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难题
初二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重难点题型 考点

特训强化专题01 全等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梳理汇总【举一反三】
【考点1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
【方法点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例1】(2019春•临安区期中)如图,△ACB≌△A′CB′,∠ACB=70°,∠ACB′=100°,则∠BCA′的度数为()
A.30°B.35°C.40°D.50°
【变式1-1】(2018秋•绍兴期末)如图,△ABC≌△EDC,BC⊥CD,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 =20°,则∠ADC的度数是()
A.55°B.60°C.65°D.70°
【变式1-2】(2018秋•厦门期末)如图,点F,C在BE上,△ABC≌△DEF,AB和DE,AC和DF是对应边,AC,DF交于点M,则∠AMF等于()
A.2∠B B.2∠ACB C.∠A+∠D D.∠B+∠ACB
【变式1-3】(2018秋•桐梓县校级期中)如图,△ABC≌△A′B′C,∠ACB=90°,∠B=50°,点B′在线段AB上,AC,A′B′交于点O,则∠COA′的度数是()
A.50°B.60°C.70°D.80°。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引言全等三角形是初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几何学的基础之一。
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角度等各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解决全等三角形的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全等三角形的难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难题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给定两个三角形ABC和XYZ,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请根据下列条件判断并给出理由:1.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即AB = XY,BC = YZ,AC = XZ。
2.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分别相等,即∠A = ∠X,∠B = ∠Y,∠C = ∠Z。
3.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即AB = XY,AC = XZ,∠BAC = ∠YXZ。
理由:1.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断它们为全等三角形。
因为边长相等可以保证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分别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断它们为全等三角形。
因为角度相等可以保证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3.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断它们为全等三角形。
因为两边和夹角的相等关系可以保证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ABC和XYZ为全等三角形。
难题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具有以下性质,请证明或反驳:1.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高度和中线相等。
证明或反驳:1.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假设三角形ABC和XYZ为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知道它们的边长相等。
所以,周长也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假设三角形ABC和XYZ为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知道它们的底边和高相等。
由于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的一半,所以面积也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高度和中线相等:反驳。
全等三角形难题(含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难题(含答案)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在△ACD 和△BDE 中 AD=DE∠BDE=∠ADC BD=DC∴△ACD ≌△BDE ∴AC=BE=2∵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即4-2<2AD <4+2 1<AD <3 ∴AD=2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
连接AP,BP ∵DP=DC,DA=DB∴ACBP 为平行四边形 又∠ACB=90∴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ADBC∴AB=CP=1/2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BC=ED,CF=DF,∠BCF=∠EDF∴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 BF=EF,∠CBF=∠DEF 连接BE在三角形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BAF=∠EAF (∠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 ∥EF ,可得,∠EFD =CGD DE =DC∠FDE =∠GDC (对顶角)BA CDF2 1 E∴△EFD≌△CGDEF=CG∠CGD=∠EFD又,EF∥AB∴,∠EFD=∠1∠1=∠2∴∠CGD=∠2∴△AGC为等腰三角形,AC=CG又 EF=CG∴EF=AC5.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A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CAD∵AE=AC,AD=AD∴△AED≌△ACD (SAS)∴∠E=∠C∵AC=AB+BD∴AE=AB+BD∵AE=AB+BE∴BD=BE∴∠BDE=∠E∵∠ABC=∠E+∠BDE∴∠ABC=2∠E∴∠ABC=2∠C6.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CF∵CE⊥AB∴∠CEB=∠CEF=90°∵EB=EF,CE=CE,∴△CEB≌△CEF∴∠B=∠CFE∵∠B+∠D=180°,∠CFE+∠CFA=180°∴∠D=∠CFA∵AC平分∠BAD∴∠DAC=∠FAC∵AC=AC∴△ADC≌△AFC(SAS)∴AD=AF∴AE=AF+FE=AD+BE1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难题

