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章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其量度

合集下载

2. 噪声的评价与测量.1

2. 噪声的评价与测量.1
声功率和声强是可以代数相加的:
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 率W总=W1+W2。
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 声强I总=I1+I2。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空间某点的合成声压与各噪声源在此点的声压值 究竟存在何种形式的量化关系?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声强与声压的关系: I=P2/ρc ρ—空气密度,kg/m3; c —声速,m/s
ρc —空气的特性阻抗,瑞利,Pa·m/s (声压P易测,I不易测量) 声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声强是矢量,方向 就是声传播的方向。
P2 I1 1 c P22 I2 c P2 P22 I I1 I 2 1 c c P 2 P22 Ic P 2 1 P P 2 P22 1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噪声级的叠加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声压级
Lp=10 lg(P2/P02)=20 lg(P/P0) Lp——声功率级(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
空气中,P0为2×10-5Pa,该值是正常人耳对 1000Hz声音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例3,有8个声源作用于一点,声压级分别为70、70、

噪声振动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噪声振动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噪声振动的评价与测量方法噪声振动是机械振动问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由于机械设备的运行而产生的不希望的声音和振动。

噪声振动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还可能损害机械设备本身的稳定性和性能。

因此,对噪声振动进行评价和测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噪声振动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噪声振动的测量是通过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的,主要包括声级计和振动计。

声级计是用来测量声音的强度和频率,通过测量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可以计算出声级指标。

振动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振幅和频率,通过测量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可以计算出振动幅值和振动速度。

在进行噪声振动测量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要点需要注意:1.测量环境的选择:要选择一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测量,尽量避免噪声干扰和背景噪声的影响。

2.测量位置的选择:测量位置应该尽量靠近噪声源,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3.测量时间的选择:测量时间应该根据噪声源的特点来确定,比如在机械设备运行时进行测量。

4.测量参数的选择:测量参数应根据噪声振动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比如声级、频率和振幅等。

5.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噪声振动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噪声振动的控制和减少提供依据。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噪声振动的评价和测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学、声学、振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要注意将测量结果与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比较,以确定噪声振动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和限制。

总结起来,噪声振动的评价与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了评价噪声振动的特点、测量噪声振动的强度和频率、选择适当的测量环境和位置、确定合适的测量时间和参数、以及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等步骤。

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了解噪声振动的产生机理和特点,为噪声振动的控制和减少提供依据。

新第二章_第三节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新第二章_第三节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把一个工作日(8h)的A声级从小到大分段排列;略去78dB (A)以下的声级,第1段规定用中心声级80dB(A)代替 78~82dB(A),其余各段依此类推,相邻段中心声级相差
5dB(A)。段数与相应的中心声级和暴露时间见表2-7。
表2-7 各段中心声级和暴露时间
段数n
1
2
3
4
中心声级/dBA 80 85 90 95
N1
(2-96)
式中 N、1 —N 2 —分别表示噪声治理前和治理
后的响度,sone。
有时利用响度下降百分率来衡量噪声治理的 效果
(二)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
n 1.A声级 n 2.等效连续A声级
n 1.A声级( A计权声级)
A、B、C计权网络分别模拟人耳对40 phon 、 70 phon 、100 phon纯音的响应,称为A声级、 B声级和C声级,记作dB(A)、dB(B)、dB (C)。
计算公式1:A声级测量值 L A 连续
Leq10lgT 10t100.1LAdt
(2-97)
式中 L e q ——等效连续A声级,dB(A);
—t —噪声暴露时间,h或min;
—L A —时间t内的A声级,dB(A)。
n 2.等效连续A声级
计算公式2: A声级测量值 L A 非连续离散
Leq 10lg
第二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声学基础 第三节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第四节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第五节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第六节 噪声控制技术——消声 第七节 有源噪声控制简介
第二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三节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一 噪声的评价量和评价方法 二 环境噪声标准

