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冷加工工艺和设备.
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

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光学冷加工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加工的方法,它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微小的热效应区域,通过控制激光加热时间和能量密度,实现材料的冷加工。
光学冷加工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微纳加工和光学元件制备等领域,具有高效、高精度和无损伤等优点。
光学冷加工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光学冷加工的材料,常见的材料有金属、陶瓷、玻璃等。
对于需要进行精密加工的材料,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消除材料的氧化层和污染物。
2. 激光加工参数设置: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需要设置激光的加热时间和能量密度。
加热时间和能量密度的选择需要考虑材料的热导率、熔点和热膨胀系数等因素。
3. 激光加工设备调试:将激光加工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激光的功率和焦点等参数满足要求。
同时,还需要保证加工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加工操作:将待加工的材料放置在加工平台上,并通过光学系统将激光聚焦在材料表面。
激光加热后,材料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微小的热效应区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激光加工头与材料表面的距离恒定,并控制激光加热时间和能量密度,以控制热效应区域的形成和扩散。
5. 加工结果检验:完成加工后,需要对加工结果进行检验。
通常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变化,并使用精密测量仪器对加工尺寸进行测量。
如果加工结果符合要求,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加工结果不理想,可以调整加工参数进行再次加工。
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的关键在于控制激光加热时间和能量密度,以及保持激光加工头与材料表面的距离恒定。
这样可以控制材料的热效应区域,实现微小区域的冷加工。
同时,光学冷加工还可以利用光学系统的特性,实现对材料的精密加工和微纳加工。
光学冷加工具有高效、高精度和无损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学元件制备、微电子器件制备和材料表面处理等领域。
综上所述,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激光加工参数设置、激光加工设备调试、加工操作和加工结果检验等步骤。
光学玻璃冷加工技术及质量要求

光学玻璃冷加工技术及质量要求光学玻璃和其它玻璃的不同之点在于它作为光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满足光学成象的要求。
其冷加工技术是利用化学气相热处理手段以及单片钠钙硅玻璃来改变其原来分子结构而不影响玻璃原有颜色及透光率,使其达到超硬度标准,在高温火焰冲击下以满足防火要求的超硬度防火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专用设备。
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成:钾盐蒸气(72%~83%)、氩气(7%~10%)、气态氯化铜(8%~12%)、氮气(2%~6%)。
它包含以下工艺流程:以钠钙硅玻璃为基片进行切割,精磨边的冷加工→对冷加工后的钠钙硅玻璃进行化学气相热处理→将钠钙硅玻璃表面进行镀防火保护膜的处理→将钠钙硅玻璃表面进行特种物理钢化处理。
由缸体及其与之相套合的缸盖、与缸盖一体连接的反应釜构成专用热分解气化设备。
对光学玻璃质量有以下要求:一、特定的光学常数以及同一批玻璃光学常数的一致性每一品种光学玻璃对不同波长光线都有规定的标准折射率数值,作为光学设计者设计光学系统的依据。
所以工厂生产的光学玻璃的光学常数必须在这些数值一定的容许偏差范围以内,否则将使实际的成象质量与设计时预期的结果不符而影响光学仪器的质量。
同时由于同批仪器往往采用同批光学玻璃制造,为了便于仪器的统一校正,同批玻璃的折射率容许偏差要较它们与标准值的偏差更加严格。
二、高度的透明性光学系统成象的亮度和玻璃透明度成比例关系。
光学玻璃对某一波长光线的透明度以光吸收系数Kλ表示。
光线通过一系列棱镜和透镜后,其能量部分损耗于光学零件的界面反射而另一部分为介质(玻璃)本身所吸收。
前者随玻璃折射率的增加而增加,对高折射率玻璃此值甚大,如对重燧玻璃一个表面光反射损耗约6%左右。
因此对于包含多片薄透镜的光学系统,提高透过率的主要途径在于减少透镜表面的反射损耗,如涂敷表面增透膜层等。
而对于大尺寸的光学零件如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等,由于其厚度较大,光学系统的透过率主要决定于玻璃本身的光吸收系数。
光学冷加工的工艺流程

光学冷加工的工艺流程光学冷加工是一种高精密度、高表面质量的精密加工技术。
它通过使用激光光束或电子束来对工件进行局部熔化或蒸发,然后再利用凝固后的残余热进行表面精密加工。
光学冷加工技术在微纳米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微纳米精密加工、微纳米表面处理和微纳米结构制备等方面。
光学冷加工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在进行光学冷加工之前,需要将工件进行装夹,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以保证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