1、三角形ABC,角A=60°,∠B、∠C的角平分线BE与CD交与点O求:OE=OD.在BC上取点G,使得BD=BG因为∠A=60°所以∠BOC=120°因为∠DOB=∠EOC(对顶角)所以∠DOB=∠EOC=60°(360-120)/2尤SAS得△DBO≌△BOG所以DO=G0 ∠DOB=∠GOB=60°所以∠GOC=∠BOG=60°再由ASA得△OGC≌△OEC所以OG=OE因为OD=OG所以OE=OD2、已知在△ABC中,∠A=90°,AB=AC,AE⊥BD于E,∠ADB=∠CDF,延长AE交BC于F,求证:D为AC的中点作D关于BC的对称点G连接FG、CG由于角ADB=角BAF 所以角FDC=角BAF而角B=角C=45°所以角AFB=180°-角B-角BAF=180°-角C-角CDF=角DFG所以角AFD+角DFG=角AFD+角DFC+角AFB=180°所以A、F、G共线又因为角CAG=角ABD角ACG=2*45°=90°=角BAD所以三角形BAD全等于三角形ACG所以CG=AD又CG=DC所以AD=DC3.已知三角形ABC中,AD为BC边的中线,E为AC上一点,BE与AD交于F,若AE=EF,求证:AC=BF延长AD到M使DM=AD,连BM,CM∵AD=DM,BD=CD∴ABMC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AC‖BM,AC=BM(等于那个最后再用到)∴∠DAC=∠DMB(∠DAC即∠EAF,∠DMB即∠BMF下面用到)(内错角相等)……①在三角形AEF中,∵AE=EF∴∠EAF=∠EFA (等腰三角形)……②又∵∠EFA=∠BFM(对顶角相等)……③由①②③,得∠EAF=∠EFA=∠BFM=∠BMF在三角形BFM中,∵∠BFM=∠BMF∴三角形BFM为等腰三角形,边BF=BM由前面证得的AC=BM,得AC=BF4.已知三角形ABC,AD为BC边上的中线,E为AC上一点,AD、BE交于点F,且AE=EF,请问BF=AC吗?延长AD并过B点作AC的平行线,相交于G点则AC//BG,AE=EF,可得BF=BG在三角形BDG和三角形CDA中BD=CD,<ADC=<GDB,<DBG=<ACD,两三角形全等所以AC=BG=BF5、在△ABC中,∠ACB是直角,∠B= 60°,AD、CE分别是∠BAC、∠BCA 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
初二全等三角形难题压轴题

全等三角形难题易错点剖析一、错用三角对应相等说明全等例1如图,∠CAB=∠DBA,∠C=∠D,E为AC和BD的交点.△ADB与△BCA全等吗?说说理由.错解:△ADB≌△BCA.因为∠C=∠D,∠CAB=∠DBA,∠DAB=CBA,所以△CBE≌△DAE(AAA).分析: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对的,但说明的理由不正确.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因为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解:△CBE≌△DAE.因为∠CAB=∠DBA,∠C=∠D,AB=BA(公共边),所以△CAB≌△DBA(AAS).二、错用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说明全等例2如图,已知△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CD=BE,△ADC与△AEB全等吗?说说理由.错解:△ADC≌△AEB.因为AB=AC,BE=CD,∠BAE=∠CAD,所以△ADC≌△AEB(SSA).分析:错解在把SSA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实际上,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条件.因为两边及一边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解:△ADC≌△AEB.因为AB=AC,D,E为AB,AC的中点,所以AD=AE.在△ADC和△AEB中,因为AB=AC,AD=AE,CD=BE,所以△ADC≌△AEB(SSS).三、错用部分当整体说明全等例3如图,已知AB=AC,BD=CE,试说明△ABE与△ACD全等的理由.错解:因为AB=AC,所以∠B=∠C,在△ABE和△ACD中,因为AB=AC,∠B=∠C,AD=CE,所以△ABE≌△ACD(SAS).分析:错解在把三角形边上的一部分当作说明的条件,这不符合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正解:△ABE与△ACD全等.因为AB=AC,所以∠B=∠C,因为BD=CE,所以BD+DE=CE+DE,即BE=CD.在△ABE和△ACD中,因为AB=AC,B=C,BE=CD,所以△ABC≌△ACF(SAS).四、错用减法运算说明全等例4如图,已知AC,BD相交于点O,∠A=∠B,∠1=∠2,AD=BC.试说明△AOD≌△BOC.错解:在△ADC和△BCD中,因为∠A=∠B,∠2=∠1,DC=CD,所以△ADC≌△BCD(AAS),所以△ADC-△DEC=△BCD-△DEC,即△A0D≌△B0C.分析:错解在将等式的性质盲目地用到三角形全等中,实际上,三角形全等是不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说明的.正解:在△ADO和△BCD中,∠A=∠B,∠AOD=∠BOC,AD=BC,所以△AOD≌△BOC(AAS).。
人教版初二数学全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 易错题难题质量专项训练

