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征_石兴慧
探寻公益海报中图形语言的情感共鸣

大 众 文 艺121摘要:图形是现代公益海报构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情理之中的人类生活中的图形语言赋予意料之外表现形式,可更加深刻的阐述图形语言的功能和美学,富于极强的感染力。
从公益海报作品中可以探寻和体味到图形语言带给人们无限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公益海报;图形语言;信息传递;情感共鸣公益海报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沟通效果,应力图筛选出当时最典型、最具号召力、象征性和吸引力的文化符号来作为信息传播载体。
这些符号通常代表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价值,是与读者达成沟通的直接元素。
因而从某种角度说,好的海报设计应是某个历史时空中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文化符号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与读者对作品的认同与否直接相联。
当然,盲目追随潮流、盲目模仿往往阻碍作品与读者沟通,甚至引起读者反感。
公益海报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联的艺术,作为海报设计者,应时刻关注他所处时代的各种变化,如生存状态、情感历程、文化环境等。
由于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汹涌的资讯,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很多时候是表面化、简单化、快餐式、甚至被强迫去接受那些信息。
此刻海报中文化精神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它除了传达信息之外,还可抚慰人的心灵。
“Global”全球化这词给我们这一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早通过经济渗入文化大每个角落,世界设计的地域性在快速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设计界限已无法区分,这种理论也在许多场合被多数大设计师所谈论和接纳。
在这趋势下,公众的聚焦会直接集中到有明显风格符号的设计师身上,成功的设计师总是在他的创作中融入个人性格、生活环境、对社会影响的反馈等因素,设计作品也成为其设计意念、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时代感受的表达,但为何还能让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情感共鸣呢?艺术家们在力争以他们那独特的图形语言来化解现代社会施诸于人们的压力。
并继续运用他的艺术作为一种简单的交流方法来传递信息。
一、公益海报中图形语言的传递图形作为人类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视觉符号,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快速传达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公益海报主要是通过图形语言来传达思想和引起共鸣,它能补充语言文字的不足,起到一般文字宣传难以起到的作用。
浅谈广告用语中的智慧

浅谈广告用语中的智慧一、内容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并发挥着它们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告语言简明而又精深,质朴而又生动,或张扬或含蓄,或直白或委婉,一句话即能深入人心,引人共鸣。
本文将从语法修辞,用语特点等角度对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进行探讨,并简要阐述这些技巧所达到的相应效果。
二、关键词广告语语法修辞内涵效果三、论文内容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
”当语言以广告的形式呈现时,语言的力量就更能够深刻地表现出来.精妙、高超的广告语具有非凡的魅力,通过绝妙的策划创造出来的打动人心的广告是打开产品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好的广告给品牌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并使之深入人心。
广告语作为广告创作中的核心内容,充满文学艺术性,它可以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形象地塑造企业及其产品或某种机构的形象,还可以准确地介绍产品的性能。
这里就来赏析一下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㈠广告用语中独具匠心的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点,通过打比方来使某一事物更形象生动,更有感染力、说服力。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因此用比喻的手法对广告语言进行艺术加工,使无形的、抽象的广告具体化,更能为大众所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①“每一朵白鹅绒就像一个小太阳,梦洁白鹅绒被,躲在冬天的阳光里。
”这是一则梦洁白鹅绒被的广告语,该广告的用意在于使其宣传达到三大效果: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放心,被絮是由纯天然的白鹅绒构成;强调该产品质地轻盈,质感舒服;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人以想象: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也能感受到冬日的阳光.无疑,这则广告的确深入人心把白鹅绒即本体与小太阳即喻体联系起来,他们的共同点是给人温暖、帮人御寒。
可以说,这则广告成功的宣传自己的产品于不露声色之间,立足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给人亲切感、温暖感。