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声压级 42
40
47
54
60
58
60
72
( dB )
解:根据A计权响应与频率的关系查出A计权修正值
中心频率 63 ( Hz )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声压级 42 ( dB )
A计权修 -26.2 正值
修正后频 15.8 带声级
40 -16.1 23.9
47 -8.3 38.7
噪度:在中心频率为1kHz的倍频带上,声压级为 40dB的噪声的噪度为1noy
噪度与感觉噪声级(LPN)的关系:
LPN=40+10log2Nn
(dB)
Nn=20.1(LPN-40)
(noy)
复合噪声总 噪 度 Nn
(1) 由图查出各频带级所对应的Nni (2) 求出频带级中最大的噪度值Nnmax (3) 求总噪度 Nn
NRi求解公式: Lpi=a+bNRi Lpi:第i个频带声压级,dB a、b:不同倍频带中心频率的系数 (查表4-3)
例5:根据PNC曲线求环境中噪声评价值, 并利用公式法求NR
中心频率 63 ( Hz )
声压级
42
( dB )
解:
中心频率 63 ( Hz )
声压级
42
( dB )
PNCi
15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40
47
54
60
58
60
20.7 37.6 50.5 60 60.6 64.5
环境NR=64.5+1=65.5 dB 取整 NR=66dB
6. 噪度(Na)和感觉噪声级(LPN) (等噪度曲线)

噪声振动的评价和测量方法

噪声振动的评价和测量方法

噪声振动的评价和测量方法噪声振动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因素。

它不仅会干扰我们的工作和休息,还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因此,评价和测量噪声振动以确定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评价噪声振动的方法通常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两种。

主观评价是通过调查问卷、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获得人们对噪声振动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

客观测量则是通过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实时记录、分析和量化噪声振动的各个参数和特征。

下面将详细介绍噪声振动的评价和测量方法。

评价方法:1.基于感知评价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收集人们对噪声振动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

通过这些反馈,可以了解到噪声振动对人们工作和休息的干扰程度,从而确定噪声振动的负面影响。

2.基于健康影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噪声振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来评价其不良效应。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医学调查、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方法来评估噪声振动对人类听力、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测量方法:1.声级计的使用:声级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可用于测量噪声振动的声级。

声级计通过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滤波和放大来确定声音的强度,并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2.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一种用于测量噪声振动频率成分的方法。

通过将噪声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其他相关算法的分析,可以将噪声信号分解为其频谱分量,从而确定噪声的频率特性。

3.振动测量:振动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噪声振动的能力和频率特征的方法。

通过使用振动传感器和加速度计等设备,可以实时记录噪声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并以各种方式表示,例如时域图和频域图。

以上是常用的噪声振动评价和测量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定量和定性地评价噪声振动的特征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噪声振动的不良影响。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习题要点:声压级、声功率级的计算;声压级的叠加;声压级的衰减计算。

第三节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 噪声的评价量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习题要点:响度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率和噪声评价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概述1.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原则2. 噪声源分析3.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第五节吸声与室内声场1. 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收特性2. 多孔性吸声材料3. 共振吸声结构4.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5. 吸声降噪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吸声系数、混响时间和吸声量计算;吸声降噪设计计算第六节隔声技术(4学时)1. 隔声的评价2. 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3. 双层隔声结构4. 隔声间5. 隔声罩6. 隔声屏7. 隔声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平均隔声量、临界吻合频率和插入损失的计算;隔声间、隔声罩和隔声屏的设计计算。

第七节消声器1. 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2. 阻性消声器4.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5. 微穿孔板消声器6. 扩散消声器7. 消声器设计实例习题要点:消声量的计算;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

本章重点、难点:噪声的评价量;噪声的衰减;吸声、隔声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及降噪量的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理解噪声的传播规律;掌握声压级、A 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评价数等噪声评价量的含义;掌握噪声级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掌握噪声在室内传播规律以及吸声降噪的降噪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隔声间、隔声屏、隔声罩的隔声原理及隔声计算;掌握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消声计算;了解吸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振动及其危害1. 振动的基本概念2. 振动的危害第二节振动的评价与标准1. 振动的评价量2. 振动标准习题要点:加速度级和振动级的计算第三节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1. 振动的传播规律2.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隔振原理1. 振动的传递与隔离2. 隔振的力传递率第五节隔振元件1. 金属弹簧减振器3. 橡胶隔振垫4. 其他隔振元件5. 隔振设计实例习题要点:金属弹簧减振器和橡胶隔振垫的设计计算第六节阻尼减振1. 阻尼减振原理2. 阻尼材料3. 阻尼减振措施本章重点、难点:振动的评价;振动的传递;隔振原理及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振动的危害;熟悉振动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掌握隔振的基本原理,会进行常见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垫等隔振元件的设计;熟悉阻尼减振的措施。

