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厂设计
净水厂设计说明书

净水厂设计说明书班级:给水排水级1班姓名:学号:……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20 年1月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工艺流程的确定及论证(评价)第三章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第四章.水厂管线设计第五章絮凝池设计第六章沉淀池设计第七章过滤工艺设计第八章清水池设计第九章吸水井设计第十章二泵站设计第十一章净水厂总体布置设计依据净水厂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总论1.1.设计题目某市净水厂设计1.2.设计时间第七学期第十七,十八两周(12.24-01.06)1.3.设计任务水厂平面布置及高程布置1.4.原始资料(1)设计供水量为5000+13*1000=6.3万m 3 /d.(2)水厂所在地:长春地区(3)设计地面标高:13.00(4)水源为河水,河水受到污染,水质分析报告如下:编号指标单位分析结果1 浊度 NTU 最大800,平均1102 色度度 133 水温℃最高22,最低14 PH - 7.0-8.55 总硬度 mg/L(以CaCO3计) 3806 总大肠菌群 CFU/L 6507 细菌总数 CFU/mg 15008 耗氧量 mg/L 79 BOD5 mg/L 410 氨氮 mg/L 0.911 COD mg/L 1112 氯仿 mg/L 0.08第二章.工艺流程的确定及论证(评价)2.1 设计方案方案一KMno4 PAM助凝 Cl2原水→静态混合器→机械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混凝剂粉炭城市管网二泵站方案二KMno4 PAM助凝 Cl2原水→静态混合器→网格絮凝池→斜板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混凝剂粉炭城市管网二泵站2.2. 各构筑物凝聚剂消毒剂选择依据及优点2.2.1 方案技术比较2.2.1.1 消毒剂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氯: 消毒灭细菌,病毒效果好,而且原水水质PH=7,消毒效果更理想,在配水管网中有剩余消毒作用, 应用广泛,适用于极大多数净水厂。
净水厂设计说明范文

净水厂设计说明范文一、设计目标净水厂的设计旨在将进水源中的各种杂质和污染物去除,提供安全、健康、清洁的饮用水供给。
二、设计原则1.考虑水源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净水工艺和设备,确保对水质的综合处理效果。
2.高效、节能:采用高效的工艺和设备,提高水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3.安全可靠:确保净水过程中的操作安全、设备可靠、水质稳定,防止二次污染。
4.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净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流程1.水源采集和预处理:选择合适的水源采集点,并进行预处理,如筛选、沉淀、调节pH值等。
确保水源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2.混凝与絮凝:采用合适的混凝剂和絮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并形成絮凝物。
3.沉淀与过滤:通过重力沉淀和过滤,将絮凝物从水中完全分离。
可采用沉淀池和砂滤器等设备。
4.吸附和活性炭过滤:利用活性炭等物质的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溶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5.灭菌消毒:采用适当的灭菌消毒方法,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6.膜分离:通过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溶解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提高水质的纯净度。
7.余氯消除和调整:在灭菌消毒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去除余氯和调整水质的pH值,使水质达到标准要求。
8.出水处理:对净水进行调压、测流、调温等处理,确保出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水质监测和管理:设置水质监测仪器和系统,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运行参数,保证水源达标。
四、设备和工艺选择1.混凝和絮凝过程可采用化学法,如加入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混凝剂和絮凝剂。
2.沉淀可采用沉淀池或SBR(序批式反应器)工艺,通过多级沉淀和污泥回流等方式提高沉淀效果。
3.滤料选用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滤速和压差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4.灭菌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臭氧曝气、氯化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消毒工艺。
《净水厂毕业设计》课件

01
保障净水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员工和企
业的安全。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02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
等。
安全培训与演练