人教版初二数学全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 易错题难题质量专项训练一、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1.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6AB =.(1)如图1,点M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60AMN ∠=︒,MN 交ABC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N ,求CN CM -的值;(2)如图2,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点P 是直线AD 上一点,以CP 为边,在CP 的下方作等边CPQ ,连接DQ ,求DQ 的最小值.2.阅读与理解:折纸,常常能为证明一个命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例如,在ABC 中,AB AC >(如图),怎样证明C B ∠>∠呢?分析:把AC 沿A ∠的角平分线AD 翻折,因为AB AC >,所以,点C 落在AB 上的点C '处,即AC AC '=,据以上操作,易证明ACD AC D '△△≌,所以AC D C '∠=∠,又因为AC D B '∠>∠,所以C B ∠>∠.感悟与应用:(1)如图(a ),在ABC 中,90ACB ∠=︒,30B ∠=︒,CD 平分ACB ∠,试判断AC 和AD 、B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b ),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6AC =,8AD =,12DC BC ==,①求证:180B D ∠+∠=︒;②求AB 的长.3.如图,在ABC 中,AC BC =,AD 平分CAB ∠.(1)如图1,若90ACB =︒,求证:AB AC CD =+;(2)如图2,若AB AC BD =+,求ACB ∠的度数;(3)如图3,若100ACB ∠=︒,求证:AB AD CD =+.4.已知,90POQ ∠=,分别在边OP ,OQ 上取点A ,B ,使OA OB =,过点A 平行于OQ 的直线与过点B 平行于OP 的直线相交于点C .点E ,F 分别是射线OP ,OQ 上动点,连接CE ,CF ,EF .(1)求证:OA OB AC BC ===;(2)如图1,当点E ,F 分别在线段AO ,BO 上,且45ECF ∠=时,请求出线段EF ,AE ,BF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3)如图2,当点E ,F 分别在AO ,BO 的延长线上,且135ECF ∠=时,延长AC 交EF 于点M ,延长BC 交EF 于点N .请猜想线段EN ,NM ,FM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 是正方形,(0,3)D ,点E 是OB 延长线上一点,M 是线段OB 上一动点(不包括O 、B ),作MN DM ⊥,交CBE ∠的平分线于点N .(1)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2)求证:MD MN =;(3)如图2,若(2, 0)M ,在OD 上找一点P ,使四边形MNCP 是平行四边形,求直线PN 的解析式.6.如图,//AD BC ,点E 在线段AB 上,DE 、CE 分别是ADC ∠、BCD ∠的角平分线,若3AD =,2BC =,求CD 的长.7.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和平行四边形CDEF 有公共边CD ,边AB 和EF 在同一条直线上,AC ⊥CD 且AC=AF ,过点A 作AH ⊥BC 交CF 于点G ,交BC 于点H ,连接EG .(1)若AE=2,CD=5,则△BCF 的面积为 ;△BCF 的周长为 ;(2)求证:BC=AG+EG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E 平分ADC ∠交BC 于点E ,连接AE .点O 是DE 的中点,连接CO 并延长交AD 于点F ,在CF 上取点G ,连接AG .(1)若4tan 3B =,5AB =,6BC =,求ABE △的周长. (2)若60B EAG ∠=∠=︒,求证:AF CG =.9.在数学活动课上,数学老师出示了如下题目: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边CD 的中点,AE 是BAD ∠的平分线,AD BC ∥.求证:AB AD BC =+.小聪同学发现以下两种方法:方法1:如图②,延长AE 、BC 交于点F .方法2:如图③,在AB 上取一点G ,使AG AD =,连接EG 、CG .(1)请你任选一种方法写出这道题的完整的证明过程;(2)如图④,在四边形ABCD 中,AE 是BAD ∠的平分线,E 是边CD 的中点,60BAD ∠=︒,11802D BCD ∠+∠=︒,求证:CB CE =.10.如图1,在ABC ∆中,ACB ∠是直角,60B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1)求出AFC ∠的度数;(2)判断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在AC 上截取CG CD =,连接FG .)(3)如图2,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试判断线段AE 、CD 与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1.(1)6;(2)32【分析】(1)在CN 上截取点H ,使CH=CM ,先证出△CMH 为等边三角形,然后利用ASA 证出△AMC ≌△NMH ,从而得出AC=NH ,从而求出结论;(2)连接BQ ,利用SAS 证出△QCB ≌△PCA ,从而得出∠CBQ=∠CAP ,然后根据三线合一和等量代换即可求出∠CBQ=30°、∠ABQ =90°,从而判断出点Q 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得出当DQ ⊥BQ 时,DQ 最短,然后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在CN 上截取点H ,使CH=CM ,连接MH∵△ABC 为等边三角形∴∠ACB=60°,AC=AB=6∴∠ACM=180°-∠ACB=120°∵CN 平分∠ACM∴∠MCN=12∠ACM=60° ∴△CMH 为等边三角形 ∴CM=HM ,∠CMH=∠CHM=60°∴∠NHM=180°-∠CHM=120°,∠AMC +∠AMH=60°∴∠ACM=∠NHM∵60AMN ∠=︒∴∠NMH +∠AMH=60°∴∠AMC=∠NMH在△AMC 和△NMH 中AMC NMH CM HMACM NHM ∠=∠⎧⎪=⎨⎪∠=∠⎩∴△AMC ≌△NMH∴AC=NH∴CN CM -=CN -CH=NH=AC=6(2)连接BQ∵△ABC 和△CPQ 都是等边三角形∴BC=AC ,QC=PC ,∠PCQ =∠ACB=∠ABC=∠BAC =60°∴∠PCQ -∠PCB=∠ACB -∠PCB∴∠QCB=∠PCA在△QCB 和△PCA 中BC AC QCB PCA QC PC =⎧⎪∠=∠⎨⎪=⎩∴△QCB ≌△PCA∴∠CBQ=∠CAP∵AD BC ⊥∴∠CAP=12∠BAC=30°,BD=12BC=3 ∴∠CBQ=30°∴∠ABQ=∠ABC +∠CBQ=90°∴点Q 在过点B 作AB 的垂线上运动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当DQ ⊥BQ 时,DQ 最短此时在Rt △BDQ 中,∠QBD=30°∴DQ=12BD=32即DQ 的最小值为32.