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噪声暴露率(D)
D=∑Ti/Tsi Tsi: Li声级允许暴露时间(查表4-21)
Ti: 暴露在Li声级的时间
D>1,表明噪声暴露率超标
例 10. 在车间中,工作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噪声暴露 的累计时间分别为90dB计4h,75dB 2h, 100dB2h, 求该车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及噪声暴率
D.
40dB的1000Hz纯音的响度为1宋, 响度级每增加10方,响度增加一倍;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 LN=40+10log2N
N=20.1(LN-40)
(phon) (sone)
例2:根据倍频带声压级计算A计权声级
中心频率 63 ( Hz )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92.2dB
LAi=a+bNRi
中心频率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 Hz )
a
35.5 22
12
4.8
0
-3.5 -6.1 -8.0
b
0.79 0.87 0.93 0.974 1 1.015 1.025 1.03
Lpi ( dB )
NRi
90
97
99
Nn=Nmax+F(∑Nni-Nnmax)
F:频带计权因子 对倍频带F=1; 对1/3倍频带 F=1/2。
例6:根据所测得的倍频带声压级求噪度及噪度级
中心频率 63 ( Hz )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声压级 42
40
47
54
60
58
60
72

(完整版)第二章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其量度

(完整版)第二章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其量度

第二章 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其量度第一节 噪声及其物理量度一、 声压、声功率、声强 1. 声压● 发声体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周期性的疏密相间层状态,在空气中由声源向外传播,形成空气中的声波。

当声波通过时,可用声扰动所产生的逾量压强来表述状态,0P P p -=(逾量压强就是声压)● 声场:存在声压的空间。

● 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的声压值。

● 峰值声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最大的瞬时声压值。

● 有效声压:当声波传入人耳时,由于鼓膜的惯性作用,无法辨别声压的起伏,起作用的不是瞬时声压值,而是一个稳定的有效声压。

● 有效声压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瞬时声压对时间的圴方根值。

⎰=Te dtt p Tp 02)(1● 人们习惯指的声压,往往是指有效声压,一般的声学测量仪器测量到的声压就是有效声压。

● 在实际使用中,如没有特别说明,声压就是有效声压的简称。

● 人耳对1000Hz 声音的可听阈(即刚刚能觉察到它存在的声压)约为5102-⨯Pa ;微风轻轻吹动树叶的声音约为4102-⨯Pa ;普通谈话声(相距1m 处)约为22-⨯Pa;交响乐演奏声(相距5~10m处)约为0.3Pa;10大型球磨机(相距2m处)约为20Pa(痛阈,即正常人耳感觉为痛)。

2.声功率●声波传播到原先静止的介质中,一方面使介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的振动,获得扰动动能,同时,在介质中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介质具有形变的热能,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于声扰动使介质得到的声能能量,以声的波动形式传递出去。

●可见,声波的传播过程实际上伴随着声能能量的转移,或者说声波的传播过程就是声能能量的传播过程。

声压作用在体积元上的瞬时声功率为W=Spu式中:S -体积元截面积;u -声波传播速度。

人耳对声的感觉是一个平均效应:⎰⎰==TTpudtTSSpudt TW 011对于平面声波,有:cSU c P S U SP c U S c P S U P S W e e e e ρρρρ222020002221====== 20P P e =-声压的有效值,又称为均方根值;20U U e =-质点扰动速度的有效值,又称为均方根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其量度第一节 噪声及其物理量度一、 声压、声功率、声强 1. 声压● 发声体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周期性的疏密相间层状态,在空气中由声源向外传播,形成空气中的声波。

当声波通过时,可用声扰动所产生的逾量压强来表述状态,0P P p -=(逾量压强就是声压)● 声场:存在声压的空间。

● 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的声压值。

● 峰值声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最大的瞬时声压值。

● 有效声压:当声波传入人耳时,由于鼓膜的惯性作用,无法辨别声压的起伏,起作用的不是瞬时声压值,而是一个稳定的有效声压。

● 有效声压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瞬时声压对时间的圴方根值。

⎰=Te dtt p Tp 02)(1● 人们习惯指的声压,往往是指有效声压,一般的声学测量仪器测量到的声压就是有效声压。

● 在实际使用中,如没有特别说明,声压就是有效声压的简称。

● 人耳对1000Hz 声音的可听阈(即刚刚能觉察到它存在的声压)约为5102-⨯Pa ;微风轻轻吹动树叶的声音约为4102-⨯Pa ;普通谈话声(相距1m 处)约为22-⨯Pa;交响乐演奏声(相距5~10m处)约为0.3Pa;10大型球磨机(相距2m处)约为20Pa(痛阈,即正常人耳感觉为痛)。

