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地域划分依据(1)
认识的重庆行政区大班教案

认识的重庆行政区大班教案认识的重庆行政区大班教案一、引言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重庆是一个独特的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为直辖市的地位而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城市,本文将介绍重庆的行政区划,包括各区的位置、特点和发展情况,并分享对于重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重庆的行政区划重庆市下辖9个行政区,分别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
每个行政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1. 渝中区渝中区位于重庆市中心,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这个区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解放碑和洪崖洞。
渝中区也是商业和购物的热门地点,各种高端商场和餐厅林立。
2. 大渡口区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部,东临长江。
这个区的特点是高密度的居住区和繁忙的商业街区。
大渡口区还有许多历史和文化景点,如宗教寺庙和博物馆。
3. 江北区江北区位于重庆市的北部,毗邻长江和嘉陵江。
这个区是重庆市的新兴商业中心,拥有许多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
江北区还是重庆市的文化中心,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
4. 沙坪坝区沙坪坝区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部,这个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包括山脉和峡谷。
沙坪坝区也是重庆市的教育中心,有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
5. 九龙坡区九龙坡区位于重庆市的西南部,这个区是重庆市的工业中心。
九龙坡区有许多工厂和企业,是重庆市的经济支柱之一。
6. 南岸区南岸区位于重庆市的南岸,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和文化区。
这个区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商业中心,同时也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建筑和文化景点。
7. 北碚区北碚区位于重庆市的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区域。
这个区有许多古老的村落和文化遗迹,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8. 渝北区渝北区位于重庆市的北部,是一个以生态和旅游资源闻名的区域。
这个区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大足石刻和红岩村。
9. 巴南区巴南区位于重庆市的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区域。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
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
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前瞻性原则。
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趋势且具有前瞻性。
(三)区划范围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特征;2.诊断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3.分析不同生态因子和生态过程对人类活动胁迫的敏感性特点;4.评价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5.制定全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6.揭示重庆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7.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乡村与城镇

地理专题训练——乡村与城镇成都平原西部的灌渠众多、水网密布,润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林盘是该区域一种典型的聚落。
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形成一种田—林—宅空间格局,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
随田散居形式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居住方式,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
如图为林盘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村庄是集聚的,成都平原西部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居住形式,得益于该地区()A.水运便利B.水源广布C.人口分散D.气候湿热2.林盘设计树竹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A.减轻台风的危害B.居住条件更舒适C.合理利用水资源D.防御外敌的入侵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城市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
重庆市综合考虑各区域特色因素,将城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都市发展新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
下图示意重庆市五大功能分区。
据此完成3~4题。
3.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A.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B.优化资源配置C.实现区域独立化发展D.城市等级提升4.适合布局在都市功能核心区的是()①金融保险业②大学城③先进制造业④现代商贸物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古楼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丰富多样,主要由砖木、砖石、木、土石、土木等构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下图为我国现存古楼的地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5~7题。
5.我国现存古楼分布特征是()A.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商业娱乐类古楼最多B.东北地区历史悠久,古楼种类齐全C.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宗教文化类古楼最多D.华南地区战乱多发,古楼数量最少6.高大的钟楼、鼓楼等报时警示类古楼大多分布在()A.平原城市B.河谷城市C.边境城市D.山区城市7.木结构古楼数量最多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中地区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
重庆市详细地貌类型及分布