03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
突发事件的能力。
05 案例分析
XX净水厂案例介绍
地理位置
XX净水厂位于XX市,为该地区提 供生活和工业用水。
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升净水厂的 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对现有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提高处理 效率,降低能耗和物耗。
定期对处理工艺进行评估和调整,确 保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选型与配置
01 根据处理工艺要求,选择性能稳定、效率 高的设备。
02 考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需求,确保设备长 期稳定运行。
发展历程
净水厂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 期的自然净化到现代的膜过滤、活性 炭吸附等先进技术,水质处理效果不 断提高。
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水质标准的严 格,净水厂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效、低 耗、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水质 监测和安全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02 净水工艺流程
原水处理
原水预处理
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漂浮物和部分杂质,为后续处理 做准备。
自动化控制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
环保理念
设计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运营管理与优化建议
人员培训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设备维护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稳定运行 。
优化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提升净 水厂的运营效率。
某净水厂毕业设计完整版含图纸

某净水厂毕业设计完整版含图纸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2006年12月《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前言自从有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人类活动就受制于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所产生的水量和水质。
城市给水工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工程的前期立项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资金的筹集。
为了设计好建设好城市给水工程,需要在项目的立项和设计各个环节充分了解工程的内容、要求和设计计算方法,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使工程建成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与理论结合,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课程设计,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增加对实际情况的理解。
同时可以涉及新兴工艺,对各个工艺流程进行比较选择。
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是水处理厂设计最为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造价、运行成本何处水水质。
常规水处理工艺(即所谓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并无重大技术突破。
1( 混合工艺其主导工艺仍然是水泵混合、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机械混合和跌水混合等。
2(1《给水工程》课程设计第1章总论 1.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1.1.1设计题目某市净水厂设计1.1.2基本资料31、水厂产水量:1组:30000m/d。
32组:50000 m/d。
33组:80000 m/d。
2、水源为河水,原水水质如下:项目数量项目数量100~500mmg/l 浑浊度总硬度 40度1度色度碳酸盐硬度 4度0~20? 21mg/l 水温氯根7.2 32mg/l PH值硫酸根0.05mg/l 12000个/ml 细菌总数硝酸根1mg/l 3000个/ml 大肠菌数铁 0.033mg/l 略有臭和味亚硝酸根 4度7.69ml/l 耗氧量碱度3、厂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黄海高程160.0m,水厂占地(1、2组):2.26公顷(155×145m)。
3组:2.4公顷(155×155m)4、当地气象资料:2《给水工程》课程设计风向:东北气温(月平均):最高28?,最低-1.9?。
净水厂设计

