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方式问卷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有评分标准之欧阳学创编

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有评分标准之欧阳学创编

“应付方式问卷”简单说明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

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的题目,除此之外,各个量表的分值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

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 = 0.72,r2 = 0.62,r3 = 0.69,r4 = 0.72,r5 = 0.67,r1 = 0.72[1]。

应对(Coping)亦称应付,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办法和策略的活动[1]。

应付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3]。

“应付方式问卷”计算方法与结果解释一、量表计分方法“应付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

计分分两种情况:A.除B所列举的情况外,各个分量表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分量表的量表分;B.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39和42,选择“否”得“1”分,选择“是”得“0”分。

二、计算各量表的因子分因子分计算方法如下:12、根据廓图和分量表因子分结果:a . 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和应付行为特点;b . 比较不同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行为差异;c . 各分量表理论意义简析:应付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与“退避”两应付因子的负相关程度最高。

以此作为六个应付因子关系序列的两极,然后根据各因子与“解释问题”应付因子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序,将六个因子排出下列序列关系图: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Vaillant(1975)等人研究应付时,认为应付行为可分为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

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有评分标准

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有评分标准

“应付方式问卷”简单说明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

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的题目,除此之外,各个量表的分值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

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 = 0.72,r2 = 0.62,r3 = 0.69,r4 = 0.72,r5 = 0.67,r1 = 0.72[1]。

应对(Coping)亦称应付,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办法和策略的活动[1]。

应付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3]。

“应付方式问卷”计算方法与结果解释一、量表计分方法“应付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

计分分两种情况:A.除B所列举的情况外,各个分量表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分量表的量表分;B.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39和42,选择“否”得“1”分,选择“是”得“0”分。

二、计算各量表的因子分因子分计算方法如下: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各分量表因子分各分量表条目数三、结果解释1、根据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值绘出应付方式因子廓图。

2、根据廓图和分量表因子分结果:a .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和应付行为特点;b . 比较不同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行为差异;c .各分量表理论意义简析:应付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与“退避”两应付因子的负相关程度最高。

以此作为六个应付因子关系序列的两极,然后根据各因子与“解释问题”应付因子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序,将六个因子排出下列序列关系图: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Vaillant(1975)等人研究应付时,认为应付行为可分为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

应付方式问卷CSQ

应付方式问卷CSQ

应付方式问卷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指导语:本问卷的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倾向性答案有效性选择答案1.能理智地应付困境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8.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1.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5.常自暴自弃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3.常自我责备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2.借烟或酒消愁…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3.常责怪他人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7.常自卑自怜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2.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4.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5.常祈祷神灵保佑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8.常怪自己没出息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9.常爱幻想—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0.常抱怨自己无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7.总怪自己不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9.常自感运气不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应对方式问卷》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压力情境,对个体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医学应对问卷与评分标准

医学应对问卷与评分标准

医学应对问卷与评分标准MCMQ由病人按指导语自行填写,病人按照自己情况在各条目后面所附的4 项答案中各选取一项。

各条目按1~4 四级计分,其中有8个条目须反评计分。

“面对”量表分由1,25,10,12,15,16,19 各条目分累计;“回避”量表分由3,7,8,9,11,14,17各条目分累计;“屈服”量表分由4,6,13,18,20 各条目分累计。

说明:下面列出一些问题,以了解您的某些想法,感受和行为,这些想法,感受和行为与您目前所患的疾病有关,请在每一问题后的4个答案中选取与您的实际情况最接近的一个打勾。

