化剂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可能降低乳化效果。

此外,乳化剂的溶解度、pH值等也会对乳化性能产生影响。

在实际的食品生产过程中,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食品种类和工艺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例如,对于乳制品的生产,蛋白质乳化剂常常被使用,因为它能够增加产品的乳状度和稳定性。

乳化剂对水性肠溶型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影响

乳化剂对水性肠溶型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影响

全国第十四次工业表面活性荆研究与开发会议论文集
由13.9w+40x(1.w产15.588 知
w-目68.2%
w值的下限 由13.9w+40x(1.w)=24.128 知
w---60.8%
故OP-10在乳化剂总量中所占的理论质量分数为60.8%~68.2%。
3结果及讨论
3.1乳化方式对反应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证明采用预乳化工艺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乳液聚合过程中有大量凝胶生成)。原因在于 预乳化工艺的条件较严格,预乳化时单体未被乳化完全,使得预乳化物在滴加时,因部分单体未被 乳化。出现分层现象:而且预乳化工艺耗时长,工艺复杂。即使成功,从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来看, 也是不可取的。 ’实验证明,较好的乳化方式应为:先将水,乳化剂等加入三口瓶,经过升温.充分搅拌,然后 滴加混合均匀的单体,这样乳化剂的分散比较均匀,单体乳化较好,有利于聚合反应的进行。 3.2乳化剂配比 当体系其它物质的加入量、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均固定不变时,乳化剂配比对肠溶Ⅱ号树脂聚 合反应的影响见图l。
全国第十四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论文集
乳化剂对水性肠溶型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影响
何倩倩,姚金水,张希岩
(长清区大学城山东轻工业学院,济南,250353) 摘要;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作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共聚单体,利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了肠溶型丙烯酸树脂。在制各过程中据采用单体的性质确定乳化剂的种类, 并经试验确定了乳化剂的最佳用量及复配最佳比例,详细分析了乳化剂对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乳液聚合,表面活性剂,EILB值,乳化剂,丙烯酸树脂 作者简介;何倩倩:(1984-),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生,e-mail:hqq@sdili.edu.en;姚金水:(1968.), 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催化化学等。 e-mail:yaojsh@sdili.edu.cn The Effect of the Emulsifier on the Preparation of Aqueous Enteric Acrylic Acid Res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