目录第一章设计原始资料第二章设计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第一节设计水量计算第二节给水处理流程确定第三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第一节加药间第二节配水井第三节混合设备第四节絮凝池第五节沉淀池第六节滤池第七节消毒方法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第一节加药间设计计算第二节配水井设计计算第三节混合设备设计计算第四节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第五节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第六节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第七节消毒和清水池设计计算第八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房设计计算第九节二级泵站第五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计算第一节水厂平面布置第二节水厂高程布置计算第三节净水管道水力计算第四节附属建筑物第四节净水厂绿化与道路第六章净水工艺自动化设计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一、地理条件:地形平坦,稍向西倾斜,地势平均标高22m 。
二、水厂位置占地面积:水厂位置距离河岸200m ,占地面积充分。
三、水文资料:河流年径流量3.76-14.82亿立方米,河流主流量靠近西岸。
取水点附近水位: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1.84m ; 百年一遇洪水位:23.50m ; 河流平常水位:15。
80m ; 河底标高:10m 。
四、气象资料及厂区地址条件:全年盛行风向:西北;全年雨量:平均63mm ;冰冻最大深度1m .厂区地基:上层为中、轻砂质粘土,其下为粉细沙,再下为中砂。
地基允许承载力:10-12t/m 2。
厂区地下水位埋深:3-4m 。
地震烈度位8度。
五、水质资料:浊度:年平均68NTU ,最高达3000NTU ;PH 值:7.4-6。
8;水温:4.5-21。
5℃;色度:年平均为11-13度;臭味:土腥味;总硬度:123。
35mg/L CaCO 3;溶解氧:年平均10.81 mg/L ;Fe :年平均0。
435 mg/L ,最大为0。
68 mg/L ;大肠菌群:最大723800个/mL ,最小为24600个/ mL ;细菌总数:最大2800个/ mL ,最小140个/ mL 。
净水厂课程设计

净水厂课程设计
净水厂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净水厂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净水厂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净水厂概述:介绍净水厂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净水厂的重要性和作用。
2.净水工艺流程:介绍净水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水取水、加药处理、混合、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以及各环节中使用的设备和工艺原理。
3.净水厂设计: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净水厂的设计,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平面布置、高程设计等,以及如何进行工程预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4.净水厂运行管理:掌握净水厂的日常运行管理,包括水质监测、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净水厂环境保护:了解净水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包括废水处理、噪声控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6.净水厂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净水厂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内容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净水厂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净水厂设计计算书

二 设计计算内容一、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综合生活用水量:Q 1=270000×250×96%=64800000L/d=64800m 3/d 生产用水量:Q 2=12000+12000+12000+8000=44000m 3/d 工业企业用水量:Q 3=[(25×1600×3+35×400×3+60×400×3)+(25×1600×3+35×400×3+40×400×3)+(25×1000×3)+(25×1600×3)]/1000=639m 3/d 浇洒绿地用水量:Q 4=(Q 1 +Q 2 +Q 3 )×10%=(64800+44000+639) ×10%=10944m 3/d 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水量: Q 5=20%×(Q 1+Q 2+Q 3+Q 4)=24077 m 3/d 设计水量:Q d =Q 1+Q 2+Q 3+Q 4+Q 5=144460 m 3/d=6019 m 3/h=1.67 m 3/s 水厂自用水量取5% Q I =1.05×TQd=6320.125 m 3/h 消防水量:Qx=55×2=110L/s=9504 m 3/d二. 给水工艺流程的确定及构筑物的选择 2.1工艺流程的确定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2.2构筑物形式的选择根据已选工艺流程,在设计中混合设施选用机械混合池,反应池选用折板絮凝池,沉淀池选用平流式沉淀池,滤池选用V 型滤池,采用加氯消毒。
三、 给水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 (一) 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1. 设计参数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