公益题材平面广告的创意与表现手法初探

公益题材平面广告的创意与表现手法初探作者:段琪慧马新敏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简单讲述了公益题材平面广告的创意前提、创意原则、创意方法与表现手法,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并说明优秀的公益题材平面广告能将思想、文化、艺术紧密地联合在一起,通过创意将主题升华再用特殊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关键词:公益题材;广告创意;表现手法;鸣一;公益广告概述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278-01一、公益广告概述1.公益广告概念及基本特征:(1)公益广告的概念。
公益广告以社会利益为重,以集体利益为上,传播正能量,促进公众的正义觉悟,加快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它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公益广告形式活泼短小,表现手法多样,易为受众所接受。
(2)公益广告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非商业盈利性的广告,公益广告的本质特征是社会责任性、以人为本、无创利性、时间区域性、情感强烈等等。
2.公益广告的作用。
公益广告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长久的作用,而且在企业的发展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可以使优良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还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能提高人们的道德理念,还可以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
公益广告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题材来自社会,企业为其提供了大部分的经济条件,公益广告也为企业的形象做了良好的推广,两个相辅相成。
目前公益广告的投放平台主要包括电视、广播、平面杂志与报纸三大媒介。
虽然现在电视公益广告最多,但是越来越多的公益广告却为了更加经济便利而选择平面杂志、报纸、灯箱等平台,平面公益广告既不会像网络广告那样泛滥也不会像手机广告那样让人反感,更不会像电视广告那样强制人去观看接受,所以说平面公益广告在公益广告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毕业设计-浅析户外公益广告语的修辞艺术

浅析户外公益广告语的修辞艺术摘要: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
作为一种公益宣传,要传播其主题,引起受众者注意,精妙的语言表达是其取胜的重要法宝。
本文从修辞学角度对公益广告语的语音修辞和辞格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手法所带来艺术效果。
关键词:公益广告,语音修辞,修辞格信息时代,千姿百态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
根据目的不同,广告可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
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是指向人们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广告。
[1]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已经走过就27年,时至今日,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媒体上的公益广告迅速增加,户外公益广告也十分常见。
户外广告是指通过路牌,海报招贴等形式在交通要道、旅游胜地以及行人较多的公共场所、车站等地发布的广告,主要包括霓虹灯广告、路牌广告、灯箱广告等。
[2]18顾名思义,户外公益广告就是利用户外这种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以宣扬社会新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社会公德为根本的公益宣传。
户外公益广告在传播城市形象、构筑城市品位和城市文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户外公益广告能美化环境,给人以教益,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对于普及科学、卫生、法律、公共道德等城市精神文明具有特殊的作用,它直接构成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坐标,其社会价值不容忽视。
户外公益广告语具有醒目、凝练,诙谐幽默、新鲜别致和凝重、肃穆这三个语言风格。
[3]首先要求一目了然;其次要能激发受众的好感,能使他们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达到“一笑泯恩仇”的效果;最后说他凝重、庄严,是指对严肃事件的宣传,希望引起人们的警策性思考。
基于户外公益广告的语言风格和社会价值,广告所要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
公益广告语言中的修辞表达

默 、 生 动形 象 , 自然 会 产 生 更 好 的宣 传 效 应 !
参考文献:
[ 1 】 黎千驹. 模糊修辞 学导论 [ M ] . 北京 :光 明 日 报 出版社 ,2 0 0 6 ,
( 8 ).
[ 2 ] 王希杰. 修辞学通论 [ M 】 . 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6 . [ 3 】 刘晨红. 公益 广告 语言 的艺术化 表现 [ J ] . 西北第二 民族 学院学
方面:
③爱我 ,追我 ,千万别吻我。 ( 交通安全 )
④ 当皱纹爬 满你 的额 ,手无 法抚 平,让关爱 顺着皱纹 ,流进眼眶; 当童稚写 满你 的眼 ,手无 法抹去 ,让 关爱在 前方 ,亮成 明灯一盏。尊老 爱
幼 ,人 间美德 !
