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导读课教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以《草房子》为阅读材料,详细内容涵盖小说的全文阅读及深度解析。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男孩桑桑”,第六章“红瓦”,第十一章“艾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草房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体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点: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草房子》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房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背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a. 展示草房子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草房子的印象。
b. 提问:你们知道草房子是哪部小说的吗?小说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 阅读引导:a. 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男孩桑桑”,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例题讲解:a. 以第六章“红瓦”为例,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b. 以第十一章“艾地”为例,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指导。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房子》阅读指导2. 主要人物: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3. 环境描写:草房子、油麻地、红瓦、艾地4. 主题思想:成长、亲情、友情、坚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分析小说中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b.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a.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示例:桑桑勇敢、善良、乐观;细马聪明、独立、敏感;纸月温柔、内向、善良;杜小康坚韧、担当、善良。
草房子导读交流课教案

草房子导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篇:草房子导读交流课教案苦难与成长——《草房子》课外阅读指导方案【教材分析】《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学生分析】对于今天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缺少人生的历练,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
面对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
而《草房子》为他们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心底的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
【设计理念】“成长”与“苦难”是曹文轩写作的两大主题,也是现在的孩子最需要但也缺少的。
《草房子》一书感情真挚,情感细腻,书中的的孩子们都在各自的苦难中成长着,在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中学会了坚强,毅力与责任。
于是,我从苦难与成长的主题切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体悟作品中对生命的诠释。
【教学目标】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人物,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
2、赏析精彩片段,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感受《草房子》表现出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人物性格、作品的语言等角度去赏析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草房子》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出作者:1、同学们,每个学期,老师都会推荐一部作品,我们师生一块,在同一时间,阅读同一本书,然后交流彼此的读书感受。
我们曾经一起读了《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草房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草房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导语】《草房子》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长篇小说,是他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可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也可以深入探讨人性、社会问题以及个体与集体关系等诸多主题。
本教学设计将以整本书的阅读为基础,通过导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作品中所涉及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草房子》的作者、主要人物和背景;2.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3. 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和主题;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和主题。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课前阅读整本书,并做好导读材料的准备;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具;3. 分组讨论的工作安排。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草房子》的封面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入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
例如:“你们听说过《草房子》这本书吗?它是什么样的作品?”【整体导读】1. 向学生介绍《草房子》的作者鲁迅,简要介绍其生平和作品特点。
2. 分析小说的整体结构,包括章回体和叙事层次等方面,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叙事方式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
3. 通过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引发对小说中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等方面的思考和讨论。
4.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结合具体情节和对话,深入解读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人性困境等。
【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章节或重要段落,概括讨论结果并进行展示。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物性格是否合理,事件的发展是否合乎逻辑等,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
【总结归纳】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草房子》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对于书中所涉及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024年【教案】《草房子》导读课教案