净水厂毕业设计

混凝剂
原水 一泵站
隔板 平流
四阀 清水池 二泵站
辅助建筑物 (办公楼、机修、电修、仓库、变电、锅炉
房、 浴室、车库等, 查手册确定面积)
(六)泵站
滤站平、剖面图绘制
平剖面图
内容:滤池、管廊 双/单排布置 进出滤站管道 排水放空 大阻力配水系统 封闭渠道与防水套管
剖面图
主要剖面 局部剖
❖ 确定设计流量:
水源 一泵站 反应沉淀 过滤 清水 二泵站 管网
Q高日平均Q时设=Q供
Q高日高时
Q设=Q供+Q自=(1.05~1.1)Q供 K时=1.5
清水池的设计
❖容积:包括调节、消防、厂内自用水量和安全储量。 W=(10~20%)Q供
❖注:
▪ 一般设两个; ▪ 放空管设计:看厂区地形,设潜水泵; ▪ 进出管流量不同
序号
类型
性能比较
1 普通快滤池 优点:成熟、单池面积较大,池深较浅 缺点:阀门多
适用条件
进水浊度/NTU
规格
小于10
大、中、小型 水厂均适 用
2
双阀滤池 优点:同普通快滤池,减少了二只阀门 一般不超过10 同普通快滤池
缺点:增加虹吸的抽气设备
3
虹吸滤池 优点:不需大型闸阀,不需冲洗水泵或 一般不超过10 适用于中型水
序号 1
类型 隔板絮凝池
水量大于30000m3/d
适用条件
2 折板式絮凝池 适用流量变化较小的中小型水厂
3 网格絮凝池 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4
机械絮凝池 适用于各种水量的水厂,并能适应水量变化较大的水厂
折板间流速、絮凝时间,计算尺寸、水头损失,校核G值
叶轮桨板中心处线速度、絮凝时间,计算池子尺寸、搅拌 器尺寸、消耗功率、电机功率、校核G值及GT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水厂设计1.水量计算最小服务水头28m(6层)城市时变化系数k n=1.44 q=100~160生活用水量 Q1=qnf=(100~160)x30x104x88%=4.224x104/24 m3/h=1760 m3/h绿化浇撒道路 Q3=500m3/d=20.83m3/h工业用水量Q4=10000/24+4000/18 m3/h=416.67 m3/h+222.22 m3/h=638.89 m3/h漏失量Q5=(Q1+Q4+Q3)(10%~20%)=(1760+638.89+20.83)x(10%~20%)=241.972~48 3.944 m3/h未预见水量 Q6=(8%~12%)(1760+636.89+20.83)=232.293~348.44 m3/h Q h=khQx1000/3600=1.44x(2903.664+348.44)/3.6=1300.8416 L/s最高日用水量 Q=1300.8416x1.05=1365.88 L/s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按三班制均匀工作Q I=αQ d/T=1.05x3252.104=3414.7092 m3/h2.溶液池溶液池W1=25.8x3414.71/417x10x2m3=10.563 m3≈10.6 m3原水浊度600 mg/L混凝剂max投加量a=25.8 mg/L(PAC)单池尺寸:LxBxH=2.5x2.2x2=11 m3有效容积2.5x2.2x2=11 m33.溶解池溶解池W2=0.3W1=0.3x10.6=3.18 m3单池尺寸:LxBxH=1.5x1.4x2.0=4.2 m3有效容积1.5x1.4x1.6=3.36 m3放水时间t=10min则放水流量q0=W2/60t=30180/60x10 L/s=5.3 L/s水力管径DN=70 mm相应流速v0=1.38 m/s 1000i=27.40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投药管流量q=W1x2x1000/24x60x60=10.6x2x1000/24x60x60=0.245 L/s 水力管径d1=15 mm相应流速v1=1.24 m/s 1000i=140计量投加设备:转子流量计,耐酸泵GDF型耐腐蚀管道泵型号:GDF25-15型号流量(m3/h)扬程(m)转速(r/min)电动机气蚀余量生产厂GDF25-15 1.5 20 2800 功率(kw)电压(V)(NPSH)r(m)广州市第一水泵厂0.46 220 44.混合器设计计算(1)进水管流速v 进水管采用两条,直径为d1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量q=Q/n=1365.88/2 L/s=682.94 L/s d N=700 mm查水力计算表知v=1.77 m/s 1000i=5.32(无缝钢管)混合管道的水头损失 h=0.1184Q2n/d4.4得n=hd4.4/0.1184Q2=0.5x0.74.4/0.1184x(650.4208x10-3)2≈3个总水头损失h=5.32x5/100 + 0.5=0.58 m5.药剂仓库设计计算混凝剂最大日用量:d88.13658.25=⨯.3/st045mg/固定储备量:根据给水手册选三十天储备量,则t045.3=⨯309135.PAC相对密度为1.15,则其体积为V=91.35/1.15=79.433m设计堆积高度为2m,则面积为79.43/2=39.72平方米考虑到运输及通道等,设计面积为64平方米。
仓库设计尺寸:8×8×4起重机采用电动葫芦型号为CD,3-6D,起开速度为8m/min,运行速度为20/30(m/min)采用三相电源,380V,50HZ5.絮凝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为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交错流动,直至出口。
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网格或栅条。
通过网格或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网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5.1 设计要点:(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一般为10~15min, GT 值541010,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井流速确定。