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线段最短的应用,掌握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垂线段最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BC−AC =AD ;理由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AB=14【分析】(1)在CB 上截取CE =CA ,连接DE ,证△ACD ≌△ECD 得DE =DA ,∠A =∠CED =60°,据此∠CED =2∠CBA ,结合∠CED =∠CBA +∠BDE 得出∠CBA =∠BDE ,即可得DE =BE ,进而得出答案;(2)①在AB 上截取AM =AD ,连接CM ,先证△ADC ≌△AMC ,得到∠D =∠AMC ,CD =CM ,结合CD =BC 知CM =CB ,据此得∠B =∠CMB ,根据∠CMB +∠CMA =180°可得; ②设BN =a ,过点C 作CN ⊥AB 于点N ,由CB =CM 知BN =MN =a ,CN 2=BC 2−BN 2=AC 2−AN 2,可得关于a 的方程,解之可得答案.【详解】解:(1)BC−AC =AD .理由如下:如图(a ),在CB 上截取CE =CA ,连接DE ,∵CD 平分∠ACB ,∴∠ACD =∠ECD ,又CD =CD ,∴△ACD ≌△ECD (SAS ),∴DE =DA ,∠A =∠CED =60°,∴∠CED =2∠CBA ,∵∠CED =∠CBA +∠BDE ,∴∠CBA =∠BDE ,∴DE =BE ,∴AD =BE ,∵BE =BC−CE =BC−AC ,∴BC−AC =AD .(2)①如图(b ),在AB 上截取AM =AD ,连接CM ,∵AC 平分∠DAB ,∴∠DAC =∠MAC ,∵AC =AC ,∴△ADC ≌△AMC (SAS ),∴∠D =∠AMC ,CD =CM =12,∵CD =BC =12,∴CM =CB ,∴∠B =∠CMB ,∵∠CMB +∠CMA =180°,∴∠B +∠D =180°;②设BN =a ,过点C 作CN ⊥AB 于点N ,∵CB =CM =12,∴BN =MN =a ,在Rt △BCN 中,2222212CN BC BN a --==,在Rt △ACN 中,2222216(8)CN AC AN a --+==, 则22221216(8)a a --+=, 解得:a =3,即BN =MN =3,则AB =8+3+3=14,∴AB=14.【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题,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作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才能得出结果. 3.(1)见详解;(2)108°;(3)见详解【分析】(1)如图1,过D 作DM ⊥AB 于M ,由 CA =CB ,90ACB =︒,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D =MD ,∠ABC =4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 =AM ,于是得到结论;(2)如图2,设∠ACB =α,则∠CAB =∠CBA =90°−12α,在AB 上截取AK =AC ,连结DK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AD =∠KA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D =∠AKD =α,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3)如图3,在AB 上截取AH =AD ,连接D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B =∠CBA =4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HAD =∠CAD =20°,求得∠ADH =∠AHD =80°,在AB 上截取AK =AC ,连接DK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 =∠AKD =100°,CD =DK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H =BH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1)如图1,过D 作DM ⊥AB 于M ,∴在ABC 中,AC BC =,∴∠ABC =45°,∵∠ACB =90°,AD 是角平分线,∴CD =MD ,∴∠BDM =∠ABC =45°,∴BM =DM ,∴BM =CD ,在RT △ADC 和RT △ADM 中,CD MD AD AD⎧⎨⎩==,∴RT △ADC ≌RT △ADM (HL ),∴AC =AM ,∴AB =AM +BM =AC +CD ,即AB =AC +CD ;(2)设∠ACB =α,则∠CAB =∠CBA =90°−12α, 在AB 上截取AK =AC ,连结DK ,如图2,∵AB =AC +BD ,AB=AK+BK∴BK =BD ,∵AD 是角平分线,∴∠CAD =∠KAD ,在△CAD 和△KAD 中,AC AK CAD KAD AD AD ⎧⎪∠∠⎨⎪⎩=== ∴△CAD ≌△KAD (SAS ),∴∠ACD =∠AKD =α,∴∠BKD =180°−α,∵BK =BD ,∴∠BDK =180°−α,∴在△BDK 中,180°−α+180°−α+90°−12α=180°, ∴α=108°,∴∠ACB =108°;(3)如图3,在AB 上截取AH =AD ,连接DH ,∵∠ACB =100°,AC =BC ,∴∠CAB =∠CBA =40°,∵AD 是角平分线,∴∠HAD =∠CAD =20°,∴∠ADH =∠AHD =80°,在AB 上截取AK =AC ,连接DK ,由(1)得,△CAD ≌△KAD ,∴∠ACB =∠AKD =100°,CD =DK ,∴∠DKH =80°=∠DHK ,∴DK =DH =CD ,∵∠CBA =40°,∴∠BDH =∠DHK -∠CBA =40°,∴DH =BH ,∴BH =CD ,∵AB =AH +BH ,∴AB =AD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1)见解析;(2)EFAE BF =+;(3)222MN EN FM =+,见解析 【分析】(1)连接AB ,通过90POQ ∠=,OA OB =得到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45OAB OBA ∠=∠=,根据过点A 平行于OQ 的直线与过点B 平行于OP 的直线相交于点C ,可推出45CBA ∠=,45BAC ∠=,最后通过证明AOB ≌ACB △,可以得出结论;(2)在射线AP 上取点D ,使AD BF =,连接CD ,通过证明CAD ≌CBF ,得到CD CF =,ACD BCF ∠=∠,再结合45ECF ∠=,90ACB ∠=推导证明ECD ≌ECF △,得到ED EF =,最后等量代换线段即可求解;(3)延长AO 到点D ,使得AD BF =,连接CD ,通过证明CAD ≌CBF ,得到CD CF =,ACD BCF ∠=∠,再结合135ECF ∠=,推导证明ECD ≌ECF △,得到D CFM ∠=∠,根据D CFB ∠=∠,等量代换可知CFM CFB ∠=∠,又因为//AC OQ ,推出MCF CFB ∠=∠,进而得到MC MF =,同理可证CN EN =,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1)证明:连接AB .90POQ ∠=,OA OB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OAB OBA ∠=∠=,又//BC OP ,且90POQ ∠=,∴BC OQ ⊥,∴90CBF ∠=,∴45CBA ∠=,同理,45BAC ∠=,在AOB 与ACB △中OAB CAB AB ABOBA CBF ∠=∠⎧⎪=⎨⎪∠=∠⎩, ∴AOB ≌ACB △()ASA ,∴90AOB ACB ∠=∠=,OA OB AC BC ===;(2)如图1,在射线AP 上取点D ,使AD BF =,连接CD .