2.声功率●声波传播到原先静止的介质中,一方面使介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的振动,获得扰动动能,同时,在介质中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介质具有形变的热能,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于声扰动使介质得到的声能能量,以声的波动形式传递出去。

●可见,声波的传播过程实际上伴随着声能能量的转移,或者说声波的传播过程就是声能能量的传播过程。

声压作用在体积元上的瞬时声功率为W=Spu式中:S -体积元截面积;u -声波传播速度。

人耳对声的感觉是一个平均效应:⎰⎰==TTpudtTSSpudt TW 011对于平面声波,有:cSU c P S U SP c U S c P S U P S W e e e e ρρρρ222020002221====== 20P P e =-声压的有效值,又称为均方根值;20U U e =-质点扰动速度的有效值,又称为均方根值。

● 一个声源发出的声功率和声源所发出的总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声功率只是声源总功率中以声波形式辐射出来的很小部分。

3. 声强声强:在某一点上,一个与指定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平均声能能量。

ee e e U P c U c P S W I ====ρρ22● 声强是有方向的量,它的指向就是声传播的方向。

● 可以想象在有反射波存在的声场中,声强这一物理量往往不能反映其能量关系。

● 例如,同时存在前进波和反射波,其总声强应为-++=I I I ,如果两者相等,则0=I 。

这时只能用声能密度来描述能量关系。

声场中介质的单位体积内包含的声能能量,称为声能密度。

平均声能密度与声强的关系为:22cP c Ie ρε==对于平面声波,eP ,e U都是常数,不随距离变化,所以,平均声能量密度处处相等。

4. 声功率和声强的关系如果声源均匀地向四周辐射声能叫做球面辐射,若围绕声源半径为r 的球面上的声强为I ,则声功率W 与半径为r 的球面上的声强I 有如下关系:24r W I π=可见,当声源的声功率一定时,球面辐射的声强I 与离开声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声源放置在刚性平面上,声波只能向半球面空间辐射,若距离声源半径为r 的半球面上的声强:22r W I π=用指向性因素来表示,则22r QW I π=Q -指向性因素。

假如指向性声源与无指向性声源的声功率相同,在距两声源相同距离的位置上:⎪⎪⎩⎪⎪⎨⎧=房间角落上点声源源两壁面边线中心上点声刚性反射面上点声源无指向性点声源 8 4 2 1Q二、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及其运算● 人耳对1000Hz 声音的听阈声压约为5102-⨯Pa ; ● 痛阈声压约为20Pa 。

● 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相差100万倍。

由此可见,声音的强弱变化范围是非常广的,用声压的绝对值来衡量声音的强弱是很不方便的,并且在整个范围内都采用一定绝对精度量度的仪器,也是很难实现的。

在声学上普遍采用对数标度来量度。

1. 声压级lg20p p L ep =p -参与声压,5102-⨯Pa ,听阈声压级为零分贝。

或者为94lg 20+=e p p L● 采用对数标度可以使数值相关悬殊的变化缩小到适当的范围内。

例如,从人耳的听阈到痛阈,声压变化达100万倍,声压级变化范围为0~120dB 。

● 一个声音比另一个声音的声压大一倍时,声压级约增加6dB ,一般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为0.5 dB 。

2. 声强级lg10I IL I =I -参考声强,10-12W/m 2,是参考声压50102-⨯=p Pa 对应的压强,由此,上式可写为:120lg 10+=I L I综上所述,声强可表示为:cP I e ρ2=()c L c P I I L p e I ρρ400lg 10102/400lg 10lg 102520+=⎥⎦⎤⎢⎣⎡⨯==- 由于空气特性阻抗c ρ与大气压强P 成正比,而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反比,c ρ400lg10可改写为:⎥⎥⎦⎤⎢⎢⎣⎡⋅⎪⎭⎫⎝⎛+-=100273293lg 10400lg 102/1P t c ρt -温度。

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与温度变化范围不大,c ρ400lg10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声强级与声压级基本相同。

3. 声功率级lg10W W L w =W -参考声功率,1210-W ,则上式可写为120lg 10+=W L w因S W I /=S -垂直于声传播方向的面积。