例③ 一个 “ 吻 ”字将 车 的碰撞 拟人 化 ,形象 生动 ,
例 ⑨ 用 一 个 古 老 的 哲 学 问题 “ 世 界 上 先 有 鸟 还 是 先 有
茅 盾 曾说 : “ 所 谓 含 蓄 , 就 是 不 要 把 主 题 思 想 都 摆 出 蛋 ” , 引 发 出将 来 “ 鸟 先 消 失还 是 蛋 先 消 失 ” 的 疑 虑 ,通 来 , 不 要 把 所 有 话 都 讲 完 ,要 留一 些 让 读 者 去 想 。 ”含 蓄 过 对 比表 达 了要 爱 护 环 境 , 爱 护 鸟 类 的愿 望 , 富 有 哲 理 的 不是 不 说 ,而 是要 将 不 尽 之 意 溢 于 言外 ,让 人 回 味无 穷 。
常巧 妙。例⑥ 是一则关爱 艾滋 病患者 的著名公益 广告词 ,
其 中的 “ 艾 ”谐音 “ 爱 ” , 暗 示 了 艾滋 病 患 者 应 该 被 社 会 关 爱 ,应 该架 起 爱 与 被 爱 的沟 通 的桥 梁 。 ( 2 )反 语 。反 语 是 指 故 意 使 用 与 本 来 意 思 相 反 的词 语 或 句 子 来 表 达 本 意 , 反 语 必 须 有 表 里 两 层 意 思 , 而 且 说 写 者 的 真 正 的含 义 不 在 表 层 的 意 义 上 ,而 在 深 层 的 意 义 上 。
公益广告用语的语音特点及其语音隐喻

公益广告用语的语音特点及其语音隐喻公益广告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教育、舆论导向、社会关怀、文化传播等作用。
作为一种公益宣传,认真研究语言的表达,才能更好地引起受众者注意。
本文集中探讨公益广告语音层面上的特点,以及语音层面上表现出的隐喻,旨在通过这些分析,对公益广告用语的语音有更深入的了解。
标签:公益广告语音隐喻关于公益广告的定义多种多样,从不同的侧面则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采用余明阳先生的观点,“所谓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公益广告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具体内容分为:社会教化、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慈善救助、政府行为等五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在语言的使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高尔基曾指出:“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
”老舍先生指出:“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之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和音节。
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
我们不要叫文字老爬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
”公益广告用语重视了声音的配合,才使人读来顺口,听来顺耳,才能享受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美,起到很好的公益宣传效果。
一、公益广告用语的语音特点(一)节拍语言是有节奏的。
节拍就是指有一定数量的音节构成的语言节奏单位,这样的节拍也叫音步。
(张登岐《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虽然现代人写作已经不要求同古人写诗作文一样,讲究工整藻饰和严格骈俪,但适当注意调配音节,使节拍自然,可以营造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充分展现汉语的音乐美。
公益广告用语中,有大量的句子充分利用了汉语语音的特点,注意了音节的节拍对称变化,使之达到抑扬顿挫、波澜起伏的效果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例如:(1)人吻是甜蜜,车吻是苦涩。
(交通安全)(2)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
(爱护草坪)(3)你血输在我身,你情溶入我心。
浅析现代公益海报设计中的语言表达

浅析现代公益海报设计中的语言表达作者:于琪琪张耀辉来源:《牡丹》2019年第18期文化多元化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竞相发展,公益海报以其深邃的文化价值成为当今最具渗透力的传播媒介之一。
本文从公益海报的定义入手,论述了公益海报的设计理念,最后阐述了创作优秀公益海报的方法,从而促进公益海报设计的发展。
无论从传达文化的功能还是从体现人文情怀的作用来看,公益海报都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优秀的公益海报作品的价值效应不仅在于对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状况做到深层次的剖析,而且可以引导公众建构正确的意识形态,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但是,公益海报千篇一律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目前无法有效吸引公众的注意。
因此,如何创作出有特色、有向心力的海报形式,就成为当代设计与艺术工作者要研究和拓展的方向。
一、公益海报的定义公益海报具有社会性和艺术性。
社会性是指公益海报不以谋求利益为目的,是国家和各种公益事业团体为了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建构密切的关系链,面向公众普及国家法治和剖析社会热点的媒介,其主题思想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公益海报包括环境保护、倡导人类健康与安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美德风尚等主题。
艺术性是指公益海报以图形语言为主要信息传达方式达到感观上的刺激,提升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共同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态势。
除此之外,超前的想象力和幽默性、独特的构图与表现方式、巧妙的色彩搭配、良好的创作素材都需要设计师做到细致入微的商酌与分析。
它简洁明了,能在瞬间扣人心扉,引起公众的视觉注意。
二、公益海报的设计理念作为一件成功的公益海报作品,它不仅是传递有效信息的物质载体,还可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因此,设计师要不断加强公益海报的情绪感染力和视觉表现力,丰富其艺术表现形式。
(一)主题明确,引发心理干预真正能够扣人心弦的作品不但要鞭辟入里地直接指明问题本身,还要准确运用心理学,直接吸引它所面对的受众群体,从潜意识影响他们的心理情感,达到心理干预和视觉暗示的效果。
论公益广告中人本性和艺术性的融合

4、广告语中修辞的顺应论在宣传环保公益上的优点和不足
(2)可能误导公众:一些修辞手法可能过度强调环保问题的严重性或环保行 动的重要性,导致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
4、广告语中修辞的顺应论在宣传环保公益上的优点和不足
(3)可能缺乏实质性内容:一些广告语可能过于注重修辞的表现,而忽略了 环保公益信息的实质性内容,从而影响广告语的宣传效果。
公益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现:感染力与接受度的关键
总之,情感表现在公益广告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了解情感 表现的重要性及其各种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情感化设计,以增加公 益广告的感染力和接受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 来的公益广告设计将更加注重情感表现,通过创新的手法传递更丰富的情感和更 深层次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则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为例,来分析其如何成功地融合了人本性和 艺术性。这则广告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展示海洋污 染的严重性、呼吁人们减少塑料垃圾的使用以及介绍具体的环保行动。
