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健康理论讲座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提高体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2. 体育锻炼的原则3. 运动营养与健康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5. 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原则,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

2. 教学难点: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体育锻炼的原则,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损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体育锻炼的心得,分享运动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基本概念: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4. 运动营养与健康:讲解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饮食来提高身体素质。

5.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分析运动损伤的案例,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6. 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讲解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关注运动营养与健康。

10.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了解彼此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运动实践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课程时长:1学期(16周)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解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和好处。

3. 学习运动技能和基本体育知识。

4. 掌握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概念介绍。

2. 运动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3. 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4. 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5. 团队合作和领导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

2. 实践:安排体育活动和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观察和分析:观察和分析运动项目和健康饮食的效果。

课程安排:第一周:体育与健康概念介绍1. 体育和健康的定义和关系。

2. 体育运动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周:运动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1.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周: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1. 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足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第四周: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1. 羽毛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乒乓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第五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1. 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

2. 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六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1. 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

2. 健康饮食的具体实践。

第七周:生活习惯的养成1. 规律作息时间的重要性。

2. 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养成。

第八周:生活习惯的养成1. 锻炼和运动的习惯养成。

2. 户外活动和阳光的重要性。

第九周:团队合作和领导技能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领导技能的培养方法。

第十周:团队合作和领导技能1. 团队协作的案例分析。

2. 领导技能的实践和发展。

第十一周:复习和总结1. 复习之前的内容。

2. 总结课程收获和思考。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课堂参与: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能力。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健身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2. 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3.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 运动营养与健康5. 心理健康与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与健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与健康,心理健康与运动等内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运动损伤的预防经验,探讨运动营养与健康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整理笔记。

2. 制定个人的体育锻炼计划,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3. 观察身边的同学或家人,了解他们的运动损伤经历,思考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4. 调查身边的同学或家人,了解他们的运动饮食习惯,思考如何做到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平衡。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能力。

4. 学生对运动营养与健康知识的了解。

5.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材。

2. 课件:体育与健康相关课件。

3. 视频:体育锻炼方法与技巧的视频。

4. 实物:运动器材、运动损伤的样本等。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 演示法:展示体育锻炼方法与技巧,让学生直观学习。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5.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损伤案例,提高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2.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3. 运动营养与健康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5. 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运动损伤案例,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营养与健康,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兴趣。

2. 基本理论知识讲解: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分析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5. 运动心理素质的培养:讨论运动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运动心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体育与健康理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运动损伤处理视频,直观地展示运动损伤的处理过程。

健康与体育锻炼知识讲座

健康与体育锻炼知识讲座
养成了这些好习惯,坚持它,你就可以轻松方便地保持体重或者减肥,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Thank You !
汇报人姓名
大家再算下自己每天大概会消耗多少的热量: 每天消耗的热量=基础代谢的热量+活动消耗的热量=???
A、基础代谢=1×24×体重(?公斤)=???? B、我们一天活动消耗的热量大概在500~1000大卡
50公斤体重的人的活动燃脂情况表
活动
时间
消耗热量
活动
时间
上课
60分钟
54大卡
站着
60分钟
散步
60分钟
87大卡
二、肥胖
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 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计算公式是:
○ 体质指数=体重(千克) ÷ 身高(米)÷ 身高(米) ○ 中国体质标准:正常范围 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
算下体质指数,看下自己的体重是否正常?
二、肥胖
算下标准体重(理想体重)
适合亚洲人 标准体重的 计算公式是
(81↔99)
二、肥胖
一.几个关于减肥的话题 二.为什么我越来越胖了?
○ 答案:吃的太多,动的太少,热量消耗不掉,那多余的热量,它就只能转换为脂肪。 ○ 想要减肥,要做到以下两点: ○ 第一点,管住你的嘴。---不要因为好吃就吃到撑。 ○ 第二点,迈开你的双腿。---增加自己的活动热量消耗。
二、肥胖
如何通过控制饮食来 减肥?
大家都知道物质能量 守恒定律,我们每个 人要是能做到吸收多 少热量就代谢多少热 量的话,那么我们就 能保持体重。
二、肥胖
控制饮食减肥的原理? 假如你每天的食物热量摄入在 1500大卡左右---每天消耗的热 量在2000大卡左右----那么每 天你就有500大卡左右的热量差 ---一周7天就有3500大卡的热 量差。3500大卡=1斤的脂肪。 一周减去一斤的脂肪,是最安全 的减肥速度。

运动健康指导讲座

运动健康指导讲座

运动健康指导讲座身体健康无疑是每个人的追求。

为了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我们经常会选择进行体育锻炼。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运动指导和健康方案,可能会导致运动不当,甚至带来身体伤害。

因此,今天我将为大家进行一次运动健康指导讲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科学的健康建议。

第一部分:运动与身体健康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首先,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我们的心肺功能,提高我们的耐力和体力水平。

当我们参与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时,我们的心脏和肺部将变得更加强健,并且能够更有效地供氧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我们控制体重。

通过消耗卡路里和脂肪,我们可以减少体内的脂肪积累,从而减轻体重。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我们的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我们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的能量。