则⎪⎭⎫⎝⎛⋅⋅=⎪⎭⎫ ⎝⎛⋅=≈S I W W W I S W L L I p 1lg 101lg 100000将12010-=W W ,12010-=I W/m 2代入上式,得S L L L W p lg 10I -=≈对于自由场内的点声源,其声压级与声功率级的关系为:()11lg 204lg 10lg 102--=-=-=≈r L r L S L L L W W W I p π半自由场内的点声源,其声压级与声功率级的关系为:()8lg 202lg 10lg 102--=-=-=≈r L r L S L L L W W W I p π4. 声级运算不能把多个声级进行简单的代数相加,能进行相加运算的只能是声音的能量。

平均声能密度公式:22cP c Ie ρε==由于一般噪声不会发生干涉现象,应用声能量叠加的概念,多个声源在同一点产生的总声压应为:∑==ni i TP P 122由声压级的定义可得:pL p p 1.020210⨯=,则有∑==ni L L PiPT 11.01.01010则总声压级为:⎪⎭⎫ ⎝⎛=∑=n i L PTPi L 11.010lg 10对于仅有2个声源的叠加,总声压级就变为:()211.01.01010lg 10P P L L PT L +=对于排除背景噪声问题,即在测量声源过程中,为了得到声源的真实声压级,须排除其他外界噪声的干扰,假设在受外界噪声干扰情况测得声源声压级为PT L ,在声源停止发声后,同一点测得声压级为1P L ,则可得到声源声压级,即()11.01.021010lg 10P PT L L P L -=声级的叠加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声源或多个声源发出的声音。

●对同一个声源发声也有声级叠加的问题。

一般声源发声所包含的不只是单一频率的成分,它发出的是各种频率的声波,而频率不同的声波是不发生干涉,它们之间的叠加遵循能量相加的原则。

所以,如果已知声源所发出的声波各频率成分的声压级,可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其总声压级。

三、噪声频谱●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Hz,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次声和超声人耳感觉不到。

●在噪声控制中研究的是可听声范围。

●一般噪声都是由许多频率声波组成的复合声,不同的噪声含有的频率成分及各个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是不同的,这种频率成分与能量分布的关系称为噪声的频谱。

●噪声的频率特性常用噪声频谱来描述。

●在噪声控制中,对噪声源进行频谱特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噪声频谱分析时,一般不需要每一个频率上声能量的详细分布。

通常在连续频率范围内把它分为若干个相连的小段,每段叫做频带或频程,每个小频带内声能量被认为是均匀的,然后研究不同频带上的声能量分布情况。

●●●划分频带的常用方法有两种:●恒定频带宽度,常用于噪声频谱的窄带分析;● 恒定相对带宽频带,即保持频带的上下限之比为常数。

● 鉴于人耳对频率的响应特性,噪声中基本上采用恒定相对带宽频带的划分方法。

即 n f f 212=或⎪⎪⎭⎫⎝⎛=122log f f n两种常用方法:n =1,为倍频程;n =1/3,称为1/3倍频程。

频带内中心频率是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即:下上中=f f f表1倍频程和1/3倍频程:第二节 振动及其物理量度一、 位移、速度、加速度简谐振动的瞬时位移为)sin(t A x ω=,瞬时速度:)2sin(πωω+=t A v从上式可看出速度振幅比位移振幅大ω倍,振动速度相位超前位移2π。

瞬时加速度:)sin(2πωω+=t A a简谐振动加速度的振幅比位移振幅大2ω倍,比速度振幅大ω倍。

振动加速度的相位超前位移为π,超前速度为2π。

在这三个振动量中,位移在研究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变形时较为有用;速度主要用来评价机器设备的振动大小(振动烈度),与噪声大小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常常在研究机械的疲劳、冲击等方面被采用,现在也普遍用于评价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 在涉及影响人体的振动问题和环境振动中,表明振动大小的量常用加速度,而不用位移和速度。

● 振动加速度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表示振动加速度值的大小通常使用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

设瞬时加速度为 t K t a ωsin )(= 则其峰值为K a=ˆ,即加速度振幅。

平均值为一个振动周期内瞬时绝对值的平均量。

K dt T t a a T π2)(0==⎰)有效值为一个振动周期内瞬时平方值的平均量的平方根:222Kdt T a a a Trms ===⎰有效值直接与振动强度有关,所以,在环境振动问题上,振动加速度有效值是表明振动大小最重要的量。

● 除非特别指明,振动加速度均指有效值。

二、 振动加速度级、振动级、Z 振级● 从人体刚刚觉察到振动(振动的加速度约为10-3m/s 2)到人体能够承受的最强振动(约为103m/s 2),振动加速度变化高达100万倍,这给振动的测量、运算和表达带来极大的不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