2024年【教案】《草房子》导读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草房子》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单元的自然灾害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在草房子里度过自然灾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4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房子的特点,感受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主人公的勇敢、坚强、善良品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团结互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主人公的勇敢、坚强、善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房子的特点,感受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草房子的特点,感受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讲解:a.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b. 讲解草房子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草房子的优点和不足。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分析其他人物性格,并进行交流分享。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草房子》2. 内容:a. 草房子的特点b. 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 人物性格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分析课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c. 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体现团结互助的精神。
2. 答案:a. 草房子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损坏、保暖性能差。
b. 参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及时反思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案(优秀范文5篇)

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案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感受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学会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的角度运用停顿阅读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同学们,我们读《草房子》有一段时间了,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地谈一谈你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二、指导略读方法1、老师想了解一下,《草房子》这么厚的一本书,你一开始是怎样快速地了解这本书的?(读封面、读作者简介、读提要、读目录、读导读)2、师:这就是初读一本书时的整体把握(课件出示):翻书,通过看封面、作者、故事简介和序言、目录等,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
3、在读《草房子》的时候,读到哪里最让你感动?4、的确,《草房子》催人泪下、撼动人心,令阅读它的人感动不已。
老师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还久久出现书中那感人的一幕幕画面和那一串串纯美的文字。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纯美而温馨的草房子。
三、品味作品,指导阅读方法在草房子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给你一段文字,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全班交流1、她有着乡下孩子少有的灵气和书卷气,却没有一点点傲气,她丝毫也不觉得她比其他孩子有什么高出的地方,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
她让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居然觉得,她大概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
(纸月)(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
)2、那时,她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中觅食。
她听到喊声,转过身来,隐隐约约地见到一张孩子的面孔正在水中忽闪,一双手向天空拼命地抓着。
她在震撼人心的“奶奶”的余音中,来不及爬下河堤,就扑了下去……(秦大奶奶)(一个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善良、执着的老人。
)3、这年秋天,他卖掉了七十多只羊,只留了五只强壮的公羊和二十五只特别能下崽的母羊。
《草房子》导读备课3稿

《草房子》导读课【设计理念】采用朗读、品读、感悟这一最实用、最普遍的读书形式,避免书源的无情困扰。
简简单单,平平常常,手捧一本书,截取一个画面,借着一首曲子,欣赏一段影片,和孩子一起亲近经典,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对生命美的诠释。
【导读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之一《草房子》这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2.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导读准备】多媒体课件【导读过程】一、童谣导入,走近“草房子”1.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读一首童谣,同学们读读看,有什么发现?2.这首童谣是老师从《草房子》这本书里学到的,看到“草房子”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3、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指生读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
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二、掀开《草房子》的面纱1.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草房子吧。
瞧,这就是作者为我们搭建的那座草房子。
(课件出示书本封面)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会怎样读?(引导学生从封面开始读)出示幻灯片:翻书板书:1)教师在学生讲到作者时,适机介绍作者:曹文轩,生于我们江苏盐城,他在农村生活了20年,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曹文轩叔叔写了很多给我们孩子读的作品。
其中有不少获得了多项大奖,还有一些作品被译成了英、法、日、韩等文字。
2)自己读题要,了解文章内容,出示幻灯片3)读目录,猜故事和文中人物。
简单介绍文中的人物。
4)介绍主要人物2.接下来,我们看完封面,接下来你会怎样读?出示幻灯片就是静下心来读书,品读文中的文字,品读文中的人物。
三、品读人物,感受成长快乐与忧伤走近“秃鹤”1.猜猜看,哪个男孩可能会叫秃鹤?为什么?2让我们近距离地认识他——(课件出示图片和语段)在曹文轩叔叔笔下的陆鹤很有特点,我们齐读:3.如果是你,长成了这幅模样你会怎么想?(自卑、抬不起头……)4.欣赏片段(出示语段):(1)谁来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2)你觉得秃鹤当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词我们可以看出秃鹤的愤怒?(3)秃鹤把丁四的肉甩到满是灰土的路上,是因为他不想要那块肉吗?(4)你们有没有被别人伤及自尊的时候?当时你的心情怎样?5.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他的秃头形象呢?(戴帽子、生发、假发)6.秃鹤的父亲得了一个秘方,看过的同学还记得什么秘方吗?这个秘方会有效吗?学生猜猜,并说说理由。
2024年【教案】《草房子》导读课教案