第二部分:健康运动的建议1.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增强心肺功能,我们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和游泳;如果我们想增强肌肉力量,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和俯卧撑。

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的健康需求。

2.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姿势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都需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姿势。

这将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每个运动动作,减少运动时的损伤风险。

我们可以寻求教练或专家的指导,确保我们能够正确地进行运动。

3.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合理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对于获得运动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每周的运动计划。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保持基本的身体健康。

在开始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部分:健康饮食的补充除了运动外,健康饮食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运动之前和之后,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来补充营养:1.足够的水分摄入运动时会增加身体的水分流失,因此我们要确保充分补充水分。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2.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3. 体育锻炼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2. 讲解: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体验锻炼的乐趣。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体育锻炼的体会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体育锻炼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示范法:展示正确的体育锻炼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体育锻炼的体会和心得,促进学生思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相关教材。

2. 器材:适合体育锻炼的器材,如跳绳、篮球、足球等。

3.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2. 讲解: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示范:展示正确的体育锻炼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体育锻炼的体会和心得。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是否清晰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课教案

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课教案

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体育锻炼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3.了解科学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4.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二、教学内容。

1.科学体育锻炼的定义和意义。

2.科学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3.科学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4.科学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三、教学过程。

1.科学体育锻炼的定义和意义。

(1)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体育锻炼是指根据人体生理特点和运动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

并且介绍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

2.科学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1)介绍科学体育锻炼的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个性化等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介绍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科学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1)介绍科学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包括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改善体态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4.科学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1)介绍科学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介绍科学体育锻炼的安全知识,包括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后的放松等安全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和注意事项。

4.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安全知识。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实际操作,检查学生对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锻炼与健康理论讲座姚向珍第一次课内容:1、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2、体育锻炼的内容及其选择3、体育锻炼的方法与锻炼计划4、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目的任务:通过理论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用这些理论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锻炼,懂得一些锻炼的卫生习惯,尽可能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健康的含义健康(Health)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的虚弱现象。

一、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2、全面性原则3、经常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区别对待原则:根据年龄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根据性别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根据身体情况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二、体育锻炼的内容及其选择(一)、体育锻炼的内容1、体育竞技: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2、传统保健体育:武术、气功3、娱乐体育:秧歌、郊游、棋牌、钓鱼4、其他:各种健身操、健美、体育舞蹈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1、早操2、课间操3、课外体育活动4、运动竞赛(二)、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1、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特点、兴趣和需要2、内容应实用方便三、体育锻炼的方法与锻炼计划体育锻炼的方法(一)、发展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性(二)、民族形式1、武术2、太极拳3、气功(三)、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的方法1、日光、空气、水对锻炼身体的作用如: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抗佝偻病的作用。

2、冷水浴锻炼方法(1)、冷水洗脸与洗足(2)、冷水擦身(3)、淋浴与冲洗(4)、浸浴(5)、冬泳3、冷水浴注意事项(1)、浴前做好准备活动,浴后要适当做整理活动。

(2)、各种形式的冷水浴,都应从温暖季节开始,且须持之以恒。

(3)、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冷水浴,影响消化。

(4)、剧烈运动和劳动后,体温较高,不宜立刻进行冷水浴。

(5)、冷水浴虽然对某些慢性病有治疗作用,但必须征求医生意见。

如有发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严重的心脏病,严重的肺结核等病症,都不宜进行冷水浴。

(四)、跑步健身法优点:简单、方便、不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体育锻炼计划的制订(一)、制订锻炼计划的依据1、从实际出发。

2、全面锻炼、循序渐进。

3、“体能测试”与体育课学习相结合。

4、自我监督和医务监督(二)、一次体育锻炼的安排1、确定内容:A、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B、考虑自身的条件C、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

2、确定运动强度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心率约为最大心率的70%-75%之间,运动时的脉搏约为130-140之间。

四、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一)准备活动的作用1、提高肌体温度,预防运动损伤。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3、调节心理状态。

(二)、怎样进行准备活动1、内容:A、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B、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

C 、专项准备活动是指与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内容相适应的运动练习2、时间和量一般以身体微热为宜,一般为10-15分钟左右;气温较低时,时间可长些,量可大一些;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些,量可小一些;(三)、怎样选择体育锻炼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或工作性质而定,一般很难统一。

但就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的时间多安排在清晨、下午和傍晚。

不同的锻炼时间有不同的特点,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1、清晨锻炼首先是由于清晨的空气新鲜,早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较多的氧气,有利于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强,提高锻炼的效果;其次,清晨起床后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清晨不进行体育锻炼,一天都觉得无精打彩,提不起精神;再者,早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易发生感冒等病症。

所以有人说,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对于清晨时间较宽松的体育锻炼者来说,清晨不失为理想的锻炼时间2、下午锻炼主要适合有一定空余时间的人进行体育锻炼,特别适合大、中、小学的师生,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后,下午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使身心得到调整。

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可大一些,青年学生可打球、做游戏,老年人可打门球,跑步。