1 你在多大程度上希望自己参与作出各种治疗决定?(Q )(1)非常希望(2)中等希望(3)有点希望(4)不希望2 你是否经常想与亲戚朋友谈论你的疾病?(1)不想(2)有时想(3)经常想(4)总是想3在讨论你的疾病的时候,你是否经常发现自己却在考虑别的事情?(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4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要完全恢复健康是没有指望的?(Q )(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5几月来,你从医生,护士等懂行的人那里得到多少有关疾病的知识?(1)极少(2)一些(3)较多(4)很多6 你是否经常觉得,因为疾病,自己对今后各方面的事不关心了?(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7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与亲友谈别的事,因为你没有必要老去考虑疾病?(1)极低程度(2)一定程度(3)相当程度(4)很大程度8 在多大程度上你的疾病使你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考虑生活中的一些事?(1)极低程度(2)一定程度(3)相当程度(4)很大程度9 当想到自己的疾病时,你是否会做些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Q )(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10 你是否经常向医生询问,对于你的疾病你该如何去做?(Q )(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11 当亲戚朋友与你谈起你的疾病时,你是否经常试图转换话题?(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12 近几个月,你从书本、杂志、报纸上了解多少有关你的疾病的信息?(Q )(1)很多(2)较多(3)一些(3)极少13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要向疾病屈服了?(Q )(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14 在多大程度上你想忘掉你的疾病?(1)极低程度(2)一定程度(3)相当程度(4)很大程度15关于疾病,你向医生问了多少问题?(1)没有(2)一些(3)较多(4)很多16 遇到患有同样疾病的人,通常你会与他谈论多少有关疾病的细节?(1)极少(2)一些(3)较多(4)很多17 你是否经常以看电影、电视等方式来分散自己对疾病的注意?(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18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对疾病无能为力?(Q )(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19亲朋好友向你询问病情时,你是否经常与他谈许多病情细节?(Q )(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20 对于你的疾病,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只能听天由命?(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注:(Q )者为反评题。

应付方式问卷

应付方式问卷

14 应付方式问卷一、量表全文姓名性别年龄文化职业___籍贯住址编号_填表方法:此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择一个: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1. 能理智地应付困境2. 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3. 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4. 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5. 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6. 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7. 常感叹生活的艰难8. 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9. 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10. 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11. 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12. 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13. 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14. 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15. 常自暴自弃16. 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17. 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18. 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19. 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20. 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21. 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22. 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23. 常自我责备24. 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25. 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26. 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27. 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28. 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29. 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30. 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31. 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32. 借烟或酒消愁33. 常责怪他人34. 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35. 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36. 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37. 常自卑自怜38. 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39. 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40. 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41. 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42. 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43. 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44. 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45. 常祈祷神灵保佑46. 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47. 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48. 常怪自己没出息49. 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50. 常抱怨自己无能51. 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52. 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53. 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54. 平心静气,淡化烦恼55. 努力寻找解决间题的办法56. 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57. 总怪自己不好58. 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59. 常自感运气不好60. 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61. 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62. 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二、量表信效度效度: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或以上。

修改版应付方式问卷CSQ

修改版应付方式问卷CSQ

应付方式问卷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指导语:本问卷的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倾向性答案有效性选择答案1.能冷静地应付农村生活的各类问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难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认为“生活经历就是磨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8.专心于农活或广场舞以忘却不快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1.请邻里帮助自己克服生活中遇到的难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5.常常想干脆就这样什么都不管算了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6.常以口头上无所谓的态度来掩盖内心的感受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7.常想“要是什么都没发生就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数是自身以外的原因所致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9.对生活中的困难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0.与人冲突,常是因为对方性格很奇怪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3.常自己责怪自己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5.常借广场舞、打牌等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7.远离生活中的困难以求心里宁静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8.为不能逃避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而感到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输赢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2.借烟或酒消愁…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3.常责怪他人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5.认为心胸开阔点所面临的处境就会豁然开朗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6.把不愉快的事藏在心里,不表露出来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7.常觉得抬不起头,自己可怜自己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0.吸取自己或别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2.为了面子,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3.常与邻里,亲戚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4.常告诫自己凡事多忍耐,久了心理也平静了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5.常祈祷神灵保佑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8.常怪自己没出息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9.常爱幻想—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0.常抱怨自己无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2.认为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3.向有经验的亲友、邻里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6.选择丈夫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7.总怪自己不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9.常叹息自己的命不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1.常感觉无能为力,只好任其发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应付方式问卷”计算方法与结果解释一、量表计分方法“应付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

应付方式问卷及评分标准

应付方式问卷及评分标准

应付方式问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编号填表方法:此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在每一行的空格里打√,表示您的选择。

比较题目是否有效无效有效1.能理智地应付困境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8.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11.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情绪的问题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15.常自暴自弃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23.常自我责备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32.借烟或酒消愁33.常责怪他人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37.常自卑自怜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42.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44.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45.常祈祷神灵保佑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48.常怪自己没出息49.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50.常抱怨自己无能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5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57.总怪自己不好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59.常自感运气不好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谢谢您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应付方式问卷”简单说明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

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有评分标准样本

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有评分标准样本

“应付方式问卷”简朴阐明应付方式问卷由肖筹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相应激事件方略。