其次是光源的选择和调节。
在光学冷加工中,通常会选择激光光束或电子束作为加工源,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任务选择合适的光源,并对其进行调节和优化。
接下来是能量传递和局部加热。
在光学冷加工中,光束或电子束会对工件表面进行局部加热,使其局部熔化或蒸发。
然后是凝固和形成残余热。
在加热后,工件表面会迅速凝固,形成残余热。
最后是残余热的利用和表面精密加工。
利用残余热对工件表面进行精密加工,例如去除表面残余材料、形成微纳米结构等。
总的来说,光学冷加工的工艺流程包括装夹定位、光源选择调节、能量传递局部加热、凝固形成残余热和残余热利用表面精密加工。
这个工艺流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对设备和工艺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从光学冷加工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首先是光学冷加工的原理。
光学冷加工是基于光热效应的一种加工技术。
光热效应是指当光束或电子束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能或电子能被吸收,导致局部温度的升高。
在光学冷加工中,光束或电子束通过对工件表面进行局部加热,使其局部熔化或蒸发,然后利用凝固后的残余热进行表面精密加工。
这种加工方式具有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和高加工效率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微纳米加工领域。
光学冷加工技术在微纳米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微纳米精密加工,例如微孔加工、微型器件加工等;还可以用于微纳米表面处理,例如表面改性、表面粗糙度调控等;还可以用于微纳米结构制备,例如微纳米结构的形成、微纳米光栅的制备等。
光学加工工艺简述

一:光学冷加工工序
2)铣磨: 去除镜片表面凹凸不平 的气泡和杂质,起到成 型作用
一:光学冷加工工序
3)精磨: 将铣磨出来的镜片 的破坏层给消除掉, 固定R值
一:光学冷加工工序
4)抛光: 将精磨镜片在一次抛光,这道工序主要是把 外观做的更好,光洁度在这一步确定下来
一:光学冷加工工序
5)清洗:将抛光过后的镜片表面的抛光粉清 洗干净
1)光学样板: 第一次生产某种球面镜,需要生产它的光学样板及 对板,光学样板一定要保证非常高的精确度
光学样板允许误差 R A级误差 B级误差
0.5~5mm
5~10mm 10~35mm 35~350mm 1000~40000
0.5um
1um 2um 0.02% 0.003%
1um
3um 5um 0.03% 0.005%
8:涂墨或喷黑漆, 为防止镜片边缘反光在其外 圆或未抛光区域涂上一层黑墨,一般使用光 学专用无尘净化黑漆涂笔,但对于一些面积 较大区域则需要专用喷涂工具
一:光学冷加工工序
9:将2个R值相反的镜片用胶将其联合,此步 骤可在步骤8之前或之后作,多数情况下是 正负透镜胶合。一般采用光敏胶胶合。
二.光学冷加工的一些常识
光学加 此步骤一般由材料供应商完成,对于普通镜 片或圆形窗口,光学加工厂收到的一般是圆 柱料,圆柱直径比完工件直径大1~2mm, 光学工厂再对此圆柱进行切割,切成一个个 毛坯片,中心厚度也要比完工件大一些,具 体大多少视光洁度要求而定,此步骤造成的 材料浪费主要由刀口宽度决定
二.光学冷加工的一些常识
2)工装及成盘 第一次生产某种球面镜,除了光学样板,还 需要生产一整套工装,即在铣磨,精磨,抛 光每一步都需要的砣子,精度也越来越高, 在抛光过程用的工装精度最高,工件镶在这 样的工装上,不同R及外径的工件决定最终 成盘数量
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

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
《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
光学冷加工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先进加工工艺,它通过激光或光纤激光束来加工材料,可实现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的加工精度。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光学冷加工的工艺流程。
首先,工件的表面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除油等,以确保激光束能够顺利地照射到工件表面。
其次,选择合适的激光加工设备,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加工要求来确定激光功率、频率、加工速度等参数。
然后,将工件放置在加工台上,调整激光束的焦距和聚焦点位置,使其能够准确地照射到工件表面。
接下来,启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束照射到工件表面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工模式,如脉冲激光加工、连续激光加工等,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进行调整。
在加工过程中,监控工件表面的温度和形变情况,及时调整激光参数,以确保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最后,完成加工后,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洗、除渣等处理,然后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加工的精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总而言之,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选型、调整、加