在CAD 与CBF 中CA CB CAD CBF AD BF =⎧⎪∠=∠⎨⎪=⎩,∴CAD ≌CBF ()SAS ,∴CD CF =,ACD BCF ∠=∠,45ECF ∠=,90ACB ∠=,∴45ACE BCF ∠+∠=,∴45ACE ACD ECD ∠+∠=∠=,∴ECD ECF ∠=∠,在ECD 与ECF △中CD CF ECD ECF CE CE =⎧⎪∠=∠⎨⎪=⎩∴ECD ≌ECF △()SAS ,∴ED EF =,又ED AD AE BF AE =+=+,∴EF AE BF =+.(3)222MN EN FM =+.证明如下:如图2,延长AO 到点D ,使得AD BF =,连接CD .∴90CAD CBF ∠=∠=,在CAD 与CBF 中CA CB CAD CBF AD BF =⎧⎪∠=∠⎨⎪=⎩,∴CAD ≌CBF ()SAS ,∴CD CF =,ACD BCF ∠=∠,90ACD DCB ∠+∠=,∴90BCF DCB DCF ∠+∠==∠,∴90FCD BCA ∠=∠=,135ECF ∠=,∴36090135135ECD ∠=--=,∴ECF ECD ∠=∠,在ECD 与ECF △中EC EC ECD ECF CD CF =⎧⎪∠=∠⎨⎪=⎩,∴ECD ≌ECF △()SAS ,∴D CFM ∠=∠,CAD ≌CBF ,∴D CFB ∠=∠,∴CFM CFB ∠=∠,//AC OQ ,∴MCF CFB ∠=∠,∴CFM MCF ∠=∠,∴MC MF =,同理可证:CN EN =,∴在Rt MCN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MN CN CM EN FM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得到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1)(3,3)C ;(2)证明见解析;(3)115y x =+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求得点C 的坐标;(2)在OD 上取OH=OM ,连接HM ,只要证明△DHM ≌△MBN 即可.(3)作NE ⊥OB 于E ,只要证明△DMO ≌△MNE 即可求得点N 的坐标.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互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求得点P 的坐标,然后由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详解】(1)∵四边形OBCD 是正方形,(0,3)D∴(3,3)C故答案为:(3,3)C(2)如图,在OD 上截取OH OM =,连接HM .∵OD=OB ,OH=OM ,∴HD=MB ,∠OHM=∠OMH ,∴∠DHM=180°−45°=135°,∵NB 平分∠CBE ,∴∠NBE=45°∴∠NBM=180°−45°=135°∴∠DHM=∠NBM ,∵∠DMN=90°∴∠DMO+∠NMB=90°∵∠HDM+∠DMO=90°∴∠HDM=∠NMB ,在△DHM 和△MBN 中, HDM NME DH MB DHM NBM ∠=∠⎧⎪=⎨⎪∠=∠⎩∴DHM MBN ∆∆≌∴MD MN =.(3)如图,作NE OB ⊥于E ,由M(2,0)知OM=2,∵∠DMN=90°∴∠DMO+∠NME=90°,∠NME+∠MNE=90°∴∠DMO=∠MNE ,在△DMO 和△MNE 中,90DOM NEM DMO MNEDM MN ∠=∠=︒⎧⎪∠=∠⎨⎪=⎩∴△DMO ≌△MNE∴ME=DO=3,NE=OM=2,∴OE=OM+ME=3+2=5,∴点N 坐标(5,2),∵四边形MNCP 是平行四边形,C(3,3),∴P(0,1)设直线PN 的解析式为:y=kx+b(k≠0)则b 152k b =⎧⎨+=⎩解得b 115k =⎧⎪⎨=⎪⎩故直线PN 的解析式为:y=15x+1;故答案为:115y x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本题是一次函数和几何问题的综合.6.5【分析】如图,在DC 上截取DF DA =,连接EF ,先证明ADE FDE △≌△,得到AE EF =,5A ∠=∠,然后证明CEF CEB △≌△,得到CF BC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如图,在DC 上截取DF DA =,连接EF ,DE 是ADC ∠的角平分线,12∠∠∴=,在△ADE 和△FDE 中,,12,,AD DF DE DE =⎧⎪∠=∠⎨⎪=⎩()ADE FDE SAS ∴△≌△,AE EF ∴=,5A ∠=∠,//AD BC ,180A B ∴∠+∠=︒,56180∠+∠=︒,6B ∴∠=∠,CE 是BCD ∠的角平分线,34∴∠=∠,在CEF △和CEB △中,6,34,,B CE CE ∠=∠⎧⎪∠=∠⎨⎪=⎩()CEF CEB AAS ∴△≌△,CF BC ∴=,325CD DF CF AD B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ADE FDE △≌△是解题关键.7.(1)3,23234++;(2)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和垂直的特点求出BF ,AF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 ,根据FP 与BA 的比值求出面积,再根据勾股定理求CF ,BC 即可得到周长. (2)在AD 上截取AM=AG ,连接CM ,证△FAG ≌△CAM ;证△EFG ≌△DCM .【详解】解:(1)面积为3;周长为23234++∵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CDEF 都是平行四边形,∴EF=CD ,AB=CD ,AB ∥CD∴EF=AB=CD=5∴AE=EF-AE=5-2=3∴BF=5-3=2过F 作FP ⊥BC则FP :AH=BF :AB=2:5,∴::2:5BCF BCA S S FP AH == ,∵AC ⊥CD ,AB ∥CD,∴AB ⊥AC ,即∠BAC=90°,∵AC=AF=3,∴223332+= ,223534+=,∴2213 552BCF BCAS S CD AC==⨯⨯=∴△BCF的面积为3,△BCF周长为23234++(2)在AD上截取AM=AG,连接C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H⊥BC∴AD⊥AH∴∠DAH=90°∵∠BAC=90°∴∠DAH=∠BAC∴∠DAH-∠CAH =∠BAC-∠CAH∴∠BAH=∠CAD∵AF=AC∴△FAG≌△CAM∴FG=CM,∠ACM=∠AFG∵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EF∥CD,EF=CD,∴∠DCF+∠AFC=180°,∵AF=AC,∠BAC=90°,∴∠AFC=∠ACF=45°,∴∠DCF=180°-∠AFC=135°,∴∠ACM=∠AFG=45°,∴∠DCM=∠FCD-∠ACF-∠ACM=45°,∴∠AFG=∠DCM,∴△EFG≌△DCM,∴EG=DM,∵AD=AM+DM,∴AD=AG+EG,∵AD=BC,∴BC=AG+EG.