2024年【教案】《草房子》导读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草房子》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详细解读小说的第一至第三章,着重探讨主人公桑桑的成长经历及其与草房子的情感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草房子》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
2. 分析桑桑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桑桑与草房子的情感联系,以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草房子》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房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草房子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a. 展示草房子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草房子的印象。
b. 揭示课题:《草房子》。
2.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a. 学生自读第一至第三章,了解故事情节。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a.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塑造等。
b. 重点分析桑桑这一人物形象,探讨其成长经历及其与草房子的情感联系。
4. 例题讲解a. 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b. 分析草房子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针对课堂所学,进行小说阅读练习。
b. 教师批改并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房子》2. 主要内容:a. 主题思想b. 艺术特色c. 桑桑与草房子的情感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草房子》的主题思想。
b. 分析草房子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c. 描述桑桑与草房子的情感联系。
2. 答案:a. 主题思想:通过对草房子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性的关爱。
b. 象征意义:草房子象征着故乡、童年和纯真。
c. 桑桑与草房子的情感联系:草房子见证了桑桑的成长,是他心灵的寄托。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第六单元-整书阅读《草房子》导读课学历案7稿

在“悦读阅美”中成长——《草房子》导读课学历案【主题与课时】曹文轩纯美系列小说《草房子》导读课一课时【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及其小说《草房子》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观看微视频,阅读精彩片段,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2、复习新书“四读”法,整体感知作品,了解小说结构及大体风格,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
3、在导读活动中习得阅读的一些技巧,初步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并体验阅读乐趣。
【学习重点】初步了解作者及其小说《草房子》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通过导读互动活动和观看微视频,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学习难点】复习新书“四读”法,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了解小说结构及大体风格,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
在精彩导读互动活动中习得阅读的技巧,初步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并体验阅读乐趣,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准备】课件、《草房子》50本【评价任务】1、完成课堂活动一Do1 Do22、完成课堂活动二Do1 Do33、完成课堂活动三Do1 Do3【资源建议】1、观看微视频,了解作者及其小说《草房子》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2、观看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草房子》,通过对比,感受小说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写作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群学展示交流,用概括法、探究法、勾画批注法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习得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过程】导入:说说这个人课前观看视频《朗读者》栏目中曹文轩《草房子》的一段朗读,认识曹文轩,了解国际安徒生奖。
学习活动一:走近名著,感知激趣(指向目标1、2)1、聊聊这本书承载中国文化,担当国际交流。
《草房子》获奖无数,成为世界级别的经典作品。
2、整体感知四读:读封面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序言是作者介绍写作缘由或作家对作品的评价,读序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房子》导读课教案坡头乡中心学校黄玲珍教学目标:1、激起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兴趣。
2、初步了解作者和书的内容。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童谣导入1、孩子们,快乐的童年,除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做游戏,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还有那一首首富有浓郁诗情的童谣。
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
2、自己读,大声读。
3、有意思吗?这样的童谣叫颠倒歌,在歌谣中一切都是颠倒的,违背常理的,反映了小孩子奇特的思维,丰富的想象。
同学们,这样幽默而精彩的的文字,是黄老师从这本《草房子》里看来的。
《草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今天这节阅读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草房子》——二、介绍作品、作者《草房子》是一篇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记叙了一群农村孩子的成长故事。
除了桑桑、秃鹤,还有很多年龄一般大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关于这部作品,我们不妨看看专家的评价。
第一板块——闪亮在《草房子》上的光环(一)获奖档案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编辑奖、一九九八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八届金鸡百花奖、最佳剧本奖(二)专家评论高洪波(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部主任):这部作品富有幽默感,我用一句话概括这部作品:水乡风情画,拳拳少儿心。
崔道怡(《人民文学》副主编):《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
樊发稼(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第二板块——掀开《草房子》的面纱(一)内容提要教师叙述:《草房子》描写了一位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搏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人格尊严的执著坚守,桑桑与桑乔、与杜小康的父子情、同学谊,秦大奶奶对土地的深深眷恋……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桑桑所生活的油麻地是美的,美得精致、纯粹。
小说以真挚的情怀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艺术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古典之美。
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爱的教育》。