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题目,除此之外,各个量表分值均为:选取“是”得1分,选取否得0分。

问卷由6个分量表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该问卷具备较好信度和效度,各题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有关系数分别是:r1 = 0.72,r2 = 0.62,r3 = 0.69,r4 = 0.72,r5 = 0.67,r1 = 0.72[1]。

应对(Coping)亦称应付,是指个体处在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环境带来情绪问题,而采用种种对付办法和方略活动[1]。

应付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体现出来详细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重要因素[2,3]。

“应付方式问卷”计算办法与成果解释一、量表计分办法“应付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表由若干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

计分分两种状况:A.除B所列举状况外,各个分量表计分均为选取“是”,得“1”分,选取“否”,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分量表量表分;B.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39和42,选取“否”得“1”分,选取“是”得“0”分。

二、计算各量表因子分因子分计算办法如下:三、成果解释1、依照各分量表因子分值绘出应付方式因子廓图。

2、依照廓图和分量表因子提成果:a .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应付方式类型和应付行为特点;b . 比较不同受检个体或群体应付行为差别;c .各分量表理论意义简析:应付因子间有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与“退避”两应付因子负有关限度最高。

以此作为六个应付因子关系序列两极,然后依照各因子与“解释问题”应付因子有关系数大小排序,将六个因子排出下列序列关系图: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Vaillant(1975)等人研究应付时,以为应付行为可分为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付方式问卷
姓名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 文化__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__ 填表方法:此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在每一行的空格里打",表示您的选择。

谢谢您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应付方式问卷”简单说明
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

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的题目,除此之外,各个量表的分值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

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 i = 0.72,b = 0.62, 「3 = 0.69," = 0.72,「5 = 0.67,r i = 0.72⑴。

应对(Coping)亦称应付,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办法和策略的活动⑴。

应付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3]。

“应付方式问卷”计算方法与结果解释
一、量表计分方法
“应付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
“是”和“否”。

计分分两种情况:
A. 除B所列举的情况外,各个分量表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
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分量表的量表分;
B. 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39和42,
选择“否”得“T分,选择“是”得“ 0”分。

、计算各量表的因子分
因子分计算方法如下:
1 1
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
各分量表因子分—
各分量表条目数
三、结果解释
1、根据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值绘出应付方式因子廓图。

2 、根据廓图和分量表因子分结果:
a .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和应付行为特点;
b.比较不同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行为差异;
c .各分量表理论意义简析:应付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与“退避”两
应付因子的负相关程度最高。

以此作为六个应付因子关系序列的两极,然后根据各因子与“解释问题”应付因子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序,将六个因子排出下列序列关系图:
退避_______ 幻想 ________ …自责_______ ,求助_______ …合理化_________ …解决问题
Vaillant (1975)等人研究应付时,认为应付行为可分为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

如果以解决问题表示成熟的应付方式。

“求助”与“合理化”因与“解决问题”呈
正相关也归为成熟应付方式类,而与解决问题相反的另一极“退避”表示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则该应付行为成熟等次序列的类型与Vaillant等人观点有相似之处。

该结果表示不同类型的应付方式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程度。

研究结果还发现,个体应付方式的使用一般都在一种以上,有些人甚至在同一应激事件中使用的应付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每个人的应付行为类型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构成六种应付方式在个体身上不同的组合形式。

这些不同形式的组合与解释为:
“解决问题一一求助”,成熟型:这类受试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常能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退避一一自责”,不成熟型:这类受试在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幻想”等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性的人格特点,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

“合理化”,混合型:“合理化”应付因子,既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付因子呈正相关,也与“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因子呈正相关,反映出这类受试的应付
行为集成熟与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于一体,在应付行为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

3、各量表更全面和精确的理论意义和标准化行为评估解释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四、每个条目答案后单个应付方式的有效评估仅供实用性应付行为指导研究用
“应付方式冋卷”分量表条目构成
评分方法:各量表项目没有“一”者,“是”得1分;有“一”,选“否”得1分
注:自责分量表中,包含了一个“ 39”,而在求助分量表中包含了一个“一39”
参考文献:
[1]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2] Ebata A T, Moos R H. Coping and adjustme nt in distressed and healthy adolesce nts[J]. Journal Appl. Develop. Psychol, 1991, 17:33-54.
[3]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34(6):643-6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