工和后处理等多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才能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光学冷加工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为制造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光学 冷加工工艺手册

光学冷加工工艺手册
《光学冷加工工艺手册》
光学冷加工是一种高度精密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光学元件的生产过程中。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一本《光学冷加工工艺手册》对于光学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手册以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涵盖了光学冷加工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
首先,手册详细介绍了光学冷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冷加工的定义、冷加工与传统加工的比较、冷加工的优势等。
通过对光学冷加工的理论知识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冷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
其次,手册重点讲解了冷加工工艺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技巧。
在光学冷加工过程中,各种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巧非常重要。
本手册通过详细的图文讲解,将这些技术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时,手册还介绍了各类光学冷加工工艺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在实际操作中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此外,手册还涵盖了光学冷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的内容。
在光学元件的生产过程中,确保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手册将介绍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如何通过改进工艺和使用先进设备来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最后,手册还介绍了光学冷加工实例和应用案例,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参考资料和数据。
这些案例和资料的介绍,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光学冷加工的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为其在实际操作中提供更好的参考。
总之,《光学冷加工工艺手册》是一本对于光学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非常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通过学习本手册,读者可以掌握光学冷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光学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光学冷加工工艺

光学冷加工工艺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光学冷加工工艺,这可就像是一场在微观世界里玩的超级酷炫“魔术”呢!你看啊,光学冷加工就像是给那些光学材料做超级精细的“美容手术”。
那些镜片啊,就像是一群等待变身的灰姑娘。
一开始,它们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玻璃块,毫不起眼,就像路边无人问津的小石子。
可是在光学冷加工工艺的魔法棒下,它们就要开始惊艳变身啦!这个工艺里有研磨这一步,这研磨就像是一场超级耐心的“蚂蚁搬家”。
小小的研磨粒子在镜片表面缓缓移动,一点点地把那些多余的部分带走,就像无数个小工匠在精雕细琢一件绝世珍宝。
这时候,镜片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一点点地露出自己光滑的脸蛋。
接着是抛光,哇塞,这抛光简直就是一场梦幻的“滑冰舞会”。
抛光工具在镜片上优雅地滑动,就像滑冰选手在冰面上翩翩起舞。
而镜片呢,就像那冰面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光洁,亮得都能闪瞎你的眼,仿佛在说:“看我现在多美,都能当镜子照啦!”还有定心工序,这就像是给光学镜片找“灵魂伴侣”。
要让镜片的中心和它的“搭档”完美契合,就像两个人跳交谊舞,得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行。
要是定不好心,那这镜片就像个找不到路的小迷糊,在光学仪器里可就没法好好工作啦。
镀膜这个环节呢,又像是给镜片穿上一件超级华丽的“魔法外套”。
不同的膜层就像不同风格的衣服,有了这些膜,镜片就像是从乡下来的土妞变成了时尚都市的名媛。
不仅变得更加酷炫,还能抵御各种光线的“小怪兽”,什么紫外线啊、红外线啊,统统不在话下。
光学冷加工工艺里的每一道工序都像是紧密相连的“小火车车厢”,缺一不可。
一个环节出了小差错,就像火车脱了轨,整个镜片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这可不像咱们平时马马虎虎做事情,这可是微观世界里的精细活,容不得半点沙子。