【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和勾股定理的应用.8.(1)256+;(2)见解析【分析】(1)构建直角三角形,得出AH 、BH ,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等量互换,即可得解;(2)首先在AB 上截取BQ BE =,然后判定DOF EOC ≌△△和AEQ GAF ≌△△,进行等量转换,即可得证.【详解】(1)过点A 作AH BC ⊥于点H ,如图所示:4tan 3B ∠=,5AB =, 4AH ∴=,3BH =DE 平分ADC ∠,12∠∠∴=,AD BC ∵∥,13∠∠∴=23∴∠=∠,5DC EC ∴==,1BE ∴=,2EH ∴=,25AE ∴=256ABE C ∴=+△;(2)在AB 上截取BQ BE =,连接EQ ,如图所示:CD CE =,CO DE ⊥,OD DE ∴=①AD BC ∵∥,DFO ECO ∴∠=∠,ADE CED ∠=∠②③由①②③得:DOF EOC ≌△△,DF CE ∴=,又AD BC =,AD DF BC CE ∴-=-,即AF BE =60EAG ∠=︒,60BAE FAG ∴∠+∠=︒,60DFC ∠=︒,60FGA FAG ∴∠+∠=︒,CD=CFBAE FGA ∴∠=∠④又120FAG AQE ∠=∠=︒,EQ AF =⑤⑥由④⑤⑥得:AEQ GAF ≌△△,AQ FG ∴=,又AB CF =,AB AQ CF FG ∴-=-,即BQ CG =,AF CG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函数值构建直角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9.(1)方法1:证明见解析;方法2: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方法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AF DAE 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 BF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得出AD FC =,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证;方法2: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DAE GAE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DE GE D AGE =∠=∠,然后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CG EGC ∠=∠,最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定义可得BCG BGC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BG BC =,由此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证;(2)如图(见解析),参照方法1构造辅助线,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F 平分AFG ∠,从而有12EFC AFG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得出60EFC BFC ∠=∠=︒,ECF BCF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即可得证.【详解】(1)方法1:如图②,延长AE 、BC 交于点FAE ∵是BAD ∠的平分线BAF DAE ∴∠=∠//AD BCDAE F ∴∠=∠BAF F ∴∠=∠AB BF FC BC ∴==+E 是边CD 的中点DE CE ∴=在ADE 和FCE △中,DAE F AED FEC DE CE ∠=∠⎧⎪∠=∠⎨⎪=⎩()ADE FCE AAS ∴≅AD FC ∴=AB FC BC AD BC ∴=+=+;方法2:如图③,在AB 上取一点G ,使AG AD =,连接EG 、CG AE ∵是BAD ∠的平分线DAE GAE ∴∠=∠在ADE 和AGE 中,AD AG DAE GAE AE AE =⎧⎪∠=∠⎨⎪=⎩()ADE AGE SAS ∴≅,DE GE D AGE ∴=∠=∠E 是边CD 的中点DE CE ∴=CE GE ∴=ECG EGC ∴∠=∠//AD BC180D BCD ︒∴∠+∠=,即180D ECG BCG ∠+∠+∠=︒180AGE EGC BCG ∴∠+∠+∠=︒,即180AGC BCG ∠+∠=︒又180AGC BGC ∠+∠=︒BCG BGC ∴∠=∠BG BC ∴=AB AG BG AD BC ∴=+=+;(2)如图,过点C 作//CG AD ,交AE 延长线于点G ,延长GC 交AB 于点F ,连接EF 由方法1可知:,AF GF AE GE ==AFG ∴是等腰三角形EF ∴平分AFG ∠12EFC AFG ∴∠=∠//CG AD ,60BAD ∠=︒60,180120BFC BAD AFG BAD ∴∠=∠=︒∠=︒-∠=︒60EFC ∴∠=︒//CG AD180D ECF ∴∠+∠=︒ 11802D BCD ︒∠+∠=,即1()1802D ECF BCF ∠+∠+∠=︒ 1()2ECF ECF BCF ∴∠=∠+∠ ECF BCF ∴∠=∠在ECF △和BCF △中,60EFC BFC CF CF ECF BCF ∠=∠=︒⎧⎪=⎨⎪∠=∠⎩()ECF BCF ASA ∴≅CB CE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2),参照方法1,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10.(1)∠AFC =120°;(2)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DF =EF .理由见解析;(3)AC =AE+CD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只要求出∠FAC ,∠ACF 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在图2的 AC 上截取CG=CD ,证得△CFG ≌△CFD (SAS),得出DF= GF ;再根据ASA 证明△AFG ≌△AFE ,得EF=FG ,故得出EF=FD ;(3)根据(2) 的证明方法,在图3的AC 上截取AG=AE ,证得△EAF ≌△GAF (SAS)得出∠EFA=∠GFA ;再根据ASA 证明△FDC ≌△FGC ,得CD=CG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解:∵∠ACB =90°,∠B =60°,∴∠BAC =90°﹣60°=3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FAC =15°,∠FCA =45°,∴∠AFC =180°﹣(∠FAC+∠ACF )=120°(2)解: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DF =EF .