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扁鹊见蔡桓公》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扁鹊见蔡桓公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扁鹊见蔡桓公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1.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公:实指齐桓公田午,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3.有间——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走——转身就走。
还——通“旋”,旋转,掉转。
走——跑,逃跑。
扁鹊见蔡桓公 文言文阅读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 死。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 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 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阅读训练1】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治将恐深深:加重 B.桓侯不应 应:理睬 C.火齐之所及也 齐:现写作“剂”,汤药 D.使人索扁鹊索:捆绑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治将益深 香远益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去使契丹 战则请从 C.司命之所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臣是以无请也战则请从
()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 ①一会儿 ② 特地 ③ 派 ④ 询问(4分) 20、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2分) 21、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 批评和帮助。(2分)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精选8篇)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精选8篇)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篇1恶虽小,勿为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
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
”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蔡桓公若能早听劝去就医,岂能落得那样的结果?当他的病进入骨髓的时候,就是扁鹊这样好的名医也无济于事。
人们常常犯一个错误,总是当事情恶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去亡羊补牢。
这样的做法虽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常规下,亏损也不会校我们应当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当任何一件事情有不良的苗头时,就应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免得出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惨状。
在我们的信仰中也是如此,需要防微杜渐。
不管是耶稣,还是保罗和彼得,都曾经教导我们要警醒,就是警戒我们要远避那些恶事。
雅各甚至很形象的说:“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每每读到这句经文时,总觉得很有意思。
身体的死是我们避免不了的,不过雅各这里所说的是灵性的死。
我们运用一下逆向思维:死由罪而生,罪由私欲而来,但是雅各提到了一个私欲和罪之间的一个“桥梁”——胎。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在我个人看来,私欲是每个人都有而且是避免不了的,只是看在每个个体当中是不是将私欲演变成罪。
从雅各的这句话可看出,私欲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成为罪的,甚至说私欲根本就不是罪,而是要经过怀胎——就是培育,为私欲提供生存的土壤之后,才成为罪的。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扁鹊见蔡桓公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扁鹊见蔡桓公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1.扁鹊(biǎn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扁鹊见蔡桓公》《北人食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11—13题。
(12分)【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3)或曰:“食菱须去壳。
”而或长烟一空()(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2.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1)桓侯遂死()(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4.请用两个成语概括你读了【甲】文后的启示。
(2分)答案:11.(4分)(1)不治将益深精益求精(更加)(2)使人索扁鹊吹毛索疵(寻找)(3)或曰:'食菱须去壳。
' 而或长烟一空(有人有时候)(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因为)12.(2分)遂:suì夫:fú13.(4分)翻译:(1)大王今天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了,,所以我不再请求(您治疗自己的疾病)了”(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14.(2分)讳疾忌医病入膏肓。
初中语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扁鹊见蔡桓公》及其历年考题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扁鹊见齐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简介: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由于秦越人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
学医于长桑君。
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蔡桓公,即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
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
注释:1.扁鹊(biǎn qua):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有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扁鹊见蔡桓公考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扁鹊见蔡桓公考点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表皮,不治疗恐怕要加重。
”桓公说:“我没有病。
”扁鹊退出后,桓公说:“医生喜欢医治没病有生病的人,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说:“您的病在皮肉里,不治疗将会更重。
”桓公不理睬。
扁鹊出去后,桓公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说:“您的病在肠胃,不治疗将更加厉害。
”桓公又不理睬。
扁鹊出去后,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公,转身就跑。
桓公特地派人去询问原因,扁鹊说:“病在表皮,是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皮肉里,针刺能够达到的;病在肠胃里,是火齐汤能够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管辖的地方,医药就没有办法。
现在桓侯的病已进入骨髓里,我因此不再说话了。
”又过了五天,桓公全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已经逃往秦国去了。
桓公就病死了。
1.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公:实指齐桓公田午,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3.有间——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走——转身就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解读文言文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â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写作背景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
主题
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重点实词之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回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汤药。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跑走。
今:行走。
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询问。
今:礼貌地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 把......当做。
今: 认为。
立有间。
(间)古: 一会。
今: 中间。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古:止,停。
今:居住。
使人索扁鹊。
(索)古:寻找。
今:绳索。
课下注释实词解释
有间(jiān)——一会儿。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好(hào)——喜欢。
居十日——呆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过了”。
益——更加。
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
走——跑,逃跑。
故——特意。
汤(tàng)熨(wâi)——用热水敷烫皮肤。
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熨,用药物热敷。
针石——金属针和石针。
指用针刺治病。
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齐,同“剂”。
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
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
属,管,掌握。
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
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索——寻找。
遂——于是、就。
及——达到。
是以——以是,因此。
应——答应,理睬。
恐——恐怕。
将——要。
功——本领。
肌肤——肌肉和皮肤。
使——让。
故——特意。
居——过了。
重点虚词
之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桓侯故使之问之。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3、结构助词,译作“的”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而
1、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赏析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
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