有时候,看着那些经过光学冷加工工艺打造出来的精美镜片,我都觉得这简直是人类智慧的“魔法结晶”。
就像从帽子里变出兔子的魔术师一样,我们的工匠们从平平无奇的材料里变出了这些神奇的光学镜片。
光学透镜的冷加工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光学透镜的冷加工工艺流程,掌握光学透镜冷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对光学透镜加工质量的控制能力,为今后从事光学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及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5日实训地点:光学实验室三、实训内容1. 光学透镜冷加工工艺流程光学透镜的冷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粗磨:去除镜片表面凹凸不平的气泡和杂质,起到成型作用。
(2)精磨:使零件加工到规定的尺寸和要求,将其粗磨出来的镜片的破坏层消除掉,大只固定R值,作好抛光准备。
(3)抛光:使零件表面光亮并达到要求的光学精度。
(4)定心:相对于光轴加工透镜的外圆,把透镜的外径磨到指定的直径。
(5)镀膜:在透镜的表面镀增透、反射等膜层。
(6)胶合:将不同的光学零件胶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光轴重合或按一定方向转折。
(7)涂黑:在镜片的毛面涂一层黑墨,达到消光的目的。
2. 光学透镜冷加工操作技能(1)粗磨:使用砂轮和磨料对镜片进行粗磨,去除表面凹凸不平的气泡和杂质。
(2)精磨:根据要求对镜片进行精磨,消除粗磨时的破坏层,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形状。
(3)抛光:使用抛光轮和抛光膏对镜片进行抛光,使表面光亮并达到要求的光学精度。
(4)定心:使用定心工具对镜片进行定心,确保透镜的外径达到指定的直径。
(5)镀膜:在镜片表面镀增透、反射等膜层,提高透镜的性能。
(6)胶合:将不同的光学零件进行胶合,使其达到光轴重合或按一定方向转折。
(7)涂黑:在镜片的毛面涂一层黑墨,达到消光的目的。
3. 光学透镜加工质量分析(1)表面质量:光学透镜的表面质量对其光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表面质量,确保镜片表面光洁、无划痕、无气泡等缺陷。
(2)形状精度:光学透镜的形状精度对其光学性能至关重要。
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形状精度,确保镜片表面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3)光学性能:光学透镜的光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光学系统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冷加工工艺和设备现状及其发展张曾扬▲历史的回顾我国光学仪器的加工技术,虽然有较长历史但形成批量生产并具有完整的工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光学冷加工工艺在解放前虽然已有所采用,但缺乏完整性。
解放后经过光学行业各方面人士及职工的努力,方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加工方法。
五十年代初期,光学行业的设备陈旧,工艺落后。
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加工工艺主要是采用“苏联”的工艺,设备也是由苏联引的和按“苏联”图纸制造的专用设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内个别厂家由德国引进了先进设备(如铣磨机和光学对中心磨边机),受到这些设备的启示,国内在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工艺科研和研制新设备。
首先进行的是研究粗磨机机械化和设计粗磨机,由于设备和工艺的改进,加工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后来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光学工艺的革新受到冲击,刚见成效的工艺革新,就此停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对光学冷加工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提出了“四化”目标,即毛坯型料化、粗磨机械化、精磨高速化、定心磨边自动化。
经过努力,这些目标全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基本实现了。
光学工业实现了光学冷加工“四化”,为军转民生产光学仪器奠定了有力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针对当时民用光学仪器生产,又提出了光学零件制造的新四化,即抛光高速化,清洗超声化,辅助工序机械化和辅料商品化。
“新四化”,虽然受到了管理体制改变的影响,在研制设备和进行工艺科研的时间和深度不够理想,但全部实现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点是对光学加工机理和工艺因素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科研人员和课题组的努力,均取得了理想的科研成果。
在光学零件的定摆磨削和光学零件加工中不同牌号玻璃与不同结合剂的丸片之间的合理匹配都在光学加工方面有了突破,引起光学界的重视。
这些科研的成果对光学加工工业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我们进一步提高光学加工的科研水平,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为新的创新开辟了道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们光学技术和工艺科研硕果累累的时期。