(二)主要人物《草房子》里的主要人物桑桑——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
是个很活跃顽皮而有幽默感的孩子,常常异想天开,敏感而富有同情心。
陆鹤——因为头秃而被称作“秃鹤”,因为头秃而遭不晓世事的同伴们的“歧视”出,但他非常要强,渴望自尊和得到别人的尊重;纸月——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孩子,心思细腻,懂诗词。
秦大奶奶——因为政府征用了她的住所,与油麻地小学乃至当地政府作着旷日持久的抗争,最终心甘情愿地作为一分子融入了油麻地小学,并最终在救南瓜的过程中在艾地里永生。
桑乔、蒋一轮、杜小康……第三板块——细数《草房子》的魅力(一)独特的结构生动的形象《草房子》的结构很特别,它不象别的小说一样,没有完整一贯的故事,而是以桑桑这个善良敏感的孩子眼光,讲述了六十年代初南方水乡油麻地小学及其周围人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小说突出描写人物,全书九章,记录了十几位相对独立人物的光彩片断,连缀编织成了一整幅奇丽迷人的艺术天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各类人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出示小说的目录:第一章秃鹤第二章纸月第三章白雀(一)第四章艾地第五章红门(一)第六章细马第七章白雀(二)第八章红门(二)第九章药寮三、观察扉页插图1、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有什么问题?2、教师朗读“那是一九六一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
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
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
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3、现在知道了什么?又有什么问题?四、介绍油麻地,了解草房子。
学生阅读“这一幢一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却很宽敞。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根地皆长得很有韧性。
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这里的富庶人家,都攒下钱来去盖这种房子。
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
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静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但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五、认识人物、激起悬念。
片断一:桑桑1、这童谣,我是从一个小男孩那儿听来的,他叫桑桑。
你们想认识他吗?赶紧打开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吧。
2、你觉得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重点:①异想天开的孩子:他的想法和别人不大一样,只有他才能想到用家里的碗柜来做鸽子笼,也只有在他的眼中父母的蚊帐分明是口不错的渔网。
②能干的孩子:他想做的事还都做成了。
鸽子笼上了墙,打来的鱼虾下了肚。
③胆大的孩子:他做事不计后果,敢想就敢做,招致痛揍或被蚊虫叮的惩罚,也在所不顾。
④总之是个调皮的孩子,也是个经常被惩罚的孩子,但惩罚阻止不了他成长的冲动。
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问题?①当母亲认真追查用什么打鱼时,桑桑怎么回答,又是怎么做的?(含含糊糊说,支支吾吾地拖延,一手托饭碗,一手抓筷子,做出随时准备逃跑的样子。
)(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变化。
)②母亲发现了真相时,桑桑哪儿去了?他能躲得过惩罚吗?(逃之夭夭。
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终究要回家,也终于没有能躲过母亲的惩罚。
他为自己的调皮和冲动,付出了代价。
)小结:桑桑是个古怪的孩子,他总有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比如把家里的碗柜改造成“高级鸽笼”。
当他想拥有一张渔网时,在他的眼中,父母的蚊帐就是一口不错的渔网。
他敢想就敢做,用这口网还真的打上来两三斤鱼虾。
面对母亲的盘问,他支支吾吾。
母亲发现了真相,他逃之夭夭。
然而,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
他终于为他的胆大妄为付出了被蚊子叮得浑身是包的代价,尤其是左眼——红肿得发亮。
看过了桑桑的故事,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另外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片断二:秃鹤1、打开材料二,默读,在你觉得生动的地方用笔画上,或者写上你的阅读心得。
2、你觉得哪儿写得生动?读一读,和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重点:①描写秃鹤的光脑袋非常细致。
②秃鹤用摸脑袋来换东西,这是只有小孩才能相出来的主意,写出了童真、童趣。
③渐渐长大的秃鹤开始在意起自己的光头,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不惜跟别人玩命。
④秃鹤和丁四的对峙,突出地刻画了长大了的秃鹤的那种强烈的自尊心。
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问题?①秃鹤把丁四的肉甩到满是灰土的路上,是因为他不想要那块肉吗?(对于成长中的男孩子来说,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②原来一直很快活的秃鹤,后来为什么不快活了?(他身体上有缺陷,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对别人充满了敌视。
有时,成长也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痛。
)③如果秃鹤就在我们班,你会怎样和他相处?(不恶意取笑他,充满关爱,以平常心对待他。
)小结:现在我们认识了秃鹤,他原名陆鹤,因为他是个十足的小秃子,所以人们都叫他秃鹤。
秃鹤很小的时候不在意人们叫他秃鹤。
又因为他的秃头光滑油亮,大家都喜欢去摸。
摸多了,秃鹤就让别人用东西来交换。
后来,秃鹤渐渐长大了,懂事了,很在意自己的秃头,谁碰,就跟谁急。
丁四用一大块肉作为交换,想摸一下秃鹤的头,秃鹤却把那肉甩到了路上,还勇敢地抓起一块砖头,吓走了屠夫丁四。
但是,那个一直很快活的秃鹤,不再快活了。
六、阅读引领方法介绍1.听了这些介绍,你们现在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来读它了?别着急,老师还是得提醒大家,读书得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去读。
你们打算怎样来读这部小说呢?读书方法有很多,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2.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温馨提示”,谁来读。
(1)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写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摘录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
(2)寻找和自己“心心相印“的人物篇曹文轩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物,其中最最惹眼的、我们最感兴趣的、也就是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在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中,你最喜欢哪一个?(3)真情告白在这么多人当中,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些什么?3.这么多种读书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一两种,让它们帮助我们以后更好地阅读《草房子》这本书。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从这本书中都找到了哪些知己,你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好吗?这本书是我去年到焦作学习新教育时,听到的一节五年级师生共读交流课,印象很深。
今天和学生一起共读,希望我们能通过读书,更深刻的理解人世间的真善美。
同时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也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