理由:如图2,在AC 上截取CG =CD ,∵CE 是∠BCA 的平分线,∴∠DCF =∠GCF ,在△CFG 和△CFD 中,CG CD DCF GCF CF CF =⎧⎪∠=∠⎨⎪=⎩,∴△CFG ≌△CFD (SAS ),∴DF =GF .∠CFD =∠CFG由(1)∠AFC =120°得,∴∠CFD =∠CFG =∠AFE =60°,∴∠AFG =60°,又∵∠AFE =∠CFD =60°,∴∠AFE =∠AFG ,在△AFG 和△AFE 中,AFE AFG AF AFEAF GAF ∠=∠⎧⎪=⎨⎪∠=∠⎩, ∴△AFG ≌△AFE (ASA ),∴EF =GF ,∴DF =EF ;(3)结论:AC =AE+CD .理由:如图3,在AC 上截取AG =AE ,同(2)可得,△EAF ≌△GAF (SAS ),∴∠EFA=∠GFA,AG=AE∵∠BAC+∠BCA=180°-∠B=180°-60°=120°∴∠AFC=180°﹣(∠FAC+∠FCA)=180°-12(∠BAC+∠BCA)=180°-12×120°=120°,∴∠EFA=∠GFA=180°﹣120°=60°=∠DFC,∴∠CFG=∠CFD=60°,同(2)可得,△FDC≌△FGC(ASA),∴CD=CG,∴AC=AG+CG=AE+C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难题超级好题汇总

1. 如图,已知等边△ ABC,P在AC延长线上一点,以PA为边作等边△ APE,EC延长线交BP于M,连接AM,求证:(1)BP=CE;(2)试证明:EM-PM=AM.3.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 ADE中,AB AC,AD AE,BAC DAE ,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 BE CD ;② AM AN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o,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4、如图1,以△ ABC的边AB 、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 C 为线段AB 上一点,△ ACM, △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线段AN,MC 交于点E,BM,CN交于点F。
求证:1)AN=MB. (2)将△ ACM 绕点 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图②所示,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3)AN 与BM 相交所夹锐角是否发生变化。
B图①CB图1)F7、已知 Rt △ ABC 中, AC BC ,∠C 90,D 为AB 边的中点, EDF 90°,EDF 绕 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 AC 、 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 E 、 F.1 当 EDF 绕 D 点旋转到 DE AC 于E时(如图1),易证S △DEF S △CEF S △ ABC .DEF CEF 2 ABC当 EDF 绕 D 点旋转到 DE 和 AC 不垂直时, 在图 2 和图 3 这两种情况下, 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 请给予证明;8. 已知 AC//BD, ∠CAB 和∠ DBA 的平分线 EA 、EB 与 CD 相交于点 E. 求证 :AB=AC+BD.5、如图所示,已知△ ABC 和△ 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 A 、 HB 平分∠ AHD ;④∠ AHC=60 °,⑤△ 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 A .3个 B .4 个 C .5个 D .6 个B 、D 三点共线.下列结论:① AE=CD ;② BF=BG ;③ FG ∥AD .其中正确的有()6. 如图所示,△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 =90°,AD 交 AD 于点 F ,求证:∠ ADC =∠ BDE .是 BC 边上的中线,过 C 作 AD 的垂线,交 AB 于点 E , 、 S △CEF 、 S △ABC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图1若不成立,S △ DEF 图2图210、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BC>AB,AD=DC,BD 平分∠ ABC 。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超级好

2、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 ACM, △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线段 AN,MC 交于点E ,BM,CN 交于点F 。
求证:(1) AN=MB.(2)将厶ACM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图②所示,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 ( 3) AN 与BM 相交所夹锐角是否发生变化。
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 △ ABC 和厶ADE 中,AB AC ,AD AE , BAC 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 线上,连接 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1)求证:① BE CD :② AM AN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 △ 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6.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 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 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① AD=BE ;② PQ // AE ;③ AP=BQ;④DE=DP ⑤ / AOB=60 ⑥CP=CQ ⑦厶CPQ 为等边三角形. ⑧共有2对全等三角形⑨CO 平分/ AOP ⑩CO 平分/ BCD恒成立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0.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使 DE DB ,连接 AE ,CD .