重庆地貌地貌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基本条件。
地貌不仅影响着自然环境中水文、气候、土壤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地貌也是一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协调环境、人口、资源关系的重大研究课题。
本章就重庆地区的地貌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发育史作扼要论述。
第一节地貌基本特征重庆市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
东北部雄踞着大巴山地;东南部斜贯有巫山、大娄山等山脉;其西为红色方山丘陵;中部主要为低山与丘陵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类型组合。
综观全市地貌结构,有下列特征: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从表3-1可知,重庆地貌形态类型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等五大类。
中山、低山面积达24136㎞2,占全市总面积的75.9%;丘陵面积为10426㎞2,占17%;平原面积仅1971㎞2,占2.39%,构成以山地为主的地貌形态类型组合特征。
表3—1重庆市地貌形态类型面积统计表类别平原缓丘低丘中丘高丘台地低山中山总计面积(㎞2) 1970.75 393.69 3735.21 4585.86 5839.86 2943.36 19876.17 4259.61 82334.93 百分比 2.39 0.09 4.53 5.56 7.09 3.57 24.14 51.72 100.00中山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前者为由巴山、旗杆山、帽含山、天子山、墨紫山、龙池山、磨盘山、天池山等组成大巴山地,是重庆与陕西、湖北的界山;山脊线因受地质构造控制,由北西向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呈弧形平行伸展;山岭海拔均在1500m以上,其中巫山县、巫溪县交界处的天池山主峰阴条山高达2793.8m,成为重庆市的最高山峰。
巫山、大娄山山系构成重庆市东南边缘山地,是重庆与鄂、湘、黔的界山,主要有方斗山、七曜山、巫山、普子山、八面山、金佛山等山脉,以金佛山风吹岭海拔2251m为最高,山脊线多呈北东—南北向伸延,其北穿越长江与大巴山地交汇于巫山县境内, 形成以巫山为扇顶,向西作扇形张开展布的地貌结构特征。
重庆各区县详解

重庆各区县详解,让你了解一个真正的省级城市重庆鸭梨山大云雾浓,山刚烈,水柔情——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兼收并蓄,是为重庆。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而直辖市重庆是指重庆全境,五大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是指重庆都市圈。
老重庆是指重庆直辖前的部分,称“九区十二县”,大致是现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部分除涪陵区。
当今的重庆市,地方比较大,情况比较复杂。
重庆是个典型的组团型城市和平原城市的布局有所区别,一小时经济圈和两翼的差别明显,主城区在一小时经济圈中又最富,主城区中各区间也有差异。
下面就为大家细细讲来。
以下是根据【2012年重庆各区县人均GDP排名】来依次排序,人均GDP并不能代表综合实力,笔者只是以此排序而已。
邓公主政重庆时主持修建的重庆人民大礼堂镇楼!NO.25 垫江县人均GDP:24084元GDP总量:168.8亿元户籍人口:94万人常住人口:70.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6.24 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7.66%旅游资源:华夏牡丹花海、乐天花谷、油菜花大观园、楠竹山景区、迎凤湖度假村(湿地公园在建中)、东印茶山、湖岛之乡、明月山风景区、宝鼎山、迎凤湖垫江,地处重庆中部,“上接巴渝之雄,下引蘷巫之胜”,距重庆主城区120公里。
有千年古县、牡丹故里、巴国粮仓之誉。
垫江县在经济上属于重庆比较落后的地区,人均GDP不及全国人均GDP38354元的三分之二,也没有一个响当当的支柱产业支撑其经济。
不过老百姓的生活不能用GDP来衡量,垫江是个非常宜居的地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好吃的、好玩的样样齐全,物价也低廉。
垫江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
2012年垫江GDP名义增速14.48%远高于全国水平。
而今年港企在垫投资7亿元建钟表产业园,山城手表将重出江湖。
NO.22 綦江区人均GDP:26645元GDP总量:286.67亿元户籍人口:122万人常住人口:107.5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56.26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2.16 %旅游资源:万盛石林、黑山谷、黑山公园、九锅箐、峡谷漂流、樱花温泉、奥陶纪现在的綦江区是以前的万盛区和綦江县合并而成。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

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第一章: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市位于东径105º11"—110º11",北纬28º10"—32º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
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东邻、,南靠,西接,北连。
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沿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市地理位置图1997年3月建立直辖市后,市所属区、县(市)为40个。
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合川市、长寿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万州区、开县、忠县、梁平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区、南川市、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黔江区、石柱县、酉阳县、秀山县。
市行政区划图第二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地处盆地东南丘陵山地区,市域存在各个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渝东南川鄂湘黔隆褶带,渝西川中褶带,渝中川东褶带,经向构造的渝南川黔南北构造带和渝东北大巴山弧形褶皱断裂带等。
市三维地貌图各构造体系不同的岩层组合,差异性很大的构造特征和发生、发育规律,塑造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态。
其特征:(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全市最低点在巫山县碚石村鱼溪口,海拨73.1m;最高点为巫溪、巫山和神农三县交界的阴条岭,海拨2797m,相对高差2723.9m。
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多在海拨1500m以上;西部地势低,大多为党委书记拨300—400m的丘陵。
(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市地貌类型分、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平坝等8大类,其地(和低山)面积62413.2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75.8%;丘陵面积近14985.76平方公里,占18.2%;平地2964.22平方公里,占3.6%;平坝面积1976.14平方公里,占2.4%。
重庆六大主城区概况