1、人本性表现
1、人本性表现
这则广告通过展示受污染的海洋生物和它们的困境,以及介绍海洋生态系统 的重要性,成功地吸引了观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此外,它还强调了人类对自然 环境的依赖和责任,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引言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公益广告语在传播环保理念、引导公众行为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修辞作为一种有效的表达手段,在环保公益广告语中更是 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次演示将运用顺应论视角,对环保公益广告语中修辞的 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环保公益广告语的宣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分析
1、环保公益广告语中修辞的重 要性
公益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现:感染力与接受度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7思考与言说石兴慧公益广告,也叫社会广告,是指一种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做的广告形式。
公益广告肩负着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的效益,倡导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并以此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提高公民道德,整合社会结构,协调社会良性发展。
因此,要求广告词思想健康、品位高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
笔者通过考察各种公益广告,得出其语言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善用修辞,形象生动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大多是宣传抽象的观念和思想,它的诉求对象是社会大众,而社会大众的理解能力、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公益广告的语言要适合大众口味,要形象生动。
所以公益广告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负载这些抽象的观念思想,人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因此,公益广告语言的形象生动也是因需而生的。
公益广告语言形象生动的艺术特征主要依赖于修辞手法的运用。
古人云“情欲信,辞欲巧”(《礼记》),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添语言的活力,于平淡中见瑰奇,于沉着中见轻颖,疏落有致,富于节奏,不落俗套。
运用修辞,可以把词句修饰得优美些、生动些、感人些。
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
运用修辞,可以把观念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感人。
1运用比喻,形象具体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纤小,并不意味着怯弱;离开,并不意味着放弃;新的土壤,新的机遇,新的开始”,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则再就业方面的公益广告,该广告的镜头画面是蒲公英的种子撑着小伞离开母体,寻找新的土壤,并营造出新的绿色。
这里用蒲公英的种子来比喻下岗工人,只要有土壤,就会有生存的机会。
取譬贴切,形象警策,隽永如诗,同时又承载着丰厚的思想内涵,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再如“关爱他人”的广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用“玫瑰”比喻献出爱心,“余香”比喻从奉献中得到的享受。
2运用排比,增强语势排比指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字数不一定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美,并增强表达力度。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地震发生后,各地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纷纷开辟专门栏目,迅速、及时地报道灾区情况。
其中有一例公益广告:“坚强的中国人、团结的中国人、胜利的中国人、甜美的中国人、微笑的中国人、幸福的中国人”。
这则广告词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汶川大地震救助的过程和不同画面所表现的内容。
五个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连续排列,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的从容和团结,突出了我们共同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就,演绎了一曲人间爱的赞歌。
读来如高山流水,顺势而下,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又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性,给人以美感。
下岗再就业的公益广告:“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前途,看你怎么走。
工作是靠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想。
工作是要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做。
”这一广告语是三个复句排比,通过分析三种消极态度,使下岗人员了解对工作岗位的寻找应该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要有幻想,不要气馁,踏实主动寻找再就业工作机会,非常具有说服力。
再如“义务献血”的广告:“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
“注意交通安全”的公益广告:“爱我,追我,千万别吻我。
”都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语言的气势。
3运用对偶,形象可感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如“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注意交通安全)。
这些例子都是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关爱他人)、“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环保)等都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怎么做。
再如“希望工程”公益广告:“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阴;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运用对偶,发人深省。
4仿拟名句,自然朴实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格叫做仿拟。