(1)求证:△ AGE ◎△ DAC ;过AB 边上的点D 作DG // BC ,交AC 于点G ,在GD 的延长线上取点 E , 1.如图,已知等边厶ABC P 在AC 延长线上一点,以PA 为边作等边△ APE,EC 延长线交BP 于M 连接AM,求证:(1) BP=CE(2)试证明:EM-PM=AM.(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A. 3个1、在厶 ABC 中,AB BC 2, ABC 120°将△ ABC 绕(0 ° 90 °得厶ABG , AB 交AC 于点E , A 1C 1分别点B 顺时针旋转角 交 AC 、BC 于 D 、F2.如图所示,△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 90° 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 ADC=Z BDE(2)过点E 作EF // DC ,交BC 于点F ,请你连接AF ,并判断△ AEF 是怎样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11、如图1,以 △ 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 ABDE 和正方形 ACFG ,连结EG ,试判断△ ABC与厶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① AD=BE ; ② PQ // AE ③ AP=BQ ④ DE=DP ⑤ / 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已知△ ABC^n ^ 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 A 、B 、D 三点共线.下列结论: ①AE=CD ②BF=BG ③HB 平分/ AHD ④/ AHC=60,⑤A BFG 是等边三角形; ⑥FG// AD.其中正确的有()两点•如图1,观察并猜想,在旋转过程中,线段EA 与F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Q113.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难题)
1、在等边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且60MDN ∠=︒,120BDC ∠=︒,
BD CD =,探究:当点M N ,
分别爱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BN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
⑴如图①,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 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 ⑵如图②,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 DN ≠时,猜想(1)问的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2、如图,ABC ∆的边BC 在直线l 上,AC BC ⊥,且AC BC =;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l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 FP =.
⑴ 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⑵ 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 交AC 于点Q ,连结AP ,BQ .猜想并写出BQ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⑶ 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 的延长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Q ,连结AP ,BQ .你认为⑵中所猜想的BQ 与AP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已知,在ABC ∆中,ACB ∠为锐角,D 是射线BC 上一动点(D 与C 不重合),
以AD 为一边向右侧作等边ADE ∆(C 与E 不重合),连接CE .
⑴ 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1所示),则直线BD 与直线CE 所夹锐角为 度;
⑵ 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你在⑴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⑶ 若ABC ∆不是等边三角形,且BC AC >(如图3所示).试探究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你在⑴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指出当ACB ∠满足什么条件时,能使⑴中
的结论成立,并说明理由.
3、(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 AD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12
EAF =BAD ∠∠.求证:EF BE FD =+;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80AB AD B+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
12
EAF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180B ADC ∠+∠=︒,E F ,分别是边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12
EAF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4、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 ,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
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
6、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8、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
9、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
10、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BDC =120°,∠MDN =60°,求证MN =MB +NC .。