重庆六大主城区概况重庆主城区,也称为老重庆地区核心区,是指重庆市恢复直辖市建制前,作为一个特大城市的全市城域范围。
这一范围同时也是自1937年成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和中央院辖市以来,直到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恢复直辖市建制的60年时间中重庆市逐步形成的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即从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意义上所指的,将重庆作为一个有城乡二元体构成的城市意义上的一个地域范围。
由于重庆在1997年恢复直辖市建制时,实际上是由包括原重庆在内的4个地级行政区组成,形成了地域面积达到省级行政区的新型直辖市,因而以一个城市来衡量重庆行政区域显然是完全不实际和不科学的,遂出现新老重庆之说。
完整意义上的重庆主城区是由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北碚区和巴南区9个区和周边的11个区县组成的一个和正常城市相当的城郊范围,其中主城区6区为城市核心区,3个郊区为由郊县演变成的城区,11个区县是传统意义上的郊县。
这样就与通常意义上其他城市所指的狭义的“城区”不同,是指其所形成的一个类似于一个以往直辖市经济、文化和交通、经济学概念上的市区范围,这一“重庆城区”(即主城9区)、“重庆”(即主城9区+11近郊区)的概念常常和“重庆直辖市”(全重庆市40区县)相对应。
一般来说,外界所知的重庆,往往是重庆直辖市;而重庆自身所知之重庆,往往是主城9区或主城9区加上近郊11区,一个仅占重庆全市约25%面积,45%人口,92%经济产值的一片区域。
此外,重庆主城区的市区中,渝北区、江北区和北碚区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两江新区,为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在1937年~1954年直辖市时期,重庆全市范围包含以下几县级行政单位:市区(主城6区):∙市中区:1991年更名为渝中区,西南大区行署所在地,重庆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中共西南局所在地∙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磁区:1961年更名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近郊区县:∙巴县:1989年更名为巴南区,其北部七公里街道一部分已经完全融入城区,区政府所在地鱼洞成为卫星城∙江北县:1991年更名为渝北区,其南部新牌坊一带已经完全成为城区,区政府所在地两路镇成为卫星城∙北碚市:1954年后,西南大区行署撤销,川东行署区所在地北碚市并入重庆,成为北碚区,整个区成为卫星城老重庆地区郊县:∙双桥∙长寿∙合川∙江津∙永川∙璧山∙潼南∙铜梁∙大足∙綦江∙荣昌县主城区的由来自从重庆1933年成立直辖市以来,重庆主城区即当初最初的行政区范围,这一范围一直维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重庆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重庆市为何有38个区县?