如“献血”的公益广告:“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就是化用了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公益广告面对的是老百姓,用语要平白通俗,大众化,才容易被公众接受。
如“乘坐公交车”公益广告词:坐一车,行一路,缘分啊;让一下,帮一把,谢谢啦。
化用小品中的人物语言,通俗而好记。
“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
例,则仿用古典诗词“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此外还有一些广告是改编自时下流行的歌词,如普通话公益广告:“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结合中国有56个民族的事实,构思新颖,富有创意。
让人备感亲切熟悉,更具趣味。
二以情动人,以礼服人公益广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应用文样式,它涉及到整个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观念及行为,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意义重大。
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感人心摘要公益广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公益广告形式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也表现出自己的特性。
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情感化、语言的形象化、语言的含蓄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公益广告艺术特征情感化形象化含蓄化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浅谈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征152思考与言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7者,莫先乎情”。
公益广告要诉诸于人的理性,但决不是板起面孔训人,而要重视感情的投入,应使它的“人情味”浓一些,以期获得情感的共振效应。
好的公益广告往往能很好地把握受众的求情心理,让受众在轻松愉悦中接受劝说。
在我国,人们对于高姿态的言词十分反感,更注重的是以礼待人。
社会的存在需要各种规矩、规范,必要的规定不可缺少。
但这些规定正是体现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利益,不是一部分执法者的特权。
公益广告着眼于公共利益的信息传递,是政府与公众的“特殊对话”。
所以公益广告要完成其使命,让人们接受其倡导的观念,就应用富有人情味的语言调动公众的情感,将深刻的主题、抽象的观念融入浓郁的情感之中,所以公益广告中出现了更多关心、尊重、亲切的用语。
设计者将更多的情感因素,真挚坦诚地融入语言之中,命令的口号少了,商量和巧妙的提醒多了。
例如很多环保广告语:鲜花的生命只有一季,请您加倍珍惜心中有情,足下有青小草需要你的呵护碧草青青,踏之何忍爱护花草,请勿攀折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比较一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禁止入内”、“禁止折花”这样的警示语,河北唐山市凤凰山公园的环保提示语显然更加人性化,更富有诗意和情感化,当然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公益广告语言的以情动人、以礼服人的艺术特征:1运用拟人,以情感人。
在公益广告中,很多广告词采用拟人式的语言表述,反映了传播者以人为本的心理,从人的角度出发,给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从而给人以生动、真实、亲切的感觉。
如“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如“节约用水”的广告:“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
漫步在唐山市凤凰山公园,随处可见的是充满人性化情感化的告示牌:“小草需要你的呵护”、“草木有意,枝叶关情”等等。
极具人性化的语言,将小草的生命赋予了不同的色彩。
2引用诗歌,突现情感。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艺术中的艺术,而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用情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其语言最大的特性就是情感丰富。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很多公益广告喜欢引用诗歌,这也促成了公益广告语言的情感性。
例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岸情依依,骨肉盼团圆。
福建电视台原封不动地把余光中的这一名段作为主题是“两岸情依依,骨肉盼团圆”的公益广告的文案,用饱含深情的诗歌,把“两岸本一家,祖国要统一”的抽象观念,化成浓郁的乡情。
三含蓄委婉,表达巧妙中国人追求话语优美而含蓄。
唐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说:“诗要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虽发话已殚,而含意未尽。
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也就是说,含蓄是一种美,它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到内涵丰富,意蕴深长。
茅盾曾说过:含蓄,就是不要把主题思想都摆出来,不要把所有话都讲完,要留一些让读者去想。
所以公益广告不能是干巴巴的政治说教,而应追求意味的丰富与绵长,力求做到含蓄美。
邢福义认为:“中国人一般文质彬彬,以含而不露为美。
”也就是说,含蓄是一种美,它留给人们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到它内涵的丰富,意蕴的深长。
1利用双关,委婉含蓄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在广告词中运用双关辞格可以起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的效果。
例如“禁毒”公益广告:“摇头丸,生命经不起这么摇”,“摇”就用得耐人寻味。
汶川大地震时有一则公益广告是这样的:“一线生机,百倍努力”。
这则广告词使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外面的救援人员一旦发现幸存人员,将尽一切可能,百倍努力,对幸存人员进行施救,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也表现了我们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关爱。
而同时这则公益广告词也指被救人员,以娓娓劝说的方式告诉被困人员如果有一线生机,就不要放弃,要付出百倍努力来坚持。
这则公益广告词饱含热情,充满人文关怀,读来让我们感慨不已。
宣传交通安全的公益广告:“开车打手机,天堂说话就到”。
“说话就到”形容时间极短。
在这个广告语境中“说话”是指对手机讲话。
广告语言同时运用了双关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开车打手机的危险性。
比起直白的说教,更容易使人接受。
其他的公益广告还有:顺“便”冲水(卫生间):“便”有两个含义,一种是希望人们如厕后主动冲水即顺便冲水,另一种就是人体垃圾的“便”。
“关爱艾滋病患者”:“艾”与被爱,连着红丝带。
“艾”即艾滋,与“爱”同音,同时表达着两种含义。
“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痰吐”得体,从我做起。
这两句都是诉求请勿乱吐痰的主题,第一句上仿拟古诗词,利用谐音将“弹指”改为“痰纸”,第二句中“谈吐”改为“痰吐”,既表达了词语原义,又诉求了主题,一语双关,非常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