不但在光学加工的基础理论方面,而在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加工模具,以及辅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
如光学加工机理,光学零件加工工艺因素,光敏胶,PH值稳定剂,光学导电膜,易腐蚀玻璃保护膜;PJM-320平面精磨机,QJM220球面精磨机,QJP-100与QJP-40光学中球面与小球面精磨抛光机;光学零件复制法;光学零件超声清洗代替清擦,光学零件真空吹塑包装以及自聚焦透镜制造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这些科研成果,不但通过了部级鉴定,而且均获得子部级奖励或国家发明将。
进入九十年代后,在中国光学行业有了更大的进展,这是由于光学产品出口,光学工艺也随着有了更大的改变和进展。
我们采用了几十年的成盘加工工艺受到了冲击,而单件光学加工在光学批量生产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本世纪初,我国光学制造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已形成了很强的生产能力。
据有数字统计的资料,我国光学制造能力已超过了五亿件/年,当然这不包括,一些小型民办企业的生产能力。
在亚洲也好,在世界上也好,中国光学冷加工的能力应当是名列前茅的,但我们的技术水平却是比较落后。
主要是表现在不能大批量生产高精度元器件,大部分企业不能长期稳定生产,不能制造高精度的特种光学零件。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a.执行工艺规程不够b.没有专门工艺研究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单位c.没有行业法规d.没有软件贸易企业,没有“光学工程”的承包单位。
▲光学加工设备和光学工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孔夫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说明设备在工艺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国光学加工设备和国际上光学设备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即脚踏、机动、电动。
基本是两大系列,一是德国系列、二是日本系列。
解放前主要是德国设备为主,即从1936年云光厂成立,从国外引进的德国设备如:单轴粗磨机、二轴精磨抛光机、四轴精磨抛光机、五轴精磨抛光机等。
二是伪满的大陆科学院为维修使用的光学仪器从日本购进的设备。
解放后156项中的西光厂又从苏联购进了光学加工设备、它的原型机亦是德国设备、如ЩМ-500和ЩnМ-350型单轴粗磨机、ЩnМ-350三轴精磨抛光机、ЩnМ-200中型六轴精磨抛光机、和ЩnМ-60小型六轴抛光机以及Ц-2型定心磨边机等。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由长春专用设备厂研制出了GM0.8铣磨机、南仪厂又在七十年代初期研制出GP-5型高抛机(后改成Q835型)。
铣磨代替了粗磨、高抛代替了古典抛光。
这是光学制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代。
此后研制出了PJM-320。
在平面加工方面实现高速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光学加工技术发展沿革从光学加工技术发展来看,我国光学加工技术主要分为两大分支。
一支就是原五十三工厂承袭德国人的加工技术,基本上就是散粒磨料加工,古典式抛光,而另一分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配合156项援建项目而引进的苏联的加工技术。
它主要包含有散粒磨料粗磨,古典式和准球心抛光,弹性胶盘,柏油抛光模和自准定心磨边。
由古典方法转向机械化粗磨(铣磨)、准球心抛光,是光学制造业的一次重大的变革。
对光学加工改革起着推动作用的是兵器工业“739”会议。
上世纪七十年中期是我国光学制造技术大变革的时期。
八十年代光学制造技术最大变革由成盘加工转向单件加工。
单件加工很早就在日本采用,1983年“北总”是从日本引进PenTaxK1000相机开始引进这种技术和设备的。
而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早在这以前从事劳务出口时,在日本已经接确此项工艺,但由于我们在八十年代初期,虽然引进了设备,而在工艺结构上还不完善,没有相应配套的工装和辅料,所以采用上述设备后,生产效率并不高。
加之当时,生产批量不大,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认识。
但是一些专家看到了此种工艺的特点,它很适合中国国情。
因此北总在1983年于江西召开的工艺研讨会上把它列入了三条高效生产线之内。
这三条生产线即:平面高效生产线(228厂承担)、球面单件生产线(308和598厂承担),刚性上盘球面零件高效生产线(248和原5208厂承担)。
北总在江西开会的同时,机械部决定由沈工所(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牵头,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南京电影机厂等单位参加研究建立一条刚性上盘最佳参数高效生产线。
由于技改投资强度大,研制单位多力量雄厚,所以很快研制成功,经专家门鉴定认为是国内第一条光学零件高效生产线,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
这样,一时在全国光学行业兴起一股光学零件刚性上盘进行加工的热流。
国内不少厂订购了这种设备(每条生产线含三台Q826铣磨机和四台Q875精磨抛光机)。
此生产线可以完成粗磨、精磨、超精磨和抛光等光学加工任务。
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最佳参数生产线具有高效,精度较高,流水作业等优点,但同时又有一定的缺点,如个别零件(中心特别薄的负透镜等)不能加工,模具制造难度大以及相应配套的辅料需要进口或配套供应等。
这样使这股刚性上盘热很快冷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单件加工的高效生产技术。
