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6篇)

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了做好全区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传染病报告率及各项疫情管理工作质量,使疫情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防病治病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根据永州市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工作安排____精神,以及湖南省工作规范要求,特制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一、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监控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登录系统,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疫情管理员必须每天至少____次登录系统查询,上、下午各一次。
3、查询内容包括从上次浏览后到本次的卡片及其近期病例分布,查询有无问题卡片及霍乱等特殊、少见病例。
4、关注有无聚集性病例,对可能暴发的疫情进行预警。
5、每次查询后认真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记录本》。
6、对以上监控中发现的各种异常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反馈到各医院。
二、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上网浏览疫情报告信息,对报告的卡片进行查询、审核。
2、审核发现有问题的卡片要及时核对,确保疫情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每天至少上、下午各一次登录系统查询传染病报告卡片。
4、对初次审核后诊断等报告信息有变动的卡片,要及时进行订正。
5、定期进行查重,每天至少查重一次。
6、以上审核、查重、订正中发现的问题均要向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传染病报告信息分析与应用制度1、每月对直报网中获取的疫情信息进行分析一次,并形成疫情简报,于每月____日前完成。
2、每年对网报数据会审后,根据发病时间对全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年度疫情报告。
3、通过对疫情资料的分析,结合其它相关信息,分别于____月____日和____月____日前完成夏秋季、冬春季主要传染病预测预报。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6篇)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为认真执行____《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1、我校学生处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
2.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及时向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得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定期对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同学通知家长了解情况,并进行登记。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并通知家长,疫情报告责任人进行进一步排查。
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____天有____例相似症状当天向区医务室报告。
5.传染病报告员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6.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以最快捷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部门报告,做到不漏报,不瞒报。
7.同一班级,____天内有____例或者连续____天内有多个学生(____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共同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在24小1时内区医务室报告;当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疫情报告人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在____小时内报告;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在____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2)是一种旨在及时、准确监测和报告传染病疫情的制度。
它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报告制度最新传染病报告制度3篇

传染病报告制度最新传染病报告制度3篇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爆发的传染病疫情时, 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 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三、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在诊断传染病病人后, 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属地疾控中心, 同时在传染病登记簿上进行登记, 传染病登记簿、报告卡保存期为三年。
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工程齐全、字迹清楚, 住址写至街道门牌号;如病人为托幼儿童或学生, 要填写幼儿园或学校及班级;病人为14岁及以下者, 要填写家长姓名, 做到不缺、漏项。
六、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 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报告, 瞒报、缓报、谎报, 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分, 并及时补报, 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的有关条款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如下: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艾滋病, 肺炭疽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 城镇于6小时候内, 农村于12小时内先电话向县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3、发现乙类传染病人, 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病人时, 城镇于12小时, 农村于24小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4、传染病爆发流行时, 立即用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
5、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时, 在24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8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沈阳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三、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 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 并配备必要的设备, 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和《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并定期核对, 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 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由科室疫情报告员登记后, 送交预防科, 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报出。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 应立即电话报告, 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章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章制度为了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控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规章。
二、报告范围1. 本规章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
2. 传染病包括法定传染病和其他有传染性的疾病。
三、报告单位1. 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院、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例。
2. 学校:各级各类学校应及时报告学生、教职员工感染传染病的情况。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及时报告社区居民感染传染病的情况。
4. 监狱、收容教育机关:监狱、收容教育机关应及时报告监护人员和被监护人员感染传染病的情况。
5. 其他单位:其他有可能爆发传染病疫情的单位应当及时报告。
四、报告内容1. 确诊传染病病例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情况、治疗情况等。
2. 疑似传染病病例报告: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症状、流行病学史等。
3. 传染病疫情动态报告:包括传染病的疫情发展趋势、防控措施等。
五、报告程序1.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的单位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并判断病例是否为传染病。
3. 如确诊为传染病病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六、报告责任1.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责任人,并定期进行培训。
2. 报告单位应当及时、真实、准确地报告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或迟报。
3. 报告单位应当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七、处罚规定1. 对违反本规章的报告单位,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公开通报。
2. 对串通隐瞒、谎报传染病情况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法律责任。
八、其他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2.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报告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给您最好的伙伴。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一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订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建立从各班同学到班主任,到分管校领导,到校卫生(保健)室,到学校的传染病疫情发觉、登记及报告制度。
二、在疫情发生时,启动同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发觉同学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应适时报告校医进行排查,并将结果记录在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三、对因病缺勤的同学,班主任应(必需时和家长联系)快速了解患病同学情况和可能的病因,让其立刻去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觉、早隔离、早报告。
四、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觉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依照下列要求向属地疾病防备掌控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突发情况发生后,学校要尽快把握情况,立刻启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15分钟内进行向镇防控指挥部和县教育局电话报告,30分钟内传真书面报告,1小时进行续报。
五、发觉传染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被追究责任。
疫情报告人:联系电话: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篇二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订立如下制度:一、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需人人注重,加强防备。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
班主任对清晨到校的每个同学(幼儿)进行察看、询问,了解同学出勤、健康情形。
对因病缺勤的同学,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班主任和老师发觉疫情应当立刻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发觉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有关部门,学校指定专人或兼职老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模版(5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保障公众健康,制定本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三、报告流程1. 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后,医务人员应立即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2. 医务人员首先应向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控制科或感染管理科报告。
3. 疾病控制科或感染管理科应在24小时内将报告信息上报给所在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
4. 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确认,并按照相关规定将报告信息上报给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四、报告信息内容1. 报告信息应包括疑似病例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报告信息应包括疑似病例的病情信息,如症状、体温、医学检查结果等。
3. 报告信息应包括疑似病例的接触史,如接触过的人群、接触的场所等。
五、保密与安全1. 报告信息应严格保密,仅用于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2. 报告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
3. 报告信息的查阅和使用应受到授权人员的限制,确保信息安全。
六、责任与处罚1.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疫情报告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 对于未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医务人员,将依法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3. 对于故意隐瞒、虚报传染病疫情的医疗卫生机构,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七、监督与评估1. 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卫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以上为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模板,具体制度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进行调整。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模版(2)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监测手段,及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疫情对于疫情的控制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六条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责任报告人在执行职务时,必须认真填写门诊病人登记,入出院登记,传染病登记,发现传染病人要及时向本院防保办报告。
三、防包办专业人员要定期倒各科室、卫生所、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检查监督促疫情报告工作。
四、防保办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源携带者疑似病人报告时,应与十二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县疾控中心,乙类传染病应于二十四小时内报告。
五、如遇到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程序报告疫情,同时要写出调查报告上报。
六、疫情报告工作的好坏和公务员考评及效益工资挂钩,凡因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严重后果者,将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报告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临床医师均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
在诊治工作中发现传染病患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填写疫情报告卡。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和病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猩红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3)丙类传染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血吸虫病、绦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报告要求: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凡发现甲类传染病的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的艾滋病、肺炭疽、登革热患者
以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原携带者及疑似患者,
应立即电话报告患者发病所在地区疾病控制中心,同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送医务科,医务科在6小时内报出,乙类传染病及疑似患者报卡于12小时内送医护办。
4、各临床医生要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熟记传染病的分类及各传染病的主要病种的诊治原则,防止漏诊、误诊,对自己不能确诊的疑难、危重患者,应请上级医生会诊或上报医务科,请有关疾控部门会诊处理。
5、各临床科室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报告医生
应按登记本上的项目逐项填写完整,要求字迹清楚。
6、病疾情报告卡的填写不合格者,重填者作迟报论处,不能重填者按漏报处理,如因迟报、漏报而造成不良后果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填写不合格
者,追究带教医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