重庆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重庆市为何有38个区县?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重庆总人口已达3200多万,GDP总量达2.78万亿元。
重庆下辖38个区县,辖区很大。
那么,重庆38区县的划分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说一下重庆。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管辖面积最大。
目前,重庆下辖26区12县,共计38个区县。
分别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永川区、璧山区、大足区、綦江区、江津区、合川区、黔江区、长寿区、南川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总人口已达3200多万,比吉林省、甘肃省、黑龙江省还多。
2021年,重庆GDP超过2.78万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五。
放眼全国,基本和广东省会广州在一个水平线上。
不得不说,已经发展到很不错的水平了。
近代史上,重庆两次升格为直辖市。
当然,从元朝到清朝,重庆等地一直在四川省的管辖之下。
当时成都、重庆等地分别属于蜀、巴。
秦南下后,控制了整个四川地区。
唐朝时期,有东川、西川之说。
四川这个名字出现在宋代。
北宋统治时期,宋朝将巴蜀分为四路。
179年,元朝统一全国后,疆域面积空前。
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划分,已经无法有效管理各地区。
元朝结合了金国配套书架的模式,进一步引入了行省制度。
元朝将全国分为云南、湖广、四川等10省。
当时的四川省和现在的四川省在区划上有很大不同。
1368年,明朝建立后,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加以改进和调整。
因为明朝有两个首都,逐渐形成了南北直隶和十三省。
明朝的时候四川省的管辖范围很大,比现在的四川省大很多。
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逐步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划分,形成了18省的划分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发展新区
• 定位: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 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 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 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 区和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它内连都市核心区和拓展 区,外接‘两翼’,是大都市与生态区的‘粘连地带’。 • 任务: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 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 ,占全市的45%。
都市功能拓展区
• 定位: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 ,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 要门户,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 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这片区域,将挑起未来重庆发展 的“大梁”。 • 任务: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实现GDP10700亿元, 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7.5%和44%。同时 ,还要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 400万人。
2、各区域人文地理条件分析
• 都市功能核心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重庆建市以来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市开发强度最高,基本上完全城市化的地区, 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进行优惠提升,传承历史,精细化城市管理,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彰显山水城市风貌等。整个区域处于现代服务经济为 主的发展阶段。 • 都是功能拓展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拓展建设区域,未来几年重庆主城 建成区将达1188平方公里,几乎所有的待开发用地集中在此,是未 来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集聚区,也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教育科研及 商贸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布局区。这里集聚了我市一批 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如两江新区、两个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高 新区等,是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主战场。
重庆五大功能区划分依据
• 第三组
母龙盼
五大功能区范围
都市功能核心区 里 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 面积294平方公
都市功能拓展区 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 面积5179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新区 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及万 盛、双桥经开区 面积2.32万平方公里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等11区县 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 (5)、符合绝对优势假说和比较优势假说。绝对优势假说认为,区 域应该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区域间交换; 比较优势假说则强调,各区域应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区域分工。 • (6)、符合要素禀赋假说。因为通过使用本地区相对密集、较为充 裕的生产要素生产优势产品,通过区际贸易,各自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从而有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 (7)、符合新增长理论。因为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外部性对于区域经 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知识(或技术)与人力资本外溢效应的 存在是经济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 (8)、符合新经济地理学。因为造成规模收益递增的市场、技术及 其它因素是在区域经济的集聚过程中形成的。但相对于技术外部性而 言,资本的外部性、特别是市场规模效应更重要,区域产业集聚和企 业集群式发展,有助于技术扩散和市场信息
• 城市发展新区是按卫星城理念在主城区外围规划布局建设的城镇集群 ,城市发展新区不是“城市开发新区”不是全域进行新城开发和工业 开发。主要特征:一是城市群建设的理念。成渝经济区是国家规划的 新增长极,成渝城市群是其中的重要支撑,城市发展中心的12个区县 城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围绕重庆主城的卫星城。二是 “四化”同步发展区域。12个区县富源广阔、地理和区位条件优越, 其区县城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发展基地,要在现有基础上同步推进新 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功能分区突出首要 、明确重点的必然要求。生态涵养更加突出三峡库区水源,保护好三 峡库区的青山绿水。生态保护针对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和敏感的特点, 减少人为扰动。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 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 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 任务:调整人口布局,重点引导区域内超载人口向“一圈 ”转移,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 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自治县) 面积1.98万平方公里
理论依据
• 1、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 (1)、重庆五大功能区域规划首先符合增长极理论。增长较快的主 导产业和创新产业优先发展,然后对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 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 (2)、符合累积因果理论。因为初始优势较好的地区具备超前发展 条件,通过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结果会进一步强化该地区优势,最终 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发展。 • (3)、符合极化—涓滴效应理论(极化—涓滴效应由世界著名发展经 济学家赫希曼提出,用于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 相互作用及影响)。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一定是生产要素从外围区 向中心区集中、中心区向外围区扩散的过程(极化—涓滴效应)。因 此,一个地区如果能够通过营造有利于极化和扩散的环境,扩大极化 —涓滴效应,就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地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 (4)、符合梯度推移理论。因为区域间存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梯度 差异和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的趋势,区 域分工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效率和国民福利。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 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 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 任务: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的转变,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 开发并举。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 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 达到50%以上。
实践因素—划分五大区更有利于区域以及城乡之间优势互补、协
调发展
都市功能核心区
• 定位: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 心功能,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 都市风貌,建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 的大都市中心区。 • 任务:今后的发展重点将面临四大主要任务——提升产业能级、 优化城市功能、精细化城市管理和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