对心血管病人来说,下午运动最安全。

医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心肌劳损的发生率均在上午6-12时最高,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危险”时辰,运动医学工作者认为,心血管病人的适宜锻炼时间应在下午。

3、傍晚锻炼晚饭后也是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特别是对那些清晨和白天工作、学习十分忙的人来说尤为如此。

傍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即可以健身强体,又可以帮助机体消化吸收。

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北方一些地区在傍晚集体扭秧歌,也适合于中老年人的活动特点。

傍晚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但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强度也不可太大,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左右。

强度过大的运动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同时,傍晚锻炼结束与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1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休息。

(四)、体育锻炼如何控制运动量体育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每位体育运动爱好者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就应学会监测运动量的方法。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监测运动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测运动时脉搏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5次/10秒。

脉搏次数过快,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这对一些专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对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意义不大,而且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

即使是特殊需要,体育锻炼者运动时的心率也不要超过30次/10秒。

2、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年龄与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体育活动量也应随着减小,现在,体育活动中经常用”180-年龄”的值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即30岁的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心率数不要超过150次/分,而70岁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10次/分,这一公式已广泛应用到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之中。

3、根据第二天”晨脉”调节运动量“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后(不起床)的脉搏数,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5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果长期晨脉增加,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应该减少运动量,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待晨脉恢复正常时,再进行体育锻炼。

4、主观感觉体育锻炼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不同,其基本原则为:锻炼时要轻松自如,并有一种满足感,这也是锻炼者进行运动量监测的一项主观指标。

如果锻炼后有一种适宜的疲劳感,而且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则说明运动量适合机体的机能状况;如果运动时气喘吁吁、呼吸困难,运动后极度疲劳、甚至厌恶运动,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是综合刺激,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多方面的,锻炼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对身体机能进行综合评价,必要时,则应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进行。

体育锻炼时出现不舒服感觉怎么办?人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舒适感觉,这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安排不当造成的,但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

所以,锻炼者要能够及时判断运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体育锻炼中的不舒适感觉及其一般处理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1、呼吸困难、胸闷运动量过大,机体短时间不能适应突然增大的运动量,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动作迟缓、肌肉酸痛等症状,甚至不想继续运动,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中被称为”极点”。

极点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呼吸方式不对(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过快),或运动强度过大,造成机体缺氧,乳酸等物质在体内堆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

当出现上述症状后,一般不用停止体育锻炼,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一般几分钟后,不适感觉即可消失。

2、运动中腹痛运动中腹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胃痉挛,这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食物刺激胃,引起胃痉挛,或是空腹参加剧烈活动,胃酸刺激引起胃痉挛性疼痛。

如果运动中出现这种情况,可暂时停止运动,做一些深呼吸运动,严重者,可作热敷,喝少量温开水,以使症状得到缓解,在以后的运动中,要注意锻炼卫生,改掉不良的锻炼习惯。

二是肝脏充血,疼痛主要出现在右上腹,这是由于运动量突然加大,造成肝脏充血、肿大,牵拉肝脏黏膜,造成疼痛。

出现这种情况,轻者可降低运动强度,休息一会,再继续锻炼;如果连续几天体育锻炼均出现右上腹疼痛,则应去医院检查。

3、肌肉疼痛体育锻炼中肌肉疼痛有以下几种情况:A、运动时肌肉突然疼痛,且肌肉僵硬。

这种现象为肌肉痉挛,多出现在骤冷天气和天气炎热大量排汗时。

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小腿肌肉,或足底。

出现肌肉痉挛后,只要缓慢牵拉痉挛的肌肉,即可使症状缓解,轻者继续运动,重者可放弃当天的运动,第二天仍可继续参加锻炼。

B、肌肉突然疼痛,而且有明显的压痛点。

这主要是由于肌肉用力不当,造成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体育锻炼,并进行冷敷、包扎等应急性措施,到就近医院治疗。

C、肌肉酸痛一般在刚开始体育锻炼后几天,连续出现的广泛性肌肉酸痛,无明显的压痛点。

这种疼痛是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一个生理反应过程,一般在第一次运动后的第2-3天疼痛最明显,一周后消失。

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必要停止体育锻炼。

D、慢性肌肉劳损长时间出现局部性肌肉酸痛,而且连续锻炼不减轻。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运动动作所造成的,慢性劳损的主要特征是不运动时肌肉局部疼痛,而当身体进入活动状态后,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慢性劳损的恢复时间较长,一旦发现,就应彻底改变错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以防劳损的发展。

同时,及时去医院治疗。

第二次课内容:1、体育锻炼后的安全措施2、体育锻炼效果的评定3、肥胖与健康4、体育学分的组成目的任务: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健康第一”的健身理念;掌握对自己体育锻炼效果评价方法,使自己在锻炼过程中有的放矢。

同时,通过讲解,让学生不断提高体育锻炼的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体育锻炼后的安全措施(一)整理活动1.整理活动的意义运动锻炼后的整理活动是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加快体力恢复及防止运动锻炼后昏厥,甚至是预防死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而要认真对待整理活动,不可不做。

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急速地停止激烈的运动时,会产生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等感觉,或产生严重的疲劳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