这是由于大批量生产引起的,首先“云华”合资厂为进行大批量生产望远镜而引进成套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
由于它的高效和操作方式很适合中国国情,加之是按工艺结构全面引进(即按产品加工要求成套引进设备、技术及辅料),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国人的认可,为了使这一工艺和设备早日实现国产化,二九八厂、南仪厂、光辉厂都投入了一定的力量进行研制。
于1990年研制出了国产四轴单件精磨机。
继之,二九八厂亦研制出了精磨机、抛光机、磨边机等设备。
北总科技局很重视单件加工技术的国产化,在研制经费上给予了支持,使得单件加工在我国很快的推广起来。
现在单件加工设备已经有了一个较完善的系列。
相应的辅料也有部分能够生产。
单件加工在大批量生产中,目前在中国的光学行业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光学仪器行业发展很迅速,同时光电仪器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在光学加工方面除了对批量有较大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加工精度,扩大加工范畴。
因而国内光学工艺方面的专家对非球面加工,自聚焦透镜制造,导波器件制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而且取得了初步成果。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光学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光学加工工艺,研制出一系列的光学加工设备。
有些设备已成为国内名牌产品,有的已出口援外或外贸出口。
这些设备有Q826、Q875、Q835A、QM-80、YG367、YG368、QA8510等名牌设备,最近我们又研制出了环抛机床和下摆机床。
光学加工技术的发展是随着光学仪器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各相关专业的发展也对其起着重要的影响。
新的加工技术,新的加工设备都需各专业配合特别是数控技术的配合方能研制成功,我们相信在本世纪初会有更多新的光学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出现。
三、技术引进对我国光学加工的促进我国引进光学加工设备和技术,主要是从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引进,也有部份是从英国和美国引进的。
四、光学加工实力及存在问题我们将在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光学加工行业的实力和存在问题。
光学加工手段,随着光电行业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有较大发展和充实。
光学加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a.光电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研制出不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
产品虽然研制出来,但是投入批量生产却很难。
其主要原因是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脱钩,配合不当。
我们在工艺上的研究还很浅,在光学加工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
b.生产手段是对生产力影响的重要因素。
制造水平低是和设备有关的。
光学加工设备的数量不均衡是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很多设备加工效率低,精度差,有30%以上的设备上仿苏设备和国产设备,国产设备原型机多为日本和韩国设备,其中一部分设备根本没有投入生产。
而从现有的设备和检测仪器看: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c.多年来,我国光学行业沿袭着一种不正常的观念。
即重视产品设计和研究的技术人员,而从事工艺设计和制造技术人员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这样,从事工艺科研的人员减少,从而影响了加工水平的提高。
d.近年来,很多光学厂进行了改造,但在光学加工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方面的项目还不多,同时,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很不够,没有一定的投资强度,就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生产基础,达到预期的产出目的,五、发展对策回顾历史,认识现实,其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发展。
如何发展我们光学加工工业,以适应光学电子仪器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提出如下对策:1、建立完整的光学加工工艺体系:a.制定工艺方法及确定发展道路根据产品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出我们自己的工艺方法和发展道路。
开发产品要考虑其有否技术继承性,确定工艺也要考虑其继承性。
目前透镜制造日本是以单件加工为主,而德国基本上以成盘为主。
那么中国应以什么加工方式为主,确定我们光学加工工艺发展道路?这是建立工艺体系的关键。
是光学加工发展和提高的当务之急,否则今天采用单件加工,最佳参数生产线就会闲置一旁;而明天采用成盘加工,日本设备又无用武之地,只有制定出标准的加工方法确定出工艺发展路线,我们方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重点和缩短发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