(4)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按格数大致均分为三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末段4——5min.(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末段0.1——0.14m/s.(6)各格之间的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流速:前段0.3——0.2m/s,中段0.2——0.15m/s,末段0.14——0.1m/s。
(7)网孔流速:前段0.25——0.3m/s,中段0.22——0.25m/s。
(8)一般排泥采用长度小于5m,直径150——200mm的穿孔管排泥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9)网格材料可用木料、扁钢、塑料、钢丝网水泥或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
木板条厚度20——25mm,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厚度30——70mm。
5.2 设计参数絮凝池设计(近期)2组,每池设计流量为:Q=28416 .130005.1⨯=0.683m3/s。
5.3 设计计算设计絮凝时间t=10 min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V=Qt=0.683×10×60=409.8m33410m≈设计水深为4.2m。
絮凝池的有效面积:A1=V/h=410/4.2=97.62 m2水流经过每个的竖井流速v1取0.12 m/s,由此得单格面积:f=Q/ v1=0.683/0.12=5.7 m2设计单格为正方形,边长采用2.4m,因此实际每格面积为5.76 m2,由此得到分格数为n=97.62/5.76=18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t =0.683184.22.42.4⨯⨯⨯=637.56s≈10.6min絮凝池的平均水深为4.2m,取超高为0.3m,泥斗深度为0.65m,得到池得总高度为:H =4.2+0.3+0.65=5.15m ,单组絮凝池:长:2.4×6+0.2×7=15.8m 宽:2.4×3+0.2×4=8.0 m进水管管径的确定:Q=0.683 m 3/s ,取流速为v=1.0m/s,管径D=vQ π4=0.114.3683.04⨯⨯=0.933m ,采用DN1000铸铁管。
为避免反应池底部集泥,影响水处理效果,在每个反应池底各设200mm 穿孔排泥管。
采用坡度1%的满流管。
出水管管径的确定:Q=0.683m 3/s ,取流速为v=1.0m/s,管径D=vQ π4=0.114.3683.04⨯⨯=0.993m ,采用DN1000铸铁管。
过孔洞流速v 2按照进口流速0.30m/s 递减到0.10 m/s ,上孔上缘在最高水位以下,下孔下缘与池底平齐,单竖井的池壁厚为200mm 。
格编号 1 2 3 4 5 6 孔洞高×宽 0.954.2⨯ 1.02×2.4 1.05×2.4 1.14×2.4 1.24×2.4 1.42×2.4 流速 0.3 0.3 0.3 0.23 0.23 0.23 格编号 7 8 9 10 11 12 孔洞高× 1.42× 1.58× 1.67× 1.78× 1.89× 1.90×宽 2.4 2.4 2.4 2.4 2.4 2.4 流速 0.2 0.2 0.18 0.18 0.16 0.16 格编号 13 14 15 16 17 18 孔洞高×宽 2.03×2.4 2.28×2.4 2.43×2.4 2.67×2.4 2.77×2.4 2.85×2.4 流速 0.14 0.14 0.12 0.12 0.10 0.105.4 内部水头损失计算1~8格为前段,其竖井之间孔洞流速为0.20~0.30m/s ,水过网孔流速为:前3v =0.25~0.30m/s ;9~12格为中段,竖井之间孔洞流速为:0.20~0.15 m/s ,水过网孔流速为:中3v =0.22~0.35m/s ; (1)前段网格的孔眼尺寸80mm ×80mm ,取前3v =0.28 m/s ,净空断面 2A =0.683/0.28=2.44m 2;每个网格的孔眼数为2.44/0.082=381个。
前段共设网格12块,前段网格水头损失为:前1h =n 1ξ23v /2g其中n 取12,1ξ为网格阻力系数,在此处取1.0,则:前1h =n 1ξ23v /2g =12×1.0×0.282/19.6=0.050m ; 前段孔洞水头损失为:前2h =∑2ξ22v /2g其中2ξ为孔洞阻力系数,取3.0,则:前2h =∑2ξ22v /2g =3.0(0.32×3+0.232×3+0.202×2)/19.6=0.0789m (2)中段网格的孔眼尺寸为100mm ×100mm ,取中3v =0.24m/s ,净空断面: 3A =0.683/0.24=2.85 m 2; 每个网格的孔眼数为: 2.85/0.12=285个。
中段共设网格6个,则中段网格水头损失为: 中1h =6×1.0×0.242/19.6=0.0176m 。
中段孔洞水头损失:中2h =∑2ξ22v /2g =3.0(0.182×2+0.162×2)/19.6=0.0178m ; (3)后段不设网格,孔洞水头损失为:3.0(0.142×2+0.122×2+0.102×1)/19.6=0.0119m ; 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h =∑1h +∑2h =0.050+0.0789+0.0176+0.0178+0.0119=0.1832m 。
5.5 核算 G =63610029.11832.000014⨯⨯⨯-=51.441s - GT =51.44×636=32718.6 ,符合设计要求。
6斜板沉淀池6.1设计要点(1)斜板沉淀池水流方向主要有上向流、侧向流及下向流三种,本次设计选择上向流。
(2)颗粒沉降速度μ:应该根据水中颗粒情况通过实际实验测得;在无实验资料时可参考已建类似沉淀设备的运转资料确定;一般混凝反应后的μ大致为0.3~0.6mm/s ,本次设计取0.55mm/s 。
(3)有效系数η:斜板沉淀池在实际生产运转中因受进水条件、斜板结构等影响而使沉淀效率降低的系数,一般在0.7~0.8之间,本次设计取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